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446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确切地说,是一种中药组合;同时还公开了该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疾病,约占儿科门诊量的80%以上。外感风寒是小儿感冒的重要成因。外感风寒中90%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而西药对病毒感染有直接作用者尚不多见,采用中医药有效治疗方法,以解除患儿的痛苦,是目前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制出不少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从目前投放市场的中成药品种看,多数属于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类,而对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表现寒热夹杂者,尚无对应中成药可选。因此,深入开展小儿风寒感冒治疗学研究,开发适合小儿外感寒热夹杂证型之中成药,对丰富中医辨证施治内容,发挥中医药对小儿外感的治疗学优势,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具有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的功效。在现有文献中,未发现有关于本发明的报道。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具体内容本发明药物组合是由如下原料药组成的柴胡23~28重量份、葛根23~28重量份、黄芩10~14重量份、桂枝7~10重量份、浮萍7~10重量份、白芍7~10重量份、蝉蜕7~10重量份经验证,该药物组合的最佳配比为柴胡26重量份、葛根26重量份、黄芩12重量份、桂枝9重量份、浮萍9重量份、白芍9重量份、蝉蜕9重量份。
药物组合针对小儿外感风寒,表寒里热的病机,以发汗解表,清里退热原则而立方。因表寒里热并存,单以辛温发汗,则汗出而热不解,单以辛凉清解,又汗出而邪不透,故本发明药物组合辛温辛凉并用,解表清里并举,将表寒里热分而治之,使表寒祛,里热清,以收表里双解之功。
该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为
1)取桂枝、柴胡,加10~14倍量水,加热至70~90℃,温浸1~2小时,再蒸馏3~5小时,馏出液冷藏12~24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4~8倍量水煎煮0.5~1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
2)取葛根,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O项下的渗漉法,用40~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48小时,渗漉,收集6~10倍量渗漉液,60~70℃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0~1.30(60℃)。
3)取黄芩,布袋包煎,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6~10倍量水,煎煮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盐酸调pH1.5~2.0,保温1~2小时,静置24~48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10倍量水搅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盐酸调pH至1.0~2.0,50~70℃保温0.5~1小时,静置24~48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
4)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8~18倍量水,提取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65%,冷藏24~48小时,滤过,60-70℃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0~1.30(60℃)。
5)将步骤2)和步骤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加入步骤1)中挥发油、步骤3)中黄芩提取物,及所需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应用此工艺,该药物组合可以制成供临床使用的多种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此工艺在应用当中,尤其在制备口服固体制剂过程中,为防止有效成分的挥发损失,也可将步骤1)中的挥发油制成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并应用于步骤5),此处理方式属对挥发油的应用方式之一,因而亦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工艺为1)取桂枝、柴胡,加12倍量水,加热至80℃,温浸1小时,再蒸馏4小时,馏出液冷藏12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制成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
