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射式急救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4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射式急救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医用急救盒的改进。
冠心病患者通常使用的急救盒是在患者病情发作时打开盒盖,取出急救药片置于口中用来缓解病情。若患者病情较重,由于普通急救盒操作繁琐、取药时间长,往往饴误用药,给患者的急救工作带来困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取药迅速的急救盒。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拉钮,2为小拉簧,3为簧片,4为弹射栓,5为药片,6为压片弹簧,7为档片,8为弹射槽,9为弹射簧,10为待发槽,11为备用槽,12为簧片槽。
本实用新型是由拉钮〔1〕、小拉簧〔2〕、簧片〔3〕、弹射栓〔4〕、压片弹簧〔6〕、档片〔7〕、 弹射槽〔8〕、弹射簧〔9〕、待发槽〔10〕、备用槽〔11〕簧片槽〔12〕组成。拉钮位于急救盒顶部的拉钮槽内,下部的螺丝杆进入急救盒,与簧片的平面相连,小拉簧位于簧片槽内左上角。一端固定于边上的拉簧柱,另一端固定于拉钮下部的螺丝杆。簧片位于急救盒上部的簧片槽内,有平斜两个面。平面贴盒的顶边,与拉钮下部的螺丝杆连接,可以随拉钮左右滑动,其斜面顶端的三角钩与弹射栓的左上角相邻,当簧片向后滑动时,三角钩带动弹射栓向后移动。当斜面抵遇挡片内端时三角钩便自动上抬,与弹射栓脱开。脱开后,三角钩的弧面可延弹射栓的斜面滑回原来的位置。挡片位于簧片槽内的右下方。当簧片的斜面滑至内端时,将其向上顶开。弹射槽位于簧片槽与待发槽之间。直它与待发槽相互垂直, 两者之间有一8mm的圆孔相通。槽内容纳弹射档,当弹射栓后移时,下面的圆孔暴露,药片通过圆孔进入弹射槽,当弹射栓回到原位时,药片从弹射槽的出口被弹出。弹射簧位于备用槽内,中轴固定在槽的中间,一端顶住急救盒的内侧壁,另一端顶住弹射栓的后部。待发槽位于弹射槽下,与其垂直,可容6-8片药片和压片弹簧。备用槽内可再分隔成两隔,装备用药片和小镊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急救盒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取药时间短并能连续服药的特点。只需单手操作,弹射槽出口对准嘴,用拇指将拉钮向后滑动,药片便自动落入口中。并且,还可根据病情向口内作连续弹射服药。
药片在待发槽内被下部的压片弹簧顶向待发槽与弹射槽连接处的圆孔。当外力将拉钮拉向后方时,簧片的三角钩可带动弹射栓滑向后侧,这时圆孔暴露,药片被推入弹射槽。当簧片斜面的下端抵住档片内端时,斜面上抬,三角钮与弹射栓脱开,弹射栓被后部的弹射簧弹回原位,打出药片。当拉钮和簧片向后移位时,与之相连的小拉簧具备了一定的势能。在三角钩与弹射栓分离后小拉簧收缩将拉钮和簧片复位。
权利要求
1.一种急救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拉钮、拉簧、簧片、弹射栓、压片弹簧、档片、弹射槽、弹射簧、待发槽、备用槽、簧片槽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急救盒,其特征在于拉钮位于急救盒顶部的拉钮槽内,下部的螺丝杆进入急救盒,与簧片的平面相连。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急救盒,其特征在于小拉簧位于簧片槽内左上角。一端固定于边上的拉簧柱、另一端固定于拉钮下部的螺丝杆。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急救盒,其特征在于簧片位于急救盒上部的簧片槽内,有平、斜两个面、平面贴于盒的顶边,与拉钮下部的螺丝杆连接,可随拉钮左右滑动,其斜面顶端的三角钩与弹射栓的左上角相邻,当簧片向后滑动时,三角钩带动弹射栓向后移动。
5.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急救盒,其特征在于挡片位于簧片槽内的右下方。
6.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急救盒,其特征是弹射槽位于簧片槽与待发槽之间。它与待发槽相互垂直,且有一圆孔相通,槽内容纳弹射栓。
7.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急救盒,其特征是弹射簧位于备用槽内,中轴固定在槽的中间,一端顶住盒的内侧壁、另一端顶住弹射栓的后部。
8.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急救盒,其特征是待发槽位于弹射槽下,与其垂直,可容纳药片和压片弹簧。
9.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急救盒,其特征是备用槽内可分隔,装备用药片和小镊子。
专利摘要
医用弹射式急救盒。由拉钮、拉簧、簧片、弹射栓、压片弹簧、挡片、弹射槽、弹射簧、待发槽、备用槽、簧片槽组成。可装急救药片。当冠心病患者突然发病时只需单手操作,在三秒内便可快速服药,并且可根据病情向口内作连续弹射服药,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必备之品。
文档编号A61F17/00GK87203077SQ87203077
公开日1988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23日
发明者龚一民 申请人:龚一民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