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西汉扁方柄金针、银针针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681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西汉扁方柄金针、银针针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统医学的医疗器具。它具体涉及仿西汉扁方柄金银针针具的结构。
二.
背景技术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医术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以前的《内经》、《灵枢经》中清楚记载着当年中国医术的发展情况,在针灸方面使用的是金针和银针,同时还记载着的操作手法及疗效都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但由于中国几千年严酷的封建制度束缚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针灸的器具和医术也受到压抑,有的已经失传。近百年来东方国家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针灸的手法已有新的发展,现代的针灸大都使用不锈钢针,在亚洲的其它国家如朝鲜、韩国、南洋、台湾及日本等地还能见到中国早期传出的金针和银针,但形体上也有变化,多为圆柱柄,针柄和针身为两体。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是钢丝缠柄的不锈钢毫针,它有体轻、硬度高、弹性好的优点,但还不能达到古代传统针灸的疗效。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出土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古墓,在文物中发现有九支汉代使用的扁方柄带孔的金针和银针,四支金针完好无瑕,五支银针俱已腐蚀损坏。本申请人经研究大量的资料已完全恢复了九支古针的原形。该九支古针的发现和恢复无疑对古代医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极高的价值。本发明人将九支古针与现代常用的不锈钢针的特征相结合创造出新型中国医用金针银针针具,并在十多年前申请了专利。又经历了这十多年非常丰富的临床实践,发现原专利技术尚存在不完善之处,不能满足临床操作的需要,如用在皮下肉薄的地方,因该针有头重脚轻的特点而不能直立,针倒下后针剌穴位的准确性就受到影响;由于过去追求针体金的高纯度,使得针体变粗,针尖不够锋利,给操作带来不便和因创伤大患者感觉疼痛等问题,为继承优良的器械还有待深入地实践和研究。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继承中国古代金银针在结构上的优点并结合大量的医学实践满足具体操作的要求特提出本方案——仿西汉扁方柄金针、银针针具,它能为针灸医生带来工作上的方便,进一步提高疗效,它是用改变结构和改进材质的手段来实现。
按如上构思,本方案所提供的由针身、针柄构成的仿西汉扁方柄金针、银针针具,其特征是由多支金针和多支银针所组成,其针柄为扁方形并带有圆形通孔,针身的头部尖锐。
在本方案中,它的金针银针各为八支,其结构尺寸相同。它们的针柄也可为方形。该针具亦可使用其它的中药材料,制成如白金针、玉石针、玛瑙针、翡翠针、水晶针。
采用本方案能体现如下的优越性①该仿西汉扁方柄金针、银针针具是由形状尺寸相同的八支金针和八支银针组成,继承了扁方柄带孔的特殊结构,在临床操作上能使《子午流注》理论得以充分发挥,与定期开阖的穴位相结合可取得钢针无可比拟的疗效,有气功的医师加上气功施治则疗效更佳。本申请人经数千例临床实践的观察,发现扁方柄带孔金银针使用时的《气至病所》率比使用其它的针高得多。所谓气至病所是指在施针后患者感到有一股气流在体内缓慢循行,逐渐在病灶处有气流的冲击感。扁方柄带孔的金银针的气至病所率能达到90.55%,而不锈钢针的气至病所率只能达到53.65%;②金、银是最稳定和最优秀的材料,它本身就是很好的中药药材。金,又名太真,可镇精神、坚骨髓并通利五脏,可治疗癫病风热;银,辛寒无毒,能安五脏、定心神并止惊悸能镇心明目。施用金针后能增加尿图色彩的强度,而银针能减弱其强度。对人体进行17氧类固醇含量的试验中金针用后可平均减少3.6毫克,而用银针后平均增加0.52毫克。总之,金针有补正气的作用,银针有泻实的效能;③本方案是在原专利方案的基础上改进,提高了弹性,减小针身的直径,针头更尖锐,易操作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并不降低金银针的特殊效果;④该金银针采用了古针的扁方柄带孔的结构,在操作时有很好的稳定性,补泻手法清晰,便于捻、转、提、插,由于针柄扁方,宽窄边不等,在捻转时产生强弱相间的振动在经络中传导,或推波助澜,随经气而济之以补其虚;或逆水行舟,迎经气而夺之以泻其实。若病情需要微量捻转时医师能容易地做到恰到好处的地步;⑤它的扁方柄上的通孔沟通着两个对应面,为有气功的医师创造绝佳的操作条件,传递气功能量的手指与针柄的孔相遇与否能产生强弱不同的波,它与运行中的气血融合相应,能促使气至病所效果的充分发挥;⑥金银是最佳的良导体,医师发出的如生物电、电磁波、热能等其能量可迅速地导入到经络之中,相反,病人的信息、正邪的虚实也能灵敏地反馈给医师,便于医师通权达变,因势利导。
四.

图1是本方案仿西汉扁方柄金针、银针针具的组成情况示意图。
图2是该针的结构外形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仿西汉扁方柄金针、银针针具是由八支金针1和八支银针2所组成。两种针具的尺寸对应相同,与前专利的方案比,增加了一支更长的针和一支更短的针,在材质中的含金量和含银量上略有调整,由24K降低到22K,在金中加入铜、银,在银中加入白铜,这样可以增加弹性,可减小针身的直径,针尖做得更细,易操作且疼痛轻;最短的金针和银针其尺寸比原方案中最小的还小,约为20毫米,它的针柄也适当地减小,改善其头重脚轻的现象,便于在皮薄且肉少部位使用,施针时能够更灵巧,如耳部、头表皮部、面部、及手指等部位。长针的尺寸比原有方案最长的还长,约为200毫米,可满足需要深部刺激的部位使用。扁方柄带孔的型式为最佳,方柄带孔的型式也能使用。本方案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金、银针具确有独特的效果,经多个医师试用都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权利要求1.一种由针身、针柄构成的仿西汉扁方柄金针、银针针具,其特征是由多支金针(1)和多支银针(2)所组成,其针柄为扁方形并带有圆形通孔,针身的头部尖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银针针具,其特征是它的金针银针各为八支,其结构尺寸相同。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银针针具,其特征是它们的针柄也可为方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银针针具,其特征是该针具亦可使用其它的中药材料,制成如白金针、玉石针、玛瑙针、翡翠针或水晶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传统医学的医疗器具。为继承我国古代金银针的优良传统并发展该器具满足医疗实践的需要特提出本方案。它是由八支金针和八支银针构成,两部分的尺寸对应相同,都是扁方柄带孔的结构,针身和针柄为一体,与原专利方案比各组多一支长针,多一支短针,与原方案比其针身增加了弹性并减小了截面尺寸,针尖尖锐,便于操作减少疼痛,它既能继承古代金银针的结构优良的传统,又能不断改善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得到医患各界的好评。
文档编号A61H39/08GK2714049SQ20042002879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6日
发明者王志平, 王忠琪 申请人:王忠琪, 王志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