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植入结构体及其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5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脊椎植入结构体及其套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脊椎植入结构体及其套件,该脊椎植入套件包含:一脊椎植入结构体及一操作工具。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包含一中空本体,前述中空本体设有一前壁、一后壁、及设置于前述中空本体内部的隔壁;其中,前述中空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凹陷部及一长形通孔,且前述凹陷部设有一曲面;其中,前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插槽,前述至少一个插槽设置于前述中空本体设有前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前述凹陷部的周围。本发明的操作工具特别设计以配合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结构。本发明的脊椎植入套件的结构配置有助于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的进行,并提高手术效率。
【专利说明】脊椎植入结构体及其套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脊椎植入结构体及其套件,尤指一种适用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及其套件。
【背景技术】
[0002]脊椎植入结构体是于骨融合手术中用以取代病变椎间盘的人工植入物,用以提供支撑,增强脊椎的稳定度;而脊椎植入结构体中间并可填充自体骨或人造骨组织,以促进骨融合的效果。
[0003]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简称TLIF)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相较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TLIF具有预后状况良好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患者可因此较快自手术中恢复。近年来搭配微创手术技术,使得TLIF愈加受到重视(薛华明著,微创TLIF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0004]如同其他的脊椎融合手术,TLIF手术也需要借助植入工具将脊椎植入结构体摆放至患者脊椎中的正确位置。由于TLIF手术中所开的开口较小,因此当使用植入工具将脊椎植入结构体摆放进入患者体内时,调整脊椎植入结构体的难度较大。现用于TLIF手术的脊椎植入结构体为了提高调整位置的效率,而在脊椎植入结构体及植入工具上具有各式的结构设计。然而,这些习用的设计未臻理想,仍有加以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脊椎植入套件,其包含脊椎植入结构体及相配合的操作工具;通过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及前述操作工具的结构配合,使得手术中调整脊椎植入结构体的位置的动作更有效率,也更加容易。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椎植入结构体,其包含一中空本体,前述中空本体设有一前壁、一后壁、及设置于前述中空本体内部的隔壁;前述前壁及/或前述后壁定义有至少一穿孔;前述隔壁将前述中空本体划分为至少两个空间;其中,前述中空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凹陷部及一长形通孔;前述凹陷部的内表面设有一曲面;其中,前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插槽,前述至少一个插槽设置于前述中空本体设有前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前述凹陷部的周围。
[0007]本发明再提供一种脊椎植入套件,其包含:一脊椎植入结构体及一操作工具。
[0008]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包含:一中空本体,其设有一前壁、一后壁、及设置于前述中空本体内部的隔壁;前述前壁及/或前述后壁定义有至少一穿孔;前述隔壁将前述中空本体划分为至少两个空间;其中,前述中空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凹陷部及一长形通孔;其中,前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插槽,前述至少一个插槽设置于前述中空本体设有前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前述凹陷部的周围;
[0009]前述操作工具包含:[0010]一操作杆,其包含一杆体、一操作端、及一植入端;前述植入端的端部设有一曲面凸部、及突出于前述曲面凸部的卡固结构;
[0011]一第一套筒,其外表面设有一外螺纹;前述第一套筒使前述操作杆穿套于其中;
[0012]—第二套筒,其包含一导引件、及一筒体;前述第二套筒使前述第一套筒及前述操作杆穿套于其中;前述导引件为一筒状结构,其内表面设有与前述第一套筒的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前述筒体的一端与前述导引件连结,另一端设有一端部;前述端部设有突出的至少一个插栓,前述插栓用以插合于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述插槽;
[0013]一操作把手,其设有一本体及一握持部;前述本体设有一孔洞及一操作件;前述操作杆的前述操作端伸入于前述孔洞;前述操作件连结于前述操作杆的前述操作端,以通过移动前述操作件来转动前述操作杆;
[0014]其中,前述操作杆的植入端的前述曲面凸部至少部分伸入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述凹陷部;
[0015]其中,前述操作杆的植入端的前述卡固结构伸入前述凹陷部定义的前述长形通孔,并使前述操作杆卡固于前述长形通孔。
[0016]较佳地,前述凹陷部的内表面设有一曲面。
[0017]较佳地,前述长形通孔定义于前述凹陷部的前述曲面内。
[0018]较佳地,前述长形通孔定义于前述凹陷部的前述曲面内,并自前述曲面延伸。
[0019]较佳地,前述操作杆的植入端的前述曲面凸部至少部分伸入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述凹陷部,并与前述凹陷部的曲面相配合。
[0020]较佳地,前述脊椎 植入结构体的前述前壁的外侧面设有一第一凸面,且前述后壁的外侧面设有一第二凸面;较佳地,前述第一凸面的曲度较前述第二凸面的曲度弯曲。
[0021]较佳地,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述前壁的外侧面及/或前述后壁的外侧面实质上为平面。
[0022]较佳地,前述前壁及/或前述后壁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包含至少一突起。
[0023]较佳地,前述突起锥状突起、波浪状突起、不规则状突起或其组合。
[0024]较佳地,前述穿孔呈圆形、角型、水滴型或其组合,其中,角型,较佳地为角椎型;该角椎型包括,但不限于:圆锥形、三角锥型、四角锥型、五角椎型或其组合。
