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444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特别是关于一种用生物制剂与中药混合制成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长期不欲进食,甚则拒食为临床特点。其不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身体健康,也易于并发其他病症。厌食症是儿童消化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失去平衡的一种表现,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弱。在城市儿童中较常见,多见于1~6岁的孩子。患了厌食症的孩子,胃肠道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也下降,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
目前,小儿厌食症已日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治疗药物的需求量也日趋上升。现代医学多采用锌剂治疗,但锌剂只能改善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且长期使用锌剂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单纯补锌也会影响铜、钙、铁的吸收,造成机体内部各微量元素不平衡。近年来,国内关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药物有不少研究,但目前临床上缺少有效的西药,中成药中也缺少针对小儿厌食症中占多数的脾胃不和、脾失健运证患儿的有效药物。这就迫切要求医药工作者研究出高效安全的药物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制成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这种药物采用生物制剂与中药混合制成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它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科学、巧妙的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起到全面综合性的疗效,并且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它的成分主要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60-90%。
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30-6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40%。
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10-4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40%。
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30%、补气健脾类中药10-3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30%、消食化积类中药10-30%。
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30%、补气健脾类中药10-3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30%、消食化积类中药10-30%、维生素(B1、B2、B6)2-5%。
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30%、补气健脾类中药10-3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30%、消食化积类中药10-30%、维生素(B1、B2、B6)2-5%、硫酸锌5-10%。
所述的补气健脾类中药有甘草、白术、党参、黄芪、人参、山药、大枣、茯苓;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有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木香、砂仁、苏叶、大腹皮、 桑白皮、木瓜;活血行气类中药有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泽兰、苏木、刘寄奴、益母草、牛漆、水蛭、虻虫、乳香、没药;消食化积类中药有山植、麦芽、谷芽、神曲、鸡内金、藿香、高良姜、草豆蔻、砂仁、肉豆蔻、木香、生姜、五味子。
所述的药剂每1000含α-甘露聚糖肽300g、甘草150g、白术50g、党参50g、黄芪100g、人参50g、山药100g、大枣100g、茯苓100g。
所述的药剂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300g、甘草50g、白术50g、党参50g、黄芪50g、人参45g、山药50g、大枣50g。茯苓30g、白术35g、猪苓30g、泽泻30g、木香35g、砂仁30g、苏叶55g、大腹皮50g、 桑白皮30g、木瓜30g。
所述的药剂每1000含α-甘露聚糖肽200g、甘草50g、白术50g、党参25g、黄芪25g、人参25g、山药50g、大枣50g、茯苓25g、白术15g、猪苓15g、泽泻20g、木香25g、砂仁20g、苏叶45g、大腹皮30g、桑白皮30g、木瓜30g、桃仁20g、红花20g、三棱20g、莪术20g、泽兰20g、苏木20g、刘寄奴20g、益母草2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25g、没药20g。
所述的药剂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200g、甘草25g、白术25g、党参20g、黄芪20g、人参20g、山药30g、大枣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5g、木香15g、砂仁20g、苏叶35g、大腹皮20g、桑白皮25g、木瓜25g、桃仁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0g、泽兰10g、苏木15g、刘寄奴20g、益母草1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15g、没药10g、山植20g、麦芽20g、谷芽20g、神曲20g、鸡内金15g、藿香15g、高良姜20g、草豆蔻20g、砂仁20g、肉豆蔻20g、木香20g、生姜15g、五味子20g。
