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227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造成伤口愈合迟缓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战伤、烧烫伤、蚊虫咬伤、手术、糖尿病及大隐静脉曲张造成的皮肤溃疡等。目前,国内对急性溃疡治疗多应用抗生素口服或静滴和雷夫奴尔、凡士林纱条换药,对普通创伤能够治愈,但对特殊急性溃疡效果欠佳。慢性溃疡应用维生素类,锌制剂和各种营养药物,如胰岛素、Vitc、中药生肌玉红膏、生肌散等,能够促进肉芽生长,但很难使较大面积溃疡的上皮修复,有的需进行植皮,并形成严重的疤痕,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专利文献CN93110207.3中所公开的以乳香,没药,甘草,当归,白芷配伍的生肌愈皮膏,该药膏具有去腐,消肿,止痛,生肌,愈皮功能,主治急慢性皮肤溃疡,手脚皲裂,肛裂等。尽管如此,该中药制剂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消除创面感染、生肌长皮迅速、不留明显疤痕,又制作方便和治疗成本低的外用中西药组合物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外用中西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主要由下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疗效紫花地丁3~9份、丹参3~9份、生地2~6份、当归2~6份、象皮3~9份、甲硝唑0.1~1份。
优化组方为紫花地丁5~7份、丹参5~7份、生地4~5份、当归4~5份、象皮5~8份、甲硝唑0.1~0.5份。
优选为紫花地丁6份、丹参6份、生地4.5份、当归4.5份、象皮6份、甲硝唑0.25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西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外用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制成膏剂,也可以将这些原料药制成粉剂。
膏剂的制备方法为(1)炸料取麻油25~75重量份放入锅内熬热,将丹参、生地、当归、投入油中炸至药材枯黄,待温度下降至110~140℃之间加入紫花地丁、象皮、金银花、蒲公英、紫草再加热3~10分钟,加热时应搅拌,以防药材受热不均匀,待象皮熔化时将药渣沥尽,留油备用;(2)熔腊待油温度降至70~90℃,取蜂蜡3~9重量份置油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降温;(3)待药膏温度降至50~60℃时将甲硝唑粉加入药膏中搅匀,待凉后分装灭菌后即为本发明膏剂。
为进一步增强消肿、生肌、愈皮功能,更有效地抗感染、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营养,本发明药物各组分用量还可以是紫花地丁3~9份、丹参3~9份、生地2~6份、当归2~6份、象皮3~9份、甲硝唑0.1~1份、金银花3~9份、蒲公英3~9份、紫草2~6份。
优选为紫花地丁6份、丹参6份、生地4.5份、当归4.5份、象皮6份、甲硝唑0.25份、金银花6份、蒲公英6份、紫草4.5份。
本发明药物膏剂制备方法如下(1)炸料取麻油25~75重量份放入锅内熬热,将丹参、生地、当归、投入,炸至药材枯黄,待温度下降至110~140℃之间加入紫花地丁、象皮、金银花、蒲公英、紫草再加热3~10分钟。加热时应搅拌,以防药材受热不均匀,待象皮熔化时将药渣沥尽,留油备用;(2)熔腊待油等温度降至70~90℃,取蜂蜡3~9重量份置油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降温;(3)待药膏温度降至40~60℃时将甲硝唑粉加入药膏中搅匀,待凉后分装灭菌后即为本发明膏剂。
本发明药物粉剂的制备方法为(1)按所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备用;(2)将称取的中药按国家标准检测、筛选、洗净,80℃恒温干燥,分别粉碎后,与甲硝唑粉剂再按比例均匀混合,包装、灭菌后即可。
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首先清洁创面,然后按溃疡面积,涂上一层厚度一般为2毫米药膏于纱布上,贴于患处,每1~3天换药一次(创面大、分泌物多时1~2天换药一次,创面小、分泌物少时3天换药一次)。对特异性溃疡需做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后,选择合理的抗生素配合治疗。
中医认为伤口愈合迟缓是由脾气亏虚,气血不足,湿热蕴结,瘀血阻滞所致。西医认为伤口感染、局部血供不足、创面处理不当是伤口愈合迟缓的主要原因。对此中医临床多采用益气健脾、养血生肌、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法。
本发明中的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多用于痈疽疖疔、丹毒、乳痈、肠痈等证。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退黄之功效。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及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清热解毒,通经活血,凉风散热。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热毒肿疡,痈疽疖疔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对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对致病的变形链球菌、放线粘杆菌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金银花还具有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紫花地丁配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力量增强;配银花,解毒凉血,消肿散热之功增强;配当归,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功能增强。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与金银花配伍,用于痈肿疮毒。