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缘处理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01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体后缘处理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涉及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有椎体后缘硬性突出物的骨外科手术器械的创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入老年化,腰腿病痛缠绕着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合并椎体后缘增生骨质、钙化突出物是其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而传统的保守疗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且由于光纤探头等高科技手段介入传统的外科手术领域,采用微创的骨外科手术精确地去除腰椎间盘上的突出物或合并的椎体后缘增生骨、钙化突出物已成为可能,但目前的状况是医生在将光纤椎间盘镜置入椎体后缘组织中后,在监视器屏幕图像的监测指引下,或是直接利用负压吸血器上的金属吸引头、或是采用简易造型的底部稍大的塌杆作为代用手术器械头敲打增生骨或钙化物,实践中上述的方法及器械存在手术效率低、效果差的缺陷,尤其对于表面较为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增生骨、钙化突出物完全无能为力,而且还时常因定位不准确、器械头受力偏滑导致硬膜囊甚至神经根损伤,手术风险太大,易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并产生医患纠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能在表面光滑、规则的骨质、钙化突出物表面准确、牢固定位然后直接作分割、切除的椎体后缘处理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体后缘处理刀,是由上部刀杆与交于末端刃口的下部双斜刃面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末端刃口是上凹弧线形的,上凹弧线的两侧底点形成刃口的两尖锋。
所述的下部双斜刃面所夹的中分曲面与上部刀杆的轴线还具有5°~10°夹角,但该偏心尖锋所在截面上的外接圆直径不大于7.3mm。
所述的上部刀杆是圆柱形的,其直径为7mm,长度为15mm±3mm;所述的下部双斜刃面的长度为25mm±3mm,其垂直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为7~7.3mm;所述的上凹弧线形刃口的弧线半径为3mm,弧度为π。
所述的上部刀杆以上还设有外螺纹连接头,其长度为10mm,直径为4mm。
所述的外螺纹连接头还与组装手柄相配合;所述的组装手柄是由上段手握部与下段连接部所组成,其上段手握部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其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网纹;下段连接部长度为110mm,直径为7mm,且其末端面上开有与所述外螺纹连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盲孔。
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
由于采取了上述的结构改进,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光纤椎间盘镜所传出来的监视器屏幕影象的指引下,医生很容易地使上凹弧线刃口的两侧尖锋刺入表面较为光滑、规则的增生骨或钙化突出物的表面组织下并卡紧,从而实现准确、牢固定位,5°~10°角偏心尖锋型的椎体后缘处理刀则专用于处理靠中央或外侧的突出物;继而对露在外部的与上直杆连成一体的组装手柄顶端施加轴向敲击力,即可将各种增生骨、钙化突出物准确、定向地分割、切除,杜绝了刀刃头可能的偏滑对神经根、硬膜囊的意外损伤;然后再将被分切下来的突出物纳入腰椎间盘间隙或去除,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硬性压迫和刺激;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椎体后缘硬性突出物,如椎体后缘骨赘、后纵韧带纤维环钙化、Schomorl结节、椎体软骨瘤样增生等,而且结构简单、组装灵活、实施容易,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实施例1的椎体后缘处理刀,是由上部刀杆1与交于末端刃口3的下部双斜刃面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末端刃口3是上凹弧线形的,上凹弧线的两侧底点形成刃口的两尖锋3-1、3-2。
所述的上部刀杆1是圆柱形的,其直径为7mm,长度为15mm±3mm;所述的下部双斜刃面2的长度L为25mm±3mm,其垂直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为7mm;所述的上凹弧线形刃口3的弧线半径r为3mm,弧度为π。
所述的上部刀杆1以上还设有外螺纹连接头4,其长度为10mm,直径为4mm。
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
如图3、4所示,实施例2的椎体后缘处理刀,是由上部刀杆1与交于末端刃口3的下部双斜刃面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末端刃口3是上凹弧线形的,上凹弧线3的两侧底点形成刃口的两尖锋3-1、3-2。
所述的下部双斜刃面2所夹的中分曲面与上部刀杆1的轴线还具有5°~10°夹角A,但该偏心尖锋3-1、3-2所在截面上的外接圆直径不大于7.3mm。
所述的上部刀杆1是圆柱形的,其直径为7mm,长度为15mm±3mm;所述的下部双斜刃面2的长度L为25mm±3mm,其垂直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不大于7.3mm;所述的上凹弧线形刃口3的弧线半径r为3mm,弧度为π。
所述的上部刀杆1以上还设有外螺纹连接头4,其长度为10mm,直径为4mm。
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
如图5所示,实施例1或2的椎体后缘处理塌锥的组装手柄,是由上段手握部5与下段连接部6所组成,其上段手握部5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其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网纹5-1;下段连接部6的长度为110mm,直径为7mm,其末端面上开有内螺纹盲孔7,以与所述的外螺纹连接头4相配合。
所述的组装手柄也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椎体后缘处理刀,是由上部刀杆与交于末端刃口的下部双斜刃面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末端刃口是上凹弧线形的,上凹弧线的两侧底点形成刃口的两尖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双斜刃面所夹的中分曲面与上部刀杆的轴线还具有5°~10°夹角,但该偏心尖锋所在截面上的外接圆直径不大于7.3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刀杆是圆柱形的,其直径为7mm,长度为15mm±3mm;所述的下部双斜刃面的长度为25mm±3mm,其垂直截面的外接圆直径为7~7.3mm;所述的上凹弧线形刃口的弧线半径为3mm,弧度为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刀杆以上还设有外螺纹连接头,其长度为10mm,直径为4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螺纹连接头还与组装手柄相配合;所述的组装手柄是由上段手握部与下段连接部所组成,其上段手握部长度为100mm,直径为10mm,其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网纹;下段连接部长度为110mm,直径为7mm,且其末端面上开有与所述外螺纹连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盲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刀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椎体后缘处理刀,是由上部刀杆与交于末端刃口的下部双斜刃面所组成,其特征为:末端刃口是上凹弧线形的,上凹弧线的两侧底点形成刃口的两尖锋。上部刀杆是圆柱形的,以上还设有外螺纹连接头,以与组装手柄相配合,组装手柄是由上段手握部与下段连接部所组成,其上段手握部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网纹,下段连接部末端面上开有与所述外螺纹连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盲孔,本实用新型椎体后缘处理刀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能在表面光滑、规则的骨质、钙化突出物表面准确、牢固定位然后直接作分割、切除,而且结构简单、组装灵活、实施容易,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61B17/56GK2517390SQ0222320
公开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7日
发明者张朝跃 申请人:张朝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