所述的药剂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150g、甘草25g、白术25g、党参20g、黄芪20g、人参20g、山药30g、大枣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5g、木香15g、砂仁20g、苏叶35g、大腹皮20g、桑白皮25g、木瓜25g、桃仁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0g、泽兰10g、苏木15g、刘寄奴20g、益母草1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15g、没药10g、山植20g、麦芽20g、谷芽20g、神曲20g、鸡内金15g、藿香15g、高良姜20g、草豆蔻20g、砂仁20g、肉豆蔻20g、木香20g、生姜15g、五味子20g、维生素(B1、B2、B6)50g。
所述的药剂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130g、甘草25g、白术25g、党参20g、黄芪20g、人参20g、山药30g、大枣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5g、木香15g、砂仁20g、苏叶35g、大腹皮20g、桑白皮25g、木瓜25g、桃仁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0g、泽兰10g、苏木15g、刘寄奴20g、益母草1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15g、没药10g、山植20g、麦芽20g、谷芽20g、神曲20g、鸡内金15g、藿香15g、高良姜20g、草豆蔻20g、砂仁20g、肉豆蔻20g、木香20g、生姜15g、五味子20g、维生素(B1、B2、B6)20g、硫酸锌50g。
本发明特点是有关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理,传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脏腑娇嫩,谷气未充,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当、疾病影响及情志影响,易致脾失健运,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司,脾胃受纳腐熟功能受损,化谷无能,引起厌食。小儿厌食属于疳积的范畴,疳生之于脾胃,脾胃虚弱,百病生矣,小儿久病,补脾胃而得正气,则病自愈。现代医学认为食欲是机体需要补充营养和热量的一种生理性本能反应,是高级神经活动现象之一,位于丘脑下部的摄食中枢和饱中枢通过接受来自迷走神经、内脏神经经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转达的神经冲动信息而对食欲发生调节作用,疾病和精神因素可使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发生抑制,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肌张力降低而致厌食。现代研究还表明,厌食还与偏食造成营养素如锌、B族维生素缺乏关系密切。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厌食为大家熟知。锌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其功能主要是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合成与代谢。若人体缺锌即会影响人之味觉,降低食欲,从而出现小儿厌食症。长期厌食就会导致人体能源供给不济,影响人之机体新陈代谢速度,使机体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小儿厌食与营养素缺乏、免疫力低下和体弱多病常相互伴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小儿厌食的治疗极为重要。根据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理,本发明以中西医结合为原则,方中中医以健运脾胃与消食化积并施,党参、白术补气健脾,陈皮、厚朴理气健脾化湿,川芎活血行气,稻芽、谷芽消食化积,西医补充与厌食密切相关的锌元素和B族维生素,α-甘露聚糖肽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能够保护胃肠道功能。这样的处方组成既增加脾胃运化、消化吸收的能力,又补充维持良好食欲的物质基础,改善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增强小肠对营养的吸收,中西医结合,相辅相成,以达到“通渠注水、滋润旱苗”的目的。本发明的优势体现在既能改善胃肠道局部功能,又能调节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全身机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由于本发明将α-溶血链球菌菌种搭载返回式太空飞行器(宇宙飞船或返回式卫星),利用太空中微(零)重力、宇宙射线、交变磁场、高真空、高热深冷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菌株的DNA双链结构断裂,基因组发生重排,从而产生新的菌株。返回地面后,对经过太空搭载的菌株进行培养和筛选,通过研究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代谢产物、遗传性状及蛋白表达、遗传稳定性、中试生产指标等内容,优选出其中的正变异、遗传特性稳定的菌种,经培养发酵后得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该菌种已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082。
特别是α-溶血链球菌D33菌株经太空搭载诱变,地面上的筛选、分离和纯化后,选育出发酵单位更高、所分泌的甘露聚糖肽含量更高的高产、优质菌株T33株。通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对T33菌株及D33菌株的全细胞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分析和菌株的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分析(RFLP/PFGE)比较,可以证明空间诱变及地面筛选出的T33菌株其基因有变异。该突变菌株在遗传上稳定,有较强的生产适应性,由其发酵产生的甘露聚糖肽含量提高,多肽含量比国家标准(80%)提高3至5倍,西安市药品检验所送样测定达到271.6%,发酵含量比对照组产物含量平均高出三倍以上。该菌种经过神舟系列飞船航天搭载太空诱变,由北京中科院微生物所和西北大学生物系对菌种进一步筛选培养育种形成遗传性质稳定,变异特征明显的高产高效菌种。该菌种每发酵单位中α-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含量提高了几倍以上。(见附件材料1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材料附件材料2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生产菌株经“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公证书。
