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478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部件,是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
背景技术
目前,内窥镜检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内窥镜检查中,活检钳是一个必备的工具,当医生或病人希望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检查时,它可以通过内窥镜进入病人体内,夹取病变部位的组织,供病理检查以便确诊。通过内窥镜取样痛苦小、微创伤,故深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活检钳在使用过程中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病变组织,如果消毒不当,重复使用时及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因此在发达国家普通采用一人一钳,严禁一钳多人使用,有的国家如美国、法国、加拿大已经立法。我国卫生部新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也严格规定对活检钳必须一用一灭菌。由于目前的活检钳不具有防止重复使用的功能,因此绝大多数国内医疗机构受利益的驱使,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将一次性活检钳重复使用在多人身上,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交叉感染,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一次性活检钳存在的同一把活检钳不能防止重复多人使用的问题,从活检钳的手柄部位着手,设计一种仅供于一人使用的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包括指环、芯杆、活动手柄,指环套接在芯杆的一端,芯杆的另一端与活检钳外管相连,活动手柄套装在芯杆上,在芯杆中间开有一个导向通槽,导向片穿过导向通槽并与活动手柄内孔壁相连,安装在外管中的活检钳拉索穿过芯杆并与导向片相连,其特征是在芯杆的表面设有齿条,在齿条的下方、活动手柄内安装有与齿条相啮的齿轮,在齿轮的一侧安装有放线轮,放线轮上绕有限次线,限次线的一端与放线轮相连,另一端与齿轮轴相连,当放线轮上的限次线全部卷绕到齿轮轴上时,齿轮轴受到限次线的作用不能再转动,齿轮也不能转动,活动手柄被固定在芯杆上不能移动导致钳头不能开闭,此时,医生就无法继续正常使用该活检钳,从而达到了一次性(也就是一人一钳)使用的目的;在放线轮的同一侧或齿轮的另一侧安装有棘轮,棘轮上安装有棘爪,棘爪与齿轮的轮齿相抵。
齿轮轴、放线轮轴、棘轮轴可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位于活动手柄中,安装架通过连接销固定在活动手柄中。当然齿轮轴、放线轮轴、棘轮轴也可直接安装在活动手柄的柄壳上。
理论上说限位线的长度应等于活动手柄一次行程的距离,但由于一个病人在做活检时,往往要重复多次夹取不同部位的组织,一般8~10次。如果夹取一次更换一根活检钳,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痛苦,考虑到这一因素,限次线的长度以不大于20倍活动手柄单向行程的总长为宜。通过控制所述的限次线的长度控制活动手柄往复运动的次数从而控制钳头开闭次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从结构上解决了活检钳的一次性(一人)使用问题,使一钳多人、重复使用的不文明行为难以实现,大大提高了防止活检钳交叉感染的能力,理论上完全可以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2、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对活检钳的制造成本增加有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部。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放线轮与安装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4、5所示。
一种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包括指环1、芯杆2、活动手柄3,指环1套接在芯杆2的一端,并能绕芯杆2转动,芯杆2的另一端与活检钳外管4相连,活动手柄3套装在芯杆2上,在芯杆2的中间开有一个导向通槽5,导向片6穿过导向通槽5并与活动手柄3的内孔壁相连,安装在活检钳外管4中的活检钳拉索7穿过芯杆2并导向片6相连;在芯杆2的表面设有齿条8,齿条8可在芯杆的表面直接加工,也可加工后粘接在芯杆2的表面,当然齿条8还可设在导向片6上;在齿条8的下方、活动手柄2内安装有与齿条8相啮的齿轮9,在齿轮9的靠近指环1的一侧安装有放线轮10,放线轮10上绕有限次线11,限次线11的一端与放线轮10相连,另一端与齿轮轴12相连(齿轮轴12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放线轮10上的限次线11全部卷绕到齿轮轴12上时,齿轮轴12受到限次线11的作用不能再转动,齿轮9也不能转动,活动手柄3被固定在芯杆2上,不能移动,此时,医生就无法继续正常使用该活检钳,从而达到了一次性(也就是一人一钳)使用的目的;在放线轮10的同一侧或齿轮9的另一侧安装有棘轮13,棘轮13上安装有棘爪14,棘爪14与齿轮9的轮齿相抵。当棘轮13安装在放线轮10同一侧时,棘爪14应抵在靠近齿条8的齿轮9轴线以上的轮齿上,当棘轮13与放线轮10不在同一侧时,棘爪14应抵在远离齿条8的齿轮9轴线以下的轮齿上。
