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与预防化学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001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与预防化学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与预防化学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药物。
背景技术
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部份化学药物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静脉给药可致静脉炎,使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红肿热痛,静脉变硬,严重者可出现静脉闭塞;静脉给药引起的药物外渗可致局部化学性炎症,严重者局部组织出现坏死。长期以来医务人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静脉炎和局部化学性炎症,疗效不理想。德国生产的喜疗妥对静脉炎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化学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属于邪攻脉络,血脉受伤,血瘀脉道;药物性局部组织损伤属于邪毒内蕴,伤及肌肤,应用清热解毒,化瘀通脉,消肿止痛药物治疗。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与预防化学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药物,本发明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组份为制乳香5-7.5份、制没药5-7.5份、丹参5-7.5份、川芎5-7.5份、当归5-7.5份、延胡索5-7.5份、毛冬青5-7.5份、黄莲4-6份、黄柏4-6份、黄芩4-6份、血竭4-6份、赤芍4-6份、红花3-4.5份、水蛭3-4.5份、大青叶3-4.5份、冰片0.1-0.15份。
本发明可以用上述配比的药物制成水剂、搽剂、擦剂、霜剂、软膏、贴剂。
本发明根据中医辩证施治要点,选用十余种中药组成,施水浴煎煮成流体浸膏外用,用于治疗各种化学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及化学药物静脉给药外渗引起的局部炎症损伤。
本发明是一种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化学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及化学药物静脉给药外渗所引起的局部炎症损伤。
本发明通过小鼠实验证明,能有效治疗抗肿瘤药物的(尾)静脉炎。
本发明经临床多年验证,外涂患处能有效消除或减轻化学药物所致的静脉及其周围的红肿热痛,治疗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引起的炎症损伤。本发明长期外涂给药对受药皮肤无刺激反应,不引起皮肤发疱和溃疡。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为本发明(商品名称为脉炎平)与功能有关的试验资料。
一脉炎平制剂的制作选取精良的制乳香120g、制没药120g、丹参120g、川芎120g、当归120g、延胡索120g、毛冬青120g、黄莲96g、黄柏96g、黄芩96g、血竭96g、赤芍96g、红花72g、水蛭72g、大青叶72g、冰片2.4g等中药,清水浸泡2小时,施水浴煎煮3次,密布过滤,集3次滤液在水浴中浓缩至1.5g/ml生药,供动物实验及临床使用。
二脉炎平对抗肿瘤药物诺维苯(navelbine)所致静脉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取体重20-24g的昆明小鼠15只,分成3组,每组5只,第一组每只尾静脉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每天外涂生理盐水1次,连续7天;第二组每只尾静脉缓慢注射浓度为10mg/ml的诺维苯0.4ml,每天外涂生理盐水1次,连续7天;第三组每只尾静脉缓慢注射浓度为10mg/ml的诺维苯0.4ml,每天外涂脉炎平1次,连续7天。第8天处死3组全部动物,剪取近根部2cm处的尾巴4-5mm。10%福尔马林固定,酒精脱水,脱钙,石腊包埋,切片3-4μm,脱腊,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第一组静脉完好,无炎症征象;第二组静脉变窄,内膜增厚,间有血栓形成;第三组静脉无明显管腔变窄及内膜增厚现象。
三脉炎平对化学药物静脉炎的临床观察(一)临床资料及给药方法1.临床使用并导致静脉炎的化疗药物有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去甲长春花碱(NVB)、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泰素帝(Taxotere)、博莱霉素(BLM)等。选用上述2~4种药物组成化疗方案。少部分病例使用其它刺激性药物,其中有多种氨基酸、果糖、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加入多种护肝药物、CT造影剂等。
2.临床资料与分组出于对患者的同情,本文未采用对静脉炎无治疗作用的药物作为阴性对照。在接受治疗的93例静脉炎病例中,有21例由于治疗后不能随诊,疗效未明,不能评估,未列入本组统计材料;能接受规范治疗并经随诊和评估的72例纳入本组统计材料。
将可平估的72例抗癌药物性静脉炎患者分别分成两组;静脉炎长度为5~19cm不等。每组按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又分为I、II、III度,每组病例数相等;分组后两组患者的静脉炎程度有良好的可比性。实验组36例使用脉炎平,对照组36例使用德国三共药厂生产的喜疗妥霜。从已观察的治疗病例显示脉炎平显效快,因此,另外22例局部片状炎症性红、肿、热、痛患者全部使用脉炎平治疗。
3.静脉炎分度以1990年美国注射护理协会所规定分级标准。
4.方法两种药物均分别外患部皮肤,每日三次,观察和记录症状和体征改善及消退的时间。
(二)结果1.脉炎平对药物性静脉炎的治疗作用(见表1和表2)。
表1 脉炎平对药物性静脉炎疼痛消退时间的比较
*喜疗妥霜与脉炎平平均时间的比值表2 脉炎平对药物性静脉炎红肿消退时间的比较
*喜疗妥霜与脉炎平平均时间的比值2.脉炎平对刺激性药物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另有22个病例由于药物外渗表现局部片状炎症,出现红、肿、热、痛,用脉炎平涂敷后16个病例(占72.7%)红肿热痛消失至完全治愈。有6例(占27.3‰)治疗72h后红、肿、热、痛有所减轻,仍未完全消退。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与预防化学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组份为制乳香5-7.5份、制没药5-7.5份、丹参5-7.5份、川芎5-7.5份、当归5-7.5份、延胡索5-7.5份、毛冬青5-7.5份、黄莲4-6份、黄柏4-6份、黄芩4-6份、血竭4-6份、赤芍4-6份、红花3-4.5份、水蛭3-4.5份、大青叶3-4.5份、冰片0.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与预防化学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药物,其特征为上述配比的药物可制成水剂、搽剂、擦剂、霜剂、软膏、贴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与预防化学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药物,它是由制乳香、制没药、丹参、川芎、当归、延胡索、毛冬青、黄连、黄柏、黄芩、血竭、赤芍、红花、水蛭、大青叶、冰片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本发明是一种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化学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及化学药物静脉给药外渗所引起的局部炎症损伤。
文档编号A61P9/00GK1814100SQ20051010139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8日
发明者刘宗潮, 黄丽源, 吴剑辉 申请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