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心悸的心速宁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04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心悸的心速宁胶囊的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属于医药品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悸(过早搏动)的纯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心悸(过早搏动)是心血管系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期外收缩,简称早搏。该症多系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形成折返激动所引起,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临床表现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怔忡、胸部憋闷、心前区不适感、气短乏力、手足发凉和晕厥,它可以出现于正常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以及烟、酒、茶、咖啡等过量时,也可发生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肌缺血、缺氧、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药物中毒时。现有的一些药物制剂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和市场的需要,依然有待于科研机构及人员做进一步的探索以研制出更为理想的中药新药。由于心悸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可多次发病及致残、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着社会劳动力和患者的生命质量,因而长期以来其一直是医学界集中关注并致力研究解决的热门课题。
目前,本技术领域用于治疗心悸的药物主要有心律平、洋地黄、苯妥英钠、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大仑丁等,虽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实践中也还相应存在着用药不全面、疗效不稳定和治愈率低等问题,有些药物对人体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甚至有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本领域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发掘祖国中医药资源而提供一种组方科学、制备及使用方便、疗效高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专用于治疗心悸的中药制剂——心速宁胶囊。
本发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案源于祖国医学关于“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等传统辨证论治思想并在广泛实验基础上而获得的。中医学理论认为,痰热扰心是心悸非常常见而重要的病机,而痰火病邪的产生主要是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烟酒过度以及脏腑功能、气血津液代谢失调所致。《脾胃论》中指出“元气不足心火独盛,津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盛则煎熬津液,化以为痰,形成痰热。《医阶辨证》“痰因热而生者,病在心”。唐容川认为“心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气,是以心跳不安……凡是惊悸怔忡,恍惚,一切多是痰火沃心,扰其神明所致。”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元阴元阳,肾气虚则开阖不利,水湿停聚而为痰;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转输,聚湿为痰;肾阴不足,亦可化生痰浊。《红炉点雪》曰“善真水即亏,则相火随炽,壅迫津液为痰。”《类证治裁》亦指出“肾阳虚,火不制水,水泛为痰”。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所生痰浊从阳化热,而成痰热,如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则气机不利,气滞津阻,化生痰热,胆附于肝,互为表里,同主少阳春生之气,肝胆不和,亦可使气机不畅,化生痰热。《医学入门·卷二十二》指出“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而弦者是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代谢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同司受纳、腐熟运化、转输之职,脾气虚弱,失于健运,则湿痰内停,郁久化痰热。《证治汇补》中曾载“有膏梁厚味,积成痰饮,口不作干,肌肤润泽如故,忽然惊惕而悸,其脉弦有力者是也。”此外痰热的产生,还可由于阻于心络之瘀血化生。《血证论》曰“瘀血即久,亦可化为痰水。”痰水亦可郁久化热。痰火生成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痰随火升,火行痰行,上干心神,变生诸症。痰火扰心,耗伤心之气阴,心失濡养,心神被扰,故心悸不宁,心烦失眠多梦,痰热蕴阻胸中,气机不利,故胸闷,痰热内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见口干口苦,眩晕等症,舌质红,苔黄腻,痰热壅滞血脉,经脉不利,脉气不得续接,则脉结、代、促。综合上述病因病理分析,本发明设计者精选出一些药效集中且易于为人体吸收的中药原料组配成中药胶囊制剂,其方由黄连、半夏、茯苓、枳实、常山、莲子芯、苦参、青蒿、人参、麦冬、甘草计十一味药物原料组成,全方具有清热化痰、宁心定悸的作用,在对心悸(过早搏动)的治疗方面均具有极好的效果,可显著降低或消灭此类病症对人群健康的威胁。
构成本发明所述药物之各组分原料的重量配比值为黄连300~360; 半夏225~265; 茯苓225~265;枳实150~180; 常山225~265; 莲子心38~50;
苦参225~265; 青蒿225~265; 人参150~180;麦冬225~265; 甘草150~180。
心速宁胶囊的方药与前述医学治疗心悸(过早搏动)的研究思路及趋势是符合的,方中取黄连、半夏、茯苓、枳实四味为主药,增加了常山、苦参、青蒿、莲子心四味清热化痰药物以及人参、麦冬两味益气养阴药物。黄连属味苦性寒类药,长于清心、胃之火,报道黄连治疗过早搏动,特别是室性过早搏动疗效较好,且无负性肌力作用,而且还能降低血液粘度,所以比较适合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的过早搏动。半夏属辛温燥列之品,有燥湿化痰的功效,为治疗寒痰、湿痰及风痰的要药。茯苓味甘、淡,性平,长于安神,可用于心悸不安。枳实具有较强的破气作用,可用于痰湿内阻及阳气阻结之胸痹证等。常山苦辛寒,善开痰结,《本草正义》载“常山之功,长于开泄痰结”,传统用于截疟,并有一定呕吐副作用,十几年来,丁书文教授临床体会,对痰热型心悸,常山有较好的定悸,治疗过早搏动、心动过速的功效,而且将常山寓于黄连温胆汤中,与半夏伍用,能有效的避免常山致呕的副作用。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去湿热消痰,传统用于治疗温病、骨蒸劳热、疟疾、黄疸等证。实际上,青蒿能清血中温热,对痰热之心悸、眩晕亦有较好的定悸止眩功效,对过早搏动疗效亦好。多年来对于苦参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甚多,对痰热型过早搏动、心动过速疗效肯定。此外,莲子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上通于肾”,清降心火,交通心肾对于病程较久,老年患者兼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心悸患者更适宜。人参、麦冬为方中佐药,病中痰热之邪易于耗气伤阴,本方中苦寒药物易于伤胃耗气,因此,本方中用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以相佐。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11味,君臣佐使相互配伍,以清热化痰,宁心定悸为主功,又可防止痰热耗气伤阴、苦寒药碍胃之弊。综上所述,心速宁胶囊的理法方药既符合中医药学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特色及临床试验基础,还具有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实验基础,其组方是合理的。
