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在制药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270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茅膏菜在制药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茅膏菜的用途,具体涉及在制药领域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茅膏菜,又名落地珍珠、捕虫草、食虫草、草立珠、一粒金丹,为多年生柔弱小草本。生于林下阴湿草地或山坡草地上。地下有球形的块根即球茎部分,其球茎及全草均可药用,已知可以用作治疗老伤发痛、凛疬、风湿性关节病、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芽膏菜的新用途,即在制药中的新应用。
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芽膏菜作为制备治疗或预防中风、面瘫、偏瘫疾病的药中的应用。
涉及茅膏菜作为制备治疗或预防由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偏瘫疾病的后遗症药中的应用。
涉及茅膏菜作为制备治疗肩周炎的药中的应用。
涉及茅膏菜作为制备治疗颈椎炎的药中的应用。
涉及茅膏菜作为制备治疗由类风湿引起的疼痛疾病的药中的应用。
在上述应用中,茅膏菜的使用方法以及有效量为将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1~2粒,捣碎后置于普通胶布上,做成药贴,外贴于相应部位,12~24小时后取下,贴药部位皮肤表面起泡呈乌黑色,但一周后皮肤表面起泡会自行痊愈。
在上述应用中,每用一次上述药贴为一个疗程,视病情而异一次可同时使用上述药贴1~20张。
在上述应用中,视病情而异每个疗程的时间间隔为15~30天。
上述应用对于孕妇,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病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病例1邓光超,女,现年53岁。家住重庆双桥区时珍阁药房。患颈椎病十几年久治不愈,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后又引起头痛两三年,经西医诊断为颈椎病变所致。2003年3月到本发明人处治疗时,病人头痛经常发作。发明人采用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1粒,捣碎后置于普通胶布上,贴于颈椎部位,12小时后取下,贴药部位皮肤表面起泡呈乌黑色,一周后病人头痛症状消失,且皮肤表面起泡也自行痊愈。病人三个月后在第三军医大附属新桥医院照片检查,发现颈椎病变消失。
病例2刘万新,男,现年66岁。家住重庆双桥区邮电局宿舍。患类风湿二十多年,手和腿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走路已经跛脚,而且长期坐骨神经疼痛,既不能久坐半小时以上,也不能久躺一、两个小时,以致夜晚不能安睡,深受其折磨。到市内各大医院治疗多次,均无明显效果。2003年6月到本发明人处治疗,发明人采用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3粒,每一粒分别捣碎后各置于一普通胶布上,做成3张药贴,分别贴于痛处周围的不同部位,24小时后取下,贴药部位皮肤表面起泡呈乌黑色,但一周后皮肤表面起泡自行痊愈。贴药三天后病人坐骨神经疼痛开始明显减轻,三周后就能久坐半天与人下棋,且晚上也能一觉睡到天亮。
病例3谢某,男,50多岁,四川重型汽车制造厂退休职工。2000年因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偏瘫在床二年多。到本发明人处治疗,发明人采用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15粒,每一粒分别捣碎后各置于一普通胶布上,做成15张药贴,分别贴于太阳穴、背部、腿部等不同部位,24小时后取下,贴药部位皮肤表面起泡呈乌黑色,但一周后皮肤表面起泡自行痊愈;15天后又取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15粒,每一粒分别捣碎后各置于一普通胶布上,做成药贴,仍然分别贴于太阳穴、背部、腿部等不同部位,24小时后取下,贴药部位皮肤表面仍旧起泡呈乌黑色,以后自行痊愈;患者经第二次贴药后不久,就能缓慢地下床走动;为巩固疗效,患者在两个月后进行了第三次贴药治疗,其用药量和用药部位均同第一、二次。整个治疗周期仅三个月左右,患者就完全康复,行走如常了。
病例4万某,男,50多岁,曾任四川重型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院长。因患面瘫造成嘴歪、鼻歪、眼斜一年多,到处治疗用药均无明显疗效。经采用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8粒,按每2粒一组分别捣碎后置于普通胶布上,做成4张药贴,分别贴于左右太阳穴和左右脸颊,12小时后取下,贴药部位皮肤表面起泡呈乌黑色,一周后皮肤表面起泡自行痊愈,两周后面瘫痊愈。
病例5蒋某,男,20多岁,部队图书管理员。上班时突然中风造成面瘫,半年多后到本发明人处就医。经采用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4粒,每一粒分别捣碎后置于普通胶布上,做成4张药贴,分别贴于左右太阳穴和左右脸颊,12小时后取下,贴药部位皮肤表面起泡呈乌黑色,一周后皮肤表面起泡自行痊愈,两周后面瘫痊愈。
病例6秦某,男,46岁,石工。患肩周炎四年多,长期遭受肩周炎带来的疼痛,不能担抬重物。到本发明人处求医时,两支手臂都抬不起来。经采用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2粒,每一粒分别捣碎后置于普通胶布上,做成2张药贴,分别贴于肩部附近,12小时后取下,贴药部位皮肤表面起泡呈乌黑色,一周后皮肤表面起泡自行痊愈,且病人疼痛症状消失,手臂活动自如,两周后肩周炎痊愈,至今未复发。
从以上病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公开了已知药物茅膏菜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本发明因为是外用,使用方便,且药理作用强,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将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1粒,捣碎后置于普通胶布上,做成药贴,备用。
对于颈椎病人,采用该药贴1张,贴于颈椎部位,12小时后取下即可。
对于患类风湿疼痛的病人,采用该药贴2~4张,分别贴于痛处周围的不同部位,24小时后取下即可。
对于因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偏瘫疾病的后遗症导致的半身不遂,采用该药贴10~15张,分别贴于太阳穴、背部、腿部等不同部位,24小时后取下即为第一个疗程;15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其用药量和用药部位均同第一次;一般治疗2~3个疗程即可。
对于因面瘫造成后遗症的患者,采用该药贴4张,分别贴于左右太阳穴和左右脸颊,12小时后取下即可。
实施例2将鲜茅膏菜的球形块根2粒,捣碎后置于普通胶布上,做成药贴,备用。
对于因患面瘫造成嘴歪、鼻歪、眼斜的病人,采用该药贴4张,分别贴于左右太阳穴和左右脸颊,12小时后取下即可。
对于肩周炎患者,采用该药贴2张,分别贴于肩部附近不同部位,12小时后取下即可。
权利要求
1.茅膏菜在制备治疗或预防中风、面瘫、偏瘫疾病的药中的应用。
2.茅膏菜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由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偏瘫疾病的后遗症药中的应用。
3.茅膏菜在制备治疗肩周炎的药中的应用。
4.茅膏菜在制备治疗颈椎炎的药中的应用。
5.茅膏菜在制备治疗由类风湿引起的疼痛疾病的药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茅膏菜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用于治疗或预防中风、面瘫、偏瘫疾病,由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偏瘫疾病和由类风湿引起的疼痛疾病以及肩周炎、颈椎炎等疑难病症。
文档编号A61P29/00GK1875997SQ20051005711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龚碧勇 申请人:龚碧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