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47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检查用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用于内窥镜进行取样的一种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
背景技术
目前,内窥镜检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内窥镜检查中,活检钳是一个必备的工具,当医生或病人希望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检查时,它可以通过内窥镜钳道进入病人体内,夹取病变部位的组织,供病理检查以便确诊。通过内窥镜取样痛苦小、微创伤,故深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活检钳一般由钳头组件、细长拉索、同样细长的套在拉索外的弹性外管以及手柄部件组成,拉索的一端与钳头组件中的四连杆机构相连,另一端与手柄上的活动手柄相连,弹性外管的一端与钳头组件相连,另一端也与手柄相连。推、拉活动手柄带动拉索,拉索带动四连杆机构动作,四连杆机构带动钳头组件上的二个左右对称的夹钳实现开、合,从而将可疑组织从胃镜中取出体外。
为了保证钳头打开后不产生歪斜,现有的活检钳均在拉索与钳头组件的连接处有一个起连接和导向作用的刚性联接件,拉索伸入刚性联接件中与拉杆的一端固定联接,拉杆的另一端再套装在导向铆钉上,联接件伸出钳头座进入弹性外管的部分起导向作用,但同时加长了刚性段的长度。医生检查某些部位的病变时需要将内窥镜头部弯曲,如果需要取样,活检钳就要通过内窥镜头部弯曲的钳道,当弯曲半径较小时,这种刚性段长的活检钳就很难通过,医生需要将内窥镜调直,待活检钳通过后重新寻找病变部位,增加了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活检钳钳头不歪斜而且通过性好的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以解决现有的活检钳存在的刚性部分过长,通过弯道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包括钳头组件、拉索、弹性外管、手柄组件,拉索套装在弹性外管中,拉索和弹性外管的一端分别与手柄组件中的活动手柄和芯杆相连,另一端与钳头组件相连,钳头组件中安装有一个四连杆机构,左钳头、右钳头作为四连杆机构的组件通过固定铆钉安装在钳头座上的导向槽口中,并能绕固定铆钉转动,四连杆组件中的另二个连杆与导向铆钉相连,连接件位于导向槽口中,其一端与导向铆钉相连,另一端与拉索相连,其特征是在弹性外管中、拉索与连接件相连的一段上固定安装有导向弹簧管,导向弹簧管的对应于手柄组件方向的一端伸出钳头座外且与弹性外管间隙配合。
上述的连接件可为一钢管,钢管的一端压扁冲孔后套装在导向铆钉上,拉索的一端伸入钢管的另一端中,并与钢管固定连接,导向弹簧管的一端被固定于靠近钢管该端的拉索上。钢管的长度以钳头闭合时钢管与拉索相连的一端不会超出钳头座上的安装孔外为限。
上述的连接件也可为一钢丝软索,钢丝软索从导向铆钉上绕过成U型,开放的两端从导向弹簧管中穿过,导向弹簧管被固定于贴近导向铆钉处,钢丝软索通过导向弹簧管后合并为一股与拉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解决了现有的活检钳钳头部件通过弯曲的钳道较为困难的问题。
2、导向弹簧管既具有一定的刚度,在静止状态下,可保证与之固定相连的拉索能在弹性外管中作直线运动(导向弹簧管与弹性外管之间的间隙较小),又具有一定的柔性,保证其在运动中能随弹性外管一起弯曲,从而能方便地通过弯曲的钳道。
3、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活检钳整体结构示意图。
背景技术
中的活检钳钳头组件与拉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检钳钳头组件与拉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四连杆机构2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
一种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包括钳头组件1、拉索2、弹性外管3、手柄组件17,拉索2套装在弹性外管3中,拉索2和弹性外管3的一端分别与手柄组件17中的活动手柄18和芯杆19相连,另一端与钳头组件1相连,钳头组件1包括有一个由左钳头4、右钳头5、左连杆6、右连杆7及相应的连接铆钉组成的四连杆机构20(如图4所示)、钳头座8,钳头座8的一端开孔安装弹性外管3的安装孔9,弹性外管3焊结在安装孔9中,钳头座8的另一端开有长条形导向槽口10,固定铆钉11穿过导向槽口10,并铆死在钳头座8上,从而使四连杆机构20与钳头座8相连接,左钳头4、右钳头5套装在固定铆钉11位于导向槽口10中的铆钉体上,并能绕该铆钉体转动,左钳头4不带刀口的一端、右连杆7的一端套装在右铆钉12上,左钳头能绕右铆钉12转动,右钳头5不带刀口的一端、左连杆6的一端套装在左铆钉13上,右钳头能绕左铆钉13转动,左连杆6、右连杆7的另一端均与位于导向槽口10中的导向铆钉14相连,二者均能绕导向铆钉14转动,连接件15的一端套装在导向铆钉14上,另一端与拉索2相连,在弹性外管3之中、拉索2与连接件15相连的一段上固定有导向弹簧管16,导向弹簧管16的对应于手柄组件17方向的一端伸出钳头座8外且与弹性外管3间隙配合,以保证导向弹性管16既能与弹性外管3同时弯曲,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钳头组件1能通过最小弯曲半径的钳道,又保证其在进行组织夹切时具有一定的刚度,保证切片效果。连接件15可采用钢管制造,钢管的一端压扁冲孔套装在导向铆钉14上,钢管的另一端与拉索2焊接相连,具体连接时可先将拉索2插入钢管中,再进行激光焊接,使二者牢固相连。需要注意的是钢管的长度以钳头闭合时钢管与拉索2相连的一端不会超出钳头座8上的安装孔9外为限。