2)取葛根,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O项下的渗漉法,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60-70℃-0.08Mpa),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
3)取黄芩,布袋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
4)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8倍量水,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左右(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24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60-70℃-0.08Mpa),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
5)将步骤2)和步骤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加入步骤1)中倍他环糊精包合物、步骤3)中黄芩提取物及蔗糖、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药物组合具有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祛邪定痉之功效,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烦燥口渴,鼻塞,流涕,头痛咽干,二便不调等病症。以下通过具体的动物药效学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功效,所用“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是按本发明优选处方组成制备而得。
试验材料受试药物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批号960207,含生药量为2g/ml。同时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小儿热速清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的功效,主治小儿外感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90)卫药准字Z?2号。中化四平制药厂生产批号951042。地塞米松0.75mg/单位,购自江苏宝应县制药厂,批号940804。病毒灵100mg/单位,购自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
药物剂量折算小儿按平均20kg体重计,日服用剂量为的60ml,折合生药量30g/d,按下公式折换成成人日用量为60kg/人剂量=儿童剂量×(1.7×成人体表面积)/儿童体表面积=30g/d×(1.7×1.65)/0.8=1.50g/kg/d,60kg成人用量为1.75g/kg/d。20kg儿童用量为1.50g/kg/d。
家兔给药高、中、低剂量,按体表面积比值折算,分别为24.55g/kg/d,9.82g/kg/d,4.91g/kg/d给药剂量按含生药量计算,相当于临床60kg人每天每公斤服用量的14.0倍,5.6倍,2.8倍,(相当于20kg儿童每天每公斤服用量的16.4倍,6.6倍,3.3倍)按10ml/kg免重的体积溜胃给药。
大白鼠给药高、中、低剂量按体面积折算,分别为47.34g/kg/d,18.94g/kg/d,9.47g/kg/d,给药剂量按含生药量计算,相当于临床60kg人每公斤日服用量的27倍、10.8倍,5.4倍,(相当于20kg儿童每天每公斤用药量的31.6倍,12.6倍,6.3倍)按1ml/100g鼠重的体积灌胃给药。
小白鼠给药高、中、低剂量控体表面积折算分别为68.38g/kg/d,27.35g/kg/d,13.68g/kg/d,给药剂量按含生药量计算,相当于临床60kg人每天每公斤用量的39.0倍,15.6倍,7.8倍,(相当于20kg儿童每天每公斤用药量的45.6倍,18.2倍,9.1倍)按0.2ml/10g鼠重的体积灌胃给药。
受试动物健康家兔,体重1.7?.5kg,雌雄不拘,购自齐河县家兔饲养专业产,大白鼠Wistar种,雌雄兼用,体重150?80g;小白鼠昆明种体重12?4g,18?0g,25?0g雌雄兼用,均购自山东省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合格证号鲁动质930101。
试验方法与结果1.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的解热作用1.1对伤寒一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家兔的解热作用取上述家免70只,实验前一天下午和当天上午,分别用日本产电子测温计,预测肛温(超过37℃或一日内体温波动>0.5℃者剔除)取其平均值做为基础体温,逐只称重,经耳缘静脉,注入伤寒一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0.75ml/kg,1小时后测其升温程度,以>0.8℃视为合格,分成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和小儿热速清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4.55g/kg/d,9.82g/kg/d,4.91g/kg/d和9.82ml/kg/d按10ml/kg兔重的体积灌胃,空白组给等体积的水灌胃,观察药后0.5h,1.0h,1.5h,2.0h,3.0h,4.0h,5.0h,6.0h复测肛温,与基础体温比较,计算温差,并将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见表1.1)。
表1.1,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三联菌苗致家兔发热的影响(n=10,X±SD)

