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盆腔炎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65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盆腔炎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治疗妇女盆腔的中药,具体为一种治疗盆腔炎中药。
背景技术
妇科的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顽固性、迁延性,治愈时间长,复发率高的特点,在感染性疾病中,占第二位,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据国内统计,泌尿系感染患者占我国普查统计人口0.91%,尤其是女性多见,约2.37%。如何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盆腔炎感染病因,西医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尽管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的“神奇武器”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我国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致引起细菌迅速变异产生抗药性的能力,促使新一代新型抗菌药物的问世,但开发新药的速度总是无法跟上细菌耐药的速度,从而演绎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历史。因此中药抗菌药物的问世,无疑是对抗感染性疾病的又一个有利武器。所以,寻求一种杀菌力强,口服吸收良好,副作用小的治疗盆腔炎中药更是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伍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克服了加热提取的缺点,在常温下保存的治疗盆腔炎中药。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忍冬藤、鸡血藤、狗脊、蒲公英、益母草、车前草、赤芍、川芎。忍冬藤1250g、鸡血藤1250g、狗脊1250g、蒲公英500g、益母草500g、车前草500g、赤芍300g、川芎300g。以上八味,用多功能提取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倍药材量的水,第二次加4倍药材量的水,每次从沸腾开始计时煎煮2小时,每次煎煮液用二层300目绢布一层脱脂棉滤过,合并滤液,用双效节能浓缩器减压浓缩,温度控制75±2℃,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90℃热测)的清膏。放至室温,向清膏中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用二层300目绢布一层脱脂棉滤过,上清液用双效节能浓缩器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7~1.38(60~65℃)的清膏,清膏放入减压干燥器干燥,温度控制在80℃以内,干膏粉碎成细粉,目数80目。取适量糊精、微晶纤维素及部分淀粉过80目数筛,与干膏细粉投入三维运动混合机总混30分钟,其余淀粉加纯化水制成10%的淀粉糊,用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制成颗粒,将湿颗粒干燥,温度控制在80℃,干燥20分钟,颗粒再用16目的摇摆颗粒机整粒,再将颗粒投入三维运动混合机总混20分钟,之后颗粒用全自胶囊分装机分装,每粒装0.25g,分装好的胶囊用泡罩包装机包装即为成品。本发明的优点是配伍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服用方便,在常温下保存,易于携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忍冬藤1250g、鸡血藤1250g、狗脊1250g、蒲公英500g、益母草500g、车前草500g、赤芍300g、川芎300g。以上八味,用多功能提取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倍药材量的水,第二次加4倍药材量的水,每次从沸腾开始计时煎煮2小时,每次煎煮液用二层300目绢布一层脱脂棉滤过,合并滤液,用双效节能浓缩器减压浓缩,温度控制75±2℃,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90℃热测)的清膏。放至室温,向清膏中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用二层300目绢布一层脱脂棉滤过,上清液用双效节能浓缩器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7~1.38(60~65℃)的清膏,清膏放入减压干燥器干燥,温度控制在80℃以内,干膏粉碎成细粉,目数80目。取适量糊精、微晶纤维素及部分淀粉过80目数筛,与干膏细粉投入三维运动混合机总混30分钟,其余淀粉加纯化水制成10%的淀粉糊,用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制成颗粒,将湿颗粒干燥,温度控制在80℃,干燥20分钟,颗粒再用16目的摇摆颗粒机整粒,再将颗粒投入三维运动混合机总混20分钟,之后颗粒用全自动胶囊分装机分装,每粒装0.25g,分装好的胶囊用泡罩包装机包装即为成品。本发明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深黄色或黄褐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苦。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调经止带。用于湿热下注,白带过多,盆腔炎见以上证候者。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盆腔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各种化脓菌,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病原体,如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为混合感染。感染途径分为外来感染源和自体感染源,通过上行性蔓延、血行性播散、淋巴系统蔓延和直接蔓延等途径,形成盆腔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急性盆腔炎主要由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可因炎症的轻重与范围大小而有不同,常有高热、寒战、食欲不振和下腹疼痛,也可伴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症状。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或无典型急性炎症史,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表现急性发作,病人全身症状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下腹痛及腰痛;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等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经行产后等胞脉空虚之时,邪热入于胞宫与血互结阻滞胞脉,而致胞脉气血运行不畅,壅于下焦,蕴而化热;或邪热炽盛,蕴积与内,损坏血脉,久而成脓,属于中医学少腹痛、带下、不孕、症瘕等范畴,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根据不同症状分别选用不同药物治疗。
本发明为中药复方制剂,中药制剂的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组方时以君臣佐使配伍使用药味,方中忍冬藤清热解毒,还能活血化瘀,与鸡血藤、川芎配伍增强祛瘀效果;川芎、狗脊同用,可抑制疼痛,加强湿毒的排除,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消积、兼以清热化湿之功,故对女性盆腔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盆腔炎主要是指的女性的内生殖系统发生的炎症。女性的生殖系统有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之分,内生殖器主要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位于盆腔,前面有膀胱,后面有直肠。子宫两侧有两根输卵管,输卵管下方还有卵巢,盆腔炎症主要就是指的子宫、输卵管、卵巢出现的炎症的渗出、充血、水肿等一些炎性的表现,统称为盆腔的炎症。由于炎症的渗出导致了输卵管的积水以及输卵管、卵巢发生了粘连而形成的一种炎症表现。据报道,此类疾病占女性性成熟人口的1%-2%的人患有盆腔炎,以慢性为主,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题之一。
