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534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的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肠病是一种常见和多见病。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若气机不畅,则易发胃肠功能失调,易犯胃、十二指肠消化道溃疡。本病发病率较高,轻者返酸、嗳气、腹部不适,重者腹痛、呕吐,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贫血、消瘦,病程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有恶变的危险。长期以来中医药工作者围绕这一病症进行了大碍的临床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解决这一难题的优势。因此,进一步研发调整胃肠功能、治疗气滞和气逆等胃脘痛病证的民族民间药物仍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急、慢性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溃疡有较好疗效的药物以及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药物是根据多年使用的民族民间药物的经验总结,经多年临床观察得出的科学组方,是对胃粘膜损伤及溃疡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解痉、抗炎、镇痛及对小肠的蠕动作用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大红袍40~50 鸡矢藤40~50 管 仲20~40 金荞麦30~50黄 连1~3砂 仁3~5延胡索2~4木 香3~5。
以上所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制成的1)取黄连、砂仁、延胡索、木香四味粉碎成细粉混匀,灭菌备用;2)将大红袍、鸡矢藤、管仲、金荞麦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8~1.35(5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3)1)所得的细粉与2)所得的细粉混匀,制成胶囊。
本发明的药物也可以制成片剂、散剂和其它剂型。
本发明的药物经药效学实验和临床实验证明具有显著的对抗急、慢性溃疡作用,并呈量效关系;还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对胃肠道溃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肠管不滑肌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同时表现出较强的镇竣抗炎作用。
以下用临床观察情况进一步表明上述的功能和作用。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西医经胃镜、肠镜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其中中医诊断为气滞证者74例,郁热证26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4岁,平均年龄40.8岁。
2)西医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其中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证25例,脾胃虚弱证18例,胃阴不足证12例,脾胃湿热证13例,肝胃不和与脾胃湿热证23例,肝胃不和与脾胃虚弱证8例,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证1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43.3岁。
3)西医以肠镜诊断为慢性非特殊性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00例,其中中医诊断为泻泄(大肠湿热)41例,脾虚泻泄17例,脾肾阳虚14例,肝肾两虚1例,肝气乘脾型13例,肾虚型7例,脾胃虚寒型3例,脾胃虚弱型7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43.1岁。
1.2治疗方法一般每天服三次,每次服0.6克~1.2克,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疗程。
2、治疗效果2.1治愈标准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2)显效仅剩下个别症状,且症状较轻。
3)有效大部分症状缓解。
4)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2.2临床疗效(见表1、2、3)
表1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各型比较总临床痊愈显 效有 效无 效总有效. . .
病症型例 例数% 例数% 例数 %例数 % %汽滞证 746385.1 4 5.46 8.111.498.6郁热证 262388.4 2 7.61 4 100表2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各型比较总临床痊愈显 效有 效无 效总有效. . .
病症型例 例数% 例数 %例数%例数%%肝胃不和证 2521 842 8 2 8 100脾胃虚弱证 181583.3 1 5.6 15.6 1 5.5 94.5胃阴不足证 121083.3 1 8.3 100脾胃湿热证 131076.9 2 15.417.7 100肝胃不和、脾胃湿热 2319 833 13 14100肝胃不和、脾胃虚弱 8 6 751 12.5112.5 100脾胃虚弱、胃阴不足 1 1 100 100表3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各型比较总临床痊愈显 效有 效无 效总有效. . .
病症型例例数%例数 % 例数% 例数% %大肠湿热泻泄4133 80.537.3 5 12.2100脾虚泻泄1715 88.215.9 1 5.9 94.1脾肾阳虚1410 71.4214.3 2 14.3100肝气乘脾1612 75 16.3 3 18.7100脾胃虚弱1210 83.318.3 1 8 100注以上病症疗效判断均以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为标准。
3、典型病例病例1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贺××,男,42岁,患胃、十二脂肠溃疡2年,胃脘时有胀痛,嗳气,初诊时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沉,辩证为气滞证,连续服用本发明的药物8天,临床病状全部消失。
病例2慢性浅表性胃炎汤××,女,26岁,患浅表性胃炎2年,时有腹胀、腹泻。初诊时舌淡红、苔薄黄、脉细,辩证为肝气乘脾,连续服用本发明的药物9天,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应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100例,服药天数最长30天,最短7天,平均16.5天,临床痊愈率85.3%,显效5.8%,有效率5.8%,总有效率96.9%,应用该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00例,用药最短8天,最长30天,平均17.2天,临床痊愈率86%,显效率10%,有效率2%,无效率2%,总有效率98%,应用该药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00例,服药最短6天,最长30天,平均18.2天,临床痊愈率81%,显效率7.5%,有效率9.4%,总有效率98%,该药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是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胃肠道疾病良药。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按重量分称取下述原料(千克)大红袍40 鸡矢藤40 管 仲20 金荞麦30黄 连1 砂 仁3 延胡索2 木 香3按下述方法制备1)取黄连、砂仁、延胡索、木香四味粉碎成细粉混匀,灭菌备用;2)将大红袍、鸡矢藤、管仲、金荞麦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8~1.35(5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3)1)所得的细粉与2)所得的细粉混匀,制成胶囊。
实施例2按重量分称取下述原料(千克)大红袍50 鸡矢藤50 管 仲30 金荞麦40黄 连2 砂 仁4 延胡索3 木 香4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大红袍 40~50鸡矢藤 40~50 管 仲 20~40 金荞麦 30~50黄 连 1~3 砂 仁 3~5 延胡索 2~4 木 香 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方法制备1)取黄连、砂仁、延胡索、木香四味粉碎成细粉混匀,灭菌备用;2)将大红袍、鸡矢藤、管仲、金荞麦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8~1.35(5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3)1)所得的细粉与2)所得的细粉混匀,制成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大红袍40~50,鸡矢藤40~50,管仲20~40,金荞麦30~50,黄连1~3,砂仁3~5,延胡索2~4,木香3~5。本发明的药物经药效学实验和临床实验证明具有显著的对抗急、慢性溃疡作用,并呈量效关系;还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对胃肠道溃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肠管不滑肌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同时表现出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该药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是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胃肠道疾病良药。
文档编号A61K9/48GK1569143SQ20041002239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4日
发明者方明义 申请人:方明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