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671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癫痫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造成神经元损害、智力减退、外伤、甚至突然意外的死亡等。治疗最重要的目的是控制发作,维持神经精神功能的正常,而控制发作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有明确病灶的、药物治疗无效的或产生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的病人需考虑手术治疗。
惊风是小儿并发于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一个急症。现代医学一般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治疗。发作期以镇痉有保持呼吸道通畅为要;缓解期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一般惊风发作,需要到医院治疗,较为安全。缓解恢复期,除治疗原发病夕卜,主要是饮食调养。因此,食疗也仅适用于缓解恢复期,有增强体质,加速康复,减少发作的功效。
面肌痉挛(又称半面痉挛、面肌抽搐)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无痛性阵发性抽搐。每当情绪激动时(如高兴、生气、接见不认识的人等),抽搐越发频繁、严重。病程长、症状重者可使眼裂变小,影响视物、看书;由于频繁的面部抽搐,致使患者口眼歪斜,不愿与人接触,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工作,病人的思想压抑也甚大。面肌痉挛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一侧和老年人,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但进颅手术存在并发症、术后疾病复发、神经功能丧失等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既不破坏神经功能,又可避免手术风险,而且无痛、无创,尤其适合不能手术的老年患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风痰闭阻所致的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疗程短、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按中医组方理论,提取精华。使其发挥豁痰开窍,安神定惊,息风解痉之功效。
本发明药物包括下列组份的原料药(用量为重量份)天麻5~20份钩藤5~20份僵蚕5~20份黄芪10~30份 党参10~30份 丹参10~30份柴胡3~15份酸枣仁5~20份 远志3~15份石菖蒲3~15份 胆南星3~15份 当归10~30份郁金3~15份制白附子1~6份。
在上述原料中还可添加六神曲3~15份、和/或甘草3~15份、和/或冰片0.2~2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天麻10.5份钩藤10.5份僵蚕10.5份黄芪14份党参14份 丹参14份 柴胡7份 酸枣仁10.5份远志7份 石菖蒲7份 胆南星7份 当归14份郁金7份 制白附子3.5份。
在上述原料中还可添加六神曲7份、和/或甘草7份、和/或冰片0.6份。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为僵蚕、和/或六神曲、和/或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和/或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其中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第80页)本方中取天麻,甘,平,归肝经,息风止痉,平肝潜阳;钩藤,甘,微寒,归肝、心包经,息风止痉,清热平肝;僵蚕,咸、辛,平,归肝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又以黄芪,甘、微温,归脾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党参,甘,平,归脾经,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上述七药配合以达到扶正祛邪之功,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豁痰开窍的同时能够益气活血,符合本病的病机特点,共为本方之君药;石菖蒲,辛,温,归心经,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制白附子,辛、甘,归脾、胃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胆南星,苦、辛,温,归肺、肝、脾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上述五药加强君药的功能,为臣药;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经,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郁金,辛、苦,寒,归心、肝、胆经,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六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化痰和胃;冰片,辛、苦,微寒,归心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共为本方之佐药;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为本方之使药。
本发明的优点是随着中药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中药药理和植物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被证明有确切的疗效,本发明处方配伍合理,工艺先进,科学技术含量高,是现代化的中药品种。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小儿痉挛及各种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本发明经64例系统临床观察,男性34人,女性30人,均符合入选标准,无退出及剔除病例。其年龄10岁~67岁。全部病例均符合风痰闭阻型标准。
服用方法本发明药物一次5粒,一日3次,治疗时间为1月。
治疗结果在64例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5%。
在患者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无改变。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具有豁痰开窍,安神定惊,息风解痉之功效,具有安定、镇静、催眠作用,总有效率为87.5%,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0.5、钩藤10.5、僵蚕10.5、黄芪14、党参14、丹参14、柴胡7、酸枣仁10.5、远志7、石菖蒲7、胆南星7、当归14、郁金7、制白附子3.5。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将僵蚕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2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5、钩藤5、僵蚕5、黄芪10、党参10、丹参10、柴胡3、酸枣仁5、远志3、石菖蒲3、胆南星3、当归10、郁金3、制白附子1。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将僵蚕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3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20、钩藤20、僵蚕20、黄芪30、党参30、丹参30、柴胡15、酸枣仁20、远志15、石菖蒲15、胆南星15、当归30、郁金15、制白附子6。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将僵蚕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4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8、钩藤8、僵蚕8、黄芪13、党参12、丹参12、柴胡5、酸枣仁7、远志5、石菖蒲5、胆南星5、当归12、郁金5、制白附子2、六神曲3。