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7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脊椎重建复位器,特别是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尤其具体是指一种针对压迫性椎体骨折、爆裂性椎体骨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改善时所使用的复位器结构的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按,停经的妇女皆会有某种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男性年龄较大时,也有相同的问题;而所谓的骨质疏松症乃是由于钙质由骨骼组织中流失,导致骨质减少,使骨骼疏松、变脆、变弱,而容易骨折,此种现象在脊椎骨特别明显。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子有1.种族黑人骨质密度较高,白人与黄种人骨质密度较低,易患骨质疏松症。
2.生活型态抽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茶、运动不足或过量。
3.遗传有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者。
4.药物长期使用类固醇、甲状腺素、利尿剂、四环素、肝素、杭癫痂药、锂盐、拮抗剂、含铝抗酸剂及化学疗法。
5.性腺功能;男性性腺功能不足、女性自然性或因手术所致的早发性停经者。
6.性别、体育、年龄女性为男性的6至8倍、体型瘦小、初经较晚、未产妇及年龄愈大者。
传统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其脊椎骨的骨折时,可分为二种方式,一为从脊椎骨后方打钢钉固定,另一为从脊椎骨前方种骨头作固定。然而,从脊椎骨后方打钢钉固定的方式,常常必须固定上二节椎骨及下二节椎骨,所以一节椎骨受伤,必须牺牲五节椎骨的活动度,导致椎柱僵硬、活动不灵活;此外,原骨质已疏松,骨折的椎体在复位后,留下一个大空洞,若不修补,单靠后方的钢钉固定是不稳固的,有时甚至会造成松动而断裂,导致手术失败。至于从脊椎骨前方补骨固定的方式,则因需经由胸腔或腹腔处进行手术,所以,可能伤及附近器官(如肺部及血管等);且此一手术所花费的时间亦较长,同时,需取肋骨或使用捐赠骨头,而有被感染的问题,此外,此方式同样也有牺牲椎柱活动度的问题。
发明人鉴于上述二种传统治疗骨质疏松症及脊椎骨骨折的方式时所采用的钢钉及补骨产生的缺失,凭藉经由多年来所累积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结构,以有效解决传统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它是由上嵌块、下嵌块再配合一楔形块所组成,利用该楔形块嵌入该上、下嵌块之间,顶撑上、下嵌块,藉以根据临床需要经由调节楔形块的厚薄改变受其顶撑后整个复位器的体积,使该被植入复位器的受伤椎体受到扩撑而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是由上嵌块、下嵌块及楔形块组合而成,所述上嵌块的顶端面向下凸伸一嵌入部,在其前端面上设有螺孔,所述下嵌块在对应上嵌块的嵌入部处向下凹设形成嵌入槽,所述楔形块是嵌插在所述上、下嵌块的嵌入部与嵌入槽之间,以顶撑所述上、下嵌块,在其前端面上具有一螺孔。
所述上嵌块的外表面呈粗糙状。
所述下嵌块的外表面呈粗糙状。
所述上嵌块的嵌入部的前、后端的二侧面各具有纵向的内凹卡槽,并在所述下嵌块的前、后端分别形成一倒T形缺口及U形缺口,所述倒T形缺口及U形缺口的二侧壁恰与所述上嵌块的内凹卡槽相对应嵌设。
在所述下嵌块的前端面上设有数只凹孔,以供植入工具与之对应相嵌定位。
所述楔形块的前端面向下延伸一延伸片。
所述复位器是由上嵌块、下嵌块及螺合件组成;所述上嵌块的顶端面向下凸伸一嵌入部,在其前端面上设立螺孔,所述下嵌块在对应上嵌块的嵌入部处向下凹设形成嵌入槽,同时在嵌入部与嵌入槽彼此相对应的端面形成具双螺纹段的弧面,供螺合件对应螺合锁入,以顶撑上、下嵌块。
所述上嵌块的外表面呈粗粒状。
所述下嵌块的外表面呈粗糙状。
