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45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湿疹、脓疱疮、疖痈、丹毒等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颇为棘手。目前使用的药物大都见效慢、疗程长,不能除病根、易复发,部分药物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现有技术中未检索出对上述皮肤病有良好治疗效果,且无毒副作用的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上述皮肤病有良好治疗效果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多种中草药为原料制备成一种中成药。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银 花700-800连 翘400-500菊 花300-400黄 芩300-400黄 柏400-550生大黄200-300天衣粉300-400赤 芍300-450。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配方是银 花740-800连 翘400-460菊 花350-400黄 芩300-350黄 柏420-520生大黄230-280天衣粉320-380赤 芍350-450。
本发明中药制剂可为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丸剂、糖桨剂、含片、泡腾片、分散片。
该组方最初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古代经方《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化裁加减而成,随着时间与患者病例数的增加,疗效得以肯定,各方面反映良好,逐步形成该方的雏形,试用于临床,经多次裁删添增,形成如今的组方。它对治疗上述病症疗效确切。特别是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毛囊炎、(面部)湿疹,中医理论多认为与肺、肾、心、脾、大肠经关系密切,多由肺经血热,外感风邪,心经伏热,恋而不去。邪热外犯肌肤,上熏头面而起疹,或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久化热,郁于血分,溢于肌肤。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久凝滞成痰,内外两邪相博,充于腠理,发于肌肤而致病,所以,临床上遇有上述病症,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符合风热袭肤、血热失养、热毒炽盛、湿热内蕴者均可施用本发明。
方中首选银花为君。
银花性味甘、入肺、胃、大肠、心经,清热解毒,本品辛香气浓,善清气分之热,且清热之中又有宣散之功,又因其清热解毒力强,对于疮疡肿毒,具红肿热痛属阳证者,均可选用,亦为外科常用之药。
以连翘、菊花为臣药。
连翘性味苦微辛、微寒、入肺心、胆经,其质轻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消痈散结之效,可治疗各种疮疡肿毒。
菊花性味甘、辛、苦凉,入肺、肝经、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可治疗疔疮、肿毒,临床多用黄菊花,因该药“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药品化义》。其疏散风热、清火解毒之力较峻,多用于风热犯肺之症。
连翘、菊花两药配合,具有疏热、解毒、排脓之效,辅助君药清肺、胃气分之热。
黄芩、黄柏、生大黄、天花粉、赤芍五药共为佐药。
黄芩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历代医家均认为,该药中空体轻性浮,入手太阴经,功偏于清泻肺火,解肌表之热,入手太阳经,则泻大肠下焦之火。
黄柏性味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泻火、燥湿、解毒,生用时降实火,清热燥湿之功较著,常用于治疗因热毒炽盛所致的痈肿疮疡等疾患。
生大黄性味苦、寒,入胃、大肠、肝经。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治痈肿疮疔,大黄生用,攻积导滞势猛,泻火解毒力强。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酸、微寒,入肺、胃经、清热生津、降火润燥,排脓消肿,可冶痈肿,乳痈。
赤芍药性味苦、酸、微寒,入肺、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可用于疮痈肿毒等证。
五药合佐君药,清热解毒、宣泄肺胃之热,黄芩、黄柏、生大黄荡三焦之热,行瘀血、荡积滞,天花粉清热生津,降火润燥,排脓消肿,赤芍清血分之热,具凉血、活血、祛瘀之功。
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材均为中国药典收集品种。
本制剂在前期曾作过临床试验,在2000-2002年期间在收集门诊病例1300余例,包括用于痤疮(476例)、脂溢性皮炎(139例)、湿疹(328例)、毛囊炎(64例)、脓疱疮(38例)、疖痈(125例)、丹毒(20例),总有效率达86.3%,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其中男性患者占54.2%,女性患者占45.8%,年龄12-67岁,病程5天-12年,其共同症状基本为丘疹、红斑、脓点、脓疱、红肿、隆起、结痂、脱屑、压痛、抓痕、结痂、颜色多为鲜红或暗红色,舌淡红或深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浮数或弦数。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90%以上的临床症状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缓解。(>60%)好转临床症状,体症有所改善或减轻(>30%)无效临床症状,体症基本无变化(<10%)
复发治疗后三月后在原发部位出现与原先相同的皮损。
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好转的总和。
用药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治愈后的病例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结果如下痤疮丘疹数目减少,新发疹数量少于消退疹数量,脓疱消退、结节缩小或消失,有效率89.2%,复发率13.2%。
脂溢性皮炎红斑颜色转淡、鳞屑减少,皮损范围缩小,有效率82.6%,复发率10.7%。
毛囊炎炎性丘疹消退,压痛症状消失或减轻,有效率88.5%,复发率5.2%。
湿疹红斑丘疹大部份消退,颜色转淡,自觉症状减轻或消除,有效率74.8%,复发率15.7%。
脓胞疮糜烂渗出消除,皮损结痂干涸,未出现新发疹,有效率83.3%,复发率0%。
疖痈红肿隆起处消失或大部分减轻,红、肿、热、痛现象消除或部分消除,有效率72.7%,复发率2.1%。
丹毒皮损表面红肿消退,疼痛消除,局部淋巴结肿大现象消失,有效率94%,复发率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发明配方组成有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且原料易得,成本相对较低,实行产业化生产后,必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按下述配方称取原料进行制备(千克)银 花710连 翘480菊 花300黄 芩380黄 柏550生大黄270天衣粉350赤 芍300。
实施例2、 按下述配方称取原料进行制备(千克)
银 花750连 翘430菊 花370黄 芩330黄 柏470生大黄260天衣粉380赤 芍400。
实施例3、按下述配方称取原料进行制备(千克)银 花790连 翘400菊 花340黄 芩300黄 柏410生大黄210天衣粉310赤 芍450。
上述三组配方中将银花、连翘、菊花等8味中药饮片洗净,按比例组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2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使成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丸剂、糖桨剂、含片、泡腾片、分散片。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银 花700-800 连翘400-500菊 花300-400黄 芩300-400 黄柏400-550生大黄200-300天衣粉300-400 赤芍300-4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银 花740-800 连翘400-460菊 花350-400黄 芩300-350 黄柏420-520生大黄230-280天衣粉320-380 赤芍350-4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可为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它由银花、连翘、菊花、黄芩、黄柏、生大黄、天衣粉、赤芍组成,本药物在2000-2002年期间在收集门诊病例1300余例,包括用于痤疮(476例)、脂溢性皮炎(139例)、湿疹(328例)、毛囊炎(64例)、脓疱疮(38例)、疖痈(125例)、丹毒(20例),总有效率达86.3%,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配方有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且原料易得,成本相对较低,实行产业化生产后,必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61P17/10GK1562319SQ200410033920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0日
发明者刘红光 申请人:邵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