[0025]较佳地,前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二个插槽,前述至少二个插槽设置于前述中空本体设有前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前述凹陷部的周围。
[0026]较佳地,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由选自下列群组的材质所制成:钛合金、聚醚醚酮、以及碳纤维加强聚醚醚酮。
[0027]较佳地,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二个插槽,前述至少二个插槽设置于前述中空本体设有前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前述凹陷部的周围;并且,前述第二套筒的前述端部设有突出的至少二个插栓。
[0028]较佳地,前述操作把手的前述孔洞的内壁设有第二内螺纹,前述第二内螺纹配合于前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纹。
[0029]较佳地,前述操作工具的前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其中前述第一螺纹与前述导引件的第 一内螺纹配合,前述第二螺纹与前述操作把手的前述孔洞的前述第二内螺纹配合。[0030]较佳地,前述第二套筒的前述筒体与前述导引件连结的一端设为一凹室,而前述导引件连结前述筒体的一端伸入前述凹室,且前述导引件设有一卡扣元件;前述卡扣元件设于前述导引件连结前述筒体的一端,以使前述筒体与前述导引件相互固定。
[0031]较佳地,前述操作把手进一步设有一轨道,以供前述操作件移动。
[0032]较佳地,前述操作把手进一步设有一辅助操作孔、盖合前述辅助操作孔的盖体、及/或一滑锤装置。
[0033]较佳地,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述长形通孔设有一长轴a及一短轴b ;前述操作杆中,前述卡固结构设有一轴X,其关系为:b〈x〈a。
[0034]较佳地,前述操作杆的前述操作端的外壁上设有一孔,且前述操作把手的前述操作件固定于前述孔。
[0035]较佳地,前述操作杆的前述孔内设有螺纹,而前述操作件设有与前述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0036]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结构配置,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及操作工具得以适当地配合,使实务操作上,植入、调整及移出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动作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0038]图1A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立体图。
[0039]图1B为图1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40]图1C为图1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侧视图。
[0041]图1D为图1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另一方向侧视图。
[0042]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立体图。
[0043]图2B为图2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44]图2C为图2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侧视图。
[0045]图2D为图2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另一方向侧视图。
[0046]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操作杆的立体图。
[0047]图3B为图3A的操作杆的侧视图。
[0048]图3C为图3A的操作杆的另一方向侧视图。
[0049]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立体图。
[0050]图4B为图4A的第一套筒的侧视图。
[0051]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套筒的侧视图。
[0052]图5B为图5A的第二套筒的剖面图。
[0053]图6A为图5A的第二套筒的筒体的立体图。
[0054]图6B为图5A的第二套筒的筒体的侧视图。
[0055]图6C为图5A的第二套筒的筒体的剖面图。
[0056]图6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筒体的立体图。
[0057]图7A为图5A的第二套筒的导引件的立体图。
[0058]图7B为图5A的第二套筒的导引件的侧视图。[0059]图7C为图5A的第二套筒的导引件的剖面图。
[0060]图7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引件的立体图。
[0061]图8A为示意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钝角端形态。
[0062]图SB为示意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钝角端另一形态。
[0063]图8C为示意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钝角端又一形态。
[0064]图9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操作把手的立体图。
[0065]图9B为图9A的操作把手的侧视图。
[0066]图9C为图9A的操作把手的剖面图。
[0067]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操作把手的立体图。
[0068]图1l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操作工具的拆解组合图。
[0069]图1lB为图1lA的操作工具组合后的立体图。
[0070]图1lC为图1lA的操作工具组合后的剖面图。
[0071]图12A、12B、12C为示意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操作工具与一脊椎植入结构体组合后的俯视图,并以此三连续图面显示作动关系。
[0072]图13A 为以立体图示意本发明的操作杆于脊椎植入结构体中的态样。
[0073]图13B为以立体图示意本发明的操作杆于脊椎植入结构体中的另一态样。
[0074]图14A为以剖面图示意本发明的操作杆于脊椎植入结构体中的状态。
[0075]图14B为以剖面图示意本发明的操作杆于脊椎植入结构体中的另一状态。
[0076]图15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立体图。
[0077]图15B为图15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78]图15C为图15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侧视图。
[0079]图15D为图15A所示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另一方向侧视图。
