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中药膏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407阅读:2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外用中药膏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外用中药膏药,特别是贴敷患处,相应穴位,用于冶疗癌症,漏肩风和痛经的中药膏药。
背景技术
目前中西医在治疗癌症时,除了手术、放疗化疗外,主要是采用内服药物为主,及少有采用外敷药物进行治疗的报道,特别是采用外用中药膏治疗癌症的报道更少。中国专利申请CN1289602是一种以蓖麻籽为有效成份的治疗癌症的内服外用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公开一种新的外用中药膏药,该膏药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同时还可以治疗漏肩风和妇女痛经。
本发明以雄黄、乳香、麝香为君药,行通脉化滞,攻毒化腐,散血排脓的功效,以木香、檀香、沉香、降真香为臣药,理气行瘀、化郁、利三焦血热、消散恶气,疗毒肿,以助君药之力,以红花、荆介、浙贝母,穿山甲,草乌头,蜈蚣散结,化脓消肿,再佐以樟脑、冰片以增强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恶核毒肿,痈疽发背,乳痈,瘰疬等。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药膏药,其有效成份主要由以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提供雄黄60~100,乳香100~140,麝香60~100,木香80~120,檀香80~120,沉香80~120,降真香80~120。
上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如下雄黄80,乳香120,麝香80,木香100,檀香100,沉香100,降真香100。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药膏药的优选配方为,其有效成份主要由以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提供雄黄60~100,乳香100~140,麝香60~100,木香80~120,檀香80~120,沉香80~120,降真香80~120,紫荆皮250~350,独活250~350,白芷250~350,红花40~80,荆介250~350,浙贝母150~250,穿山甲80~120,草乌头80~120,蜈蚣7~13。
上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如下雄黄80,乳香120,麝香80,木香100,檀香100,沉香100,降真香100,紫荆皮300,独活300,白芷300,红花60,荆介300, 浙贝母200,穿山甲100,草乌头100,蜈蚣10。
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药膏药的有效成份最好还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提供的成分樟脑10~20, 冰片10~20。
上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如下雄黄80,乳香120,麝香80,木香100,檀香100,沉香100,降真香100,紫荆皮300,独活300,白芷300,红花60,荆介300,浙贝母200,穿山甲100,草乌头100,蜈蚣10樟脑15,冰片15。
本发明是将上述组方制成膏药,外用,贴敷患处,和/或相应穴位。对于不同病症,治疗方法及贴敷部位如表一
本发明所述药膏主要用于治疗癌,特别是对于1)已溃烂至体外的淋巴癌,已溃烂的皮肤癌患者。2)脏腑癌(如肺癌,肝癌,胃癌)经手术后,乃有余毒或手术后癌细胞已转移的患者,有其神奇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①当恶性肿瘤溃烂后,该药膏的药物可直接接触病灶产生药物效应,病毒被迅速杀灭。②由于该药膏贴敷人体体表上是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药物毕竟不能完全直接渗透至脏腑内的病灶处产生药物效应,因此对晚期脏腑癌瘤的疗效不是特别明显,但能控制其癌瘤的进一步恶化。如果对那些晚期癌瘤患者经手术将原发癌瘤体切割拿掉后,再用此药膏,即便手术后乃留有癌毒成份或已有转移症灶,只要即时贴敷该膏药,手术后所留下的癌毒,或已转移的癌细胞,将会迅速被杀灭,由此可见该药膏对前者有些力不从心,而对后者却是用之有余,因此对治疗晚期脏腑癌瘤,用该药膏结合对症的内服药物,癌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称取雄黄80g,乳香120g,麝香80g,木香100g,檀香100g,沉香100g,降真香100g,紫荆皮300g,独活300g,白芷300g,红花60g,荆介300g,浙贝母200g,穿山甲100g,草乌头100g,蜈蚣10g,樟脑15g,冰片15g。
将上述原料用10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3kg,制成1付膏药贴。
实施例2称取雄黄60g,乳香100g,麝香60g,木香80g,檀香80g,沉香80g,降真香80g,紫荆皮250g,独活250g,白芷250g,红花40g,荆介250g,浙贝母150g,穿山甲80g,草乌头80g,蜈蚣7g,樟脑10g,冰片10g。
将上述原料用8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2kg,制成1付药膏贴。
实施例3称取雄黄100g,乳香140g,麝香100g,木香120g,檀香120g,沉香120g,降真香120g,紫荆皮350g,独活350g,白芷350g,红花80g,荆介350g,浙贝母250g,穿山甲120g,草乌头120g,蜈蚣13g,樟脑20g,冰片20g。
将上述原料用12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4kg,制成1付药膏贴。
实施例4称取雄黄80g,乳香120g,麝香80g,木香100g,檀香100g,沉香100g,降真香100g,紫荆皮300g,独活300g,白芷300g,红花60g,荆介300g,浙贝母200g,穿山甲100g,草乌头100g,蜈蚣10g。
