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565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西药结合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中西药结合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干扰及饮食的改变等原因,又由于有些人的免疫力低下,身体各部位都有可能产生疾病,牙齿和口腔也不例外,口腔中的细菌平衡受到破坏,厌氧菌生长迅速,细菌的繁殖改变使细菌增长速度加快,从而打破了细菌、厌氧菌的环境,就会发生各种口腔病及牙病,一般由于牙病引起的牙痛有以下几种1、龋齿(蛀牙或虫牙),其是遇到冷、热、酸、甜时才感到痛,深度的龋齿因接近牙髓,遇到刺激时疼痛加重;2、急性牙髓炎(牙神经痛),其是引起剧烈牙痛的主要原因,分为a、自发痛、阵发痛、夜间痛,牙齿自发的产生剧烈痛疼,痛一阵,停一阵,在夜间疼痛比白天剧烈;b、冷、热刺激加重疼痛,早期遇到刺激疼痛明显,晚期遇热刺激疼痛明显;c、疼痛不定位,往往是沿着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呈放射状疼痛;d、晚期化脓时持续的跳痛;3、急性牙周膜炎,疼痛很剧烈,呈持续性的跳痛,牙齿不能咬嚼,疼牙好象要比其他牙长出一些,有牙浮起的感觉;4、急性智齿冠周炎,牙冠面上部份有牙龈覆盖和食物嵌塞、容易发炎,牙龈红肿,持续疼痛,有时伴有喉痛和口开不大;5、牙釉重度磨耗,牙本质暴露,因其上有神经末稍分布,致遇冷、热和机械性的刺激,就感到疼痛;6、牙颈部楔状缺损,由于牙龈萎缩和刷牙将釉质磨除,暴露出软的牙本质,遇到刺激疼痛;此外,高血压患者牙髓充血,糖尿病患者牙髓血管发炎坏死等原困郡可引起牙痛。
目前,国内治疗牙痛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工牛黄甲硝唑,其是用于急性齿冠周炎,局部牙糟脓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不足之处是服用时间长,效果不明显;2、甲硝唑芬布芬胶囊,其是用于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对口腔炎、舌炎等也有一定疗效,不足之处是服用时间长,疗效不显著,止痛效果欠佳;3、牙周宁,用于牙周症引起的牙龈出血、牙周脓肿等病症,不足是没有止痛效果,消炎速度慢,用药时间长;综上所述,目前治疗牙痛病的药物都存在一定的缺欠,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药结合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常用治疗牙病药物用药时间长、止痛效果欠佳以及疗效不明显等问题。本发明以中西药结合,多种效果共存的药物配伍,制成复方制剂,服用时间短,止痛效果佳,疗效显著,达到了标本同治的目的;其主要功能适用于胃火牙痛、虫蛀牙痛、神经性牙痛、牙周炎、牙髓炎、根尖周炎、牙糟脓肿等牙痛疾病。
本发明根据中医、西医理论,结合长期实践经验,精选甲硝唑、红霉素、泼泥松、升麻、生石膏、细辛制备而成。
本发明配方中所选用的甲硝唑为西药,在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中记载。广泛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对牙周炎、牙糟脓肿、牙髓炎、根尖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片甲硝唑为硝基咪唑衍生物,可抑制阿米巴原虫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甲硝唑对厌氧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它在人体中还原时生成的代谢物也具有抗厌氧菌作用,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终致细菌死亡。
红霉素,西药,在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中记载,在本发明中主要起抗菌消炎作用,其对口咽部菌株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可对红霉素呈现敏感,红霉素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也具抗菌活性;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红霉素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其可透过细菌红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PI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红霉素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
泼泥松,西药,在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中记载。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激素抑制炎症细胞,抑制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与释放;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患者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其性状为白色片,泼泥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作用机理为1抗炎作用,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2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是降低T淋巴细胞和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可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升麻为中药,性微寒,味微甘、苦,在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记载。性状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其散风热,透疹,升提中气;用于风热头痛,齿龈肿痛,麻疹不透,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苯中毒,血小板减少。