[0080]图16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立体图。
[0081]图16B为图16A的第一套筒的侧视图。
[0082]图17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操作工具的拆解组合图。
[0083]图17B为图17A的操作工具组合后的立体图。
[0084]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85]100-----脊椎植入结构体
[0086]101-----锐角端
[0087]102-----钝角端
[0088]103-----前壁
[0089]104-----后壁
[0090]105-----隔壁
[0091]106-----突起
[0092]107-----穿孔
[0093]109-----插槽
[0094]110-----长形通孔
[0095]200-----脊椎植入结构体
[0096]201-----锐角端[0097]202-----钝角端
[0098]203-----前壁
[0099]204-----后壁
[0100]205-----隔壁
[0101]206-----突起
[0102]207-----穿孔[0103]208-----凹陷部
[0104]209-----插槽
[0105]210-----长形通孔
[0106]211-----曲面
[0107]300-----操作杆
[0108]301-----杆体
[0109]302-----操作端
[0110]303-----植入端
[0111]304-----孔
[0112]305-----曲面凸部
[0113]306-----卡固结构
[0114]400-----第一套筒
[0115]401-----第一外螺纹
[0116]402-----第二外螺纹
[0117]500-----第二套筒
[0118]510-----筒体
[0119]511-----凹室
[0120]512-----端部
[0121]513-----插栓
[0122]520-----导引件
[0123]521-----卡扣元件
[0124]522-----第一内螺纹
[0125]523-----防滑部
[0126]530-----筒体
[0127]532-----端部
[0128]533-----插栓
[0129]534-----开口
[0130]540-----导引件
[0131]541-----卡扣元件
[0132]543-----防滑部
[0133]600-----脊椎植入结构体
[0134]601-----锐角端
[0135]602-----钝角端[0136]603-----前壁
[0137]604-----后壁
[0138]605-----隔壁
[0139]606-----突起
[0140]607-----穿孔
[0141]608-----凹陷部
[0142]609-----插槽
[0143]610-----长形通孔
[0144]611-----曲面
[0145]700-----第一套筒
[0146]701-----第一外螺纹
[0147]702-----第二外螺纹
[0148]703-----区域
[0149]704-----孔
[0150]705-----区域
[0151]800-----方块
[0152]808-----圆圈
[0153]809-----区域
[0154]900-----操作把手
[0155]901-----握持部
[0156]910-----本体
[0157]911-----孔洞
[0158]912-----操作件
[0159]913-----轨道
[0160]914-----第二内螺纹
[0161]915-----第三内螺纹
[0162]916-----第三外螺纹
[0163]917,918-----停止区域
[0164]920-----辅助操作孔
[0165]921-----盖体
[0166]922-----孔
[0167]923-----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168]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169]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例示,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通过本发明的揭露,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做出适度的变更和修正。须特别留意的是,以下图式仅用以作为示范性地呈现本发明的构件的型态与相对位置,并非用于限制各构件的比例关系。
[0170]本发明的脊椎植入套件包含脊椎植入结构体及操作工具,其材质包含金属或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其中前述金属包含钛合金,而前述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包括聚醚醚酮及其衍生物。前述聚醚醚酮材质是目前普遍应用于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材质,其硬度相当于松质骨(cancellous bone);近年来已另外研发出碳纤维加强聚醚醚酮,其硬度相当于皮质骨(cortical bone),若以此材质制作,则可获得更佳的生物相容性及支撑效果。
[0171]脊椎植入结构体
[0172]请参图认、川、1(:及10、图2A、2B、2C及2D、以及图15A、15B、15C及15D,其分别显
示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三种实施例。
[0173]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为一中空本体,其具有一锐角端101、201、601及一钝角端102、202、602。前述中空本体设有一前壁103、203、603及一后壁104、204、604。前述中空本体中并设有一隔壁105、205、605,以将前述中空本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
[0174]较佳地,前述中空本体的前壁103、203、603及/或后壁104、204、604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包含至少一突起106、206、606。前述突起106、206、606是锥状突起、波浪状突起、不规则状突起或其组合。前述突起106、206、606的设计可提高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与上下脊椎椎体之间的固着力,于图式实施例中,前述突起106、206、606是规则排列的锥状突起。
[0175]在图式实施例中,前壁103、203、603及后壁104、204、604皆定义有至少一穿孔107、207、607。前述穿孔107、207、607可在不影响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的支撑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内所填充的自体骨或人造骨组织内的血流灌注量;较佳地,前壁103、203、603及/或后壁104、204、604设有对称的穿孔107、207、607,可在前述中空本体100、200、600的前后壁形成对角支柱,增加抗剪强度及挫曲强度。
[0176]原则上,前述前壁及前述后壁的「前」、「后」的定义无须限制,于此,是为了便于描述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结构而加以区分。