将上述原料用10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3kg,制成1付膏药贴。
实施例5
称取雄黄60g,乳香100g,麝香60g,木香80g,檀香80g,沉香80g,降真香80g,紫荆皮250g,独活250g,白芷250g,红花40g,荆介250g,浙贝母150g,穿山甲80g,草乌头80g,蜈蚣7g。
将上述原料用8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2kg,制成1付药膏贴。
实施例6称取雄黄100g,乳香140g,麝香100g,木香120g,檀香120g,沉香120g,降真香120g,紫荆皮350g,独活350g,白芷350g,红花80g,荆介350g,浙贝母250g,穿山甲120g,草乌头120g,蜈蚣13g。
将上述原料用12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4kg,制成1付药膏贴。
实施例7称取雄黄80g,乳香120g,麝香80g,木香100g,檀香100g,沉香100g,降真香100g。
将上述原料用10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3kg,制成1付膏药贴。
实施例8称取雄黄60g,乳香100g,麝香60g,木香80g,檀香80g,沉香80g,降真香80g。
将上述原料用8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2kg,制成1付药膏贴。
实施例9称取雄黄100g,乳香140g,麝香100g,木香120g,檀香120g,沉香120g,降真香120g。
将上述原料用12kg麻油高温提取药油后,加入铅丹4kg,制成1付药膏贴。
试验例1用实施例1中的膏药治疗肩周炎12例(使用方法按表一),每天一贴,其中2~12小时见效10例,12小时~3天见效2例,6~7天痊愈11例,7~10天痊愈1例,2个月后无一例复发。
试验例2用实施例2中的膏药治疗妇女痛经(止痛)15例(使用方法按表一),2小时后15例全部见效,无痛感,连贴20~40天后15例全部痊愈,半年之内无一例复发。
试验例3使用实施例1中的膏药同时内服治癌药物,对体表已溃恶性肿瘤(体温38℃以上)治疗3762例(使用方法按表一),其中3~7天体温达到正常者3656例,15~50天,伤口愈合者3653例。
试验例4使用实施例1中的膏药同时内服治癌药物治疗脏腑癌372例(使用方法按表一)手术后不超过1个半月,用药7天,365例病情无恶化,1~2个月287例用CT方法检查癌瘤消失,用药8个月后停药,半年后复查,281例无复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外用中药膏药,其有效成份主要由以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提供雄黄60~100,乳香100~140,麝香60~100,木香80~120,檀香80~120,沉香80~120,降真香80~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用中药膏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以重量份计如下雄黄80,乳香120,麝香80,木香100,檀香100,沉香100,降真香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用中药膏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紫荆皮250~300,独活250~350,白芷250~350,红花40~80,荆介250~350,浙贝母150~250,穿山甲80~120,草乌头80~120,蜈蚣7~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用中药膏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以重量份计如下雄黄80,乳香120,麝香80,木香100,檀香100,沉香100,降真香100,紫荆皮300,独活300,白芷300,红花60,荆介300,浙贝母200穿山甲100,草乌头100,蜈蚣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用中药膏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樟脑10~20,冰片10~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用中药膏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以重量份计如下雄黄80,乳香120,麝香80,木香100,檀香100,沉香100,降真香100,紫荆皮300,独活300,白芷300,红花60,荆介300,浙贝母200,穿山甲100,草乌头100,蜈蚣10,樟脑15,冰片15。
7.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一种外用中药膏药治疗癌症、漏肩风,或痛经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将公开一种外用中药膏药,该膏药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以重量份计的下述原料提供雄黄60~100,乳香100~140,麝香60~100,木香80~120,檀香80~120,沉香80~120,降真香80~120,紫荆皮250~350,独活250~350,白芷250~350,红花40~80,荆介250~350,浙贝母150~250,穿山甲80~120,草乌头80~120,蜈蚣7~13,樟脑10~20,冰片10~20,然后将上述组方制成膏药,外用,贴敷患处,和/或相应穴位。该外用中药膏药对癌症、漏肩风,或痛经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P35/00GK1634410SQ20041008662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
发明者唐宗园 申请人:唐宗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