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和六神曲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5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2、钩藤12、僵蚕12、黄芪12、党参13、丹参13、柴胡8、酸枣仁9、远志8、石菖蒲8、胆南星8、当归12、郁金6、制白附子4、甘草15。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6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5、钩藤15、僵蚕15、黄芪18、党参18、丹参18、柴胡9、酸枣仁9、远志9、石菖蒲9、胆南星9、当归16、郁金4、制白附子4、冰片2。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和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7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7、钩藤7、僵蚕7、黄芪20、党参20、丹参20、柴胡10、酸枣仁7、远志10、石菖蒲10、胆南星10、当归20、郁金10、制白附子3、六神曲15、甘草3。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和六神曲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8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8、钩藤18、僵蚕18、黄芪25、党参25、丹参25、柴胡12、酸枣仁18、远志12、石菖蒲12、胆南星12、当归25、郁金12、制白附子2、六神曲10份、冰片1。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9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9、钩藤9、僵蚕9、黄芪11、党参11、丹参11、柴胡8、酸枣仁9、远志11、石菖蒲11、胆南星13、当归18、郁金9、制白附子5、甘草10份、冰片0.6。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和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0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6、钩藤6、僵蚕6、黄芪28、党参28、丹参28、柴胡13、酸枣仁6、远志9、石菖蒲9、胆南星9、当归28、郁金11、制白附子5、六神曲5、甘草5、冰片0.2。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1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0.5、钩藤10.5、僵蚕10.5、黄芪14、党参14、丹参14、柴胡7、酸枣仁10.5、远志7、石菖蒲7、胆南星7、当归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和六神曲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2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0.5、钩藤10.5、僵蚕10.5、黄芪14、党参14、丹参14、柴胡7、酸枣仁10.5、远志7、石菖蒲7、胆南星7、当归14、郁金7、制白附子3.5、甘草7。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3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0.5、钩藤10.5、僵蚕10.5、黄芪14、党参14、丹参14、柴胡7、酸枣仁10.5、远志7、石菖蒲7、胆南星7、当归14、郁金7、制白附子3.5、冰片0.6。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和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4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0.5、钩藤10.5、僵蚕10.5、黄芪14、党参14、丹参14、柴胡7、酸枣仁10.5、远志7、石菖蒲7、胆南星7、当归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甘草7。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和六神曲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5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0.5、钩藤10.5、僵蚕10.5、黄芪14、党参14、丹参14、柴胡7、酸枣仁10.5、远志7、石菖蒲7、胆南星7、当归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冰片0.6。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6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0.5、钩藤10.5、僵蚕10.5、黄芪14、党参14、丹参14、柴胡7、酸枣仁10.5、远志7、石菖蒲7、胆南星7、当归14、郁金7、制白附子3.5、甘草7、冰片0.6。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和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17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药(单位克)天麻10.5、钩藤10.5、僵蚕10.5、黄芪14、党参14、丹参14、柴胡7、酸枣仁10.5、远志7、石菖蒲7、胆南星7、当归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甘草7、冰片0.6。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原料药,僵蚕、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天麻5~20份 钩藤5~20份 僵蚕5~20份黄芪10~30份 党参10~30份 丹参10~30份柴胡3~15份 酸枣仁5~20份远志3~15份石菖蒲3~15份胆南星3~15份当归10~30份郁金3~15份制白附子1~6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其特征是在所述原料中添加六神曲3~15份、和/或甘草3~15份、和/或冰片0.2~2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天麻10.5份 钩藤10.5份 僵蚕10.5份 黄芪14份党参14份 丹参14份 柴胡7份酸枣仁10.5份远志7份 石菖蒲7份 胆南星7份 当归14份郁金7份 制白附子3.5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其特征是在所述原料中添加六神曲7份、和/或甘草7份、和/或冰片0.6份。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僵蚕、和/或六神曲、和/或冰片粉碎成细粉,备用;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郁金、和/或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在60℃测定为1.20~1.38的稠膏,备用;取水提备用稠膏,加入备用细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用80%乙醇适量制成软材,制粒,干燥,制成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药物。其处方由黄芪、党参、丹参、柴胡、酸枣仁、远志、天麻、钩藤、石菖蒲、胆南星、当归、僵蚕、六神曲、郁金、甘草、白附子(制)等组成。本发明具有豁痰开窍、安神定惊、息风解痉的功效。本发明的药剂无任何毒副作用,对癫痫抽搐、小儿惊风、面肌痉挛的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P25/00GK1785409SQ20051009635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
发明者胡笑歌, 赵宗平 申请人: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