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567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及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安全有效的抗血栓性疾病药物,尤其是治疗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型血栓性疾病的药物缺乏。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的颅外或颅内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据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缺血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痉挛等导致血管狭窄,造成心肌供氧供血需求平衡失调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属于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治疗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避免脑缺血损害加重,抢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防止损害的扩展和复发。但由于医疗条件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原因,最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临床治疗仍不乐观。对冠心病的治疗西医方面主要是改善心肌供血供氧,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但长期治疗有不少副作用。
现代中医中药治疗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取得了良好疗效。但本病临床证型不是单一的,发病机制复杂。在中医学中,脑梗塞属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依据脑髓神经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临床表现为不同证候。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元气耗伤,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致阳,内封动越,携痰浊、瘀血上扰清窍,突发本病。而年老体虚、积损正衰,以致气阴两亏,气血运行不畅,脑络瘀阻为中风常见类型之一。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等病的范畴。《内经》认为本证病因与气滞、血瘀、寒凝有关。《举痛篇》云“胸痹者,脉不通”,“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客于脉外而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汉·张仲景《金贵要略》称本证乃“胸痹”。冠心病证候学表明临床以血瘀证最多。有学者认为,虚证以心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治疗则以益气活血法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及中药制剂,以期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同时提供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其特征是按重量百分由下列含量的原料药制成葛根10-40%、当归10-40%、 川芎8-30%、麦冬8-30%、 三七5-15%、 人参叶1-10%。
其重量百分含量可以优选为葛根15-30%、 当归15-30%、 川芎10-25%、麦冬10-25%、 三七8-12%、人参叶2-8%。
其最佳重量百分含量配比为葛根27%、当归21%、川芎18%、麦冬18%、三七11%、人参叶5%。
本发明中药的中药制剂为药剂学上所述的口服剂型,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软胶囊剂、丸剂、口服液糖浆剂、滴丸剂,在所述口服剂型中,采用常规药用辅料。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可以按常规中药制剂的方法进行,但为了提高药效,减少服用量,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a、葛根粉碎置于提取罐中,2-20倍量乙醇提取1-4次,得乙醇提取液;将乙醇提取液进行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45,浓缩液A备用;b、当归、川芎加水2-20倍量,蒸馏1-6小时提取挥发油,挥发油以环糊精包合,制得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干燥备用;c、当归、川芎蒸馏后保留水提液,药渣再加2-15倍量水煎煮,滤过,二次水提液合并,浓缩,浓缩液B备用;d、麦冬、三七、人参叶置于提取罐中,加2-20倍量水提取1-4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C备用;e、浓缩液B和浓缩液C合并,再浓缩至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30,加乙醇醇沉至30-80%,静置24-48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上清液和滤液回收乙醇,与浓缩液A合并,浓缩成稠膏或干燥成干膏,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再以常规中药制剂的方法制成中药制剂,可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软胶囊剂、丸剂、口服液糖浆剂、滴丸剂等任何一种《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口服剂型。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三七为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人参叶为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叶。功能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已有的中医治疗中风、冠心病,在治法上均以活血祛瘀为主,中成药达30多种,药物也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有数种益气活血药组方,治疗气虚血瘀证。组方中很少有养阴药物,本发明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治疗方法治疗气阴两虚、血脉瘀阻证,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重大发展。
