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607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竖直导向筒,竖直导向筒内套装有升降筒,竖直导向筒的端部设有旋转筒,旋转筒与升降筒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筒的端部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旋转柱,旋转柱上设有水平导向筒,水平导向筒内套装有移动管,移动管的前端设有透镜,透镜布置在支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筒可以控制升降筒实现竖直升降,从而方便调节移动管的高度,移动管可以沿着导向筒移动,方便水平调节,从而方便透镜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调节,方便透镜对准患者头部的耳蜗,可以更加方便地观测患者耳蜗的情况。
【专利说明】一种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耳蜗位于骨前庭的前内侧,形似蜗牛壳,其尖朝向前外侧,称蜗顶。底朝向后内侧称蜗底。耳蜗的中轴称蜗轴,呈圆锥形。耳蜗由一条骨蜗螺旋管环绕蜗轴旋转23/4圈而成。蜗轴向骨蜗螺旋管内伸出的骨板称骨螺旋板。耳蜗是位于听器官内耳骨迷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耳蜗是一螺旋形骨管,绕蜗轴卷曲约两周半。由蜗轴向管的中央伸出一片簿骨,叫骨质螺板。耳蜗外壁有螺旋韧带。骨质螺旋板的游离缘连着一富有弹性的纤维膜,称为基底膜,延伸到骨管对侧壁与螺旋韧带相接。把耳蜗骨管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称前庭阶,下部称鼓阶,两管中充满外淋巴液。前庭阶的一端为前庭窗,鼓阶一端为蜗窗。两部分在蜗顶处的蜗孔相通。在骨质螺旋板近底处有一薄膜,称前庭膜,由前庭膜、基底膜和一部分螺旋韧带围成膜质蜗管,管中充满内淋巴液。螺旋器(Corti氏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等组成,毛细胞为声波感受细胞,每个毛细胞均与神经纤维形成突触联系。毛细胞的上方有基底膜,与毛细胞的纤毛相接触。外界声波通过淋巴液而震动基底膜,基底膜又触动了毛细胞,最后由毛细胞转换成神经冲动经听位神经而传到听觉中枢。目前不方便观测患者的耳蜗,也不方便医者对患者耳蜗进行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旋转轮可以控制升降管沿着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从而方便升降板的竖直升降,方便患者的腿部放置在升降板上,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摆放腿脚;患者的头部还可以摆放在支架上,旋转筒可以控制升降筒实现竖直升降,从而方便调节移动管的高度,移动管可以沿着导向筒移动,方便水平调节,从而方便透镜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调节,方便透镜对准患者头部的耳蜗,可以更加方便地观测患者耳蜗的情况的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支架内设有两块平行布置的隔板,隔板呈竖直布置,隔板之间设有升降板,支架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呈竖直布置,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升降管的端部与升降板连接,导向管的两侧设有开槽,开槽分别布置有第一旋转轮与第二旋转轮,第二旋转轮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端部,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支架上,第一旋转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端部,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支架上,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第一旋转轮分别与升降管通过螺纹连接;支架上设有竖直导向筒,竖直导向筒内套装有升降筒,升降筒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竖直导向筒的端部设有旋转筒,旋转筒与竖直导向筒通过卡扣连接,旋转筒与升降筒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筒的端部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旋转柱,旋转柱上设有水平导向筒,水平导向筒呈水平布置,水平导向筒内套装有移动管,移动管呈水平布置,移动管的前端设有透镜,透镜布置在支架的上方,透镜的端部设有照明灯。
[000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管的后端设有限位球,限位球的直径比导向筒的直径大。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侧壁设有挂板,挂板设有弹簧,弹簧的底端设有挂钩。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挂钩通过挂杆与弹簧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为LED灯。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管的根部设有限位块。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支架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支架内设有两块平行布置的隔板,隔板呈竖直布置,隔板之间设有升降板,支架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呈竖直布置,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升降管的端部与升降板连接,导向管的两侧设有开槽,开槽分别布置有第一旋转轮与第二旋转轮,第二旋转轮设置在第二支撑杆的端部,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支架上,第一旋转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端部,第一支撑杆设置在支架上,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第一旋转轮分别与升降管通过螺纹连接;支架上设有竖直导向筒,竖直导向筒内套装有升降筒,升降筒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竖直导向筒的端部设有旋转筒,旋转筒与竖直导向筒通过卡扣连接,旋转筒与升降筒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筒的端部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旋转柱,旋转柱上设有水平导向筒,水平导向筒呈水平布置,水平导向筒内套装有移动管,移动管呈水平布置,移动管的前端设有透镜,透镜布置在支架的上方,透镜的端部设有照明灯