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感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01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紫外线感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紫外线感光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紫外线感光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支架、紫外线发射灯管、聚光体,紫外线发射灯管置于聚光体内,聚光体固定在支架上,聚光体外还设有可旋转的遮光罩;聚光体上还连接有一排气扇,且此排气扇的排气口通向聚光体内。
所述的遮光罩由两个相对旋转遮光罩组成,遮光罩一端分别套设在轴上;轴连接在支架上两连接板之间;两相互啮合的齿轮也分别套设在轴上,且此相互啮合的齿轮分别固定在遮光罩上;安装在支架连接板上的驱动齿轮与上述两啮合的齿轮中的一个啮合,此驱动齿轮由驱动器带动旋转。
采用这种结构后,在使用过程中如需暂时停止使用紫外线感光,可通过旋转遮光罩,使其位于聚光体前,形成一个遮蔽光线的罩体,将紫外线遮蔽住,使操作者不会受光线伤害;待需要使用时,重新旋转折光罩,使其从聚光体前移动开来,光线又重新发射出来,这样一来就无须切断紫外线发射灯管的电源。同时排气扇可将聚光体内的热量及时的排出,降低其温度,避免出现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设备损害的情况出现。
支架1主体呈“Y”形,其上端固接有一连接板11,轴411、421连接在两连接板11之间。紫外线发射灯管2置于聚光体3内,聚光体3通过连接臂12固定在支架1上。
聚光体3内壁为反光金属,通过其凹陷的造型将紫外线发射灯管2发出的光线聚集,以增强光线的强度。聚光体3外设有两遮光罩41、42,遮光罩41、42一端分别套设在轴411、421上,两相互啮合的齿轮412、422也分别套设在轴411、421上,且此相互啮合的齿轮412、422分别固定在遮光罩41、42上,安装在支架1连接板11上的驱动齿轮61与上述两啮合的齿轮412、422中的一个啮合,此驱动齿轮61由驱动器6带动旋转。遮光罩41略大于遮光罩42,这样两者在旋转到一定位置时会产生重合,防止光线由两遮光罩41、42之间的缝隙中射出,使遮蔽光线的效果更好。
聚光体3上还连接有一排气扇5,此排气扇5的气口51通向聚光体3内,且气口51正对紫外线发射灯管2,以使散热效果达到最佳。
在支架1的底部还安装有滚轮13,利用滚轮13可方便的将本设备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如需暂时停止使用紫外线感光,可通过控制驱动器6带动驱动齿轮61旋转,从而驱动齿轮412或齿轮422,使遮光罩41、42相对旋转,使其位于聚光体3前,形成一个遮蔽光线的罩体,将紫外线遮蔽住,使操作者不会受光线伤害;待需要使用时,重新旋转折光罩41、42,使其从聚光体3前移动开来,光线又重新发射出来,这样一来就无须切断紫外线发射灯管2的电源。同时排气扇5可将聚光体3内的热量及时的排出,降低其温度,避免出现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设备损害的情况出现。
权利要求1.一种紫外线感光机,包括支架(1)、紫外线发射灯管(2)、聚光体(3),紫外线发射灯管(2)置于聚光体(3)内,聚光体(3)固定在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聚光体(3)外还设有可旋转的遮光罩;聚光体(3)上还连接有一排气扇(5),且此排气扇(5)的气口(51)通向聚光体(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感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罩由两个相对旋转遮光罩(41)、(42)组成,遮光罩(41)、(42)一端分别套设在轴(411)、(421)上;轴(411)、(421)连接在支架(1)上两连接板(11)之间;两相互啮合的齿轮(412)、(422)也分别套设在轴(411)、(421)上,且此相互啮合的齿轮(412)、(422)分别固定在遮光罩(41)、(42)上;安装在支架(1)连接板(11)上的驱动齿轮(61)与上述两啮合的齿轮(412)、(422)中的一个啮合,此驱动齿轮(61)由驱动器(6)带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外线感光机,其特征在于位于上端的遮光罩(41)大于下面的遮光罩(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感光机,其特征在于在支架(1)的底部还安装有滚轮(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紫外线感光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紫外线感光机。其技术方案为其包括支架、紫外线发射灯管、聚光体,紫外线发射灯管置于聚光体内,聚光体固定在支架上,聚光体外还设有可旋转的遮光罩;聚光体上还连接有一排气扇,且此排气扇的排气口通向聚光体内。采用这种结构后,在使用过程中如需暂时停止使用紫外线感光,可通过旋转遮光罩,将紫外线遮蔽住,使操作者不会受光线伤害;待需要使用时,重新旋转折光罩,使其从聚光体前移动开来,光线又重新发射出来,这样一来就无须切断紫外线发射灯管的电源。同时排气扇可将聚光体内的热量及时的排出,降低其温度,避免出现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设备损害的情况出现。
文档编号A61L2/10GK2576233SQ02248539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0日
发明者和昂 申请人:和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