2、在药物的选用上,已有用于益气活血方中的补气药是人参、黄芪,两者补气作用较好,但药性偏温,多用或久用时尤其对气阴两虚患者,因“气有余便是火”而容易上炎,对阴虚阳亢、湿热体质、血压偏高患者均不适宜。本发明以人参叶代替人参、黄芪,既有益气作用,又有清热生津作用,补力缓和而不易“化火”、“上火”,更加麦冬养阴生津益气,可以克服黄芪之弊端,对气阴两虚、血脉瘀阻证中风病人尤为适合。
毒性试验和药效学试验情况如下一、毒性试验结果1、急性毒性试验因毒性低无法测出LD50,故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小鼠经口灌胃最大给药量60g复方药材提取物(浸膏)/kg,相当于270g药材量/kg,相当于临床用量(0.93药材/kg)的290.75倍,小鼠无一死亡。
2、长期毒性试验本发明复方药材提取物(浸膏)对大鼠进行连续6个月的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大、中、小三种剂量(相当于临床用量100、50、25倍)给大鼠经口灌胃给药6个月,大鼠体重增长,状态良好,血液、血液生化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脏器系数均未显示毒性反应。也未出现延时毒性反应。
(1)试验目的观察本发明复方药材提取物(浸膏)对大鼠进行长期灌胃(6个月)给药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程度,毒性的靶器官及停药后恢复和发展情况,为拟定人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2)试验方法①动物大鼠,体重70~85g,♂、♀各半。
②受试药本发明复方药材提取物(浸膏),每克相当于药材4.5g。
③剂量与分组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一个正常对照组,每组大鼠32只(雌雄各半)。其剂量分别为20.67、10.24、5.17g提取物/kg·d-1(相当于药材量为90.02、46.50、23.36g/kg·d-1);正常对照组给等容量煮沸水。
④给药方法灌胃,每天的量分上下两次给予。
⑤给药期限和阶段总给药时间6个月,并分别在给药3个月、给药结束和停药两周进行各项检查。
(3)观察指标一般形状观察,血液系检查,包括RBC、Hb、WBC及分类、PLT及凝血时间,血液生化检查,包括ALT、AST、ALP、GGT、CK、BUN、Cr、TCH、TG、TP、ALB、Glu、K+、Na+和Cl-1,眼检脏器、脏器称重和脏器系数、脏器组织病理检查,包括心、肝、脾、肺、肾、脑、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脑垂体、脊髓、视神经、胸骨、淋巴结、膀胱、睾丸和附睾、卵巢和子宫、胸腺、肾上腺、甲状腺、前列腺等24个脏器组织。
(4)结果高、中、低3个剂量长期用药6个月,各组大鼠状态良好,体重增长。其中中、低剂量组体重增长较对照组多(P<0.05);高、中剂量RBC、Hb、PLT升高(P<0.05);内分泌腺系数增大,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5),可能与本方中人参叶、三七、当归增强机体代谢功能、内分泌腺功能、调整胃肠机能、刺激骨髓造血等作用有关,为中医所述的补益作用,其他各项观察指标,用药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在用药各时段(3个月、6个月)未见毒性损害作用。停药后观察各项指标,用药组与正常组均无明显差异。
(5)结果评价长期毒性结果提示,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浸膏)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故认为按临床拟用剂量和疗程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比较安全的。
二、主要药效学试验结果本发明采用多种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并和已有药物作对照。其方法和结果如下1、试验目的研究本发明复方药材提取物(浸膏)制成的颗粒剂抗心、脑血栓作用及对血栓形成有关因素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受试药颗粒剂,每克相当于药材1.17克。
3、试验方法3.1、抗脑血栓作用观察颗粒剂对于局灶性(大脑中动脉)脑血栓形成的影响。
①对神经症状和梗塞范围的影响取Wistar大鼠,体重280~320g,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成7组,每组12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用辅料糊精4.02g/kg;受试药大、中、小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1.16、5.58、2.79g/kg(相当于药材量为13.02、6.51、3.25g/kg,为临床用量的14倍、7倍、3.5倍);阳性对照药脑安胶囊0.19g/kg和脑益嗪胶囊8.75mg/kg(均为临床用量7倍)。各鼠ig容量2ml/100g体重,每天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各鼠分别ip3.5%水合氯醛1mg/100g体重,麻醉。右侧位固定,消毒手术部位皮肤,自眼外眦和外耳道连线中点处作一弧形切口,长约1.5cm,切断颞肌,向两侧分开,暴露颞叶下颅骨,用牙科钻在颧骨与颞鳞骨接合处作一直径2.5mm的骨窗,用小细针刺破硬脑膜,可见一条直而分支少的小血管,即大脑中动脉。置一小片中间开孔的塑料薄膜保护血管周围组织,取滴有50%FeCl3溶液(假手术组滴生理盐水)10μl的小片定量滤纸紧贴在该段大脑中动脉上,30min后取下滤纸,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脑组织后,逐层缝合,回笼饲养。造模后6小时和24小时对各鼠进行性为评分,评分标准的分数按Bederson方法稍加修改。造模后24小时评分后,分别将各鼠断头取脑,置于冰冷的生理盐水中10min,再将手术侧半脑冠状切4刀,切成5片,迅速将脑片置于现配的5mlTTC染色液中,37℃闭光温孵30min,其间间隔7min翻动1次。脑片经染色后,非缺血区为玫瑰红色,梗塞区为白色,称取各鼠5个脑片总重量,然后将白色脑组织仔细挖下,称重,以梗塞脑组织重量占梗死侧脑总重的百分比作为梗死范围(%)。结果如下
表1对大鼠神经症状和梗塞范围的影响

注与假手术组比△△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P<0.01。
由表1可见,受试药3个剂量组神经症状评分在6小时、24小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脑梗死范围在受试药高、中剂量,梗死范围明显缩小。
