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滴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86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盏花素滴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特别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滴丸。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灯盏花素是我国传统医学上治疗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有效药,但目前使用的一般都是片剂和注射剂,由于其属于难溶性药物,片剂在崩解后以颗粒形式存在,固其生物利用度不高,而注射剂使用又不方便,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所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灯盏花素制成的滴丸,可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与吸收,提高药效,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以制取1000粒计,其用量为灯盏花素4g,加辅料聚乙二醇5~8倍,按常规工艺制成滴丸即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PEG作为辅料制成滴丸,与原料药物形成固体分散体,而PEG又属于水溶性物质,大大改善了药物的溶出性及吸收性,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使药效得到大大提高。另外,该制剂服用方便,免去患者使用注射剂的痛苦和麻烦。经药效学试验表明灯盏花素滴丸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详述如下灯盏花素滴丸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试验材料1.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50~300g。
2.受试药灯盏花素滴丸,每丸32mg,含灯盏花素4mg。使用时将滴丸充分磨细,用0.5%CMC-Na溶液配制成4mg/ml、2mg/ml、1mg/ml3种浓度,供实验用。
3.滴丸基质聚乙二醇4000。用0.5%CMC-Na溶液配成13mg/ml浓度作为空白对照组使用。
试验方法取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灯盏花素滴丸大、中、小剂量组(40、20、10m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空白对照与模型对照灌胃等体积基质液。末次给药前禁食8~12小时,末次给药后1小时ip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按脑血栓模型法复制模型。于右总颈动脉远心端插入三通管,空白对照组经三通管注入基质溶液0.1mg/100g体重,其余各组注入血栓诱导剂(ADP1.25mmol·L-1、凝血酶12.5u·L-1、肾上腺素1mg·L-1、100∶200∶5)0.1ml/100g体重。5min后,注入0.5%伊文思兰(0.5ml/100g体重),再过5min,迅速断头,取大脑两半球,称重,剪碎,置匀浆器中,加入0.5%Na2SO33ml,丙酮7ml,制成匀浆,密封,放置2小时,3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以生理盐水调零,在620nm处比色。以吸收度与脑重的比值表示脑血栓的严重程度。测定各组大鼠大脑匀浆的吸收度(λmax=620nm)。
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吸光度非常显著增加,说明伊文思兰渗入脑组织的量增加,造模成功。灯盏花素滴丸3个剂量组吸光度明显降低,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明灯盏花素滴丸可显著减少大鼠脑血栓形成后脑部伊文思兰含量,而具有较强的抗脑血栓形成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制取1000粒为例,取灯盏花素4g加入PEG4000 28g,水浴加热融化后,在70℃下保温10分钟,用滴管以每分钟30滴的滴速滴入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用乙醇洗除冷却液甩干,即得滴丸。
权利要求
1.一种灯盏花素滴丸,其特征在于以制取1000粒计,其用量为灯盏花素4g,加辅料聚乙二醇5~8倍量,按常规工艺制成滴丸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灯盏花素滴丸,它是用灯盏花素加辅料聚乙二醇5~8倍,按常规工艺制成滴丸即得。本发明由于采用PEG4000作为辅料制成滴丸,与原料药物形成固体分散体,而PEG4000又属于水溶性物质,大大改善了药物的溶出性及吸收性,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使药效得到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A61K31/7048GK1513466SQ20031011922
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8日
发明者张观福, 吕玉涛 申请人: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