表1.1(续)

表1.1结果表明药物高、中、低剂量均于药后30分钟发挥解热作用,极显著地降低药后1.5小时体温的升高,并明显拮抗发热高峰,以高剂量效果最佳,药后2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药对三联菌苗致家兔发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小儿柴挂退热口服液抗炎作用2.1.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取25~30g小鼠65只,♀/♂不拘,随机分为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68.38g/kg/d,27.35g/kg/d,13.68g/kg/d/小儿热速清组27.35ml/kg/d,按0.2ml/10g鼠重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水灌胃,连续三天,末次药后1小时,称重,尾v.iv0.5%伊文氏兰生理盐水液0.1ml/10g鼠重,5分钟后腹腔注射0.6%冰醋酸0.1ml/10g鼠重,20分钟后处死,剖腹用5ml蒸馏水反复冲洗腹腔,冲洗液加0.1mol/L氨氯化钠0.1ml静置30分钟,离心按陈氏法于590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见表2.1)表2.1,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n=13)

表2.1结果表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皆可极显著地降低其吸收度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本药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抑制急性炎症的早期渗出。
3.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小鼠的发汗作用取18~20g小鼠,♀/♂不拘,共50只,随机分为五组,分组,给药剂量和时间均同2.1,按方法,小鼠周身涂抹2%碘酊,干后,再灌胃相对应的药物,并同时涂抹淀粉蓖麻油液,40分钟后按发汗评级办法,计数各小鼠发汗级别,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见表3)。
表3,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小鼠的发汗作用(n=10)

表3.结果表明药物高剂量可明显促进小鼠的发汗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的抗菌、抗病毒作用4.1体外抑菌作用取山东省卫生防疫站保存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乙型链球菌ATCC 02410,肺炎双球菌ATCC 01402,流感杆菌ATCC59601-3,分别接种各自适宜生长的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接种血清内汤于37℃培养18小时,将培养液做原菌液将2g/ml的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做对倍稀释,试验药液1ml,然后向药液中分别滴加0.1ml菌液,37℃培养24小时,初步观察试验结果,然后将试验液取出一菌环点种各种菌株适宜的平板,37℃培养18~24小时按方法观察结果。评判结果表示(+)表示有菌生长,(-)表示无菌生长(详见表4.1)表4.1,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的体外抑菌作用的观察

4.2.体外对流感病霉的抑制试验选用鸡胚半体内法,分别将甲型流感病毒A3/京防/32/92和乙型流感B/沪防/3/91,的病毒液与等量实验药液(2g/ml)和按对倍稀释后的药液混匀,接种于九日龄鸡胚羊膜腔内,不蜡封孔,孵育72h后,收获液体,用血凝试验,测其血球凝集度,结果判定凝血(+)表示不能抑制病毒生长,凝血(-)表示能抑制病毒生长。(详见表4.2)表4.2,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的体外抗病毒作用

试验结果发现(1)2g/ml的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鸡胚毒性实验48小时观察,鸡胚生长良好,无明显鸡胚毒性作用。(2)小儿荣桂退热口服液含生药量为0.5g/ml,对甲型流感病毒A3有抑制作用,含生药量为1g/ml的药物对乙型流感病毒B有抑制作用。
4.3对流感病毒甲、乙型感染小鼠肺重量的影响取12~14g小鼠♂/♀不拘,共10只,每10只为一组,分成药物高、中、低剂量组,病毒灵组和空白组,于感染前一天开始灌胃给药,小鼠乙醚浅麻,滴鼻感染流感病毒A3和B浓度为15LD50的病毒液50ul,滴鼻后1小时,连续3天给药,感染后72小时,处死小鼠,剖取全肺,精称肺重,计算肺指数值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组间t检验(见表4.3)表4.3,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流感病毒感染鼠肺重量的影响(n=10,X±SD)

