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反射脑磁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124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反射脑磁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新型属于一种治疗仪器,尤其是涉及用于治疗脑疾病和脑疾病后遗症康复的一种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利用永磁和电脉冲制作的治疗仪器品种繁多,大量涌入市场,但用于治疗脑疾病和脑疾病后遗症康复的综合性仪器确显得寥寥。“山东大学阿波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EFT型脑疾病治疗仪》,是利用电磁场刺激大脑皮层,达到治疗脑疾病的目的的,但是它的频率是合成的固定频率,长时间使用后大脑皮层产生适应性,降低了治疗效果。电击小脑顶核的科研成果,国内外医学杂志不断报道,电击小脑顶核(FNS),可明显增加脑血流(RCBF),缩小梗塞体积,减轻脑水肿而不伴有脑代谢(CMRO2)的改变,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一般采用电极植入法,就是将电极直接引入小脑顶核,手术比较复杂,危险性大。另一种方式就是无创伤的利用体外电极刺激小脑,为此,上海的壮永基发明了“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该仪器利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功率输出端接两只电极,分别帖于两耳背乳突处,使用时电流通过小脑顶核区,达到刺激小脑顶核的目的,该仪器虽有一定疗效,但是由于到达小脑顶核的电流太弱,刺激甚微,所以效果不太明显,而且以上两种仪器都不具备康复功能。

发明内容
本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仪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多个电磁场刺激大脑皮层的同时,用多个电极使小脑顶核成为电流交叉区,由于正负电子的相互撞击成为能量释放,刺激小脑顶核,增加脑血流量,达到双重无创伤的治疗脑疾病的目的,康复电极可使肌肉收缩蠕动,防止瘫痪病人的肌肉萎缩,使仪器同时具备治疗和康复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反射脑磁治疗仪,它由机柜,机柜内的工作电路有电磁治疗电路、顶核刺激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康复电路以及它们各自的输出电路和共用的电源电路等组成。其特征是,电磁治疗电路和顶核刺激电路合用一套信号发生电路,信号发生电路有音频信号芯片担任,芯片的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经过限流电阻接两只三极管组成的达林顿管,输出极接在电磁治疗输出端的五只电磁铁的串联线包上。另一路经过限流电阻和可调电位器分别接功率放大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两只输出变压器的初级,变压器次级的两个绕组通过导线与四个电极帖片相连。康复电路中的两路信号分别有两只时基电路担任,一路信号由电位器接功率放大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脉冲变压器初级的一端,另一路信号触发达林顿管的信号极,输出极接脉冲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脉冲变压器的次极通过导线连接三只电极贴片。
为防止在治疗时停电后突然来电给病人造成伤害,在电源部分设有双稳态电路,使用时突然停电仪器停止工作,来电后再启动时必需重新按动电源开关,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磁治疗和顶核刺激治疗都采用了音频信号芯片,因此该信号是随机性的,脉冲幅度的高低和频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作用在大脑皮层的磁场强度和频率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减弱了脑神经的适应性,增强了治疗效果,由于顶核刺激采用了两组输出,使小脑顶核部位形成电流交叉区,交叉的正负电子在该区内形成碰撞,成为能量释放并产生新的频波,加强了对小脑顶核刺激,使疗效得到提高。由于两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康复电路可使肌肉收缩蠕动,防止瘫痪病人的肌肉萎缩,使仪器同时具备治疗和康复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新型。