②对脑含水量和脑指数的影响分组、受试药及对照药剂量、给药容量、给药天数及FeCl3致大脑中动脉血栓造模方法均同前。造模后24小时,断头取脑,左右半脑分开,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取血栓侧脑湿重,计算脑指数(脑指数=脑湿重×100/体重)。然后在105℃烘箱中烘烤48小时至恒重,计算脑含水量(%)。脑含水量(%)=(脑湿重—脑干重)/脑湿重×100%。结果如下表2对脑指数和脑含水量的影响

注与假手术组比△△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P<0.01。
结果表明,受试药高、中剂量两项指标与模型组比均明显降低;小剂量亦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与模型组比无显著性差异。
3.2、抗心肌缺血作用①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取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用乌拉坦麻醉后,各鼠做II导联ECG,剔去ECG异常者补足每组8只,然后按表中剂量给药。各鼠ig容量20mL/kg,每天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用乌拉坦麻醉,连续II导联ECG,药后1小时除正常组iv NS,其余各组大鼠iv垂体后叶素(pit)(0.5u/kg),给药速度0.5mL/min。给予pit后立即于1min、5min、10min时段描记II导联ECG,测量心电图纸上各时段T波升高的变化,以1mv=10mm计算T波升高的mv数,作为心肌缺血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抗心肌缺血作用。结果见表3。
表3对pit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注与正常组比△△P<0.01,△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
结果表明,高剂量组ECG各时段T波比正常组升高,比模型组T波明显降低(P<0.05),表明该剂量可明显改善pit所致的心肌缺血;中剂量和低剂量组ECG各时段T波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表明中、低剂量亦有一定程度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②对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取豚鼠,按Langend off法制备离体心脏标本。用氧饱和的洛氏液在恒压、恒温条件下灌流心脏。待心跳平稳后,测定每分冠脉流量。从测管向灌流液中加入不同剂量药物,容量为0.2ml。观察给药后冠脉流量变化。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对离体豚鼠冠脉流量的影响(n=8)

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豚鼠冠脉流量,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试验证明本发明颗粒剂对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几乎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其原料药按重量百分含量的组成为葛根10-40%、当归10-40%、川芎8-30%、麦冬8-30%、三七5-15%、人参叶1-10%。
优选量葛根15-30%、当归15-30%、川芎10-25%、麦冬10-25%、三七8-12%、人参叶2-8%。
具体可以是葛根27%、当归21%、川芎18%、麦冬18%、三七11%、人参叶5%。
制备方法是根据各药材的性质进行适当提取纯化,制得稠膏或干膏,再按照中药制剂的常规制备方法制成制剂,具体步骤为a、按《中国药典》质量标准取各原料药;b、葛根粉碎置于提取罐中,2-20倍量乙醇提取1-4次,得乙醇提取液;将乙醇提取液进行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45,浓缩液A备用;c、当归、川芎加水2-20倍量,蒸馏1-6小时提取挥发油,挥发油以β-环糊精包合,按挥发油∶β-环糊精∶水=1∶5-15∶5-15的比例,采用超声波法包合,制得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干燥备用;d、当归、川芎蒸馏后保留水提液,药渣再加2-15倍量水煎煮,滤过,二次水提液合并,浓缩,浓缩液B备用;e、麦冬、三七、人参叶置于提取罐中,加2-20倍量水提取1-4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C备用;f、浓缩液B和浓缩液C合并,再浓缩至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30,加乙醇醇沉至30-80%,静置24-48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上清液和滤液回收乙醇,与浓缩液A合并,浓缩成稠膏或干燥成干膏;g、步骤f所得稠膏或干膏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作为制备中药复方制剂的原料。在原料加入相应辅料,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软胶囊剂、丸剂、口服液糖浆剂、滴丸剂等任何一种《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口服剂型。具体可以是每包相当于中药复方药材9.36g的颗粒剂。
每粒或片相当于中药复方药材1.17g~4.68g的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
本实施例中的制剂药物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口服制剂辅料。