所述上嵌块的嵌入部的前、后端的二侧面各具有纵向的内凹卡槽,并在所述下嵌块的前、后端分别形成一倒T形缺口及U形缺口,所述T形缺口及U形缺口的二侧壁恰与所述上嵌块的内凹卡槽相对应嵌设。
在所述下嵌块的前端面上设有数只凹孔,以供植入工具与之对应相嵌定位。
所述楔形块的前端面向下延伸一延伸片。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由于该复位器是经由椎打洞,在不需由腹腔或胸腔手术的情形下,被植入于骨质疏松变脆、变弱的椎体内,故可据此增加椎体的强度;同时,藉由该复位器的楔形块或螺合件嵌入或螺入上、下嵌块之间,以顶撑上、下嵌块的特色,可外顶扩撑椎体,再加上植入自体骨或人工代用骨,以维持椎体的正常高度与宽度此外,因该复位器的表面为布满大小不同凸粒的粗糙面,所以,可帮助骨头生长,也可增加椎体骨头接合的稳定度;而且,该复位器是植入受伤该节的椎体,并不会伤及其它健康的椎体,同时,不致牺牲椎体间的活动度;再者,可改变复位器的纵向大小,以调整对椎体复位的多寡,以达到理想的椎体复位重建功能。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参照件号1上嵌块 11顶端面12嵌入部 13内凹卡槽14基底 15螺孔16螺纹段 2下嵌块21嵌入槽 22倒T形缺口28U形缺口24侧壁25螺纹段 26凹孔3楔形块 31螺孔2延伸片 4椎体41椎茎 42植入孔5骨钉6螺合件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是由一外表面呈粗糙状的上嵌块1、一外表面呈粗糙状的下嵌块2以及一与上、下嵌块1、2相互配合且可嵌入其间的楔形块3组合而成;其中
该上嵌块1的一顶端面11底部处向下延伸嵌入部12,且在嵌入部12的前、后端的二侧面各具有纵向的内凹卡槽13,并在上嵌块1的最后端处连接一半弧形的基底14,而于其前端的端面上则具有一螺孔15,该螺孔15是为与植入工具结合,以顺利将复位器植入椎体4内;该下嵌块2具有一开口朝上的嵌入槽21,可供上嵌块1的嵌入部12对应嵌入容置,并在下嵌块2的前、后端分别形成一倒T形缺口22及U形缺口23,而这例T形缺口22及U形缺口23的二侧壁24恰与上嵌块1的内凹卡槽13相对应;该楔形块3是由上嵌块1的嵌入部12与下嵌块2的嵌入槽21间的间隙嵌入,以顶撑上、下嵌块1、2,并据此改变该复位器的整体体积,于楔形块3的前端面上设有一螺孔31,可与嵌入工具连结。
当欲将复位器植入脊椎的椎体4时(参阅图2),亦先在椎体4的椎茎41处钻设一植入孔42,并将上、下嵌块1、2的嵌入部12与嵌入槽21对应相嵌后,将其置入植入孔42中,再藉工具将楔形块3强迫嵌入嵌入部12与嵌入槽21之间,使上、下嵌块1、2在藉由楔形块3的强迫嵌入推挤下,将上、下嵌块1、2分别向上、向下顶撑,并对椎体4相对进行纵向的扩撑。
再者,受伤该节的椎体4于置入复位器后,可视病患情况,再于该节椎体4的上一节及下一节椎体4之间以骨钉5辅助固定(如图3所示),增加脊椎的稳定度。
本复位器的设计重点是依据椎茎41的解剖结构而设计,椎茎41的纵切面是介乎椭圆形与长方形之间,上下较大、左右较小。椎茎41的高度约占椎体4高度的50%~60%之间,故若能按其大小设计,由椎茎41植入椎体复位器,至少可复位50%~60%,再加上残留的椎体4骨头,则可到70%~80%,尤其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可藉由改变楔形块3的厚薄,调整该复位器的纵向高度20~30%,故经植入复位器的椎体4几可达骨折前椎体4大小,而达到椎体4复位的目的。
再参阅图4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器的另一实施例,其是在上嵌块1的嵌入部12的底端面形成具有螺纹段16的弧面,而下嵌块2的嵌入槽21的槽面上亦形成具有螺纹段25的弧面,利用一螺合件6由上、下嵌块1、2的嵌入部12与嵌入槽21之间对应螺入,且与上、下嵌块1、2的螺纹段16、25对应螺合,并据此顶撑上、下嵌块1、2使之外扩(如图5所示);再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位器的又一实施例,其是在下嵌块2前端端壁的壁面上设有数只凹孔26,该凹孔26是为供另一植入工具对应嵌合固定,以利于植入动作,复在楔形块3的前端向下延伸一延伸片32,以界限楔形块3的嵌入位置,同时并与上嵌块1的前端面平齐(如图7所示)。