图1是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电源及转换电路;图3是定时电路;图4是电磁治疗和顶核刺激治疗电路;图5是康复电路;图6是双稳态电路;图7是输出指示电路;图8是本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图9是电磁头环上电磁铁布局位置示意图;
图10是顶核刺激治疗电极布局示意图;
图11是交叉电流作用在小脑顶核区示意图;图中,1、机柜,2、KA2定时减按键,使用的是复位开关,3、数码管,LED共阴极显示定时用,4、KA1定时加按键,使用复位开关,5、输出指示,它是由十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光柱,6、W3康复速度调节旋扭,7、W2康复强度调节旋扭,8、W1治疗强度调节旋扭,9、顶核刺激治疗输出插座,10、KA6电源开关,11、前面板,12、磁治疗输出插座,13、康复输出插座,14、KA3治疗按键,使用复位开关,15、KA4康复按键,使用复位开关,16、配置箱,17、滚轮,30、从O3引出的顶核刺激电极,31、从O2引出的顶核刺激电极,32、从O1引出的顶核刺激电极,33、从O4引出的顶核刺激电极,34、电流交汇区,35、36、37、38、39、是5只电磁铁,40、头环外壁,41、头环内壁,42、尼龙搭扣,具体实施方案
图1是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1是机柜,电路板、变压器等装在里面,机柜的后面装有电源插入头,11是前面板,前面板上装有控制面板,机柜的下面装有配置箱16,使用的连线、电极贴片等放在里面,17是滚轮,使仪器方便移动,图8是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Q1、Q2接市电源220V,按动机柜前面板上电源开关10也就是电路中的KA6时,继电器J6的线包得电,继电器吸合,Q1与Q3接通,Q2与Q4接通,Q1、Q2直接与电源相通,Q3、Q4与图2变压器XT1的初极相接,此时仪器开始工作,当市电突然停电时继电器J6失电触点断开,仪器停止工作,这时市电突然来电,由于双稳态电路中的C33充电,三极管TL8的基极处于低电位三极管不导通,集电极成高电位,J6不吸合仪器不工作,只有重新触发KA6才能继续工作,起到了安全保护作用。图2是电源及转换电路,隔离变压器XT1的三个次极绕组L2、L3、L4分别经桥式整流和三端稳压器,7815、7812、7805输出+15V、+12V、+5V直流电压。转换电路由继电器J1-J4和治疗康复的转换开关KA3、KA4组成,KA3、KA4和J2、J3组成了串联互锁功能,当按动KA3时J2吸合J3断开,按动KA4时J3吸合J2断开,继电器J4与J2同步动作。15V电压经过J1的常闭触点分别接J2、J3的一组常开触点上,触发KA3,15V电压从J2的E端输出接图4的脉冲变压器XT2和XT3上,触发KA4,15V电压从J3的F端输出接图5康复电路电源输入端F上。12V电压接在继电器J1的线包上并分别接继电器J2、J3的中间常闭点和KA3、KA4的一个触点上,输出端B与图7输出指示电路的电源输入端B相接。5V电压输出端A与图3定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A相接。图3是常用的定时电路,IC1与周围元件组成一个振荡器,M1是频率32768HZ的时钟晶振,LED1、LED2是LED型共阴极数码管,IC7、IC8、CD4511是它们的推动集成电路,KA1、KA2是定时用的加、减按扭,在0-99分钟之间任意设定,然后以倒计时方式计时,当两位数码管都显示零时从IC9、CD4078的13脚输出一个高电平,通过电阻R7、R8分别送到转换电路的TL1和TL2的基极,继电器J1吸合切断15V电压使治疗和康复停止工作,继电器J5吸合,报警器Y3报警提示关机或重新定时。图4是电磁治疗和顶核刺激治疗电路,治疗信号由IC12音频信号芯片提供,芯片选用CL9300或CL12A等型号,芯片的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经过限流电阻R26和微调W9接两只三极管组成的达林顿管,TL21的基极,TL22的集电极接在电磁治疗的输出端电磁铁35的线包L21上,线包L21与L22、L23、L24、L25为串行联接,L25的另一端接电源E,信号的另一路经过限流电阻R29和可调电位器W1,然后通过电阻R31、R33分别接功率输出管TL3、TL4的基极,TL3、TL4的集电极分别接在输出变压器XT2初级的末端,和XT3初级的始端,这样XT2的次级绕组L6和XT3的次级绕组L9成为频率相同极性相反的两种输出,它们与电极的连接方式如
图10所示,L6的输出O1对应电极32,O2对应电极31,L9的输出O3对应电极30,O4对应电极33,由于频率相同极性相反它们在中间形成交汇点,由于使用的电极不是一点而是一片,发射的电子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束,因此交汇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如
