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9163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膏剂领域,具体的说是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药。
背景技术
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患者有愈来愈多的趋势,甚至出现年龄早期现象。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因是关节软骨周围软组织退变出现异常增生,从而引起颈肩腿疼。
目前,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有西药如非普拉宇、天新利德等,副作用大,对胃肠、肝、肾功能易引起不良反应。也可服用中药汤剂治疗,但中药汤剂费时费工且疗效缓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制剂,可通络止痛、化痰散结、祛风散寒、透表达现,达到治疗骨质增生的目的。本发明药物由纯中药配制而成,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6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骨质增生的病理认识,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选用祛风、散寒、活血祛瘀的药物经一定配比组方而成,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持久。
本发明的配方及原料药物份量如下穿山甲20-40、土元20-40、川乌40-60、大黄20-40、草乌40-60、天南星40-60、半夏40-60、马前子40-60、羌活20-40、秦艽20-40、细辛20-40、三七20-40、乳香5-20、没药5-15、白芷20-40、丁香20-40、元胡索20-40、荜拨20-35、天麻10-30、皂荚15-30、山奈20-40、白芨15-35、桃仁25-40、白芥子18-35、花椒15-35、五味子20-35、姜黄16-35、苍耳子20-30、木香10-30、栀子10-30、血竭5-18、樟脑6-15、黄丹800-1000、黄柏20-35;白花蛇1-2条、蜈蚣10-15条为本发明的用量配比。
本发明的药物机理如下穿山甲咸、微寒,归胃经。功效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见《中药学》160页,凌一揆、颜正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第5版)。
土元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同上161页)。
川乌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同上108页)。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功效泻下功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同70页)。
草乌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同上108页)。
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肝、脾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同上169页)。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泻呕、消痞散结(同上168页)。
马前子;苦寒、有毒,归肝、脾经。功效通络散结、清肿定痛(同上272页)。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同上21页)。
秦艽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同上81页)。
细辛甘、咸、温,归肺、肾经。功效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同止111页)。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化痰、止血、活血定痛(同上144页)。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清肿生肌(同上150页)。
没药苦、平,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清肿生肌(同上151页)。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功效解表、祛风湿、清肿排脓、止痛(同上21页)。
丁香辛、温,归脾、胃、肾经。功效温中降迸、温肾助阻(同上113页)。
元胡索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同上151页)。
荜拨辛、热,归胃、大肠经。功效温中止痛(见《本草骈比》99页,裴慎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
天麻甘、平,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见《中药学》199页,凌一揆、颜正华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第5版)。
皂荚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祛痰、开窍(同上171页)。
山奈辛、苦、温,归胃经。功效温中健胃、理气止痰、消食(同上101页)。
白芨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同上143页)。
桃仁苦、平,归心、肝、肺、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同上157页)。
白芥子辛、温,归肺经。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同上171页)。
花椒辛、热、有小毒,归脾胃经。功效温中止痛、杀虫(同上112页)。
五味子酸、温,归肺、肾、心经。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同上246页)。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同上153页)。
苍耳子辛、苦、温,归脾、胃、大肠经。功效行气、调中、止痛(同上22页)。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功效行气、调中、止痛(同上120页)。
栀子苦、寒,归心、肺、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同上37页)。