对葡萄球菌、藿乱弧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志贺氏及福氏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丹参促进创面修复与以下因素有关(1)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创面血运与营养;(2)直接对细胞膜的稳定和加固作用,减轻炎症和水肿;(3)抗菌消炎作用;(4)增加创面血管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或直接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生长代谢等。象皮止血,敛疮。治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功效。甲硝唑又名灭滴灵,近来通过对临床的观察,除用于滴虫、阿米巴痢疾外,对所有致病的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它具有抗菌广、杀菌力强,毒副作用少,无耐药性等优点。近几年临床研究证明,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其还原产物与细菌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反应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后杀灭细菌。
诸药合用,有以下优点(1)抗感染,抑制细菌生长;(2)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营养,促使肉芽组织、创缘上皮迅速生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3)减少疤痕形成。
疗效观察对开放性骨折,褥疮,脉管炎,糖尿病及肛门疾病等形成的难愈性创面均有显著的效果。
以肛门疾病为例,观察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50例均为住院行单纯性肛瘘[根据中国衡水会议统一标准分类法案(1975年)]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27±9.86岁,创面面积7.92±1.02cm2,对照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20~63岁,平均37.31±8.92岁,创面面积8.14±1.21cm2。两组的年龄、性别、创面面积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创面部位相近或对称,均具可比性。糖尿病、结核病、营养不良及内分泌紊乱等患者不纳入观察。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创面常规清创后,外敷本发明膏剂,6层敷料覆盖、固定,每天1次,至愈合为止;对照组外敷马应龙痔疮膏,其它处理与治疗组完全相同,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影响本治疗的药物。
1.3观察项目 (1)创面于术后第3、7、14天时愈合率,以(1-现创面面积/原创面面积)×100%表示;(2)愈合天数。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质比较用t检验,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
2结果2.1术后第3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7、14天治疗组肉芽组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术后第7天两组创面愈合率,治疗组为(77.9±6.6)%,对照组为33.9±7.4%,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t=22.158,P<0.01)。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术后第7天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与创面愈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0.909,r 0.01(23)=0.505,P<0.01)。
2.3两组创面愈合天数,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3.56±3.77天,对照组为18.52±3.8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584,P<0.01),相关系数r=-0.916,P<0.01,提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
典型病例1、杨××,男,27岁,因车祸造成右下肢胫骨骨折,石膏固定治疗时将右大腿内侧大片软组织挤压坏死,面积16cm×14cm,深为0.5cm~1.5cm,住院用静滴抗生素及常规换药3个多月伤口不见好转。经用本发明膏剂换药15次创面完全修复,无疤痕挛缩。
2、王×,男,5岁,因被稀硫酸烧伤双臀部,诊断为深II度烧伤,采用外用药物外涂、注射青霉素钠每日2次等,治疗一周创面不见好转;采用本发明膏剂外用治疗,敷盖无菌敷料,每日换药一次,共连续换药7次其创面愈合,新皮生成,无疤痕及明显颜色改变。
本发明药物具有1、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外伤、战伤、烧烫伤、蚊虫咬伤、手术、糖尿病及大隐静脉曲张造成的皮肤溃疡等。2、使用方便、安全、价格低廉。3、疗效可靠。4、生产工艺简单,易于存放、携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叙述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然实施方式不仅以下几例,还有多种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的膏剂制备1.按下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紫花地丁600g、丹参600g、生地450g、当归450g、象皮600g、甲硝唑25g,备用。
2.制作方法(1)炸料取麻油5000g放入锅内熬热,将丹参、生地、当归、投入,炸至药材枯黄,待温度下降至110~140℃之间再加入紫花地丁、象皮加热3~10分钟。加热时应搅拌,以防药材受热不均匀,待象皮熔化时将药渣沥尽,留油备用;(2)熔腊待油温度降至70~90℃左右,取蜂蜡600g置油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降温;(3)待药膏温度降至40~60℃时将甲硝唑粉加入蜡液中搅匀,待凉分装灭菌后即为本发明膏剂。
