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895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属于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血管运动障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该病好发于足部,其次为手部,重者可累及整个肢体。多为双侧性发作,也可为单侧性。该病多表现为阵发性患部血管扩张充血,皮肤发红发热,温度比正常增高2~3℃,出汗明显,自觉灼热剧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较少,大多为西药,这些西约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存在毒副作用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而且西药还存在着治疗疗程较长、治疗费用较高的缺点。许多医院常将该病作为末梢神经炎进行治疗,其所采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现有的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物的治疗效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较好、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较低的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药由羚羊骨、水牛角、桑枝、绵茵陈、土茯苓、薏苡仁、银花藤七味中药制成的药剂,各味中药按重量份的配比是羚羊骨15~22份、水牛角20~40份、桑枝20~40份、绵茵陈20~40份、土茯苓20~40份、薏苡仁20~40份、银花藤15~22份。
各味中药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比范围是羚羊骨17~21份、水牛角25~35份、桑枝25~35份、绵茵陈25~35份、土茯苓25~35份、薏苡仁25~35份、银花藤17~21份。
各味中药按重量份的最佳配比是羚羊骨20份、水牛角32份、桑枝32份、绵茵陈32份、土茯苓32份、薏苡仁32份、银花藤20份。
本发明的最佳药剂是口服液剂型。
在本发明的配方中羚羊骨,性味咸、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等疾病的治疗;水牛角,性味苦咸、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治風熱頭痛、高熱昏迷、斑疹、吐血、小儿惊風、喉腫痛、乙腦等疾病;桑枝,性味微苦、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之功效,常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等症的治疗;绵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湿热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退黄疸的治疗;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常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疾病的治疗;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消炎排毒;银花藤,性味甘、寒、“味辛“,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等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根据传统经验,并结合现代中医学的病理机制,认为红斑性肢痛症主要是由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湿热下注所致。治疗应以泻肝经实火、利水湿通络为主。因此本发明针对红斑性肢痛症的特点,经过长期实验、比较和研究,将上述常用价廉并且经临床使用证明比较安全的中药进行合理配方后,使各味中药能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以泻火除湿、通络止痛为主的功效。经临床验证,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清热、通络、止痛、除湿的功效,特别适合于治疗红斑性肢痛症。并且用本发明治疗红斑性肢痛症时,与现有的治疗药物相比,本发明还具有治疗效果较好、疗程短、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较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取羚羊骨20克和水牛角32克加500毫升水先煎20~50分钟,然后再取桑枝32克、绵茵陈32克、土茯苓32克、薏苡仁32克、银花藤20克放入1000毫升水中浸泡30~60分钟后一起倒入含有羚羊骨和水牛角的煎液中得含有这七味中药的混合液,然后将其含有七味中药的混合液煮开后再煎煮20~50分钟,将药渣过滤掉,取其药液即可制得本发明的口服液制剂。本发明的口服液制剂也可按其它常规口服液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本发明也可制作为药剂学上所说的常规剂型,如制作成药剂学上所说的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等剂型,这些剂型可按相应剂型的传统方法制作。
本发明的口服液制剂的服法为每日3次,每次40~60毫升,一般3~6天为一个疗程。
下面是采用本发明治疗红斑性肢痛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例子,以对本发明的疗效作进一步的说明病例1患者男,40岁,其左脚内踝及跖趾灼热刺痛三个多月,经检查,该患者血压、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膝反射正常,左足内踝及足跖皮肤紧张、灼热、潮红、稍肿胀;经化验检查,血常规正常。据患者反映,该病经医院检查,按末梢神经炎治疗一月未见有效。
患者经服用本发明三天后复查,其疼痛明显减轻,但睡前用温水洗脚又诱发疼痛,较前为轻。
患者再继续服用本发明三天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病例2患者女,47岁,患者两足疼痛六周,其疼痛为火灼样阵发性疼痛,特别是夜间疼痛明显,用热水洗脚疼痛加剧,用冷水冲则足痛迅速缓解,但过一段时间后又痛,痛时两足背灼热发红或发紫,以左侧为甚,曾服解热镇痛片未能取效。经检查,该患者血压正常,心肺(-),肝脾未扪及,膝反射正常,两足背皮肤灼热红肿;经化验检查,血常规正常。
患者经服用本发明六天后复查,其疼痛已经得到控制,再继续服用本发明三天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上述患者在服用本发明进行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由羚羊骨、水牛角、桑枝、绵茵陈、土茯苓、薏苡仁、银花藤七味中药制成的药剂,各味中药按重量份的配比是羚羊骨15~22份、水牛角20~40份、桑枝20~40份、绵茵陈20~40份、土茯苓20~40份、薏苡仁20~40份、银花藤15~2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其特征在于各味中药按重量份的优选配比范围是羚羊骨17~21份、水牛角25~35份、桑枝25~35份、绵茵陈25~35份、土茯苓25~35份、薏苡仁25~35份、银花藤17~2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其特征在于各味中药按重量份的最佳配比是羚羊骨20份、水牛角32份、桑枝32份、绵茵陈32份、土茯苓32份、薏苡仁32份、银花藤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口服液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药,该药由羚羊骨、水牛角、桑枝、绵茵陈、土茯苓、薏苡仁、银花藤七味中药制成的药剂,各味中药按重量份的配比是羚羊骨15~22份、水牛角20~40份、桑枝20~40份、绵茵陈20~40份、土茯苓20~40份、薏苡仁20~40份、银花藤15~22份。本发明根据传统经验,并结合现代中医学的病理机制,认为红斑性肢痛症主要是由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湿热下注所致。本发明针对红斑性肢痛症的特点,将上述常用价廉并且经临床使用证明比较安全的中药进行合理配方后,使各味中药能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以泻火除湿、通络止痛为主的功效。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清热、通络、止痛、除湿的功效,特别适合于治疗红斑性肢痛症。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720985SQ200510050578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5日
发明者孙振华 申请人:孙振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