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烧伤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479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烧伤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烧伤、烫伤的医用配制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中药配伍治疗烧伤的药剂有多种,都是根据各中药组份的药理,进行配伍及工艺加工,起到治疗的良好功效,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中药配制先与后的变化,剂量大小的区别,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特殊疗效的烧伤液,即张氏烧伤液。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本发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以克计算)大黄 20-40四季青 20-40地榆 50-100白芨 30-60乳香 30-50没药30-50冰片 10-20 鹿茸 20-40本发明按以下步骤制备第一步把香油和菜油100ml倒入锅内加热;第二步将大黄、四季青、地榆、白芨加入锅内至油热160℃左右,药渣变炭时,把药渣捞出。
第三步将乳香、没药下锅约10分钟将药渣捞出,油液冷却24小时过20目筛过滤。
第四步将冰片、鹿茸(鹿角霜)加工成粉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
第五步将油液倒入瓶中,与瓶中冰片粉、鹿茸粉合成本发明烧伤液。
本发明的性状为红褐色液体,无臭味。
本发明的药理作用本发明的中药药液性寒凉活血止疼,消肿生肌,收敛抗菌的作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伤面涂抹。
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水烫伤、火烫伤、化学伤和电击伤。
本发明烧伤液无任何禁忌症及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烧伤液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黄 20四季青 20地榆 50白芨 30冰片 10乳香30没药 30鹿茸 20按前述合成步骤制备所得的烧伤药物对水烫伤疗效显著。
实施例2本发明烧伤液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黄 30四季青 30地榆 70白芨 40冰片 15乳香40没药 40鹿茸 30按前述合成步骤制备所得的烧伤药物对火烧伤疗效显著。
实施例3本发明烧伤液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大黄 40四季青 40地榆 100 白芨 60冰片 20乳香50没药 50鹿茸 40
按前述合成步骤制备所得的烧伤药物对化学伤、电击伤疗效显著。
可变换配方中的药剂含量,分别配制出对水烫伤,火烧伤或化学伤及电击伤疗效更显著的烧伤液。
本发明的应用实例取不同类型的烧伤。
病例1开水烫伤患者张根义,男,4岁,家住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苏吁沦村4组。2002年8月母亲在家煮玉米棒时,因小孩不慎将锅扒翻,将锅内的开水浇到腰部及双下肢,烧伤面积达48%,深I度烧伤,及时到我院治疗,用本发明烧伤液在我院治疗,每天配合输青霉素和头孢曲松钠各250ml,输液5天,改善症状,控制感染。经15天痊愈,无瘢痕。
病例2火烧伤患者毛永永,男,13岁,家住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沟上村二组。患者将火药粉当成煤粉用火柴点燃,因躲闪不及将全身烧伤,送至我院收入治疗,当时烧伤程度达88%,控制感染,给予抗生素,外敷本烧伤液经22天治疗,伤面全部愈合无瘢痕。
病例3化学伤患者朱香玲,女,50岁,家住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后洞村。患者于1995年在一次捡垃圾时误将装有化学药品的瓶子(硫酸)背在肩上由于撞破了瓶子将瓶子里的液体流到背后,从背部流至下肢造成大面积化学烧伤,烧伤面积达39%,收入我院后,用本烧伤液涂抹,外加抗生素,治疗35天,达到痊愈无瘢痕。
权利要求
1.新型烧伤液,有不同的中药组份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烧伤液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以克计算)大黄20-40四季青20-40地榆50-100白芨30-60乳香30-50没药30-50 冰片10-20 鹿茸20-40该烧伤液按照以下步骤制得第一步把香油和菜油100ml倒入锅内加热;第二步将大黄、四季青、地榆、白芨加入锅内至油热160℃左右,药渣变炭时,把药渣捞出。第三步将乳香、没药下锅约10分钟将药渣捞出,油液冷却24小时过20目筛过滤。第四步将冰片、鹿茸(鹿角霜)加工成粉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第五步将油液倒入瓶中,与瓶中冰片粉、鹿茸粉合成本发明烧伤液。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烧伤液属医用配制品领域,主要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大黄20-40、四季青20-40、地榆50-100、白芨30-60、乳香30-50、没药30-50、冰片10-20、鹿茸20-40。并分五步制作工艺制得成药,本发明烧伤液对水烫伤、火烧伤、化学伤及电击伤等疗效显著,无痛苦,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低。
文档编号A61K36/708GK1724020SQ20051001780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9日
发明者张大庆 申请人:张大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