按下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紫花地丁600g、丹参600g、生地400g、当归400g、象皮600g、甲硝唑20g,备用。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按下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紫花地丁800g、丹参800g、生地400g、当归400g、象皮800g、甲硝唑25g,备用。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的膏剂制备1.按下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紫花地丁600g、丹参600g、生地450g、当归450g、象皮600g、甲硝唑25g、金银花600g、蒲公英600g、紫草450g,备用。
2.制作方法(1)炸料取麻油5000g放入锅内熬热,将丹参、生地、当归、投入,炸至药材枯黄,待温度下降至110~140℃之间再加入紫花地丁、象皮、金银花、蒲公英、紫草加热3~10分钟。加热时应搅拌,以防药材受热不均匀,待象皮熔化时将药渣沥尽,留油备用;(2)熔腊待油温度降至70~90℃左右,取蜂蜡600g置油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降温;(3)待药膏温度降至40~60℃时将甲硝唑粉加入蜡液中搅匀,待凉分装、灭菌后即为本发明膏剂。
按下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紫花地丁800g、丹参800g、生地400g、当归400g、象皮800g、甲硝唑25g、金银花400g、蒲公英400g、紫草400g,备用;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的粉剂制备1.按下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紫花地丁600g、丹参600g、生地450g、当归450g、象皮600g、甲硝唑25g,备用。
2.将上药物按国家标准检测、筛选将紫花地丁、丹参、生地、当归、象皮洗净,80℃恒温干燥,分别粉碎后,与甲硝唑粉再按比例均匀混合,包装、灭菌后即可。
本发明药物的粉剂制备1.按下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紫花地丁600g、丹参600g、生地300g、当归300g、象皮600g、金银花300g、蒲公英300g、紫草600g、甲硝唑25g,备用。
2.将上药物按国家标准检测、筛选将紫花地丁、丹参、生地、当归、象皮、金银花、蒲公英、紫草洗净,80℃恒温干燥,分别粉碎后,与甲硝唑粉再按比例均匀混合,包装、灭菌后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紫花地丁3~9份、丹参3~9份、生地2~6份、当归2~6份、象皮3~9份、甲硝唑0.1~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药用量为,紫花地丁5~7份、丹参5~7份、生地4~5份、当归4~5份、象皮5~8份、甲硝唑0.1~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药用量为,紫花地丁6份、丹参6份、生地4.5份、当归4.5份、象皮6份、甲硝唑0.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一种膏剂。
5.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炸料取麻油25~75重量份放入锅内熬热,将丹参、生地、当归、投入油中炸至药材枯黄,待温度下降至110~140℃之间再加入紫花地丁、象皮加热3~10分钟,加热时应及时搅拌,以防药材受热不均匀,待象皮熔化时将药渣沥尽,留油备用;(2)熔腊待油温度降至70~90℃,取蜂蜡3~9重量份置油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降温;(3)待药膏温度降至50~60℃时将甲硝唑粉加入药膏中搅匀,待凉后分装灭菌即为本发明膏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中还有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金银花3~9份、蒲公英3~9份、紫草2~6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一种膏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炸料取麻油25~75重量份放入锅内熬热,将丹参、生地、当归、投入油中炸至药材枯黄,待温度下降至110~140℃之间加入紫花地丁、象皮、金银花、蒲公英、紫草再加热3~10分钟,加热时应搅拌,以防药材受热不均匀,待象皮熔化时将药渣沥尽,留油备用;(2)熔腊待油温度降至70~90℃,取蜂蜡3~9重量份置油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降温;(3)待药膏温度降至50~60℃时将甲硝唑粉加入药膏中搅匀,待凉后分装灭菌后即为本发明膏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一种粉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按所述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备用;(2)将称取的中药按国家标准检测、筛选、洗净,80℃恒温干燥,分别粉碎后,与甲硝唑粉剂再按比例均匀混合,包装、灭菌后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伤口愈合迟缓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紫花地丁3~9份、丹参3~9份、生地2~6份、当归2~6份、象皮3~9份、甲硝唑0.1~1份。该药物有以下优点(1)抗感染,抑制细菌生长;(2)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营养,促使肉芽组织、创缘上皮迅速生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3)减少疤痕形成。
文档编号A61K9/06GK1824081SQ20051013119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志民, 卢业莲, 王晗, 靖培生 申请人:王志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