本实施例的材料除手柄部件外,均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以防生锈。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与固定铆钉11、右铆钉12、左铆钉13、导向铆钉14相连的部件上均加工有能套装在上述零件上的通孔,套装后均应在其二端进行压铆,以防止所套的零件脱落,右铆钉12、左铆钉13和导向铆钉14的高度应低于导向槽口10的高度,这此均为常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不再一一细说。
此外,本实施例未涉及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
一种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包括钳头组件1、拉索2、弹性外管3、手柄组件17,拉索2套装在弹性外管3中,拉索2和弹性外管3的一端分别与手柄组件17中的活动手柄18和芯杆19相连,另一端与钳头组件1相连,钳头组件1包括有一个由左钳头4、右钳头5、左连杆6、右连杆7及相应的连接铆钉组成的四连杆机构20(如图4所示)、钳头座8,钳头座8的一端开孔安装弹性外管3的安装孔9,弹性外管3粘结在安装孔9中,钳头座8的另一端开有长条形导向槽口10,固定铆钉11穿过导向槽口10,并铆死在钳头座8上,左钳头4、右钳头5套装在固定铆钉11位于导向槽口10中的铆钉体上,并能绕该铆钉体转动,左钳头4不带刀口的一端、右连杆7的一端套装在右铆钉12上,左钳头能绕右铆钉12转动,右钳头5不带刀口的一端、左连杆6的一端套装在左铆钉13上,右钳头能绕左铆钉13转动,左连杆6、右连杆7的另一端均与位于导向槽口10中的导向铆钉14相连,二者均能绕导向铆钉14转动,导向铆钉14穿过由U型钢丝软索组成的连接件15的U型底部,U型钢丝的二端合并为一股后穿过导向弹簧管16与拉索2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相连,导向弹簧管16被固定在贴近导向铆钉14处,导向弹簧管16的对应于手柄组件17方向的一端伸出钳头座8外且与弹性外管3间隙配合,以保证导向弹性管16既能实现一定弯曲变形,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钳头组件1能通过最小弯曲半径的钳道,又保证其在进行组织夹切时具有一定的刚度,保证切片效果。
本实施例未涉及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包括钳头组件、拉索、弹性外管、手柄组件,拉索套装在弹性外管中,拉索和弹性外管的一端分别与手柄组件中的活动手柄和芯杆相连,另一端与钳头组件相连,钳头组件中安装有一个四连杆机构,左钳头、右钳头作为四连杆机构的组件通过固定铆钉安装在钳头座上的导向槽口中,并能绕固定铆钉转动,四连杆组件中的另二个连杆与导向铆钉相连,连接件位于导向槽口中,其一端与导向铆钉相连,另一端与拉索相连,其特征是拉索与连接件相连的一段上固定安装有导向弹簧管,导向弹簧管的对应于手柄组件方向的一端伸出钳头座外且与弹性外管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件为一钢管,钢管的一端压扁冲孔后套装在导向铆钉上,拉索的一端伸入钢管的另一端中,并与钢管固定连接,导向弹簧管被固定于靠近钢管该端的拉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管的长度以钳头闭合时钢管与拉索相连的一端不会超出钳头座上的安装孔外为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件为一钢丝软索,钢丝软索从导向铆钉上绕过成U型,开放的两端从导向弹簧管中穿过,导向弹簧管被固定于贴近导向铆钉处,钢丝软索通过导向弹簧管后合并为一股与拉索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既能保证活检钳张开后不歪斜,又具有一定柔性的能任意通过内窥镜达到最小弯曲半径时的钳道的活检钳,包括钳头组件、拉索、弹性外管、手柄组件,拉索套装在弹性外管中,拉索和弹性外管分别与手柄组件及钳头组件相连,钳头组件包括钳头组件包括左钳头、右钳头、左连杆、右连杆、4个铆钉、以及连接件、导向弹簧和钳头座,钳头座上开有长条形槽口,固定铆钉穿过槽口将左钳头、右钳头定位在槽口中,左钳头与右连杆套装在右铆钉上,右钳头与左连杆套装在左铆钉上,左连杆、右连杆又与导向铆钉相连,连接件的一端套装在导向铆钉上,另一端与拉索相连,其特征是在拉索与连接件相连的一端上固定有导向弹簧管。
文档编号A61B10/00GK2681685SQ200420025718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冷德嵘, 刘贤刚 申请人: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