本发明所述心速宁胶囊可通过以下的制备过程获取将所述各药物原料净制、切片、干燥后,取黄连、枳实、常山、莲子心、苦参加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0.04MPa、70℃)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40(60℃测)的稠膏,80℃干燥成干膏,药渣弃去;取人参、茯苓、半夏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2.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和麦冬、青蒿、甘草合并,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06(80℃测)的清膏,加95%乙醇使含醇浓度达到70%,混匀,静置24~36小时使沉淀,收集上清液,滤过,滤液和另器收集的滤液合并,减压(0.04MPa、70℃)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40(60℃测)的稠膏,80℃干燥成干膏;将上述两种干膏合并,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制粒,装入胶囊(每粒胶囊装0.48g),即得产品。
在本发明的研制过程中,根据药物组方的功效与主治,按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的原则与方法,设计者对该心速宁胶囊进行了主要药效学、毒理学和临床方面的试验研究。其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一、主要药效学试验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药理室对心速宁胶囊所做的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品高、中、低三个剂量对大鼠血脂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并能明显改善(P<0.01)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心速宁胶囊高(2.56g/kg/d)、中(1.03g/kg/d)、低(0.51g/kg/d)三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诱发的Q波、VP、VT的发生率(P<0.05或P<0.01),延长心率失常发生潜伏期(P<0.05或P<0.01),缩短心率失常持续时间(P<0.05或P<0.01),提示本品对大鼠冠脉结扎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心速宁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大鼠心肌缺血复灌性心律失常出现潜伏期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或P<0.01),并缩短心率失常持续时间(P<0.05或P<0.01),降低VT、VF发生率和死亡率(P<0.05或P<0.01),降低ST抬高程度(P<0.05或P<0.01),提示本品对大鼠心肌缺血复灌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二、毒理学试验由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药理研究室对心速宁胶囊所做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昆明种小鼠灌胃给予心速宁胶囊的最大给药量为296.9g生药/kg/d,以体重折该剂量约为临床拟定成人日用量的500倍。
由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药理研究室对心速宁胶囊所做的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Wistar种大白鼠三个月灌胃给予心速宁胶囊,最大剂量为5.25g/kg/d(折算成生药量为35.64g/kg/d),约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用量的60倍。动物的一般状况、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液学指标均无异常。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停药2周后也未见异常。说明本品拟定的临床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安全、无毒。
三、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ZL-12号临床批件,由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四家单位于2000年8月至2003年1月使用心速宁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之痰热扰心证300例,并与黑龙江康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心律宁片对照,结果(1)早搏总疗效,试验组总显效率53.7%优于对照组42.9%(P=0.044)。(2)早搏次数疗效,试验组总显效率57.0%、对照组总显效率50.7%(P>0.05)。(3)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显效率66.0%优于对照组54.3%(P=0.024)。试验组在改善心悸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胸闷起效时间、失眠多梦起效时间、失眠多梦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室性早搏分级疗效及心功能分级疗效方面均较治疗前好转,早搏总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安全性观测结果表明,心速宁胶囊对血、尿、大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说明该药对痰热扰心证心悸(过早搏动)是一高效、安全的治疗药物,具有生产、推广的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心悸的心速宁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学所说剂型的药物黄连300~360; 半夏225~265; 茯苓225~265;枳实150~180; 常山225~265; 莲子心38~50;苦参225~265; 青蒿225~265; 人参150~180;麦冬225~265; 甘草150~180。
2.专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心速宁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各药物原料净制、切片、干燥后,取黄连、枳实、常山、莲子心、苦参加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0.04MPa、70℃)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40(60℃测)的稠膏,80℃干燥成干膏,药渣弃去;取人参、茯苓、半夏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2.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另器收集备用,药渣和麦冬、青蒿、甘草合并,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06(80℃测)的清膏,加95%乙醇使含醇浓度达到70%,混匀,静置24~36小时使沉淀,收集上清液,滤过,滤液和另器收集的滤液合并,减压(0.04MPa、70℃)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40(60℃测)的稠膏,80℃干燥成干膏;将上述两种干膏合并,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混匀,制粒,装入胶囊,即得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悸(过早搏动)的纯中药胶囊制剂,它依据祖国医学关于“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辨证论治思想,以黄连、半夏、茯苓、枳实、常山等药物原料为基本组方并经科学加工而成,全方具有清热化痰、宁心定悸的作用,在对心悸(过早搏动)的治疗方面具有极好的效果,可显著降低或消灭此类病症对人群健康的威胁。
文档编号A61K9/48GK1634206SQ20031012220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6日
发明者王保安 申请人:王保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