图11所示的34,
图11是在头部使用的情况,电极30、31和电极32、33分别帖在耳后颅窝处,交汇区34恰在小脑顶核部位。图5是康复电路IC13时基电路NE555与周围元件组成一个方波发生器,电位器W3用于调整方波间的间隔时间,由3脚输出,经电位器W2送到功率管TL5的基极,发射极将间断电压送至输出变压器XT5初极L13上,电位器W2可以调节方波的幅度,用于改变输出功率的大小。IC14时基电路NE555与周围元件组成另一个方波发生器,该脉冲频率远高于IC13的方波频率,由TL6、TL7组成的达林顿管,接在绕组L13的另一端,在输出变压器XT5上便产生了幅度和间隔时间可调的间断性脉冲电流,由次极L14、L15输出,O10、O11、O12由导线分别连接有电极片,将三只电极片依次贴在患者的肢体上,调节W2使肢体肌肉间断性的收缩蠕动或抬起,用于防止肌肉萎缩和加快瘫痪肢体的康复。图7是输出指示电路,集成电路LM3914是十位显示集成电路,随着5脚G电压的上升下降,发光二极管D31-D40依次点亮或熄灭,用来指示治疗或康复输出功率的高低。信号G来源于图2的继电器J4,图2的治疗信号I来自治疗电路图4,从W1引出到W5经推动三极管TL20接小变压器XT4,升压后经D16二极管半波整流后由I端输出送至J4。康复信号从康复电路W2取出到W6,然后由H端输出送至J4。W5和W6都是为调整显示幅度而设计的。使用时将电磁头环套在头上,头环如图9所示,它有头环外壁40和头环内壁41,它们中间装有电磁铁35、36、37、38、39,从图4可以看出它们的线包L21、L22、L23、L24、L25是串连的,使电磁铁35、36对准头部额叶处,电磁铁38对准脑后玉枕穴,电磁铁37、39顺应两侧,并使头环内壁41紧帖头皮,保持松紧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尼龙搭扣42扣上固定。电极贴片30、31和32、33分别帖在两耳后的颅窝处,打开电源开关KA6,按下治疗按键KA3,调节治疗强度调节旋扭W1即可开始治疗。使用康复功能时,将三只电极片依次贴在患者的肢体上,按下康复按键KA4,调节W2使肢体肌肉间断性的收缩蠕动或抬起,用于防止肌肉萎缩和加快瘫痪肢体的康复。
本仪器为无创伤的治疗脑疾病找到了一种新的途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具有康复的功能,从而缩短了恢复期,使患者能尽快达到生活自理或完全康复走向社会。它的出现会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及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超反射脑磁治疗仪,由机柜,机柜内的工作电路有电磁治疗电路、顶核刺激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康复电路以及它们各自的输出电路和共用的电源电路等组成,其特征是信号发生电路的音频信号芯片的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经过限流电阻接两只三极管组成的达林顿管,达林顿管的输出接在电磁治疗输出端的五只电磁铁的串联线包上,另一路经过限流电阻和可调电位器分别接两只功率放大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两只输出变压器的初级,变压器次级的两个绕组通过导线与四个电极帖片相连,康复电路中的两路时基电路信号,一路由电位器接功率放大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脉冲变压器初级的一端,另一路触发达林顿管的信号极,输出极接脉冲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脉冲变压器的次极通过导线连接三只电极贴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反射脑磁治疗仪,其特征在于电源部分装有双稳态电路。
专利摘要本新型是一种用于治疗脑疾病和脑疾病后遗症康复的仪器。它由机柜,机柜内装有电磁治疗电路、顶核刺激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康复电路以及它们各自的输出电路和共用的电源电路等组成。电磁治疗电路输出接在五只电磁铁串联的线包上,顶核刺激电路接两只输出变压器的初级,次级通过导线连接四个电极。康复电路的输出通过导线连接三只电极贴片。使用时将电磁头环套在头上,治疗电极分别贴在两耳后的颅窝处,两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康复电极贴片贴在瘫痪肢体上,可使肌肉收缩蠕动,使仪器同时具备治疗和康复功能。
文档编号A61N1/10GK2609575SQ0325715
公开日2004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8日
发明者何诺 申请人:何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