[0177]惟,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如在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200中,前述前壁203及前述后壁204的「前」、「后」的定义乃视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植入一个体的位置而定。更明确地说,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植入个体体内之后,靠近该个体前侧(腹部侧)的外壁定义为「前」壁,而靠近该个体后侧(背部侧)的外壁定义为「后」壁。
[0178]在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结构中,前壁203及后壁204的外侧面皆为凸面,有助于保留结构体最大的骨接触面积。此外,前壁203的外侧面的弧度较后壁204的外侧面的弧度弯曲(图2C),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自前述锐角端201将脊椎植入结构体200植入个体体内。
[0179]然而,当一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壁及/或后壁的外侧面设计为曲面时,若该曲面的弧度过大,则在该曲面的顶点容易形成应力点,而可能会在操作时承受过多力量而断裂或破碎。因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600,前壁103、603及后壁104、604的外侧面皆实质上为平面。更明确地,所谓「实质上为平面」意指前述前壁及前述后壁虽然具有弧度,但其弧度皆仅在0°至20°之间,以采纳曲面外壁的优点并同时避免应力点的产生。[0180]另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前壁203及后壁204之间具有不同的弧度,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前壁603及后壁604相互对称的实质上的平面,意即,前壁603及后壁604具有相同且相互对称的表面弧度。以此概念设计的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外型呈流线的鱼嘴型,有助于植入动作的进行及避免应力点产生。
[0181]在图式实施例中,隔壁105、205、605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呈内凹曲面,其可提升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与上下脊椎椎体接触的面积,而得以有效促进骨融合,提高修复的效率。
[0182]在脊椎植入结构体100的结构中,前述钝角端102设有一长形通孔110,并且,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的钝角端102于前述长形通孔110的周围设有相对的两个插槽109 ;其中,前述长形通孔110具有一长轴a及一短轴b (图1D)。
[0183]在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结构中,前述钝角端202设有一凹陷部208及一长形通孔210,且于凹陷部208的周围设有四个插槽209。前述凹陷部208的内表面设有一曲面
211;其中,前述曲面211为一内凹曲面。
[0184]前述长形通孔210设置于前述凹陷部208的前述曲面211内,且前述长形通孔210具有一长轴a及一短轴b (图2D)。在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结构中,前述凹陷部208设置于前述钝角端202的表面的实质上中心点位置,而前述插槽209则分布于前述钝角端202的周围表面上。
[0185]在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结构中,前述钝角端602设有一凹陷部608及一长形通孔610,且于凹陷部608的周围设有四个插槽609。前述凹陷部608的内表面设有一曲面611 ;其中,前 述曲面611为一内凹曲面。
[0186]前述凹陷部608设置于前述钝角端602的表面上靠近前述后壁604的位置,而前述插槽609则分布于前述钝角端602的周围表面上。前述长形通孔610设置于前述凹陷部608的前述曲面611内,并往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壁端延伸,而成为一具有一长轴a及一短轴b的通孔。
[0187]另一方面,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隔壁205设置在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实质上的中央位置,将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体积约为相等的区域。在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隔壁605则设置为较靠近述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钝角端602。据此,前述隔壁605将内部空间划分为一个体积较小的区域(后称小区域)及一个体积较大的区域(后称大区域)。前述小区域主要是提供本发明的操作杆的卡固结构作动的空间(卡固结构的作动方式将于后续段落中说明),而前述大区域则主要用于填充自体骨或人造骨组织。
[0188]操作工具
[0189]本发明的操作工具包含一操作杆、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及一操作把手。本发明的操作工具配合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及/或600使用。以下所述操作工具的结构多数是特别对应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而设计;而以下段落亦教示部分对应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600设计的元件的结构。惟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理解的是,本发明操作工具虽然对应不同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如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而可能有结构、外型上的些微差异,但其皆是依据本发明所教示的作动逻辑及配合关系而设计,皆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0190][操作杆][0191]请参见图3A、3B、及3C。
[0192]本发明的操作杆300包含一杆体301、一操作端302、及一植入端303。前述操作端302设有一孔304。前述植入端303的端部设有一曲面凸部305、及延伸突出于前述曲面凸部305的卡固结构306。前述曲面凸部305的曲度与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600的凹陷部 208,608 的曲面 211,611 相配合(图 2A、2B、15A、15B)。
[0193]前述卡固结构306设有一轴X (图3B),而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的长形通孔110,210,610设有一长轴a及一短轴b (图1D、2D、MD),其关系为b〈x〈a。
[0194]在脊椎植入结构体100的结构中,前述操作杆300的植入端303抵靠于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的钝角端102,使前述卡固结构306伸入前述长形通孔110。由于轴x大于短轴b,因此,待前述卡固结构306伸入前述长形通孔110后,适当地转动前述操作杆300后,可使前述卡固结构306抵触前述长形通孔110的边缘外型,而限制前述卡固结构306退出前述长形通孔110。