下列实施例旨在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按一日量,取葛根15g、当归12g、川芎10g、麦冬10g、三七6g、人参叶3g。葛根加10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0,浓缩液备用;当归、川芎加8倍量水,蒸馏4小时提取挥发油,挥发油以β-环糊精包合,按挥发油∶β-环糊精∶水=1∶8∶8的比例,超声30分钟,凉置48小时,滤过,制得包合物,干燥,备用;当归、川芎蒸馏后保留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二次水提液合并,浓缩,浓缩液备用;麦冬、三七、人参叶置于提取罐中,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并与当归、川芎提取挥发油后水提取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5,加乙醇醇沉至70%,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上清液和滤液回收乙醇,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加入相当于处方药材总量40%量的糊精,拌匀,于80℃鼓风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2%量的蛋白糖,糊精,混匀,以85%乙醇制粒,颗粒于70-80℃鼓风干燥,整粒,分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胶囊剂的制备按一日量取葛根15g、当归12g、川芎10g、麦冬10g、三七6g、人参叶3g。葛根加10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0,浓缩液备用;当归、川芎加8倍量水,蒸馏4小时提取挥发油,挥发油以β-环糊精包合,按挥发油∶β-环糊精∶水=1∶8∶8的比例,超声30分钟,凉置48小时,滤过,制得包合物,干燥,备用;当归、川芎蒸馏后保留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二次水提液合并,浓缩,浓缩液备用;麦冬、三七、人参叶置于提取罐中,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并与当归、川芎提取挥发油后水提取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5,加乙醇醇沉至70%,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上清液和滤液回收乙醇,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喷雾干燥成细粉,再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糊精,混匀,以85%乙醇制粒,颗粒于70-80℃鼓风干燥,整粒,分装胶囊,即得成品。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片剂的制备按一日量取葛根15g、当归12g、川芎10g、麦冬10g、三七6g、人参叶3g。
葛根加10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0,浓缩液备用;当归、川芎加8倍量水,蒸馏4小时提取挥发油,挥发油以β-环糊精包合,按挥发油∶β-环糊精∶水=1∶8∶8的比例,超声30分钟,凉置48小时,滤过,制得包合物,干燥,备用;当归、川芎蒸馏后保留水提液,药渣再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二次水提液合并,浓缩,浓缩液备用;麦冬、三七、人参叶置于提取罐中,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并与当归、川芎提取挥发油后水提取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1.15,加乙醇醇沉至70%,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上清液和滤液回收乙醇,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糊精,混匀,以85%乙醇制粒,颗粒于70-80℃鼓风干燥,整粒,用自动压片机压片,即得成品。
权利要求
1.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其特征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含量的原料药制成葛根10-40%、当归10-40%、川芎8-30%、麦冬8-30%、三七5-15%、人参叶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原料药按重量百分比的含量为葛根15-30%、当归15-30%、川芎10-25%、麦冬10-25%、三七8-12%、人参叶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原料药按重量百分比的含量为葛根27%、当归21%、川芎18%、麦冬18%、三七11%、人参叶5%。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中药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所述中药制剂为药剂学上所述的口服剂型。
5.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操作a、葛根粉碎置于提取罐中,2-20倍量乙醇提取1-4次,得乙醇提取液;将乙醇提取液进行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45,浓缩液A备用;b、当归、川芎加水2-20倍量,蒸馏1-6小时提取挥发油,挥发油以环糊精包合,制得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干燥备用;c、当归、川芎蒸馏后保留水提液,药渣再加2-15倍量水煎煮,滤过,二次水提液合并,浓缩,浓缩液B备用;d、麦冬、三七、人参叶置于提取罐中,加2-20倍量水提取1-4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浓缩液C备用;e、浓缩液B和浓缩液C合并,再浓缩至50℃时的相对密度为1.05-1.30,加乙醇醇沉至30-80%,静置24-48小时,倾取上清液,滤过,上清液和滤液回收乙醇,与浓缩液A合并,浓缩成稠膏或干燥成干膏,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再以常规中药制剂的方法制成中药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中是以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合,按挥发油∶β-环糊精∶水=1∶5-15∶5-15的比例,采用超声波法包合,制得包合物。
全文摘要
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葛根、当归、川芎、麦冬、三七、人参叶六味药材为原料,经过适当提取纯化工艺和制剂技术,制成中药制剂,包括颗粒剂、胶囊、片剂等剂型,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之功效,用于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心、脑血栓性疾病。经研究证实,该中药复方制剂药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P7/00GK1814163SQ20051009569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3日
发明者刘青云, 李清华, 李成网 申请人:刘青云, 李清华, 李成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