附件材料3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生产菌株经“神舟三号”飞船搭载返回地面筛选报告附件材料4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关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生产菌株与地面对照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报告书附件材料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关于“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生产菌株与地面对照菌的SDS-PAGE及RFLP/PFGE分析鉴定报告书附件材料6陕西省药品检验所“神舟三号”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检测报告附件材料7科技查新报告复印件附件材料8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菌种保藏受理通知书)菌种选育在α-溶血链球菌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选定较合适生长时期的菌种,采用平皿生长的菌落、浸入其它物质中的菌悬液、带菌的砂土等方法,于2002年3月25日搭载“神舟三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轨道(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进行了6天零18小时的在轨飞行。太空的特殊条件主要体现为微重力、高真空、高辐射、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在外层空间飞行的菌种被置于一个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主要包括来自磁场俘获的电子、质子及低能重粒子;来自银河系的宇宙射线如质子、粒子及更重的高能重粒子;来自太阳磁暴的质子及重粒子等。这些粒子作用于微生物细胞核中的DNA双链结构,可导致双链断裂。微重力、高真空环境可使DNA的碱基序列发生重组,即基因组的重组和变异。变异后产生的新菌株,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代谢产物、遗传性状及蛋白表达、中试生产指标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宇宙飞船返回地面后,经过进一步筛选,仅优选出其中0.2%的正变异且遗传特性稳定的菌株,经培育制成生产菌种。这种经航天搭载诱变后选育出的菌种已经在在2003年12月29日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082。
实验及中试生产结果表明,经空间诱变后的新型太空菌种在遗传特性上稳定,有较强的生产适应性,由其发酵产生的甘露聚糖肽含量提高,多肽含量比国家标准(80%)提高3至5倍,西安市药品检验所送样测定达到271.6%,发酵含量比对照组产物含量平均高出三倍以上,发酵周期大大缩短。
制备方法
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甘露聚糖肽的制备过程本发明所述的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太空菌种制备---一级发酵---二级发酵-----发酵液提纯,最终生产出甘露聚糖肽。
①太空菌种制备以经过空间诱变育种精心选育的α-溶血链球菌作为生产菌种。
A.斜面种子培养基牛肉膏0.5%,酵母膏0.6%,蛋白胨0.5%,葡萄糖0.4%,氯化钠0.5%,琼脂3%,绵羊血8%;pH7.4。
斜面种子培养基灭菌温度121℃,时间30分钟,蒸汽压力0.12Mpa。
启封菌种冷冻管,用无菌肉汤培养基稀释,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血斜面,接种后置38℃恒温培养30小时。
B.肉汤种子培养基牛肉膏0.5%,酵母膏0.6%,蛋白胨0.5%,葡萄糖0.4%,氯化钠0.5%;pH7.4。
肉汤种子培养基灭菌温度121℃,时间30分钟,蒸汽压力0.12Mpa。
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按9%接种量,接入肉汤种子培养基内,38℃恒温培养30小时。
②发酵过程发酵培养基牛肉膏0.4%,酵母膏0.5%,蛋白胨0.5%,葡萄糖0.4%,氯化钠0.5%。
发酵培养基灭菌温度121℃,时间30分钟,蒸汽压力0.12Mpa。
A.一级发酵罐将优良的肉汤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按10%接种量,接入一级种子罐,在29℃恒温培养30小时,罐压不超过0.02Mpa,通气量以能翻动培养液为宜,连续充分搅拌。
B.二级发酵罐将一级发酵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按20%接种量,接入发酵罐,在29℃恒温培养70小时,罐压不0.02Mpa,灭活放罐。灭活采用加温使发酵液温度达到100℃,保温60分钟,冷却静置。
提取过程a、发酵液进行浓缩,使浓缩液体积与发酵液体积比控制在1∶15-1∶20或酌情而定。
b、发酵液的浓缩液加入80-99%乙醇,体积量比控制在1∶1.5-1∶5.5或酌情而定。充分搅拌静置后,离心去除上清液,沉淀用蒸馏水溶解,调pH5.0,得到溶解液并将溶解液静置。
c、再将溶解液离心去除杂质得到上清液,准确量取清液体积,按上清液体积计算出所需乙醇量,调pH值,将乙醇缓慢加入到上清液中,并充分搅拌,静置后离心去除上清液得到沉淀物。
d、沉淀物再用蒸馏水溶解,调pH,离心,上清液再加乙醇沉淀。这样的工艺反复操作至中间检测合格为止,得到的沉淀物为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粗品。真空干燥3-8小时,即得到太空诱变菌种生产的甘露聚糖肽产品。
上述方法得到的产品的检验[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无定形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氯仿及丙酮中不溶。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E),比旋度为+70度至+80度。
1、取本品10mg,加水0.5ml使溶解,加a-萘酚乙醇溶液(5-100)1ml,摇匀,沿管壁缓缓加硫酸0.5ml,数分钟后,界面呈紫红色。