[0195]在脊椎植入结构体200、600的结构中,前述操作杆300的植入端303可伸入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600的凹陷部208,使前述卡固结构306伸入前述长形通孔210、610,并使前述曲面凸部305与前述凹陷部208的曲面211、611相互抵靠。由于轴x大于短轴b,因此,待前述卡固结构306伸入前述长形通孔210、610后,适当地转动前述操作杆300后,可使前述卡固结构306抵触前述长形通孔210、610的边缘外型,而限制前述操作杆300的前述卡固结构306退出前述长形通孔210、610。
[0196]于图式实施例中,前述卡固结构306设为一 T字形状,然而,卡固结构306的形状无须限制,只要可以妥当地使卡固结构306抵触前述长形通孔110、210、610的边缘外型,并限制前述操作杆300的植入端303抽离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即可。
[0197][第一套筒]
[0198]请参见图4A及4B。
[0199]本发明的第一套筒400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外螺纹;更明确地,于图式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套筒400的外表面设有一第一外螺纹401及一第二外螺纹402。前述第一套筒400为一中空的筒状结构,以使前述操作杆300穿套于其中。
[0200]再请参图16A及16B。
[0201]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的第一套筒700同样为一中空的筒状结构,以使前述操作杆300穿套于其中。前述第一套筒700的外表面也设有第一外螺纹701及第二外螺纹702。
[0202]此外,有别于第一套筒400的第一外螺纹401及第二外螺纹402,前述第一外螺纹701及前述第二外螺纹702并未延伸至第一套筒700的末端;换言之,在第一套筒700设有前述第一外螺纹701的一端的表面上、及设有前述第二外螺纹702的一端的表面上,分别留有未设有螺纹的区域703、705 ;其中,前述区域703上设有一孔704。
[0203][第二套筒]
[0204]请参见图5A、5B、6A、6B、6C、6D、7A、7B、7C、及 7D。
[0205]于图式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第二套筒500是由一筒体510(图6八、68、60、及一导引件520 (图7A、7B、及7C)组合而成。
[0206]前述筒体510与前述导引件520连结的一端设为一凹室511 (图6A及6C),另一端设有一端部512 ;前述端部512设有突出的至少一个插栓513。前述插栓513用以插入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的插槽109、209、609 (参见图1A、2A图及15A),以稳定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100、200、600与前述第二套筒500之间的连结。
[0207]请参见图6D所示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筒体530,其一端设有端部532,前述端部532设有突出的至少一个插栓533。有别于前述筒体510为一上下左右对称的筒状结构,前述筒体530的端部532设为一向下延伸的型态,使前述筒体530的开口 534不对称地设于端部532的上侧。此外,由图中可知,前述筒体530的开口 534的上周缘朝筒体530的中央延伸,使前述筒体530于设有前述端部532的一端的上侧呈现一缺角的结构。前述筒体530的端部532的外型配合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600钝角端602的结构特征而设计。
[0208]请参图8A、8B及SC,其是以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为例,示意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钝角端202的侧视图(请参考图2D),其中方块800示意侧视角度下,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钝角端202的外型,圆圈808示意前述凹陷部208,而区域809示意前述插槽209。以稳定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与前述第二套筒500之间的连结的目的而言,前述插槽809的数目可为两个、三个或是四个,如图8A所示结构具有两个区域809,图8B所示结构具有三个区域809,而图SC所示结构具有四个区域809。据此,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插槽的数目与第二套筒的筒体的插栓的数目应相互对应,举例来说,若脊椎植入结构体200具有四个插槽209 (区域809),则第二透筒500的筒体510便对应设有四个插栓513。
[0209]前述导引件520是一筒状结构(图7八、78、70,其与前述筒体510连结的一端设有卡扣元件521,其伸入并卡扣于前述凹室511中,以使前述导引件520与前述筒体510相互连结(请参见图5B)。在图式实施例中,前述卡扣元件521为一配合前述凹室511的开口的环状构造,且前述凹室511开口的内径略小于前述卡扣元件521的外径。借助前述卡扣元件521的材质的弹性,可将卡扣元件521扣入前述凹室511,而卡扣于前述凹室511的开口(图5B)。然而,纵使 本发明所示例的结构有其优点,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仍可采用领域中公知的其他手段,来达成连结导引件520及筒体510的目的。
[0210]请参见图7C,前述导引件520的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522,其是配合前述第一套筒400的第一外螺纹401,而使前述第二套筒500与前述第一套筒400相互组合。此外,前述导引件520的外表面设有防滑部523,其有利于使用者转动前述导引件520。再请参图7D,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的导引件540,其同样设有卡扣元件541供与前述筒体510、530组合。前述导引件540与前述导引件520的差别在于,有别于防滑部523的型态,导引件540的外表面设为等距排列的凸条构造而形成防滑部543。
[0211]据此,前述导引件520及前述筒体510组合而成的第二套筒500可使前述第一套筒400及前述操作杆300的套合于其中。在此结构设计下,借着第一内螺纹522和第一外螺纹401的配合关系、及筒体510与导引件520的连结关系,转动导引件520可连带使筒体510整体于第一套筒400上移动。
[0212][操作把手]
[0213]请参见图9A、9B、9C、图 10。
[0214]图式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操作把手900设有一本体910及一握持部901 ;前述本体910设有一孔洞911及一操作件912。前述握持部901的外型无需特别限制,领域中习惯采用一合乎握持状态的手掌形状的把手型态,以符合人体工学。
[0215]前述孔洞911,供前述第一套筒400及操作杆300伸入(请参见图11A)。并且,前述孔洞911设有第二内螺纹914,其配合前述第一套筒400的第二外螺纹402,而据以将第一套筒400与操作把手900连结。
[0216]前述操作件912的功用在于使前述操作杆300与前述操作把手900连结,并让使用者可通过前述操作件912来转动前述操作杆300的角度。可行地,在图式实施例中,前述本体910设有一轨道913。前述操作件912透过前述轨道913结合于前述操作杆300的孔304 (请参见图11A),并通过在前述轨道913中移动来转动前述操作杆300的角度。
