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7279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特别是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眼面肌痉挛是一种肌肉和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进展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患者上下眼睑及口角等部位的面部肌肉频繁的、不由自主的痉挛(抽动)。发作时,患者自感面部抽跳却难以自制,精神越紧张,痉挛越严重,发病多见于单侧,病程可长达数年、数十年,严重发作时两眼紧闭、口歪眼斜、视功能障碍,乃至发展到不能行走,生活难以自理,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造成很大负担,是一种治愈率较低的疑难疾病。此病对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且难以治本;而中医治疗则缺少针对性强、疗效确定、服用方便的成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疗效好、治愈率高的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组成中包括如下重量单位的原料药全蝎8~15,蜈蚣8~15,羚羊角0.5~1,酸枣仁5~20,天麻8~15,钩藤5~15,地龙5~15,白附子3~10,白僵蚕3~10。
上述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所述制剂是散剂、丸剂、胶囊剂或汤剂。
上述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按如下工序进行a.配料按上述配方用量称取各原料药;b.净选、干燥将原料药淘洗,拣去砂石等杂质,摊晾、日晒,使其干燥;c.粉碎过筛混合各药经粗略粉碎、磨细、收集药粉,搅拌混合均匀;d.装入胶囊将混合均匀的药粉,装入胶囊。
本发明是基于中医理论对眼面肌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认为罹患此病是因经络不通、气血阻塞,导致面肌痉挛和面神经麻痹。治疗以平肝息风定痉、活血化瘀、祛经络之风邪、养心安神为主。经多年临床实践摸索和试验,化裁简约药方,厘定药味剂量和配伍之间的关系,得到一组由纯中药组成的方剂,将其制成中成药剂,用于治疗眼面肌痉挛顽疾,收到满意的疗效。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标本兼治的特点,经临床观察千余例,治愈率达90%以上。本发明药剂经配料、净选、粉碎过筛、混合、装入胶囊后制成,服用方便,可长期保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发病在外,成因在内,究其原因多由于长期精神紧张、烦躁易怒、肝阳上亢而引起烦躁不眠、经络不通、气滞血瘀、气逆上行,导至面神经衰弱、面肌痉挛、面瘫等症。其治疗以平肝息风定痉、活血化瘀、祛经络之风邪、养心安神为主。药剂中主要药味的作用如下全蝎和蜈蚣药理作用均为止痉、抗惊厥,动物试验表明用此两味药配制的散剂对小鼠惊痫有对抗作用。全蝎辛平,入肝经,其功用为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主治惊风抽搐、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风湿痹痛等症。蜈蚣辛温,入肝经,祛风、定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上述二味药,药理近似,专入肝经,共用息风解痉功效强劲,为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
羚羊角咸平,入肝经,药理作用有抑制中枢神经和解热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可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对中风搐搦、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能舒之。
酸枣仁甘酸平,入肝心经,养心安神,主治心肝血虚,失眠烦躁。
天麻;甘平,入肝经,药理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功用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据《本草新编》记载,天麻能止昏眩,疗风去湿,治筋骨拘挛,瘫痪,通血脉,开窍。
地龙即蚯蚓,具有解热抗惊厥的药理作用。咸寒,入肝脾肺经。功用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中风及半身不遂。
白附子(制白附子)辛、甘、温,燥湿化痰,除风止痉,解毒散结。
钩藤(钩藤钩)药理具有镇静作用,能制止癫痫反应的发生及降压作用。甘微寒,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白僵蚕辛咸、平,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
方中诸药合用,相互携同,共奏平肝息风、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定痉之功。因其性平,故寒症、热症均可用之,为肝经诸风通用之品。经临床千余人观察表明,本制剂服用一至三个疗程(一个疗程两周)后,90%的病人可达临床治愈(参见附件治疗眼面肌痉挛观察临床报告),若配合穴位注射则疗效更佳。
以下提供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实施例一(各实施例中的单位均为克);全蝎8,蜈蚣8,羚羊角0.5,酸枣仁5,天麻8,钩藤5,地龙5,白附子3,白僵蚕3。
实施例二全蝎15,蜈蚣15,羚羊角1,酸枣仁20,天麻15,钩藤15,地龙15,白附子10,白僵蚕10。
实施例三;全蝎10,蜈蚣12,羚羊角1,酸枣仁15,天麻12,钩藤8,地龙10,白附子10,白僵蚕10。
实施例四;全蝎12,蜈蚣10,羚羊角0.8,酸枣仁20,天麻10,钩藤12,地龙8,白附子8,白僵蚕5。
白附子、酸枣仁均采用药店出售的、经炮制后的药;地龙干燥后炒至色黄。
制备方法a.配料按上述配方用量称取各原料药;b.净选干燥淘洗,拣去砂石等杂质;摊晾、日晒,使药料含水量降至5%以下;c.粉碎过筛混合先将药料粗略粉碎,再用万能磨粉机(上80-100目筛板),磨细、收集药粉,混合搅拌均匀;d.分剂量将混合均匀的药粉装入1号胶囊。
本制剂胶囊,每日服用两次,每次2克(2~4粒),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本制剂亦可采用其它中药制剂方法制成散剂、丸剂或口服液。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组成中包括如下重量单位的原料药全蝎8~15,蜈蚣8~15,羚羊角0.5~1,酸枣仁5~20,天麻8~15,钩藤5~15,地龙5~15,白附子3~10,白僵蚕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是散剂、丸剂、胶囊剂或汤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如下工序进行a.配料按上述配方用量称取各原料药;b.净选、干燥将原料药淘洗拣去砂石等杂质,摊晾、日晒,使其干燥;c.粉碎过筛混合各药经粗略粉碎、磨细、收集药粉,搅拌混合均匀;d.装入胶囊将混合均匀的药粉,装入胶囊。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采用中药制剂治疗眼面肌痉挛的问题。其方案是,所述药剂以全蝎、蜈蚣、羚羊角、酸枣仁、天麻、钩藤、地龙、白附子、白僵蚕,经配料、净选、干燥、粉碎过筛混合、装入胶囊制成胶囊,服用方便。该制剂以平肝息风定痉、活血化淤、祛经络之风邪、养心安神为主,用于治疗眼面肌痉挛顽疾收到满意的疗效。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标本兼治的特点,经临床观察千余例,治愈率达90%以上。本发明药剂经配料、净选、粉碎过筛、混合、装入胶囊后制成,服用方便,可长期保存。
文档编号A61P21/02GK1660291SQ20041009242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2日
发明者赵礼文 申请人:赵礼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