2、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取约10ul点于滤纸上,晾干,用无水乙醇固定,置高硝酸溶液(取高碘酸1.2g,加水30ml溶解后.加0.2mol/L醋酸钠溶液1.5ml与乙醇100ml,混匀即得。置暗处保存,可使用数月)中浸泡5分钟,取出,用70%乙醇溶液冲洗,置还原液(取碘化钾5g,硫代硫酸钠5g,加水100ml使溶解,再加乙醇150ml、2mol/L盐酸液2.5ml,随加随搅拌,临用时配)中浸泡5分钟,取出,用70%乙醇溶液冲洗,置品红业硫酸试液中浸泡约30分钟,取出,用焦亚硫酸钠溶液(取焦亚硫酸钠0.4g,加盐酸1ml,加水溶解使成100ml,即得),冲洗,晾干,在滤纸片点样处应呈紫红色。
3、取供试品和对照品适量,分别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按甘露聚糖肽免疫原性测定法试验,供试品和对照品管应均无溶血发生。
1、酸度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H),pH值应为3.0-5.0。
2、吸收度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0.4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A),在260nm的波长处,其吸收度不得大于0.25,在280nm的波长处,其吸收度不得大于0.20。
3、总氮量取本品,照氮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ID第二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总氮量应为0.8-2.0%。
4、免疫原性取供试品和对照品适量,分别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再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制成1∶2、1∶4、1∶8、1∶16、1∶32、1∶64、1∶128、1∶256的稀释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依法检查(附甘露聚糖肽免疫原性测定法),供试品不溶血管的最低浓度应不得高于对照品相应浓度的一倍以上。
5、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5.0%(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IIL)。
6、重金属 取本品,在1.0g,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VIIIH)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7、异常毒性 取本品,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XIC).按静脉注射法给药,应符合规定(供注射用)。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D-甘露糖对照品0.1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的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每1ml中含甘露糖50ug。
2.供试品溶液备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制成每1ml中含40ug的溶液。
3.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对照品溶液0、0.2、0.4、0.6、0.8、1.0ml,分别置具塞试管中,各加水至1.0ml,再加3%苯酚溶液1.0ml,摇匀,冲入硫酸4.5ml,摇匀,放置于室温,以0管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A)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甘露糖ug数对相应的吸收度,计算回归方程。
4.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0ml,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自“再加3%苯酚溶液1.0ml”起,依法操作,测定吸收度,由回归方程计算甘露糖的含量.
甘露聚糖肽免疫原性测定法(补体结合法);1、试液A.酸盐缓冲液(pH7.2)取氯化钠8.5g、磷酸氢二钠0.565g及磷酸二氢钾0.135g,加水至1000ml使其溶解,加10%硫酸镁溶液1ml,摇匀。
B.1%羊红细胞悬液羊血红细胞的制备由绵羊颈静脉无菌采血于盛有等量阿氏液(取葡萄糖20.5g、枸椽酸钠8.0g、氯化钠4.2g,枸椽酸5.5g,加水至1000ml使溶解,100℃灭菌30分钟)的无菌容器中,4℃保存。
1%羊血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取上述羊血红细胞适量,用氯化钠注射液洗涤三次,每次离心5分钟(2000转/分),取压积羊血红细胞,用氯化钠注射液制成1%羊血红细胞悬液。取悬液,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20倍制成供试品溶液,另取等量悬液加水稀释20倍作为空白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A),在541nm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应为0.65-0.70,如超出限度应调节1%羊红细胞悬液的浓度。
C.溶血素及致敏羊血红细胞溶血素的制备取上述压积羊血红细胞,用氯化钠注射液制成25%羊血红细胞悬液.取家兔1只,静脉注射上述羊血红细胞悬液,每日一次,共七次,前三次3ml,后三次5ml,末次注射后七日采血。分离血清,56℃.30分钟灭活,分装,0℃以下保存。
溶血素单位的测定取溶血素适量,加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制成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1∶10000的稀释液,各取0.1ml置试管中,加1%羊血细胞悬液0.1ml,摇匀,加稀释度为1∶30的豚鼠血清(补体)0.2ml及磷酸盐缓冲液0.2ml,摇匀,37℃保温30分钟,完全溶血管的最高稀释度为1单位溶血素。
致敏羊血红细胞的制备临用前,将2%的羊血红细胞悬液与2单位溶血索等体积混合,37℃保温15分钟即得。
补体取三只以上的豚鼠,心脏采血,离心分离血清,0℃以下保存。
补体单位的测定取补体适量,加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制成1∶40、1∶60、1∶80、1∶100、1∶120、1∶140、1∶160、1∶180的稀释液,各取0.2ml置试管中,加0.2ml磷酸盐缓冲液,摇匀,37℃保温30分钟后,分别加致敏羊血红细胞0.2ml,摇匀,37℃再保温30分钟。完全溶血管的最高稀释度为1单位的补体。
抗体取甘露聚糖肽对照品适量,加氯化钠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对照品溶液免疫家兔,隔日采用耳静脉注射对照品溶液一次。第一次注射0.2ml,第二次至第五次各注射0.5ml,第六次至第十次各注射1.0ml,第十一次至第十五次各注射2.0ml,末次注射后三日采血,离心分离血清,56℃下30分钟灭活,分装,0℃以下保存(临用前,需56℃30分钟再次灭活)。