表4.3结果表明本药高剂量对甲、乙型流感病毒所致肺病变,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病毒阴性造模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中剂量对甲型流感病毒所致肺病变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对乙型流感病毒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低剂量对甲型流感病毒所致肺病变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对乙型、流感病毒所致肺病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药有较好的体内抗病毒作用。
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的可行性实施例1,口服液的制备处方组成柴胡23kg、葛根23kg、黄芩10kg、桂枝7kg、浮萍7kg、白芍7kg、蝉蜕7kg制备方法1)取桂枝、柴胡,加10倍量水,加热至70℃,温浸1小时,再蒸馏3小时,馏出液冷藏12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4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
2)取葛根,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O项下的渗漉法,用4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渗漉,收集6倍量渗漉液,60℃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8~1.30(60℃)。
3)取黄芩,布袋包煎,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pH至1.0,50℃保温0.5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
4)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8倍量水,提取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07(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冷藏24小时,滤过,60℃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8~1.30(60℃)。
5)将步骤2)和步骤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加入步骤1)中挥发油和水液、步骤3)中黄芩提取物,及甜菊素0.4%,调PH值6.5,灌装成口服液。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处方组成柴胡26kg、葛根26kg、黄芩12kg、桂枝9kg、浮萍9kg、白芍9kg、蝉蜕9kg制备方法1)取桂枝、柴胡,加12倍量水,加热至80℃,温浸1小时,再蒸馏4小时,馏出液冷藏12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制成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
2)取葛根,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O项下的渗漉法,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60-70℃-0.08Mpa),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
3)取黄芩,布袋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
4)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8倍量水,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左右(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24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60-70℃-0.08Mpa),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
5)将步骤2)和步骤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加入步骤1)中倍他环糊精包合物、步骤3)中黄芩提取物及蔗糖、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3,片剂的制备
处方组成柴胡28kg、葛根28kg、黄芩14kg、桂枝10kg、浮萍10kg、白芍10kg、蝉蜕10kg制备方法1)取桂枝、柴胡,加14倍量水,加热至90℃,温浸2小时,再蒸馏5小时,馏出液冷藏24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制成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
2)取葛根,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O项下的渗漉法,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渗漉,收集10倍量渗漉液,70℃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0~1.23(60℃)。
3)取黄芩,布袋包煎,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盐酸调pH1.5~2.0,保温2小时,静置48小时,滤过,沉淀物加10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1.0~2.0,70℃保温1小时,静置48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
4)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18倍量水,提取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1.10(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冷藏48小时,滤过,70℃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0~1.22(60℃)。
5)将步骤2)和步骤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加入步骤1)中倍他环糊精包合物、步骤3)中黄芩提取物,及糊精适量,压制成片。
权利要求
1.文件来源电子申请
2.收文日期2004-5-26
3.申请号
4.权利要求项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是由如下比例的原料药组成的柴胡23~28重量份、葛根23~28重量份、黄芩10~14重量份、桂枝7~10重量份、浮萍7~10重量份、白芍7~10重量份、蝉蜕7~10重量份。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是由如下比例的原料药组成的柴胡26重量份、葛根26重量份、黄芩12重量份、桂枝9重量份、浮萍9重量份、白芍9重量份、蝉蜕9重量份。权利要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流程1)取桂枝、柴胡,加10~14倍量水,加热至70~90℃,温浸1~2小时,再蒸馏3~5小时,馏出液冷藏12~24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4~8倍量水煎煮0.5~1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2)取葛根,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O项下的渗漉法,用40~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48小时,渗漉,收集6~10倍量渗漉液,在60~70℃条件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约1.20~1.30;3)取黄芩,布袋包煎,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6~10倍量水,煎煮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盐酸调pH1.5~2.0,保温1~2小时,静置24~48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10倍量水搅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盐酸调pH至1.0~2.0,50~70℃保温0.5~1小时,静置24~48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4)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8~18倍量水,提取0.5~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05~1.1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65%,冷藏24~48小时,滤过,在60-70℃条件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约1.20~1.30;5)将步骤2)和步骤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加入步骤1)中挥发油、步骤3)中黄芩提取物,及所需辅料,制成所需剂型。权利要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1中油液也可以制成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在相应地应用于步骤5中。权利要求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流程1)取桂枝、柴胡,加12倍量水,加热至80℃,温浸1小时,再蒸馏4小时,馏出液冷藏12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制成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2)取葛根,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O项下的渗漉法,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在60~70℃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约1.25;3)取黄芩,布袋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4)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8倍量水,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左右(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24小时,滤过,在60~70℃条件下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约1.25;5)将步骤2)和步骤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加入步骤1)中倍他环糊精包合物、步骤3)中黄芩提取物及蔗糖、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剂。权利要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在制备治疗小儿外感风寒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外感风寒的药物组合,该药物组合是由柴胡、葛根、黄芩、桂枝、浮萍、白芍、蝉蜕等药物组成的。同时本发明还公开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本发明的药物组合可以制成各种适宜的剂型,以应用于临床。通过药效学研究证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有着较好疗效。
文档编号A61P31/00GK1583158SQ20041015511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6日
发明者吴逸芳 申请人:吴逸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