,所以通过第一旋转轮与第二旋转轮可以控制升降管沿着导向管实现竖直升降,从而方便升降板的竖直升降,方便患者的腿部放置在升降板上,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摆放腿脚;患者的头部还可以摆放在支架上,旋转筒可以控制升降筒实现竖直升降,从而方便调节移动管的高度,移动管可以沿着导向筒移动,方便水平调节,从而方便透镜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调节,方便透镜对准患者头部的耳蜗,可以更加方便地观测患者耳蜗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3]图1为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所示,一种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包括支架11,支架11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均为万向轮,支架11内设有两块平行布置的隔板14,隔板14呈竖直布置,隔板14之间设有升降板17,支架11设有导向管15,导向管15呈竖直布置,导向管15内套装有升降管16,升降管16的端部与升降板17连接,导向管15的两侧设有开槽,开槽分别布置有第一旋转轮18与第二旋转轮21,第二旋转轮21设置在第二支撑杆22的端部,第二支撑杆22设置在支架11上,第一旋转轮18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9的端部,第一支撑杆19设置在支架11上,升降管1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18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2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
21、第一旋转轮18分别与升降管16通过螺纹连接;支架11上设有竖直导向筒23,竖直导向筒23内套装有升降筒24,升降筒24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竖直导向筒23的端部设有旋转筒25,旋转筒25与竖直导向筒23通过卡扣连接,旋转筒25与升降筒24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筒24的端部设有底座26,底座26上设有旋转柱27,旋转柱27上设有水平导向筒28,水平导向筒28呈水平布置,水平导向筒28内套装有移动管29,移动管29呈水平布置,移动管29的前端设有透镜31,透镜31布置在支架11的上方,透镜31的端部设有照明灯32 ;移动管29的后端设有限位球30,限位球30的直径比导向筒28的直径大,支架11的侧壁设有挂板33,挂板33设有弹簧34,弹簧34的底端设有挂钩36,挂钩36通过挂杆35与弹簧34连接,照明灯32为LED灯,升降管16的根部设有限位块20。
[0016]本实用新型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通过第一旋转轮18与第二旋转轮21可以控制升降管16沿着导向管15实现竖直升降,从而方便升降板17的竖直升降,方便患者的腿部放置在升降板17上,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摆放腿脚;患者的头部还可以摆放在支架11上,旋转筒25可以控制升降筒24实现竖直升降,从而方便调节移动管29的高度,移动管29可以沿着导向筒28移动,方便水平调节,从而方便透镜31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调节,方便透镜31对准患者头部的耳蜗,可以更加方便地观测患者耳蜗的情况。
[0017]另一优选方案,移动管29的后端设有限位球30,限位球30的直径比导向筒28的直径大,所以具有限位功能,能防止移动管29与导向筒28错位。
[0018]另一优选方案,支架11的侧壁设有挂板33,挂板33设有弹簧34,弹簧34的底端设有挂钩36,挂钩36通过挂杆35与弹簧34连接,所以通过挂钩36可以方便悬挂医用手工具。
[0019]另一优选方案,升降管16的根部设有限位块20,所以能防止升降管16与导向管15错位。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包括支架(11),其特征在于:支架(11)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第一移动轮(12)与第二移动轮(13)均为万向轮,支架(11)内设有两块平行布置的隔板(14),隔板(14)呈竖直布置,隔板(14)之间设有升降板(17),支架(11)设有导向管(15),导向管(15)呈竖直布置,导向管(15)内套装有升降管(16),升降管(16)的端部与升降板(17)连接,导向管(15)的两侧设有开槽,开槽分别布置有第一旋转轮(18)与第二旋转轮(21),第二旋转轮(21)设置在第二支撑杆(22)的端部,第二支撑杆(22)设置在支架(11)上,第一旋转轮(18)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9)的端部,第一支撑杆(19)设置在支架(11)上,升降管(1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18)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2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21)、第一旋转轮(18)分别与升降管(16)通过螺纹连接;支架(11)上设有竖直导向筒(23),竖直导向筒(23)内套装有升降筒(24),升降筒(24)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竖直导向筒(23)的端部设有旋转筒(25),旋转筒(25)与竖直导向筒(23)通过卡扣连接,旋转筒(25)与升降筒(24)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筒(24)的端部设有底座(26),底座(26)上设有旋转柱(27),旋转柱(27)上设有水平导向筒(28),水平导向筒(28)呈水平布置,水平导向筒(28)内套装有移动管(29),移动管(29)呈水平布置,移动管(29)的前端设有透镜(31),透镜(31)布置在支架(11)的上方,透镜(31)的端部设有照明灯(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管(29)的后端设有限位球(30),限位球(30)的直径比导向筒(28)的直径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11)的侧壁设有挂板(33),挂板(33)设有弹簧(34),弹簧(34)的底端设有挂钩(3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挂钩(36)通过挂杆(35)与弹簧(34)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照明灯(32)为LED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耳蜗医用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管(16)的根部设有限位块(20)。
【文档编号】A61B5-00GK204274415SQ201420751918
【发明者】周丽华 [申请人]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