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7288阅读:2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中风及神经、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补阳还五汤是清朝名医王清任治疗因中风而引起的头痛眩晕、语言蹇涩、口角流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之症的方剂,其疗效在这类药物中是比较好的。CN1033934A《消栓口服(液、片、冲剂)的制法》、CN1044907A《消栓速溶冲剂的制造方法》都是在补阳还五汤方剂基础上,所做的制药方法的改进。其中《消栓口服(液、片、冲剂)的制法》是采用将方剂中所有药物切碎后煎煮,将所得药液浓缩后用醇沉淀方法去杂质,水煎醇沉的结果会失掉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有效物质,从而影响疗效。而《消栓速溶冲剂的制造方法》是按方剂配伍,加水煎煮,将煎煮药液过滤,浓缩,喷雾干燥成颗粒,这种水煎煮方法会使得部分脂溶性成分浸出,降低了生物利用度。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原有方剂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和芳香开窍药物,以提高其疗效,并根据不同药物化学成份的性质,采用相应的提取方法,使有效成份充分浸出,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材的利用率,使整个方剂的疗效达到最佳。
技术方案为此,本发明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每千粒胶囊是以下列用量的原料制成的黄芪450-500克、丹参225-250克、当归尾90-120克、赤芍150-180克、地龙135-165克、川芎135-165克、红花90-120克、桃仁90-120克、全蝎90-120克、三七90-120克、石菖蒲135-165克、牛膝90-120克、冰片30-45克。
配制方法为将冰片研细、三七粉碎成细粉,丹参、川芎碎断,用90%以上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行收集,药渣备用;取当归尾、红花、石菖蒲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行收集;其余黄芪、地龙、全蝎、赤勺、桃红、牛膝六味药,以及丹参、川芎、当归尾、红花、石菖蒲药渣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三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与前述药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2~1.35的清膏,温度在50℃热测;取清膏加入三七细粉及适量辅料(如糊精等常规辅料),干燥,与粉碎成细粉的冰片配研,再加入所提取的挥发油,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上述制法中,丹参、川芎的乙醇提取物中,含有丹参酮及川芎嗪,对血栓形成、血小板凝血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中含有丹参素及阿魏酸生物碱,具有扩张冠脉和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的作用。
当归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烯基酜内酯和藁本内酯,均是抗胆碱(解痉)有效成份;而红花油主要成份为多炔类混合物,还含有木聚糖类,脂肪油,红花多糖,16种氨基酸,能降低血脂;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成份为β-细辛醚、细辛醚,也含有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等有抗惊厥、安定、解痉、促进记忆的功能。当归尾的水提取物中含有营养心肌,对抗心率失常,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的作用,红花水提取物具有降压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营养性血流量。所以,蒸馏提取挥发油后的蒸馏水溶液也收集,做药液使用。黄芪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作用;地龙有解热、定喘、降压、解痉、利尿活络作用;全蝎有抗惊厥、降血压作用;赤芍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桃仁能祛瘀血、抗炎、抗过敏;牛膝能抗炎镇痛、降低胆固醇、利尿等作用。
加味补阳还五胶囊的药理研究1、改善微循环作用。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可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血管形态、血流形态,并使血管分布正常。还可扩张小鼠耳廓细动脉和细静脉络,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
2、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加味补阳还五胶囊明显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对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对家兔脑卒中小鼠观察表明,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可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凝聚率,并可明显延长凝血酶原凝血时间及凝血活酶作用时间,具有体内外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可抑制体内外血栓形成,并具有体内溶栓作用,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
3、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代谢,冠脉循环及微循环,并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还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4、抗氧化作用。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及心、脑缺血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并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可抑制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抗氧化作用。
5、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对增殖性炎症和渗出性炎症均有对抗作用,对肌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明显增强作用。对肝炎后肝硬化病人采用加味补阳还五胶囊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均有下降,同时可提高血清中补体水平,具有调节和改善肌体免疫功能的作用,Ig指免疫球蛋白。能够降低血脂,抗动脉粥状硬化,耐缺氧,抗疲劳,提高肌体生存能力,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等作用。