[0217]此外,前述轨道913设有第三内螺纹915,而操作件912设有对应的第三外螺纹916 (图9C)。借着锁合前述第三内螺纹915和第三外螺纹916,可使前述操作件912固定于前述轨道913上的特定位置,而固定前述操作杆300于特定角度,据以避免在操作中因误触前述操作件912而转动前述操作杆300。
[0218]可行地,图10所示另一实施例中,该操作把手900’的轨道913包含停止区域917、918。使用者转动前述操作件912之后,可简易地回拉前述操作件912,使前述操作件912停留于前述停止区域917或918。此设计可简易地使前述操作件912固定于前述轨道913上的特定位置,而固定前述操作杆300于特定角度,据以避免在操作中因误触前述操作件912而转动前述操作杆300。
[0219]较佳地,同时采用前述第三内螺纹915和前述第三外螺纹916的配合、以及前述停止区域917、918的设计使本发明的操作工具更加完善。
[0220]在一可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操作把手900的本体910进一步设有一辅助操作孔920及盖合前述辅助操作孔920的盖体921 (参见图9C);前述辅助操作孔920及前述盖体921可分别设有相互配 合的螺纹结构(图未示)。
[0221]前述盖体921 是用以在不使用前述辅助操作孔920时,盖合前述辅助操作孔920。此将有利于操作者握持及施力于前述操作把手900。前述辅助操作孔920用于在故障排除的状况下,方便使用者拆解本发明的操作工具。
[0222]另一方面,本发明可额外连结一滑锤装置(图未示)。前述滑锤装置可连结于前述盖体921,其是用于借助滑锤单一象限的力传导来将植入的脊椎植入结构体拉出患者体内。
[0223]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与操作工具的结合与作动
[0224][操作工具的组合]
[0225]以下段落将配合图11A、11B、11C以说明本发明的操作工具的组合方式。请参见图1IA所显示的拆解组合图。首先将操作杆300、第一套筒400与第二套筒500依序套合;其中前述第二套筒500的导引件520的第一内螺纹522与前述第一套筒400的第一外螺纹401的相配合(图11C)。
[0226]然后,将前述操作杆300的操作端302深入操作把手900的孔洞911,并使操作件912穿过前述操作杆300的操作端302的孔304,而将操作杆300与操作把手900结合。接着,借着操作把手900的第二内螺纹914与第一套筒400的第二外螺纹402的配合,将前述第一套筒400与前述操作把手900结合。据此,前述操作杆300、前述第一套筒400、前述第二套筒500、及前述操作把手已相互组合为本发明的操作工具(图11B)。
[0227]再请参图17A及图17B,该操作工具的组合与图11A、11B、11C中所示者几近相同,惟替换使用第一套筒700、筒体530、及导引件540。此外,在图17A及图17B所示实施例中,操作把手900另设有一孔922,其是用配合第一套筒700的孔704,以供在组合后,使用焊条穿过前述孔922及孔704,将前述第一套筒700和前述操作把手900焊接。
[0228][脊椎植入结构体与操作工具的组合及作动]
[0229]以下段落将配合图12A、12B、12C、13A、13B、14A、14B,以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
200为例,说明脊椎植入结构体与操作工具的组合及作动。
[0230]首先请参见图12A,如前面段落中所描述的,使组合完成的操作工具中操作杆300的植入端303深入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钝角端202中;其中,前述操作杆300的曲面凸部305配合并抵靠于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凹陷部208的曲面211 (图14A),且前述操作杆300的卡固结构306伸入并突出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长形通孔210 (图13A)。
[0231]接着,请参见图12B,扳动前述操作把手900的操作件912以带动操作杆300的转动。前述操作杆300的卡固结构306亦连带旋转,而使卡固结构306卡固于前述长形通孔210 (图13B、及14B)。借此限制前述操作杆300抽离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
[0232]然后,请参见图12B及图12C,转动前述第二套筒500的导引件520,以使前述导引件520借助前述第一内螺纹522与前述第一外螺纹401的配合,而带动前述筒体510于前述第一套筒400上移动。随着前述导引件520的推动,前述筒体510的端部512逐渐靠近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钝角端202,直至前述筒体510的插栓513对应插入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插槽209 (图12C)。据此,将使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与前述操作把手900固定为一体。
[0233]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与前述操作把手900固定为一体后,使用者便可手持操作把手900的握持部901将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植入患者体内。尔后,反向旋转前述导引件510,使前述第二筒体500向后位移,并带动前述插栓513退出前述插槽209 (从图12C的状态回到图12B的状态)。再请参见图14B,此时操作杆300的操作端303仍伸入于前述凹陷部208中,但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与前述操作把手900之间已不再受到第二筒体的前述插栓513的固定。在这样的状况下,随着前述凹陷部208的曲面211与前述曲面凸部305之间恰如杵臼关系般的配合(图14B),使用者可施力于操作把手900并进而以适当角度作动于前述凹陷部208的曲面211,而调整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于患者体内的角度及位置。于前述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前述卡固结构306仍维持其卡固于前述长形通孔210的状态(图14B),因此可防止前述操作把手900不慎与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脱离,造成危险。
[0234]待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植入完毕之后,使用者可扳动前述操作件912,使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与前述操作把手900之间的关系回到图12A、13A、14A所示的状态。此时,前述卡固结构306的角度可顺利通过前述长形通孔210,因此使用者可将前述操作杆300的操作端303抽离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凹陷部208,使前述操作把手900脱离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而将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留置于患者体内,完成植入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作业。
