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08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去除且/或消除污染气体中的有机物质的污染气体的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包括至少一个可将气体排出的抽气机,其整体结构中含有五个相互联接的舱室安装有导流板的第一舱室;安置很多分布片的第二舱室;安置有带孔管的第三舱室;安装了许多紫外线灯的第四舱室和连接抽气机的第五舱室。
所述的第一舱室内连接污染空气源的开口,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导流板,在所述的第二舱室内,配置一些横跨主气流方向的分布片,这些分布片相互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的分布片可以均匀间隔的排列成一排或一排以上,所述分布片的形状可以为弓形,也可以为其他规则的形状。该分布片可以是抗氧化片,并被设置成至少两列并横跨在气流的主要方向上,每一列分布片被以两两相距一段距离,而且每一段的距离被设置成部分与相邻列的分布片相对。在所述的第三舱室内设置有凸出于舱室内壁并横向于气流主方向的带孔洞的管,所述的管的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其他几何形状,每个管至少有一端是开放的,而孔洞位于管的下风方向上。在所述的第三舱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内含分布板的进气口,以使外界冷空气进入。该进气口与所述的管的至少一端相通。在所述的第四舱室内可以安置一个电子蒸灯,还至少安装有一个以上的紫外线灯管,这些紫外线灯管的工作最佳温度为38度,若超过这个温度就需要冷却设备。所述的第五舱室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舱室和抽气机连接。它可以使气流在完全反应后排放到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中的五个舱室之间以及与抽气机之间可以按照顺序以管道相互联接或者按照顺序直接连接为一体也可以纵向、横向或者以其他方式顺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第一舱室将污染的气体导入并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成为气流。在第二舱室分布片的作用下,此气流的方向被至少改变一次,此时较大颗粒形态的有机物在改变气流方向时被初步分离出来,使空气中的颗粒减少,否则会抑制随后的各项程序。第三舱室将将外界的冷却气体或氧气加入气流中并使此气流冷却下来后,可得到饱和的蒸汽与有机物之凝结物形态的水。由此可将这些物质从污染气体中分离出来。氧气以冷却气体的形式添加到空气当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全。第四舱室使用紫外线辐射此气流。由于污染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氧气,这样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很容易产生臭氧。但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臭氧是紫外线在低温照射下产生的,所以不会产生如危害性的氧化氮副产品。有机物在此被臭氧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俗称冷燃烧。不过仍有许多有机分子没有被氧化。紫外线照射氧分子使其产生臭氧的同时,使大分子链的物质分离成小分子链,这样有机物很容易被臭氧充分氧化。
当污染空气温度高时,加入冷却气体后再进行紫外线的照射。
最佳的净化效果是使用短波紫外线。
由于氧化过程并非全部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因此需确保污染气体完全氧化之后排放到大气中,因此第五舱室将此气流继续流动一段设定的时间后,将此气流由抽气机排放到大气中。
在此结构的基础上,被污染的气体可被有效且经济的完成净化过程。经由排风扇产生的负压可以使气流连续的顺序通过各个舱室,从而完成所有的净化过程,最终使得干净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经由入口处,被污染的气体进入第一舱,将空气均匀的分布在后继的舱室内,以使整个过程达到最佳。为达到此目的,将一个或更多的分布板片安置于第一舱室,并尽量置于空气入口开端的后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是极其有效的,可以不使用各种物理化学的过滤器,就可将污染空气的有机物加以去除净化。使油烟净化效率和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标准净化效率为90%,排放浓度为0.043mg/m3。本实用新型因为其内部表面不会被有机物所覆盖而具有防火性。烟道与抽风机也很容易清理,而且具有清除油烟、异味,杀菌消毒,无二次污染,无噪音,维护费用低,操作简便的特点。
附图
中净化装置1、油炸生产线2、炸锅3、热油4、被油炸的食品5、食品传送带6、孔7、脚柱8、烟罩9、进气管10、副气管11、抽风机12、紫外线管13、第一舱室14、第二舱室15、第三舱室16、第四舱室17、第五舱室18、导流板19、分布片20、21、四角形管22、舱室墙壁23、导入管24、分布板25、选择性开关26。