抗体单位的测定取抗体适量,加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制成1∶2、1∶4、1∶8、1∶16、1∶32.1∶64、1∶128的稀释液,各取0.1ml置试管中,加甘露聚糖肽对照品溶液0.1ml及2单位补体0.2ml,摇匀,于4-8℃放置4小时以上,置37℃保温30分钟,不溶血管的最高稀释度为1单位抗体。同时设抗原(不加抗体,以0.1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抗体(不加抗原,以0.1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补体(不加抗原,抗体,以0.2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对照管,以上三种对照管应全溶血;另设的致敏羊血红细胞(不加抗原、抗体和补体,以0.4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对照管应不溶血。
2、免疫原性测定法取甘露骤糖肽对照品与供试品适量,照药品项下的规定制成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取0.1ml置试管中,加入2单位抗体0.1ml及2单位补体0.2ml.摇匀,于4-8℃放置4小时以上,置37℃保温30分钟,加入致敏羊血红细胞0.2ml,摇匀,37℃再保温30分钟。观察各管的溶血情况,不溶血管的最低浓度代表甘露聚糖肽的免疫原性。同时设抗原(不加抗体,以0.1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抗体(不加抗原,以0.1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补体(不加抗原、抗体、以0.2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对照管,以上三种对照管应全溶血另设的致敏羊血红细胞(不加抗原、抗体和补体,以0.4m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对照管应不溶血。
实施例1取中药党参60g、白术100g、陈皮150g、厚朴120g、川芎60g、稻芽120g、谷芽120g。将中药经水洗、煎煮(第一次煎2小时,第二次煎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醇沉、过滤、浓缩,加入α-甘露聚糖肽100g,葡萄糖酸锌50mg,维生素B150mg,B28mg,B625mg,单糖浆调味制得100ml瓶装,经检验合格后备用。
具体生产过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生产。
其它实施例与实施例1只是组分不同,其它生产过程完全相同。
实施例2组分是每1000含α-甘露聚糖肽300g、甘草150g、白术50g、党参50g、黄芪100g、人参50g、山药100g、大枣100g、茯苓100g。
实施例3组分是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300g、甘草50g、白术50g、党参50g、黄芪50g、人参45g、山药50g、大枣50g。茯苓30g、白术35g、猪苓30g、泽泻30g、木香35g、砂仁30g、苏叶55g、大腹皮50g、桑白皮30g、木瓜30g。
实施例4组分是每1000含α-甘露聚糖肽200g、甘草50g、白术50g、党参25g、黄芪25g、人参25g、山药50g、大枣50g、茯苓25g、白术15g、猪苓15g、泽泻20g、木香25g、砂仁20g、苏叶45g、大腹皮30g、桑白皮30g、木瓜30g、桃仁20g、红花20g、三棱20g、莪术20g、泽兰20g、苏木20g、刘寄奴20g、益母草2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25g、没药20g。
实施例5组分是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200g、甘草25g、白术25g、党参20g、黄芪20g、人参20g、山药30g、大枣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5g、木香15g、砂仁20g、苏叶35g、大腹皮20g、桑白皮25g、木瓜25g、桃仁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0g、泽兰10g、苏木15g、刘寄奴20g、益母草1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15g、没药10g、山植20g、麦芽20g、谷芽20g、神曲20g、鸡内金15g、藿香15g、高良姜20g、草豆蔻20g、砂仁20g、肉豆蔻20g、木香20g、生姜15g、五味子20g。
实施例6组分是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150g、甘草25g、白术25g、党参20g、黄芪20g、人参20g、山药30g、大枣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5g、木香15g、砂仁20g、苏叶35g、大腹皮20g、桑白皮25g、木瓜25g、桃仁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0g、泽兰10g、苏木15g、刘寄奴20g、益母草1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15g、没药10g、山植20g、麦芽20g、谷芽20g、神曲20g、鸡内金15g、藿香15g、高良姜20g、草豆蔻20g、砂仁20g、肉豆蔻20g、木香20g、生姜15g、五味子20g、维生素(B1、B2、B6)50g。
实施例7组分是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130g、甘草25g、白术25g、党参20g、黄芪20g、人参20g、山药30g、大枣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5g、木香15g、砂仁20g、苏叶35g、大腹皮20g、桑白皮25g、木瓜25g、桃仁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0g、泽兰10g、苏木15g、刘寄奴20g、益母草1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15g、没药10g、山植20g、麦芽20g、谷芽20g、神曲20g、鸡内金15g、藿香15g、高良姜20g、草豆蔻20g、砂仁20g、肉豆蔻20g、木香20g、生姜15g、五味子20g、维生素(B1、B2、B6)20g、硫酸锌50g。
本发明所述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复方合剂毒理研究①急性毒性试验家兔一次口服100ml,未见死亡及任何不良反应;②亚急性毒性试验家兔口服,每次30ml,每日三次,连用2个月,检查肝肾功能、血象及各脏器组织均无异常变化;③豚鼠过敏试验为阴性;④致畸致死试验均为阴性。