加味补阳还五胶囊的临床研究1、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大多为本虚而标实的气虚血虚证,采用加味补阳还五胶囊能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担。可使缓慢性心率失常患者心率恢复正常,对冠心病亦有较好疗效。
2、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后肌体明显恢复,临床证状明显改善,对老年性痴呆或脑血栓形成后痴呆患者,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可改善脑血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对颅脑外伤患者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可改善脑血循环,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促进受伤脑细胞组织修复愈合和脑功能的恢复,对中风先兆和中风后遗症如偏瘫、失语、遗尿不禁,也有较好疗效。
3、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腹水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加味补阳还五胶囊治疗后,临床证状明显好转,腹水减少,大多数患者腹水消失,肝功能明显改善。使肝硬化患者血流状态得到改善,调节其免疫功能,控制和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防止癌变,对肝硬化起治疗和保护作用。萎缩性胃炎多由脾胃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瘀血阻于胃腹,久病入络所致,用加味补阳还五胶囊益气活血,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单纯性面神经麻痹,多由风邪入中经络,气不上达头面所致,可用加味补阳还五胶囊治疗,对于腓总神经损伤,加味补阳还五胶囊能加快周围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和损伤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恢复率。加味补阳还五胶囊修复神经机理可能与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部位炎症水肿消退,提高神经雪旺氏细胞的氧利用率,促进神经再生有关。
上述四种疾病,多因气虚血瘀、肝肾亏损所致,血瘀留滞、血脉不畅及肝阳上攻可致头痛眩晕;脉络瘀阻、筋脉失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气虚血滞、舌本失养,故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心血瘀阻,心气亏虚,可见胸部憋闷,心痛心悸。
方剂中重用黄芪、丹参,补气活血,使气旺而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配以当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红、三七,活血祛瘀,能泄降导下,和畅气血,有活血祛瘀生新之效,为臣药;地龙、全蝎均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作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以平肝阳,均为佐助药;石菖蒲化湿醒脾、豁痰开窍;冰片辛散苦泄、芳香走窜,能散上焦、郁火而开窍醒神均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祛瘀生新,肝风可平,诸症自可渐愈。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剂克服了汤剂煎煮的缺点,更易于服用,便于携带。而改进了的处方扩大了主治范围,增加活血化瘀药物,增强了血瘀消除的速度,同时兼有降血压几抗动脉硬化的作用,芳香开窍药物可起到醒神作用,冰片可协同其他成分通过血脑屏障,提高了疗效。且制备方法科学合理,根据不同药物活性成份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溶剂、不同的提取方法,使有效成份充分浸出,大大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而补阳还五汤只用水煎煮,部分脂溶性成分不易浸出,生物利用度低。
实施例取黄芪450克、丹参225克、当归尾90克、赤芍150克、地龙135克、川芎135克、红花90克、桃仁90克、全蝎90克、三七90克、石菖蒲135克、牛膝90克、冰片30克。将冰片研细、三七粉碎成细粉,丹参、川芎碎断,用90%以上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行收集,药渣备用;取当归尾、红花、石菖蒲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行收集;其余黄芪、地龙、全蝎、赤芍、桃仁、牛膝六味药,以及丹参、川芎、当归尾、红花、石菖蒲药渣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三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与前述药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2~1.35的清膏,温度在50℃热测;取清膏加入三七细粉及适量辅料,干燥,与粉碎成细粉的冰片配研,再加入所提取的挥发油,混匀,装入1000粒胶囊即可。
权利要求
1.加味补阳还五胶囊,其特征在于每千粒胶囊是以下列用量的原料制成的黄芪450-500克、丹参225-250克、当归尾90-120克、赤芍150-180克、地龙135-165克、川芎135-165克、红花90-120克、桃仁90-120克、全蝎90-120克、三七90-120克、石菖蒲135-165克、牛膝90-120克、冰片30-4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味补阳还五胶囊的制备方法,起特征在于将冰片研细、三七粉碎成细粉,丹参、川芎碎断,用90%以上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另行收集,药渣备用;取当归尾、红花、石菖蒲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行收集;其余黄芪、地龙、全蝎、赤芍、桃仁、牛膝六味药,以及丹参、川芎、当归尾、红花、石菖蒲药渣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三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与前述药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2~1.35的清膏,温度在50℃热测;取清膏加入三七细粉及适量辅料,干燥,与粉碎成细粉的冰片配研,再加入所提取的挥发油,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治疗中风及神经、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配方为黄芪450-500克、丹参225-250克、当归尾90-120克、赤芍150-180克、地龙135-165克、川芎135-165克、红花90-120克、桃仁90-120克、全蝎90-120克、三七90-120克、石菖蒲135-165克、牛膝90-120克、冰片30-45克。根据不同药物化学成份的性质,采用相应的提取方法,如水提、乙醇回流、蒸馏等方法,使有效成份充分浸出,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材的利用率,使整个方剂的疗效达到最佳。
文档编号A61P25/00GK1485077SQ0214440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5日
发明者李雅春 申请人:李雅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