所述的净化装置包括5个相互顺序连接的舱室,第一舱室14,第二舱室15,第三舱室16,第四舱室17与第五舱18,这些舱室都是相互连接开通的,且第一舱室经进气管连接至烟罩9,第五舱室由副气管11连接至抽风机。
抽风机开机时,可将受污染的气体自炸锅顺着所指示的箭头方向顺序分别通过这五个舱室。空气可连续的用下列的细节加以净化。
第一舱室是一个分布舱室,气体进入第一舱室之前被均匀的分布。为了能达到均匀的分布,可用一导流板19设置在第一舱室内部进气管前面的某个位置。
在第二舱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两排相互间隔距离的金属分布片20、21,其折板分布按图所示。当气体穿过时,被迫改变方向。
在第三舱室内,设置一些凸出舱室墙壁23的四角形管22。四角形管的导入管为24。在导入管前设置一分布板25。选择性开关26可以检查或减速所通过的气流。具有一些孔7的四角形管被设置于受污染气流之下风方向。
当受污染气流通过时,在四角形管的下风侧,产生一部分真空,可使外界气体按箭头指示方向导入四角形管,并通过四角形管从孔7排出,并因此和通过的受污染气流混合。
在通过四角形管时,副气流得以冷却,另外也将受污染气流冷却。因此,可将温度降至适合第四舱室的温度。部分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同时凝结在管子上,并由排水管(未显示)排出。由此气流中湿度会被尽可能的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四角形管是四角形的。事实上,该管还可以是任意的其他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或三角形。
在第四舱室安装了许多紫外线管13。最有效的紫外线灯的工作温度大约38度。
当含氧量高的空气内的氧气被紫外线照射后,该氧气或部分氧气被转化成臭氧,而不可能会导致氧化氮的产生。此冷燃烧的效应较比传统的仅以臭氧冷燃烧所得到的效益高出许多倍。
在被第四舱室辐射后,气体流入第五舱室。这样,冷燃烧可后被净化的空气经副气管与抽风机排出户外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事实上,本装置可以用许多其他的方法制作。因此,各舱室可以为水平或斜对的设置以代替垂直相互设置,而且,各舱室可以不必直接设置在一起,可以用管相互连接,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将气体排出的抽气机,其特征在于结构中含有五个相互联接的舱室安装有导流板的第一舱室;安置很多分布片的第二舱室;安置有带孔管的第三舱室;安装了许多紫外线灯的第四舱室和第五舱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舱室内至少安装有一个导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舱室内,朝向气流方向安置有分布片,这些分布片相互间隔一段距离一排或一排以上排列,其分布片的形状为弓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三舱室内设置有凸出于舱室内壁并横向于气流主方向的带孔洞的管,每个管至少有一端是开放的,而孔洞位于管的下风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四舱室内至少可以安置一个电子蒸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四舱室内还安装有紫外线灯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五舱室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舱室和抽气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带孔的管的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其他几何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五个舱室以及抽气机之间可以按照顺序以管道相互联接,也可以直接按照顺序连接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三舱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内含分布板的进气口,该进气口与所述的管的至少一端相通。
专利摘要空气净化装置属于一种去除且/或消除污染气体中的有机物质的污染气体的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包括至少一个可将气体排出的抽气机,其整体结构中含有五个相互联接的舱室安装有导流板的第一舱室;安置很多分布片的第二舱室;安置有带孔管的第三舱室;安装了许多紫外线灯的第四舱室和连接抽气机的第五舱室。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可以不使用各种物理化学的过滤器,就可将污染空气的有机物加以去除净化。使油烟净化效率和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标准净化效率为90%,排放浓度为0.043mg/m
文档编号A61L9/18GK2562853SQ02243540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6日
发明者张朝忠 申请人:天津吉麦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