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抛弃式透明眼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72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抛弃式透明眼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特别是一种可供医疗器材或化学工业使用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
背景技术
习知医疗用的眼罩,有如潜水镜般的复杂结构,不但重量重、体积大、制造成本高,而且均是必须重复消毒再使用。
化学工业使用只眼罩均与口罩结合为一体而形成一防毒面具,其体积大、重量重,而均是重复使用。
以上习知眼罩或防毒面具在重复使用下,无形中增加了病毒感染及沾留有毒气体之弊。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TW325684公开了一种“改良式眼罩”,由一不透光的遮板与贴触座组成,但仅供人们睡觉遮眼使用,以防止光透入人眼睑,造成睡眠不佳者,此外海绵或泡棉制成的贴触座无法达到气密防病毒、有毒气体的效果,遮板非透明,无法供人眼的向外透视,该案无法供使用于医疗或工业用的眼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利用透明的塑料薄片与软性的框体结合固定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利用透明薄片表面,可涂覆光触煤材料,以及软性框体材料,可混合光触煤材料,以增进杀病毒、细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该眼罩可与口鼻罩连接使用,并可彼此拆卸分离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包含内具有透视孔的软性的框体,该框体具有弹性压缩的厚度;塑料透明薄片,其周缘边具有凸缘部,以做为连接边,可被软性框体包覆连结,凸缘部与软性框体的连结部具有气密的封闭,框体的内表面可气密配合于人脸肌肤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包含内具有透视孔的软性的框体,该框体具有弹性压缩的厚度;塑料透明薄片,其周缘边具有凸缘部,以做为连接边,可被软性框体包覆连结,凸缘部与软性框体的连结部具有气密的封闭,框体的内表面可气密配合于人脸肌肤上;其中,眼罩与口罩连接为一体,其连接部具有撕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体积小、重量轻,可有效防止口飞沫病毒或有毒气体、灰尘跑入人眼部。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件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图3为沿图2A-A′线的剖面放大图;图4为沿图2B-B′线的剖面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佩带于人眼上的一断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断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断面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与口罩连接的立体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与口罩连接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与口罩连接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框体10;透视孔12;贴附面14;侧端17、18;透明薄片20;内周缘边22;凸缘部26;束紧带30;连接端31、32;光触煤薄膜40;撕裂线62;撕口621;上粘扣带64;下粘扣带64′;撕裂装置65;连接部70、70′;肌肤80;眼罩100;口罩20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包含内具有透视孔12的软性的框体10,该框体10具有可弹性压缩的厚度;可挠性的塑料透明薄片20,其周缘边具有凸缘部26,以做为连接边,可被软性框体10包覆连结,凸缘部26与软性框体10的连结部具有气密的封闭,框体10的内表面可气密配合于人脸肌肤80上。
如图6、图9所示,其中透明薄片20的凸缘部26可呈横向状,被软性框体10包覆连结固定。
如图7、图8所示,其中透明薄片20内周缘边22可被黏胶贴附于软性框体10的贴附面14上。
其中软性框体10可为橡胶或具有可弹性压缩气密的材料构成。
如图1、图2所示,其中框体10的二侧端17、18可与束紧带30的连接端31、32连接。
如图8、图9所示,其中透明薄片20的表面可喷附或涂覆上一层以二氧化钛(Tio2)材料为主的光触煤薄膜40。
如图1所示,其中透视孔12为单一孔/双孔设计,透明薄片20可为单片/双片设计。
如图5所示,其中框体10密配合于使用者脸部肌肤80表面。
如图10所示,该眼罩100可与口罩200连接为一体,其连接部70具有撕裂装置65。
如图12所示,该眼罩100的束紧带30与口罩200的束紧带205在适当段落位置上互为连接,具有一连接部70′。
如图10所示,其中撕裂装置65可为撕裂线62。
如图11所示,其中连接部70可由上、下粘扣带64、64′扣接而成。