动物药效学实验动物实验用SD大鼠共60只(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日龄35-40g,体重(60±1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十组,每组各6只。
小儿厌食动物模型的制备特制饲料采用用鱼松、奶粉、黄豆粉、白糖、鲜鸡蛋等市售食品按比例混匀,捏成饼干状,每块约20g,晾干,冷藏。对照大鼠喂常规鼠饲料,模型大鼠喂自制的特制饲料4周,两组动物均单笼饲养,自由进食进水。
实验分组本试验分十组进行。
1.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均正常喂养,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
2.模型组特制饲料喂养4周的大鼠。
3.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治疗组厌食模型大鼠+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灌胃,每次5ml,每天三次,连用1周。
4.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组厌食模型大鼠+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灌胃,每次5ml,每天三次,连用1周。
5.本发明所述第一种复方合剂治疗组厌食模型大鼠+本发明所述第一种复方合剂灌胃,每次5ml,每天三次,连用1周。
6.本发明所述第二种复方合剂治疗组厌食模型大鼠+本发明所述第二种复方合剂灌胃,每次5ml,每天三次,连用1周。
7.本发明所述第三种复方合剂治疗组厌食模型大鼠+本发明所述第三种复方合剂灌胃,每次5ml,每天三次,连用1周。
8.本发明所述第四种复方合剂治疗组厌食模型大鼠+本发明所述第四种复方合剂灌胃,每次5ml,每天三次,连用1周。
9.本发明所述第五种复方合剂治疗组厌食模型大鼠+本发明所述第五种复方合剂灌胃,每次5ml,每天三次,连用1周。
10.本发明所述第六种复方合剂治疗组厌食模型大鼠+本发明所述第六种复方合剂灌胃,每次5ml,每天三次,连用1周。
实验用药品及试剂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由本公司提供。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市售产品。
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由本公司提供。
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放免试剂盒采用美国INCSTAR公司产品。
血浆酪神经肽(NPY)放免试剂盒采用美国SIGMA公司产品。血浆神经降压素(NT)放免试剂盒采用美国SIGMA公司产品。
实验指标的测定大鼠摄食量的测定用药一周后,第八天记录所有大鼠24小时的摄食量,用SIGMASTA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大鼠血浆中CCK-8、NPY及NT的含量测定测完摄食量后所有大鼠禁食12小时,空腹断头取血,以EDTA-Na2抗凝,分离血浆,-20℃以下冰冻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CCK-8(表2)、NPY(表3)及NT(表4)的含量,操作步骤严格按药盒说明书进行,所得实验数据用SIGMASTA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表1各组大鼠日平均摄食量(g,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上表的数据显示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厌食模型组大鼠的日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治疗组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组大鼠的摄食量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种治疗方法间无显著差异;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治疗组大鼠的摄食量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厌食大鼠摄食量明显少于正常大鼠;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均能提高厌食大鼠的食欲,使其恢复正常,而且随着配方的逐渐全面治疗作用也更显著;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厌食大鼠的食欲有一定的改善,但疗效明显低于本发明所述的六种复方合剂。
表2各组大鼠血浆CCK-8的含量(ng/L,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CCK-8是一种在胃肠道和脑组织广泛分布的肽类激素,有明显的致厌食作用。以上实验数据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浆CCK-8含量较对照组大幅度升高,达到506.88±113.3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长期高脂高蛋白饲料喂养可使动物中枢和外周CCK-8分泌增多,CCK-8的增多正是抑制动物摄食的主要因素,这一环节在小儿厌食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经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治疗后,大鼠血浆CCK-8含量又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且疗效随配方的加强而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均能有效降低厌食大鼠血浆CCK-8的含量,改善其引起的厌食;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治疗组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组大鼠血浆CCK-8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同时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表明单用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厌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效果远不如本发明所述的六种复方合剂。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厌食大鼠血浆CCK-8的含量明显升高,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均能有效的降低厌食大鼠血浆CCK-8的含量,并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厌食大鼠血浆高水平CCK-8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降低的幅度比较小,较正常血浆CCK-8水平仍偏高,疗效明显低于本发明所述的六种复方合剂。