齿轮轴12、放线轮轴15、棘轮轴16安装在安装架17上,安装架17位于活动手柄3中,安装架17通过连接销18固定在活动手柄3中。当然齿轮轴12、放线轮轴15、棘轮轴16也可直接安装在活动手柄3的柄壳上。
理论上说限位线11的长度应等于活动手柄一次行程的距离,但由于一个病人在做活检时,往往要重复多次夹取不同部位的组织,如果夹取一次更换一根活检钳,不仅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痛苦,而且会增加医生的劳动强度,延长检查时间,考虑到这一因素,本实施例的限次线11的长度以不大于20倍活动手柄3的单向行程的总长为宜。
本实施例的手柄所采用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齿轮9、棘轮13、放线轮10、齿轮轴12、放线轮轴15、棘轮轴16均可采用工程塑料制造,其中齿轮轴12应有一定的弹性,以便当将活动手柄3向指环1一端拉动时,齿条8能较轻松地克服齿轮9的阻力而移动。
本实施例未涉及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作用时,操作者的大拇指应伸入指环1中,食指和中指夹住活动手柄3,当将活动手柄推离指环1时可使活检钳打开钳口,在推离的过程中,齿轮9在齿条8的约束下作逆时针转动,齿轮9带动齿轮轴12转动,从而将限次线缠绕在齿轮轴12上,放线轮10在限次线的作用下同时转动,进行放线,此时,棘爪14不起作用;当需要钳口闭合时,应将活动手柄3拉向指环1,齿轮9在齿条8的约束下则产生一个顺时针转动的力,但由于刺爪14的作用,齿轮9无法转动,从而保证齿轮轴12上的限次性11不会松动,由于操作者的拉力远远大于推力,加上齿轮轴12具有一这的弹性,齿轮9和齿条8的整体尺寸很小,齿牙高度也很小,完全能克服齿轮9和齿条8之间的阻力,齿轮9上的轮齿可滑过齿条8上的轮齿而产生移动,从而实现钳口的闭合,完成一次组织取样工作,当需要再次切取患者另一部位的组织时,可重复上述部骤,直至放线轮10上的限次线11完全缠绕到齿轮轴12上,此时,如果不作破坏性修复将齿轮轴12上的限次线11重新缠绕到放线轮上,则该活检钳无法使用,而要作破坏性修复则相当困难且修复后的使用效果无法保证,从而保证了采用本实用新型手柄结构的活检钳的使用次数受到严格限制。
当然也会出现一个患者活检取样的次数小于活检钳所设定的可重复操作的次数,而出现该把活检钳仍有可以用于其它患者可能性,这一方面要从医德上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可在产品说明中注明手术结束后,应反复推动活动手柄3,直至推不动为止。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包括指环、芯杆、活动手柄,指环套接在芯杆的一端,芯杆的另一端与活检钳外管相连,活动手柄套装在芯杆上,在芯杆中间开有一个导向通槽,导向片穿过导向通槽并与活动手柄内孔壁相连,安装在外管中的活检钳拉索穿过芯杆并与导向片相连,其特征是在芯杆的表面设有齿条,在齿条的下方、活动手柄内安装有与齿条相啮的齿轮,在齿轮的一侧安装有放线轮,放线轮上绕有限次线,限次线的一端与放线轮相连,另一端与齿轮轴相连;在放线轮的同一侧或齿轮的另一侧安装有棘轮,棘轮上安装有棘爪,棘爪与齿轮的轮齿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其特征是所述的齿轮轴、放线轮轴、棘轮轴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位于活动手柄中,安装架通过连接销固定在活动手柄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其特征是通过控制所述的限次线的长度控制活动手柄往复运动的次数从而控制钳头开闭次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现有的活检钳存在的同一把活检钳不能防止重复多人使用的问题,从活检钳的手柄部位着手,设计了一种仅供于一人使用的具有限次功能的活检钳手柄,包括指环、芯杆、活动手柄,指环套接在芯杆的一端,芯杆的另一端与活检钳外管相连,活动手柄套装在芯杆上,在芯杆中间开有一个导向通槽,导向片穿过导向通槽并与活动手柄内孔壁相连,安装在外管中的活检钳拉索穿过芯杆并与导向片相连,其特征是在芯杆的表面设有齿条,在齿条的下方、活动手柄内安装有与齿条相啮的齿轮,在齿轮的一侧安装有放线轮,放线轮上绕有限次线,限次线的一端与放线轮相连,另一端与齿轮轴相连;在放线轮的同一侧或齿轮的另一侧安装有棘轮,棘轮上安装有棘爪,棘爪与齿轮的轮齿相抵。
文档编号A61B10/00GK2681684SQ20042002571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冷德嵘, 刘贤刚 申请人: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