下面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薄片20为薄状的塑料或有机玻璃透明薄片,具有相当好的可挠性,其厚度可被控制在0.01~1.5mm左右,该透明薄片20其周缘边可形成凸缘部26;其透明薄片20可为单片或双片设计,俾以因应配合透视孔12是单孔或双孔。软性框体10可为橡胶材质或其它具气密可弹性压缩的材质制成,具有相当好的气密效果,框体10可以押出、射出或冲压成型,因此凸缘部26可在框体10被成型时,即被包覆其中;也可以先在框体10上预先形成沟槽,供凸缘部26的插嵌入。如图2、图3、图4所示,凸缘部26可形成为透明薄片20的侧缘端而呈直向,藉此直向的凸缘部26可被框体10包覆其中。职是;透明薄片20可稳固的与框体10连结为一体。框体10的透视孔12非限制于单一孔,亦可设计为双孔,倘为双孔则可配合入双片透明薄片20。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藉透明薄片的内周缘边22利用黏胶或高周波贴附于软性框体10的贴附面14上。
如图1、图5所示,框体10的侧端17、18所连接的束紧带30可束覆于人头部,束紧带30所产生的束紧力,使框体10的内表面可密贴合于人眼部附近的肌肤80上以达气密效果,如此可有效防止空气中的病毒、细菌或有毒气体跑入人眼中。
在透明薄片20(或薄膜)的表面上,喷附或涂覆上一层以二氧化钛(Tio2)材料为主的光触煤薄膜40,以增进杀死透明薄片20表面上所可能留置的病毒、细菌者;又框体10表面也可喷上光触煤薄膜40或在框体10材料中加入光触煤材料,如此万一病毒、细菌沾附于框体10表面时,得以被杀死。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且以可挠性的密贴合于人脸肌肤80上,可有效达成人眼防病毒、细菌及有毒空气侵入的用途,使用一次可抛弃,真正达到使用安全的目的。如图十所示,本案眼罩100可与口罩200连接为一体来使用,其连接部70上,具有撕裂装置65,该撕裂装置65可为针孔状的撕裂线62,亦可易撕裂的长凹槽线(图上未示),撕裂线62侧端设有V型撕口621,沿撕口621撕开,可将撕裂线62撕分离,如此使用者可单独使用眼罩100或口罩200者。如图11所示,眼罩100与口罩200的连接部70可由上粘扣带64及下粘扣带64′组合粘扣而成,上粘扣带64、64′的分离,则可选择眼罩100或口罩200的单独使用。
如图12所示,眼罩100的束紧带30与口罩200的束紧带205,二者的适当段落位置设有一连接部70′,藉此当口罩200与眼罩100同时覆罩于使用者脸部使用时,尤指使用者此时要选择单独的口罩200使用者,则眼罩100向上外拉移位,以定位于额头(或头顶)上,则口罩200可单独使用;当此时要选择单独的眼罩100使用时,祗要将口罩200下拉移位,则口罩200可定位于人下巴位置,则眼罩100可单独使用,其中束紧带30、205可为扁平带状或圆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包含内具有透视孔的软性的框体,该框体具有弹性压缩的厚度;塑料透明薄片,其周缘边具有凸缘部,以做为连接边,可被软性框体包覆连结,凸缘部与软性框体的连结部具有气密的封闭,框体的内表面可气密配合于人脸肌肤上。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透明薄片的凸缘部呈横向状,并被软性框体包覆连结固定。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透明薄片内周缘边被黏胶贴附于软性框体的贴附面上。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软性框体由橡胶或具有可弹性压缩气密的材料构成。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框体的二侧端与束紧带的连接端连接。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透明薄片的表面涂覆或镀上一层以二氧化钛材料为主的光触煤薄膜。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透视孔为单孔/双孔,透明薄片可为单片/双片。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框体密配合于使用者脸部肌肤的表面。
9.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包含内具有透视孔的软性的框体,该框体具有弹性压缩的厚度;塑料透明薄片,其周缘边具有凸缘部,以做为连接边,可被软性框体包覆连结,凸缘部与软性框体的连结部具有气密的封闭,框体的内表面可气密配合于人脸肌肤上;其中,眼罩与口罩连接为一体,其连接部具有撕裂装置。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该眼罩的束紧带与口罩的束紧带在适当段落位置上互为连接,具有一连接部。
11.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撕裂装置为撕裂线。
12.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其特征在于,连接部由上、下粘扣带扣接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抛弃式透明眼罩,包括内具有透视孔的软性的框体,该框体具有可弹性压缩的厚度;塑料透明薄片,其周缘边具有凸缘部,以做为连接边,可被软性框体包覆连结,凸缘部与软性框体的连结部具有气密的封闭,框体的内表面可气密配合于人脸肌肤上,利用透明的塑料薄片与软性的框体结合固定为一体,体积小、重量轻,可有效防止口飞沫病毒或有毒气体、灰尘跑入人眼部及使用一次后可抛弃。
文档编号A61F9/04GK2756187SQ20042009247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7日
发明者赖福生 申请人:赖福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