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4880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塞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耳塞构造,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游泳时防渗水的耳塞,该耳塞穿戴时无须硬塞即能穿戴定位并具良好防水渗效果,且穿戴时无须卸下耳塞仍可维持自然听力,提供穿戴自然舒适的耳塞构造。
但习知该种耳塞1使用上存在有如下的缺陷(1)穿戴不舒服—一请参阅图2为


图1习知耳塞1的平面图,如图所示该三个帽缘11,12,13的厚度不等,其中居中的帽缘12厚度最薄,而最大帽缘13的厚度最厚,最小帽缘11的厚度次之,且最小帽缘11的宽度是小于耳朵的耳孔20直径。穿戴时,由于最小帽缘11的挠性较小,且宽度较耳孔20小,因此,往往必须如图3所示以硬塞将最小帽缘11推入中耳21深层,使中间较薄的帽缘12以较具挠性及宽度塞在中耳21的内缘附近,如此来达到穿戴定位与防渗水效果。因为最小帽缘11及中间帽缘12被硬塞入中耳21深层,因而耳孔20有被挤压紧迫的不舒服感觉。
(2)容易伤到内耳—一承上所述,由于穿戴时以硬塞方式挤入耳孔20内,因此,在硬塞过程会将部份的空气推入中耳21与内耳间,一旦取出耳塞1的时候很容易造成由内外的吸附力,容易使得内耳的耳膜受到损伤。
(3)穿戴时听力暂时丧失,交谈时不甚方便—一如图3所示,习知耳塞1无可避免耳塞1塞住耳孔20之后,正常的听力受耳塞的阻扰无法以正常方式倾听,习知耳塞1因为硬挤塞入于中耳深层的定位方式几乎使耳朵听力暂时性丧失,造成使用时为了交谈将耳塞穿上卸下的动作非常频繁,除不甚方便之外,也增加如前所述对耳膜损伤的次数。
本实用新型耳塞构造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后仍可保有不错听力便于交谈,以突破习知的耳塞穿戴后几乎暂时失去听力的不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耳塞构造,包括一体形成的内塞部、外塞部及缓冲部,外塞部及缓冲部为空心体,且缓冲部为颈状位于内塞部与外塞部之间,该外塞部则由缓冲部向外扩大延伸具有连接面及筒状面,而该内塞部是由缓冲部的顶缘往四周延伸为薄型的唇面。
该外塞部的筒状面进一步延伸设有贴合面,该贴合面为喇叭口状可贴近于外耳的窝室周缘以提高防渗水效果。
该贴合面依照左耳与右耳的不同方位,沿着外耳道设有导流面,可抵止于中耳道外防止耳塞探入过深易伤及耳膜及进一步的防渗水效果。
该贴合面对应左耳与右耳的不同方位,于耳珠附近进一步设有握持面以方便穿戴的抓取。
该内塞部的薄型唇面的厚度为0.4mm。
该缓冲部的厚度较该内塞部的薄型唇面为厚,但是较外塞部为薄。
该握持面上形成有若干凸条,以增加摩擦方便取用。
该内塞部的薄型唇面的横向宽度比耳孔的直径略大,且较该外塞部的筒状面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防渗水的效果,也使得穿戴舒适不会有紧迫感。
图2为
图1的平面图未塞入耳孔示意图。
图3为图2塞入耳孔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耳塞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5-5剖视图。
图6A、图6B为本实用新型右耳塞的上视图及后视图。
图7A、图7B为本实用新型左耳塞的上视图及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右耳塞套入右耳朵的纵向剖视图。
图9A、图9B为本实用新型耳塞穿戴于左、右耳朵的平面图。
右耳塞3 左耳塞4内塞部30 外塞部31缓冲部32 贴合面33连接面311 筒状面312导流面331、441握持面332、442凸条 333、443右耳 5耳孔 50 中耳 51
孔口501
该缓冲部32是设于内塞部30与外塞部31之间,为颈状的空心体,其与内塞部30所形成的内缩空间,提供内塞部30套入耳孔内时的变形空间。
该外塞部31主要用于塞入中耳,也为空心体,由缓冲部32向外扩大延伸具有连接面311及筒状面312,其中该连接面311的横向宽略小于薄型唇面的内塞部30,该筒状面312厚度略大于薄型唇面的内塞部30,同样具有适当的挠性,于穿戴时可配合穿戴者中耳不同的窝室轮廓贴合。另,如图6A、图6B及图7A、图7B所示,该外塞部31的筒状面312进一步延伸设有贴合面33,该贴合面33为喇叭口状可贴近于外耳的窝室周缘以提高防渗水效果。而该贴合面33设有导流面331为沿着外耳道成型可抵止于中耳道外防止耳塞探入过深易伤及耳膜及进一步的防渗水效果。该导流面331依照左耳与右耳的不同方位,所在位置恰好相反,即如图6A、图6B所示,右耳塞3的导流面331在右侧,而图7A、图7B所示,左耳朵4的导流面441在左侧。再者,该贴合面33,44对应左耳与右耳的于耳珠附近分别设有握持面332,442,便于穿戴的抓取。同时,在该握持面332,442上形成有若干凸条333,443,以增加摩擦方便取用。