盆腔炎是由致病菌引起的内生殖器和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瘢痕和包块,祖国医学认为盆腔炎的病因为邪毒入侵、额于胞脉,以致气血瘀滞,冲任受阻,带脉失司所致。“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中医治疗盆腔炎则多采用清热解毒祛湿,活血化瘀,调经止带为主。慢性盆腔炎是最典型的慢性炎症病变,具有慢性感染的主要代表性病理改变的共同特征。
盆腔炎属中医妇科腹痛、带下病、症瘕、不孕等病的范畴,多由人工流产、戴子宫环,产后创伤等致瘀,痹阻络道而成,或由经期、分娩失血耗血,营养亏损,瘀热互结而成;或由经期性交或手术,外邪入侵,与气血相搏而成。其病因为毒邪感染,热伏胞中,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瘀滞、冲任受损所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者,为正气不足,肝竖亏虚;实虚者,乃瘀、热、湿三者蓄积胞中,气血运行不畅,胞络受阻,不通则痛。故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为主。应用中药治疗盆腔炎已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报道非常多,方法亦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临床常见的证型有(1)热毒型证见高热,寒战,头痛,小少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经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湿热型证见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湿热瘀滞型证见小腹胀痛拒按,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于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
(4)瘀血阻滞型证见下脂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5)冲任虚寒型证见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中药传统医学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在治疗盆腔炎方面就遵循“清热利湿,和血通络,调经止带”的基本原则进行辩证论治,属气滞血瘀型,主证为低热起伏、腰膝酸痛、小腹隐痛或胀,当经期或劳累后症状加重,带下量多,色或黄或白,舌质稍暗,舌苔腻,脉弦细等的分型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对症起到治疗作用。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多见,湿热内阻蕴结胞宫、胞络,阻碍气血通行,导致气滞血瘀,证见腰膝酸痛,带下黄稠有臭味为主。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称本病为“妇人腹痛”、“热人血室”、“产后发热”、“带下病”、“瘫瘕”等。盆腔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至感染性休克,由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因此,防治此类感染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统计,尽管有新的抗感染治疗药物不断问世,但并未减少该病感染的发病率、复发率,且引起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抗药性,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因此探讨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提高疗效,就显得非常重要。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中医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盆炎净胶囊能清热、解毒、疏通湿热瘀结,故能缓解患者下腹及腰痛,减少异常白带,治疗盆腔炎效果显著。方中药物皆为常用中药,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古今文献专著均有记载,且疗效确切,无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君药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常用于外科痈、疮及疖肿、热毒血痢及风湿热痹;辅以善治痈肿,又具清热利湿之蒲公英、益母草、车前草,增强了忍冬藤的清热解毒,利湿通络的作用。现代药物研究表明,诸药有抑菌、抗炎作用。鸡血藤、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流畅气血;狗脊扶正固本。全方配伍有序,符合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肾不足之女性生殖系统慢性炎症的临床实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盆腔炎中药,它包含忍冬藤、鸡血藤、狗脊、蒲公英、益母草、车前草、赤芍、川芎,其特征在于忍冬藤1250g、鸡血藤1250g、狗脊1250g、蒲公英500g、益母草500g、车前草500g、赤芍300g、川芎3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盆腔炎中药,其特征在于以上八味,用多功能提取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倍药材量的水,第二次加4倍药材量的水,每次从沸腾开始计时煎煮2小时,每次煎煮液用二层300目绢布一层脱脂棉滤过,合并滤液,用双效节能浓缩器减压浓缩,温度控制75±2℃,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90℃热测)的清膏。放至室温,向清膏中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用二层300目绢布一层脱脂棉滤过,上清液用双效节能浓缩器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7~1.38(60~65℃)的清膏,清膏放入减压干燥器干燥,温度控制在80℃以内,干膏粉碎成细粉,目数8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盆腔炎中药,其特征在于取适量糊精、微晶纤维素及部分淀粉过80目数筛,与干膏细粉投入三维运动混合机总混30分钟,其余淀粉加纯化水制成10%的淀粉糊,用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制成颗粒,将湿颗粒干燥,温度控制在80℃,干燥20分钟,颗粒再用16目的摇摆颗粒机整粒,再将颗粒投入三维运动混合机总混20分钟,之后颗粒用全自动胶囊分装机分装,每粒装0.25g,分装好的胶囊用泡罩包装机包装即为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涉及治疗妇女盆腔的中药,具体为一种治疗盆腔炎中药。其特点是它包含忍冬藤、鸡血藤、狗脊、蒲公英、益母草、车前草、赤芍、川芎。忍冬藤1250g、鸡血藤1250g、狗脊1250g、蒲公英500g、益母草500g、车前草500g、赤芍300g、川芎300g。以上八味,用多功能提取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倍药材量的水,第二次加4倍药材量的水,每次从沸腾开始计时煎煮2小时,每次煎煮液用二层300目绢布一层脱脂棉滤过,合并滤液,用双效节能浓缩器减压浓缩,温度控制75±2℃,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90℃热测)的清膏。放至室温,向清膏中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用二层300目绢布一层脱脂棉滤过,上清液用双效节能浓缩器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7~1.38(60~65℃)的清膏。
文档编号A61P15/00GK1733072SQ200510010259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郝大平 申请人:哈尔滨大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