由于该复位器是经由椎41打洞,在不需由腹腔或胸腔手术的情形下,被植入于骨质疏松变脆、变弱的椎体4内,故可据此增加椎体4的强度;同时,藉由该复位器的楔形块3或螺合件6嵌入或螺入上、下嵌块1、2之间,以顶撑上、下嵌块1、2的特色,可外顶扩撑椎体4,再加上植入自体骨或人工代用骨,以维持椎体4的正常高度与宽度此外,因该复位器1的表面为布满大小不同凸粒的粗糙面,所以,可帮助骨头生长,也可增加椎体4骨头接合的稳定度;而且,该复位器是植入受伤该节的椎体4,并不会伤及其它健康的椎体4,同时,不致牺牲椎体4间的活动度;再者,可改变复位器的纵向大小,以调整对椎体4复位的多寡,以达到理想的椎体4复位重建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确能达到所预期的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的具体构造,不仅未曾见诸于同类产品中亦未曾公开于申请前,诚已完全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与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是由上嵌块、下嵌块及楔形块组合而成,所述上嵌块的顶端面向下凸伸一嵌入部,在其前端面上设有螺孔,所述下嵌块在对应上嵌块的嵌入部处向下凹设形成嵌入槽,所述楔形块是嵌插在所述上、下嵌块的嵌入部与嵌入槽之间,以顶撑所述上、下嵌块,在其前端面上具有一螺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嵌块的外表面呈粗糙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嵌块的外表面呈粗糙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嵌块的嵌入部的前、后端的二侧面各具有纵向的内凹卡槽,并在所述下嵌块的前、后端分别形成一倒T形缺口及U形缺口,所述倒T形缺口及U形缺口的二侧壁恰与所述上嵌块的内凹卡槽相对应嵌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嵌块的前端面上设有数只凹孔,以供植入工具与之对应相嵌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的前端面向下延伸一延伸片。
7.一种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器是由上嵌块、下嵌块及螺合件组成;所述上嵌块的顶端面向下凸伸一嵌入部,在其前端面上设立螺孔,所述下嵌块在对应上嵌块的嵌入部处向下凹设形成嵌入槽,同时在嵌入部与嵌入槽彼此相对应的端面形成具双螺纹段的弧面,供螺合件对应螺合锁入,以顶撑上、下嵌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嵌块的外表面呈粗粒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嵌块的外表面呈粗糙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嵌块的嵌入部的前、后端的二侧面各具有纵向的内凹卡槽,并在所述下嵌块的前、后端分别形成一倒T形缺口及U形缺口,所述T形缺口及U形缺口的二侧壁恰与所述上嵌块的内凹卡槽相对应嵌设。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嵌块的前端面上设有数只凹孔,以供植入工具与之对应相嵌定位。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楔形块的前端面向下延伸一延伸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经由椎茎植入椎体的脊椎重建复位器,该复位器是由上嵌块、下嵌块再配合一楔形块所组成,利用该楔形块嵌入上、下嵌块之间,顶撑上、下嵌块,藉以根据临床需要经由调节楔形块的厚薄改变受其顶撑后整个复位器的体积,使该被植入复位器的受伤椎体受到扩撑而复位,有效克服了传统治疗骨质疏松症及脊椎骨骨折的方式时所采用的钢钉及补骨产生的缺失。
文档编号A61B17/70GK2730336SQ20042009256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0日
发明者李孔嘉 申请人:李孔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