[0235]实务上,有时候需要将已植入患者体内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移出,然而,将已植入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移出是一个需要额外小心的手术动作,因为不当的施力动作可能对患者的脊椎产生无法弥补的伤害。在本发明的操作工具设计中,前述操作把手900设有一盖合前述辅助操作孔920的盖体921。从图9B和9C的观察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盖体921的外型设计了沟槽923,其是用以连结一领域中常用的滑锤结构。将前述滑锤结构连结于前述沟槽923之后,通过滑锤结构的单一象限的力传导,可安全地将已植入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移出。
[0236]再请参图17A及图17B,图中所示本发明的操作工具的实施例特别对应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外型来设计。脊椎植入结构体600与操作工具的配合作动的逻辑与精神原则上如同脊椎植入结构体200。
[0237]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结构特征与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结构特征的差异点主要有三:1)前述凹陷部608是设置于前述钝角端602靠近前述后壁604的表面上;2)前述隔壁605将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一个小区域及一个大区域;3)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前壁603及后壁604的外侧面相互对称的实质上的平面。
[0238]从图15C可知,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凹陷部608及凹面611不对称地设置于前述钝角端602靠近后壁604的一端。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使前述操作杆300的植入端303在前述凹陷部608中的作动空间更大,使操作者在控制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600的角度时,有更大的操作空间。[0239][故障排除]
[0240]在某些情况中,可能发生转动操作件912却无法顺利使操作杆300退出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的状况。此时,使用者可将操作件912自前述操作把手900的本体910上拆解下来,使操作杆300与前述本体910脱离,而使前述操作把手900与前述操作杆300、第一套筒400及第二套筒500分离。据此,使用者可直接手持并转动前述操作杆300的操作端303,以调整卡固结构306于适当角度,再将其退出前述脊椎植入结构体200。
[0241]本发明的优点
[024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壁及后壁所设计的弧度有助于将结构体植入患者体内;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前壁及后壁亦可设计为相互对称的实质上的平面,而使得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外型成为一流线型,不仅便于植入手术的操作,更可避免应力点产生。
[0243]此外,本发明的精神,在本发明的操作工具与本发明的脊椎植入结构体的配合下,更能突显优点。举例来说,通过脊椎植入结构体的钝角端的结构设计,本发明的操作工具可稳定的与脊椎植入结构体连结为一整体,不仅有助于植入动作,更便于移出、拉回脊椎植入结构体。
[0244]再者,脊椎植入结构体的凹陷部的曲面设计可配合操作杆的曲面凸部形成杵臼关系,让使用者便于自操作工具施力以调整脊椎植入结构体的角度。
[0245]更甚之,虽然本发明的操作工具包含许多元件,但该元件皆可简易的组合及拆解,且具有许多实务操作上上所需的巧思。在必要时,使用者更可轻易地将本发明的操作工具拆解,而改以手动的方式操作操作杆以排除可能的突发状况。据此,综合来说,本发明具有领域中习用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的工具所不能及的优点。
[0246]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了解,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下,依据本案实施例所能进行的各种变化。因此,显见所列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而是企图在所附申请专利范围的定义下,涵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中所做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该脊椎植入结构体包含一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设有一前壁、一后壁、及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内部的隔壁;所述前壁及/或所述后壁定义有至少一穿孔;所述隔壁将所述中空本体划分为至少两个空间; 其中,所述中空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凹陷部及一长形通孔;所述凹陷部的内表面设有一曲面; 其中,所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插槽,至少一个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的设有所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周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的外侧面设有一第一凸面,且所述后壁的外侧面设有一第二凸面,且所述第一凸面的曲度较所述第二凸面的曲度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的外侧面及/或所述后壁的外侧面实质上为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通孔定义于所述凹陷部的所述曲面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通孔定义于所述凹陷部的所述曲面内,并自所述曲面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及/或所述后壁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包含至少一突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为锥状突起、波浪状突起、不规则状突起或其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呈圆形、角型、水滴型或其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两个插槽,至少两个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的设有所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周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由选自下列群组的材质所制成:钛合金、聚醚醚酮、以及碳纤维加强聚醚醚酮。