生石膏,性大寒,味甘、辛,在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记载。性状为纤维状的结晶聚合体,呈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或附有蓝灰色或灰黄色片状杂质;体重,质脆,易纵向断裂,手捻能碎,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丝样光泽;无臭,味淡;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署自汗、胃炎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痛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汤伤。
细辛,性温,味辛、微苦,在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记载,性状为长15~25cm,根茎长1~3cm,表面凹凸不平,着生多数圆柱形细根,直径约0.1cm,淡褐色至黄褐色;茎圆术形,直径0.1~0.2cm,黄绿色至淡棕色,具细纵棱线,被白色短柔毛;质脆,断面黄白色,有髓或中空;基生叶叶片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状披针形或匙形,长1.5~9cm,宽0.5~1.3cm;黄绿色,先端钝圆,有短尖,基部渐狭,全缘;茎生叶互生,披针形,长1~6cm,宽0.3~1cm,基部抱茎,头状花序顶生,瘦果扁倒卵形,其功效散热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瘫痪,风温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牙痛,感冒。
本发明药物的配方如下(重量百分比)甲硝唑20~40红霉素10~25泼泥松5~15 生石膏3~12
升麻2~8细辛10~25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配方如下(重量百分比)甲硝唑40红霉素20泼泥松10生石膏6升麻 4 细辛 20本发明药物可按各种常规口服剂型制备方法制成各种口服制剂,以下为本发明药物的优选剂型及制备方法a、按重量百分比取甲硝唑、红霉素、泼泥松三种原料药粉,充分混合均匀,备用;b、将生石膏洗净,干燥,打成小块,除去杂质;将升麻除去杂质略泡,洗净,干燥;将细辛除去杂质,喷啉清水洗净,稍润,切段,阴干;将以上中药按《中国药典》炮制规范要求进行粉碎,过100目筛,并按重量百分比存放,备用;c、将按重量百分比的中药细粉与西药混合均匀原料粉充分混合均匀,过筛,按胶囊制备要求制成胶囊剂型,每粒0.5g,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为复方制剂,中西药结合,成份相互作用,依据中国药典及新编药物学考证,未发现本发明配方中的三种西药合用对人体产生超量的毒副作用,三种西药合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每粒药品中所含成份微小,因牙科疾患用药时间短,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服用方便,各组份符合药政法规定,药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本发明药物冶疗牙病效果最佳,有效率达95%以上,治愈率达85%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取原料药甲硝唑40红霉素18
泼泥松12生石膏10升麻 5 细辛 15制备方法是a、将甲硝唑、红霉素、泼泥松三种原料药粉,充分混合均匀,备用;b、将生石膏洗净,干燥,打成小块,除去杂质;将升麻除去杂质略泡,洗净,干燥;将细辛除去杂质,喷啉清水洗净,稍润,切段,阴干;将以上中药按《中国药典》炮制规范要求进行粉碎,过100目筛,备用c、将中药细粉与西药原料粉充分混合均匀,过筛,按胶囊制备要求制成胶囊剂型,每粒0.5g,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实施例2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取原料药甲硝唑30红霉素25泼泥松12生石膏8升麻 5 细辛 20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取原料药甲硝唑35红霉素15泼泥松12生石膏8升麻 6 细辛 24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西药结合治疗牙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甲硝唑20~40 红霉素 10~25泼泥松5~15 生石膏 3~12升 麻2~8细 辛 1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西药结合治疗牙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优选配比为甲硝唑40 红霉素 20泼泥松10 生石膏 6升 麻4 细 辛 20。
3.一种中西药结合治疗牙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按重量百分比取甲硝唑、红霉素、泼泥松三种原料药粉,充分混合均匀,备用;b、将生石膏洗净,干燥,打成小块,除去杂质;将升麻除去杂质略泡,洗净,干燥;将细辛除去杂质,喷啉清水洗净,稍润,切段,阴干;将以上中药按《中国药典》炮制规范要求进行粉碎,过100目筛,并按重量百分比称量存放待备用;c、将按重量百分比的中药细粉与西药混合均匀原料粉再次充分混合均匀,过筛,按胶囊制备要求制成胶囊剂型,每粒0.5g,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西药结合治疗牙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以甲硝唑、红霉素、泼泥松、生石膏、升麻、细辛为原料,根据每味药的不同特性组方,按制备工艺的规定制成胶囊,有效率达95%以上,疗效显著且用药时间短。
文档编号A61K31/4164GK1813941SQ20051011905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7日
发明者房丽华, 房宇, 李明瑞 申请人:房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