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酊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446阅读:1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酊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由中西药物配合制备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复方酊剂。
背景技术
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感染性皮肤病中居首位。它包括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花斑癣及念珠菌病等多种皮肤病。其特点是分布广泛(从头至足),表现复杂,不易治愈,反复发作。目前临床常用的克霉唑、咪康唑一类药物对其虽有一定疗效,但都存在疗程长、见效慢、易复发的不足,因此,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寻求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效果好的药物制剂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西药物配伍的复方酊剂,从而更迅速、有效、彻底地治疗多种真菌性皮肤病。
本发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酊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土槿皮30-50g,蛇床子50-70g,大枫子70-90g,川楝子50-70g,苦参50-70g,水杨酸50-70g,苯甲酸100-140g。
本发明酊剂的优选组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土槿皮40g,蛇床子60g,大枫子80g,川楝子60g,苦参60g,水杨酸60g,苯甲酸120g。
本发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酊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土槿皮、蛇床子、大枫子、川楝子、苦参五位中药材,按每100g中药材加300ml 75%乙醇浸泡25-30天,然后在药物的滤出液中按配比加入水杨酸和苯甲酸,溶化后即成本复方酊剂。
本发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酊剂,既能杀菌,又能止痒,标本兼治,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的特点。
临床疗效观察选择鳞屑水泡型足癣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外涂本发明酊剂每日一次,对照组用达克宁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每日涂两次,治疗半月后评价疗效。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均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鳞屑水泡型足癣的诊断标准为趾间、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疹及疱疹,聚集或散在,壁厚发亮,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和瘙痒,疱干后脱屑,反复脱落,反复发生,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要表现。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皮肤如常;显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偶有痒感;有效症状体征较前减轻;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善。治疗效果如下表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两组对比可以看出,治疗组治愈率80%,显效以上占96%,对照组治愈率60%,显效以上占83%,说明本发明药物治疗鳞屑水泡型足癣具有明显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复方酊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土槿皮30g,蛇床子50g,大枫子90g,川楝子70g,苦参50g,水杨酸70g,苯甲酸140g。
上述酊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重量配比选取土槿皮、蛇床子、大枫子、川楝子、苦参五位中药材,按每100g中药材加300ml 75%乙醇浸泡25-30天,然后在药物的滤出液中按配比加入水杨酸和苯甲酸,溶化后即成本复方酊剂。
实施例2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复方酊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土槿皮50g,蛇床子70g,大枫子70g,川楝子50g,苦参50g,水杨酸50g,苯甲酸100g。
实施例3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复方酊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土槿皮40g,蛇床子60g,大枫子80g,川楝子60g,苦参60g,水杨酸60g,苯甲酸120g。
实施例3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实施例2、3的制备方法如前面所述。
使用方法用棉棒蘸取酊剂涂于患处,每日或隔日一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酊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土槿皮30-50g,蛇床子50-70g,大枫子70-90g,川楝子50-70g,苦参50-70g,水杨酸50-70g,苯甲酸100-140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酊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土槿皮40g,蛇床子60g,大枫子80g,川楝子60g,苦参60g,水杨酸60g,苯甲酸120g。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酊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土槿皮30-50g,蛇床子50-70g,大枫子70-90g,川楝子50-70g,苦参50-70g,水杨酸50-70g,苯甲酸100-140g。本发明既能杀菌,又能止痒,标本兼治,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P17/00GK1785257SQ20051004488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7日
发明者杨发祥, 杨百志, 牟会玉, 刘在秋 申请人:杨发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