表3各组大鼠血浆NPY的含量(pg/ml,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NPY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肠神经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属胰多肽族的脑肠肽,它是摄食的强刺激剂,它对摄食的强刺激是通过调节食欲中枢功能活动而产生的。以上实验数据显示厌食大鼠血浆NPY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表明NPY在厌食大鼠脑组织中以较低浓度存在,从而导致“脑肠肽-食欲中枢”功能紊乱,降低了对摄食的刺激;经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治疗后,厌食大鼠血浆NPY的含量依次升高,并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对厌食大鼠的“脑肠肽-食欲中枢”功能紊乱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并且随着配方的加强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治疗组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组大鼠血浆NPY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单用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厌食大鼠“脑肠肽-食欲中枢”功能紊乱的改善效果不佳。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厌食大鼠血浆NPY含量明显降低,“脑肠肽-食欲中枢”功能紊乱,对摄食的刺激减弱;本发明所述的六种复方合剂均能有效的提高血浆NPY的含量,恢复其对摄食的刺激作用达到正常水平,疗效显著;而单用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厌食大鼠血浆NPY的含量无明显改变,厌食大鼠“脑肠肽-食欲中枢”的功能仍处于紊乱状态,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明显低于本发明所述的六种复方合剂。
表4各组大鼠血浆NT的含量(pg/ml,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NT是一种含有13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它由一种称为N细胞的特殊内分泌细胞所分泌,它对胃运动具有抑制作用,可延缓胃排空,对胃结肠反射有调节作用,并能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以上实验结果显示厌食大鼠血浆NT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表明NT在胃肠道的分布增加,加剧了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延缓了胃排空,同时由于抑制了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影响了大鼠的消化功能;经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治疗后,厌食大鼠血浆NT的含量显著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且随着配方的逐渐全面疗效也逐渐加强,表明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对厌食大鼠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及消化功能不良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而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治疗组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组大鼠血浆NT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大鼠的胃肠运动功能及消化功能仍处于障碍状态,表明单用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大鼠厌食症的疗效不佳。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厌食大鼠血浆NT的含量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大鼠的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消化功能亦不良;经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治疗后,大鼠血浆NT的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胃肠运动功能和消化功能正常,本发明所述六种复方合剂对厌食症的疗效均显著;而单用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厌食大鼠血浆NT的含量无明显改变,对厌食症无明显疗效。
本发明所述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合剂的临床疗效验证于某某,男,3岁。厌食两年,日进食量很少(2两左右)。患儿自幼食欲极差,饭前多不欲进食,每次进食,一食即饱,好食冷食及甜食。形体消瘦,大便干燥,面色萎黄无华,且经常易患病,如感冒、发烧、咳嗽等。平素经常服用开胃、健脾、消食药物及保健品,且自发病以来十分注意控制冷食及甜食的摄入。但两年以来未见明显好转。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西药复方合剂治疗三天后,食欲即有所好转,饮食量也有所增加,达到4两左右。连续治疗一个疗程(两周为一个疗程)以后,食欲增加,饮食量达到6-8两,且面色红润,身体抵抗力增强,随访半年未患感冒、发烧、咳嗽等症,体重增加了5公斤。
