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肾茶的精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对植物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的方法,特别是对植物药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的有效成分精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肾茶为唇形科植物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的地上干燥全株。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福建等省,其味甘微苦、性凉,有清热、排石利尿的功能。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肾茶热水提取物中94.5%以上的酚性成份为咖啡酸衍生物,近年来的研究提出,酚酸类化合物可抑制人血小板中MDA(丙二醛)的形成,因而认为该类化合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作用。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组织结构改变,有效肾单位减少,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以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茶促进毒性代谢产物排出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实现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肾茶7.2g/kg组可使肾小球、肾小管组织结构病变得到改善,这一研究结果从组织形态学角度支持上述研究。国内研究单位从西双版纳产肾茶水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苯甲酸、丁二酸、乳酸、酒石酸、咖啡酸、迷迭香酸等酸,还有泽兰黄素等5种黄酮成份。在产药地当地老百姓中,通常的服用方法是将沸水直接冲泡当茶饮用,由于肾茶的有效成分遇热极不稳定,在100℃以上的高温下容易分解,进入茶水中的多数是其它对治疗无作用的成分,所以致使疗效大大降低,这也就是产药地老百姓长年都未能很好认识这种良好疗效药物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肾茶的精提方法,其工艺简单,工艺参数制订合理,有效成分的损失小,药物的有效成分高,提取的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更加方便、有效。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采取如下工艺步骤肾茶原料→拣除杂物→切段→加水,在30℃~100℃温度下浸提→过滤→干燥。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工艺是,对切段后的肾茶用水浸提3次,尽量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尽,每次的加水量为其重量的1~8倍,在30℃~100℃温度下浸提2小时,过滤后将三次的滤液合并,然后在40℃~100℃温度下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1.01g/ml~1.50g/ml,再在40℃~100℃进行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或低温干燥。
本发明所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以下效果(1)有效成分损失少。由于实验中发现了肾茶有效成分的热分解点及最佳浸出温度,因此整个制备的工艺过程都严格控制温度在100℃以下,所得到的有效成分较多。
(2)药物使用更加方便。精提物可直接定量溶于水使用或进一步制备成片剂等,即方便患者使用,又可大大提高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肾茶粗品,除去杂物,破碎成段。将肾茶碎段加入3倍水中,在40℃的温度下提取2小时,过滤,滤渣用5倍水在相同条件下再提二次,合并滤液备用。在90℃温度下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1.20g/ml,再在100℃下进行喷雾干燥,制得肾茶精提物。在本例中,每1Kg肾茶原料可得到170.0g精提物,颜色呈棕褐色。
实施例2取肾茶粗品,除去杂物,破碎成段。将肾茶碎段加入5倍水中,在90℃的温度下提取2小时,过滤,滤渣用8倍水在相同条件下再提二次,合并滤液备用。在90℃温度下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1.50g/ml,再在70℃下进行真空干燥,制得肾茶精提物。在本例中,每1Kg肾茶原料可得到165.0g精提物,颜色呈棕褐色。
实施例3取肾茶粗品,除去杂物,破碎成段。将肾茶碎段加入8倍水中,在70℃的温度下提取2小时,过滤,滤渣用3倍水在相同条件下再提二次,合并滤液备用。在90℃温度下将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1.40g/ml,再在40℃下进行低温干燥,制得肾茶精提物。在本例中,每1Kg肾茶原料可得到160.0g精提物,颜色呈棕褐色。
权利要求
1.一种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的精提方法,其特征是工艺如下肾茶原料→拣除杂物→切段→加水,在30℃~100℃温度下浸提→过滤→干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茶的精提方法,其特征在于肾茶用水浸提3次,每次的加水量为其重量的1~8倍,浸提时间2小时,滤液合并后在40℃~100℃温度下减压浓缩至密度1.01g/ml~1.50g/ml,再在40℃~100℃以下进行干燥。
全文摘要
肾茶的精提方法。本发明属于植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特别是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 c.Y.Wu]的精提方法。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肾茶原料→拣除杂物→切段→加水,在30℃~100℃温度下浸提→过滤→干燥。本发明工艺简单,工艺参数制订合理,有效成分的损失小,药物的有效成分高,提取的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更加方便、有效。
文档编号A61P7/10GK1723923SQ20041004029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1日
发明者张凯 申请人: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