如图8所示,上述本实用新型右耳塞3穿戴于右耳5时,将手部握持该握持面332,再套入右耳5的耳孔50,该薄型唇面的内塞部30薄型且略大耳孔50的设置,当套入时薄型唇面的内塞部30其挠性由耳孔50的孔口501即逐渐的抵塞(虚线所示),因此,整个套入的动作轻巧而无须硬挤,且不用套入深层的中耳51内。所以,穿戴时不会造成中耳与内耳之间的气压状态,而可使之穿戴感觉较习知者舒服。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耳塞为空心体,且未被推入中耳的深层,因此,穿戴后的听力不会有暂时性的丧失,而能保有不错的听力,于穿戴中的交谈较为方便。再如图9A、图9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将右耳塞3及左耳塞4穿戴于左、右耳朵的平面图,如图所示可看出图9A中右耳塞3的贴合面及33及导流面331分别将右耳的窝室及中耳道遮蔽,能有效的防止水的渗入中耳,所以,除前述内塞部将耳孔遮蔽外,如是贴合面及33导流面331的贴合更加强防渗水效果。同样的图9B的左耳塞4的穿戴状态与右耳塞3一样具有同等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耳塞构造确能达到创作的目的,符合新型专利要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所为的各种修饰与变化,仍应包含于本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耳塞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形成的内塞部、外塞部及缓冲部,外基部及缓冲部为空心体,且缓冲部为颈状位于内塞部与外塞部之间,该外塞部则由缓冲部向外扩大延伸具有连接面及筒状面,该内塞部是由缓冲部的顶缘往四周延伸为薄型的唇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耳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外塞部的筒状面进一步延伸设有贴合面,该贴合面为喇叭口状可贴近于外耳的窝室周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耳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贴合面沿着外耳道设有导流面,贴合面抵止于中耳道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耳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贴合面于耳珠附近进一步设有握持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耳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内塞部的薄型唇面的厚度为0.4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耳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缓冲部的厚度比该内塞部的薄型唇面厚,比外塞部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耳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握持面上形成有若干以增加摩擦方便取用的凸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耳塞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内塞部的薄型唇面的横向宽度比耳孔的直径略大,比该外塞部的筒状面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耳塞构造,该耳塞包括一体形成的内塞部、外塞部及缓冲部,其中外塞部及缓冲部为空心体,且缓冲部为颈状位于内塞部与外塞部之间,该外塞部则由缓冲部向外扩大延伸具有连接面及筒状面,而该内塞部是由缓冲部的顶缘往四周延伸为薄型的唇面,由耳塞空心设计及该薄形唇面的挠性当耳塞穿戴时无须硬塞而以轻松的方式套入耳孔,即可定位并将耳孔塞住,因此,不但具有防渗水的效果,也使得穿戴舒适不会有紧迫感。
文档编号A61F11/00GK2604165SQ03201139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5日
发明者江丕林 申请人:江丕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