本发明所述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合剂的疗效统计本研究共收集88例门诊小儿厌食症患儿,均有食欲不振或不同程度的厌食症状。其中形体较正常儿瘦小,体重低于正常儿者82例;精神正常者65例;毛发稀疏发黄或如穗结者53例;口干渴喜饮水,皮肤干燥者75例;易出汗易感冒者28例。所有患儿服用本发明所述复方合剂,每日三次,每次10ml,连用两个疗程。疗效标准若食欲转正常,体重增加,查血清锌>110μmol/L,为痊愈;食欲明显增加,其他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查血清锌>100μmol/L,为显效;食欲无明显改善或停药后症状如前,查血清锌<90μmol/L,为无效。结果按上述疗效标准,88例患者中痊愈75例,占85.23%;显效13例,占14.77%;统计总有效率为100%。表明本发明所述复方合剂对小儿厌食症的确有独特的疗效。
经过收集大量服药患者病历资料深入研究归纳总结证实该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①协调“脑肠肽-食欲中枢”对摄食的调节功能,“脑肠肽-食欲中枢”对摄食有调节作用,外周和中枢脑肠肽分泌紊乱影响食欲中枢功能活动,进而影响摄食行为,,即“脑肠肽-食欲中枢”功能紊乱是小儿厌食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②健脾和胃,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酶活性,改善胃、肠张力,增强消食导滞的功效。③改善味觉嗅觉的异常症状,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加速骨骼生长和智力开发。④增强机体免疫机能。⑤补充机体缺乏的但对正常生理代谢至关重要的锌元素和B族维生素。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它的成分主要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6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30-6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10-4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30%、补气健脾类中药10-3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30%、消食化积类中药1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30%、补气健脾类中药10-3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30%、消食化积类中药10-30%、维生素(B1、B2、B6)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30%、补气健脾类中药10-3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30%、消食化积类中药10-30%、维生素(B1、B2、B6)2-5%、硫酸锌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补气健脾类中药有甘草、白术、党参、黄芪、人参、山药、大枣、茯苓;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有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木香、砂仁、苏叶、大腹皮、 桑白皮、木瓜;活血行气类中药有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泽兰、苏木、刘寄奴、益母草、牛漆、水蛭、虻虫、乳香、没药;消食化积类中药有山植、麦芽、谷芽、神曲、鸡内金、藿香、高良姜、草豆蔻、砂仁、肉豆蔻、木香、生姜、五味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剂每1000含α-甘露聚糖肽300g、甘草150g、白术50g、党参50g、黄芪100g、人参50g、山药100g、大枣100g、茯苓100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剂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300g、甘草50g、白术50g、党参50g、黄芪50g、人参45g、山药50g、大枣50g。茯苓30g、白术35g、猪苓30g、泽泻30g、木香35g、砂仁30g、苏叶55g、大腹皮50g、桑白皮30g、木瓜30g。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剂每1000g含α-甘露聚糖肽130g、甘草25g、白术25g、党参20g、黄芪20g、人参20g、山药30g、大枣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5g、木香15g、砂仁20g、苏叶35g、大腹皮20g、桑白皮25g、木瓜25g、桃仁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0g、泽兰10g、苏木15g、刘寄奴20g、益母草15g、牛漆20g、水蛭20g、虻虫20g、乳香15g、没药10g、山植20g、麦芽20g、谷芽20g、神曲20g、鸡内金15g、藿香15g、高良姜20g、草豆蔻20g、砂仁20g、肉豆蔻20g、木香20g、生姜15g、五味子20g、维生素(B1、B2、B6)20g、硫酸锌5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特别是关于用生物制剂与中药混合制成的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它的成分主要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60-90%。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30-6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40%。它的成分还包括α-甘露聚糖肽10-40%、补气健脾类中药10-40%、理气健脾化湿类中药10-30%、活血行气类中药10-40%。这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是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科学、巧妙的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起到全面综合性的疗效,并且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P1/14GK1663608SQ20041010443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1日
发明者赵恒 申请人:赵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