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01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涉及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有椎体后缘硬性突出物的骨外科手术器械的创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入老年化,腰腿病痛缠绕着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合并椎体后缘增生骨质、钙化突出物是其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而传统的保守疗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且由于光纤探头等高科技手段介入传统的外科手术领域,采用微创的骨外科手术精确地去除腰椎间盘上的突出物或合并的椎体后缘增生骨、钙化突出物已成为可能,但目前的状况是医生在将光纤椎间盘镜置入椎体后缘组织中后,在监视器屏幕图像的监测指引下,或是以负压吸血器上的金属吸引头代用、或是采用特殊造型及专用的塌陷杆、塌锥杆、刀杆、剥离子等手术器械头塌陷、敲打、铲除增生骨或钙化物,虽然能从监视器屏幕上远程地监测器械头的进展状况,虽然专用的手术器械较之简单代用的金属吸引头已经高效、安全了许多,但因为缺乏近程直接监测及对硬膜囊、神经根的遮蔽,实践中仍然难以保证万分安全,尤其对于表面较为光滑、形状较为规则的增生骨、钙化突出物等,还是可能因定位不准确、器械头受力偏滑伤及硬膜囊甚至神经根,不能完全消除手术风险给患者带来意外的痛苦并产生医患纠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能对手术态势作近程、即时、直接观察,且能遮蔽手术器械免于伤及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由上段手握部与下段工作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中可容纳有关的椎间盘后缘处理刀、锥、塌等手术器具上下进出,且其下端开口上设有斜长劈削状的观察孔。
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是圆筒体,下端开口的2/3周角上开设有斜长劈削状观察孔,余下的弧角为圆形下端开口。
沿所述的圆形下端开口外周中段还设有一段折边形的神经拉钩,其比下端开口外周的壁面突出2mm,厚度为2mm,弦长5mm。
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的内径为7.5mm,壁厚为1.25mm±0.05mm,总长度为130mm,其中上段手握部与下段工作部各占总长度一半;斜长劈削状的观察孔的垂直高度为13mm。
所述的上段手握部外壁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用网纹,所述的下段工作部及内壁均为光滑表面。
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
由于采取了上述的结构改进,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向椎体后缘中置入光纤椎间盘镜同时,依据光纤镜传给监视器屏幕的影像指引,医生采用系列金属扩张器逐步将手术开口扩大至15mm口径左右,然后将本实用新型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置入手术开口中,此过程中,利用本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圆形下端开口上的神经拉钩,先行把神经根及硬膜囊牵引排开,既而使下端开口上的斜长劈削状观察孔朝向手术医生,即可同时根据监视器屏幕及斜长劈削状观察孔两种视野,将各种专用手术器械如塌、锥、刀等沿套筒内探入并精确对准需被切除的骨质或钙化突出物,即可完全杜绝锐利的器械头可能的偏滑对神经根、硬膜囊的意外损伤;然后,对露在外部的与上直杆连成一体的组装手柄施加轴向敲击力,即可将各种骨质、钙化突出物准确、定向地敲下、塌陷、切除,使突出物纳入腰椎间盘间隙或去除,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硬性压迫和刺激;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椎体后缘硬性突出物,如椎体后缘骨赘、后纵韧带纤维环钙化、Schomorl结节、椎体软骨瘤样增生等,而且结构简单、组装灵活、便于携带、实施容易,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实施例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由上段手握部1与下段工作部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是可容纳有关的椎间盘后缘处理刀、锥、塌等手术器具上下进出的圆筒体,下端开口的2/3周角w上开设有斜长劈削状观察孔3,余下的弧角为圆形下端开口4。
沿所述的圆形下端开口4外周中段还设有一段折边形的神经拉钩5,其比下端开口4外周的壁面突出A为2mm,厚度B为2mm,弦长C为5mm。
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的内径为7.5mm,壁厚为1.25mm±0.05mm,总长度L为130mm,其中上段手握部1与下段工作部2各占总长度一半,斜长劈削状的观察孔3的垂直高度为13mm。
所述的上段手握部1外壁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用网纹1-1,所述的下段工作部2及内壁均为光滑表面。
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由上段手握部与下段工作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中可容纳有关的椎间盘后缘处理刀、锥、塌等手术器具上下进出,且其下端开口上设有斜长劈削状的观察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是圆筒体,下端开口的2/3周角上开设有斜长劈削状观察孔,余下的弧角为圆形下端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圆形下端开口外周中段还设有一段折边形的神经拉钩,其比下端开口外周的壁面突出2mm,厚度为2mm,弦长5mm。
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的内径为7.5mm,壁厚为1.25mm±0.05mm,总长度为130mm,其中上段手握部与下段工作部各占总长度一半;斜长劈削状的观察孔的垂直高度为13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段手握部外壁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用网纹,所述的下段工作部及内壁均为光滑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由上段手握部与下段工作部构成,其特征为: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是可容纳有关的椎间盘后缘处理刀、锥、塌等手术器具上下进出的圆筒体,下端开口的2/3周角上开设有斜长劈削状观察孔,余下的弧角为圆形下端开口,沿圆形下端开口外周中段还设有一段折边形的神经拉钩,上段手握部与下段工作部各占总长度一半,上段手握部外壁表面上加工有握手用网纹,下段工作部及内壁均为光滑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椎体后缘处理保护套筒是轻质高强医用不锈钢材质所制成,能对手术态势作近程、即时、直接观察,且能遮蔽手术器械免于伤及神经根及硬膜囊,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61B17/56GK2517393SQ02223208
公开日2002年10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7日
发明者张朝跃 申请人:张朝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