血竭甘、咸、平,归心、肝经。功效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同上274页)。
樟脑辛、热、有毒,归心经,功效外用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同上150页)。
黄丹辛、微寒,有毒,归心、肝经。功效外用解毒、止痒、收敛生肌(同上266页)。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同上42页)。
白花蛇甘、咸、温、有毒,归肺经。功效祛风活络定惊(同上86页)。
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同上202页)。
骨质增生与祖国医学中“骨痹、骨痛”相类似。《素问.痹论》曰“故骨痹不已,复感 于邪,内含于肾。”《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类,骨髓酸痛,寒气至,名目骨痹。”这些都说明外邪是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气。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旺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为痹证,表现在骨骼的异常增生。瘀血和痰浊同样也是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立伤肾,久行伤筋”。指出劳力过度而伤筋骨,临床上也可引发骨质增生。
上述理论为辨证论治骨质增生确立了纲要,骨质增生是由风寒湿邪侵袭或气滞血瘀、痰为患。可用祛风、散寒胜湿、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软化散结等不同法则,辨证施治,各用其理。
本发明药物中,三七、穿山甲、土元、大黄、乳香、没药、元胡索、桃仁具有活血消肿、通经止痛的功效;马钱子、天南星、半夏、白芥子、蜈蚣、细辛等通经络、止痹痛、化痰散结、软化骨刺;川乌、草乌、羌活、白花蛇、白芷、荜拨、栀子、丁香、秦艽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缓急止痛、滑利关节;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樟脑,消肿止痛,透表达现。现代药理研究还证实,马钱子所含马钱子大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作用弱于哌替啶,但持续时间却比哌替啶长约4倍;川乌、草乌有局麻镇痛消炎作用;乳香、没药、元胡索、土元、穿山甲、三七等活血药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组织的血液特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炎性渗出吸收;樟脑有较强而迅速的渗透作用,可加速药物透皮吸收。诸药合成,能清热泻火,通经止络,消痛化瘀,达到治疗骨质增生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取穿山甲30g、土元30g、川乌50g、大黄30g、草乌50g、天南星50g、半夏50g、马前子50g、羌活30g、秦艽30g、细辛30g、三七30g、白芷30g、丁香30g、元胡索30g、荜拨30g、天麻20g、皂荚30g、山奈30g、白芨30g、桃仁30g、白芥子30g、花椒30g、五味子30g、姜黄30g、苍耳子30g、木香30g、栀子30g、黄柏30g、白花蛇1条、蜈蚣10条等三十一味药浸泡于四千毫升香油内,7天后炸枯滤去药及杂质。取滤过的药油置锅中,用武火炼制并不断搅拌,待药油的温度熬至320℃-330℃时改用中火。当用药棒蘸少许药油滴入水中,吹之不散成一团圆饼状时即为适宜。按1000ml药油比40g黄丹的比例分别称取黄丹,将黄丹炒为朱红色,慢慢下入药油中,随下丹随搅拌,并用风扇加快排烟,将丹下完后离火冷却,成膏后,将乳香、没药、血竭、樟脑共研细末后掺入膏中搅匀,在冷水中浸泡七天去火毒,即可敷用。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取一定量药膏涂于布上,敷于患处,5天为一疗程,3-5个疗程即可治愈。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将治疗的100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施治,立档留查和追踪调查加以统计对比。对照组用中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皆以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后未复发的为痊愈。统计结果如下表1对照组疗效情况 表2试验组疗效情况
权利要求
1.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方而成穿山甲20-40、土元20-40、川乌40-60、大黄20-40、草乌40-60、天南星40-60、半夏40-60、马前子40-60、羌活20-40、秦艽20-40、细辛20-40、三七20-40、乳香5-20、没药5-15、白芷20-40、丁香20-40、元胡索20-40、荜拨20-35、天麻10-30、皂荚15-30、山奈20-40、白芨15-35、桃仁25-40、白芥子18-35、花椒15-35、五味子20-35、姜黄16-35、苍耳子20-30、木香10-30、栀子10-30、血竭5-18、樟脑6-15、黄丹800-1000、黄柏20-35。白花蛇1-2条、蜈蚣10-15条为本发明的用量配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方而成穿山甲30g、土元30g、川乌50g、大黄30g、草乌50g、天南星50g、半夏50g、马前子50g、羌活30g、秦艽30g、细辛30g、三七30g、乳香10g、没药10g、白芷30g、丁香30g、元胡索30g、荜拨30g、天麻20g、皂荚30g、山奈30g、白芨30g、桃仁30g、白芥子30g、花椒30g、五味子30g、姜黄30g、苍耳子30g、木香30g、栀子30g、血竭10g、樟脑10g、黄丹800、黄柏30。白花蛇1条、蜈蚣10条为本发明的用量配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药,是由穿山甲、土元、川乌、大黄、草乌、天南星、半夏、马钱子、羌活、秦艽、细辛、三七、乳香、没药、白芷、丁香、元胡索、荜拨、天麻、皂荚等中药为原料,按一定重量配比组方而成。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骨质增生,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持久,有效率为100%,治愈率达60%。
文档编号A61P19/10GK1660238SQ20041007575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5日
发明者张忠柱 申请人:张忠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