11.一种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该脊椎植入套件包含: 一脊椎植入结构体,其包含一中空本体,其设有一前壁、一后壁、及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内部的隔壁; 所述前壁及/或所述后壁定义有至少一穿孔;所述隔壁将所述中空本体划分为至少两个空间;其中,所述中空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凹陷部及一长形通孔; 其中,所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一个插槽,所述至少一个插槽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设有所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周围; 一操作工具,其包含: 一操作杆,其包含一杆体、一操作端、及一植入端; 所述植入端的端部设有一曲面凸部、及突出于所述曲面凸部的卡固结构; 一第一套筒,其外表面设有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筒使所述操作杆穿套于其中; 一第二套筒,其包含一导引件、及一筒体;所述第二套筒使所述第一套筒及所述操作杆穿套于其中;所述导引件为一筒状结构,其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 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导引件连结,另一端设有一端部;所述端部设有突出的至少一个插栓,所述插栓用以插合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插槽; 一操作把手,其设有一本体及一握持部;所述本体设有一孔洞及一操作件; 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操作端伸入于所述孔洞; 所述操作件连结于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操作端,以通过移动所述操作件来转动所述操作杆; 其中,所述操作杆的植入端的所述曲面凸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凹陷部; 其中,所述操作杆的植入端的所述卡固结构伸入并卡固于所述长形通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内表面设有一曲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通孔定义于所述凹陷部的所述曲面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通孔定义于所述凹陷部的所述曲面内,并自所述曲面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为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脊椎植入结构体`;其中,所述操作杆的植入端的所述曲面凸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凹陷部,并与所述凹陷部的曲面相配合。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前壁的外侧面设有一第一凸面,且所述后壁的外侧面设有一第二凸面,且所述第一凸面的曲度较所述第二凸面的曲度弯曲。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前壁的外侧面及/或所述后壁的外侧面实质上为平面。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前壁、及/或所述后壁的顶端面及底端面包含至少一突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锥状突起、波浪状突起、不规则状突起或其组合。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穿孔呈圆形、角型、水滴型或其组合。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中空本体设有至少二个插槽,至少二个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中空本体设有所述凹陷部的一端的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周围;并且,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端部设有突出的至少二个插栓。
2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的所述孔洞的内壁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工具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其中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导引件的第一内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操作把手的所述孔洞的所述第二内螺纹配合。
2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筒体与所述导引件连结的一端设为一凹室,而所述导引件连结所述筒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凹室,且所述导引件设有一卡扣元件;所述卡扣元件设于所述导引件连结所述筒体的一端,以使所述筒体与所述导引件相互固定。
2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进一步设有一轨道,以供所述操作件移动。
2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进一步设有一辅助操作孔。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进一步设有一盖合所述辅助操作孔的盖体。
2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进一步包含一滑锤装置。
2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的所述长形通孔设有一长轴a及一短轴b ;所述操作杆中,所述卡固结构设有一轴X,其关系为:b〈x〈a。
3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的所述操作端的外壁上设有一孔,且所述操作把手的所述操作件固定于所述孔。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的所述孔内设有螺纹,而所述操作件设有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3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椎植入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植入结构体及/或所述操作工具由选自下列群组的材质所制成:钛合金、聚醚醚酮、以及碳纤维加强聚醚醚酮。
【文档编号】A61F2/44GK103876864SQ201310043369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2日
【发明者】曾昌和 申请人:曾昌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