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加压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9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折复位加压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医疗器械。
膑骨骨折通常采用切开复位,不锈钢丝或螺丝钉内固定的方法。这就需要切开膝关节的皮肤、肌肉。手术比较麻烦,术后还需石膏托外固定六周,病人感到十分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用器械直接加以复位固定,而不需要手术切开患者的皮、肉,简化手术过程。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传力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反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加压外固定器,主要是由支撑体〔1〕反力板〔2〕,传力曲柄〔4〕,弯针〔5〕所构成,支撑体〔1〕,是由园环〔7〕,支撑块〔8〕,定位块〔9〕所组成,支撑块〔8〕,定位块〔9〕可对称的固定在园环〔7〕上。反力板〔2〕中间呈园形,周边具有延伸部分〔10〕,可由螺钉〔3〕,使反力板〔2〕,同支撑体〔1〕固定成一体。传力曲柄〔4〕下部具有弯针〔5〕,弯针〔5〕的形状大致同膑骨外型相同。传力曲柄〔4〕的尾部具有调整正螺钉〔3〕,传力曲柄〔4〕的中部可由反力板〔2〕,支撑体〔1〕的限定,传力曲柄〔4〕绕园环〔7〕转动,弯针〔5〕应有足够的强度,由定位块〔9〕限定,传力曲柄〔4〕的径向位置,由调整螺钉〔3〕调整传力曲柄〔4〕,上的弯针〔5〕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构件由不锈钢、铝合金制作,支撑体〔1〕,可一次压铸成型。
使用方法首先对膑骨患者进行常规性复位处理,然后,根据患者膑骨周径大小,由调整螺钉〔3〕,大致调好弯针〔5〕的距离,将弯针〔5〕迅速刺进皮肤及膑骨骨块,再转动调正螺钉〔3〕,使膑骨复位固定。膑骨愈合后即可取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手术过程大为简化不用切开人体皮肉就可达到使膑骨复位,加压固定,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结构简单、造价低、制作方便,支撑体〔1〕及传力曲柄〔4〕,均可一次压铸成型。
3.疗效好术后患者当日即可下地走动,病情恢复快,4-5周内即可全愈。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四个传力曲柄〔4〕,四对定位块〔9〕,四个支撑块〔8〕。弯针〔5〕最大张开直径为φ70mm,最小直径为φ25mm。弯针〔5〕为不锈钢制作,其余构件为铝合金制作。
权利要求
1.一种骨折复位加压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支撑体[1],反力板[2],传力曲柄[4]、弯针[5]所构成,支撑体[1]是由圆环[7],支撑块[8]所组成,支撑块[8]是定位块[9]是对称固定在圆环[7]上,传力曲柄[4]下部具有类似膑骨外形的弯针[5],传力曲柄[4]中部由反力板[2]和支撑体[1]的限定,可绕圆环[7]转动,传力曲柄[4]的尾部具有调正弯针之间距离的调整螺钉[3]。
2.一种骨折复位加压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弯针〔5〕是由不锈钢制作,其余件均由铝合金制作。
3.一种骨折复位加压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四个传力曲柄〔4〕,四对定位块〔9〕,四个支撑块〔8〕。
4.一种骨折复位加压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弯针〔5〕最大张开直径为φ70mm,最小张开直径为φ25mm。
专利摘要
一种骨折复位加压外固定器是属于医疗器械,它主要是由支撑体(1)和传力曲柄(4)所构成。本实用新型就是将传力曲柄(4)上的弯针(5)直接插入到皮肤及膑骨,弯针(5)复位、夹紧、膑骨,直到膑骨愈合后取出弯针(5)即可。这就简化了手术过程,并减轻病人痛苦。
文档编号A61B17/60GK87203022SQ87203022
公开日1988年2月3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5日
发明者赵广富 申请人:赵广富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