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80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由该第一、第二调整装置的调整、控制作用令垫体可呈反方向交错倾斜,而可视患者脊椎病变的情况进行3D立体拉伸的矫正工作。
背景技术
现今一般医院针对脊椎病变的复健上,所常使用的复健床虽可由若干床垫的位移进行平面式脊椎拉伸牵引矫正作用,然其矫正效果仅适用于一般脊椎侧弯的患者,如患者的脊椎发生扭曲、变形等较为严重的变病时,其普通的复健床无法进行立体的脊椎矫正疗程,令其使用上功能性较小而于复健效果上较不理想。
本发明人有鉴于上述已知的缺失,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进,乃推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由第一、第二调整装置的调整作用令垫体可视患者脊椎扭曲、弯曲变形的情况呈反方向交错倾斜,经由该垫体与变形脊椎呈相对的3D立体拉伸反转作用下经多次矫正即可恢复原本正常健康状态,以达医疗复健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由矫正装置两侧的导杆可视患者腿部长短的差异而进行调整位移,而可同步拉抵其相配合结合的带体呈紧绷状而将较短的腿部向后牵引拉伸达复健功效,令其使用上功能更为广泛且更具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中床架设有若干垫体分别与控制装置的固定外管及活动外管结合固定,于固定外管及活动外管两侧设若干支撑板而固设于垫体下方,该活动外管容设一具转动轴的固定管,转动轴的一侧并与一套管相结合,而套管于另一侧与一固定外管的轴杆相结合,于底端预定处并与架体的支撑座相固结,而固定管的转动轴另一侧与一转动杆的结合部相结合,转动杆则于下端结合部一侧设一具外螺纹的导杆而穿设于架体的活动槽且穿设固定于活动外管底端的固定板上;床架于架体适当处设有第一、第二调整装置而与床架的若干垫体相结合固定,由此,可视患者脊椎病变的情况而利用第一、第二调整装置的调整、控制作用令垫体可呈反方向交错倾斜,使患者扭曲、弯曲变形的脊椎经由倾斜交错的垫体呈相对3D立体拉伸达立体矫正疗效,以达功能更为广泛且更具医疗复健效果。
第一、第二调整装置对称设一固定座固设于床架的架体两侧,且设一具外螺纹段的导杆穿设于两侧的固定座上,该导杆于中段适当处设一螺固体且对称设一杆体而恰凸伸容设于固定板的导槽内并同时压持抵撑于两侧的支撑杆上,于外侧并设一旋动把手与导杆相结合。
第一、第二调整装置的固定板呈对称设置于控制装置的固定管及固定外管一侧。
第一、第二调整装置的支撑杆对称固设于固定座的两侧。
床架设一进行长短脚的复健矫正工作的矫正装置。
矫正装置设于床架的床尾架体上端。
矫正装置对称设一座管固设于床架于架体两侧预定处,且设一具若干对称穿孔的升降杆由一插固体而容设固定于座管内,该升降杆于上端设一结合部与一具外螺纹段的导杆相结合,其导杆于一侧设一具穿持部的限位体且于另一侧设一旋动把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整装置呈顺时针方向旋动而带动垫体呈倾斜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整装置呈逆时针方向旋动而带动垫体呈倾斜状态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椎变形、扭曲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脊椎矫正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附图标号10......床架 101......床尾102......床头 11......架体12、13...垫体 14......支撑座15......活动槽20......控制装置21......固定外管 211......轴杆22......活动外管 23......支撑板24......固定管241......转动轴25......套管 26......转动杆261......结合部 27......导杆
271......外螺纹 28......固定板30......第一调整装置 31......固定座32......导杆 321......外螺纹33......螺固体331......杆体34......固定板341......导槽35......支撑杆36......旋动把手40......第二调整装置 41......固定座42......导杆 421......外螺纹43......螺固体431......杆体44......固定板441......导槽45......支撑杆46......旋动把手50......矫正装置 51......座管52......升降杆521......穿孔522......插固体 53......结合部54......导杆 541......外螺纹55......限位体551......穿持部56......旋动把手 57......带体60......患者 61......脊椎62......脊突 63......横突64......腿部 70......胸部定位装置71......腰臀定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组合图,其床架10于床尾101中央适当处设一控制装置20,且于床尾101及床头102两端分别设第一、第二调整装置30、40,并于床架10的床尾101架体11上端设一矫正装置50,其中床架10设有若干垫体12、13分别与控制装置20的固定外管21及活动外管22呈纵向结合固定,于固定外管21及活动外管22两侧并横设若干支撑板23而固设于垫体12、13下方,该活动外管22容设一具转动轴241的固定管24,其转动轴241的一侧与一套管25相结合,而套管25于另一侧与一固定外管21的轴杆211相结合,并于底端预定处与床架10于架体11的支撑座14相固结,而固定管24的转动轴241另一侧与一转动杆26的结合部261相结合,转动杆26于下端结合部261一侧设一具外螺纹271段的导杆27而穿设于架体11的活动槽15且穿设固定于活动外管22底端的固定板28上,而第一、第二调整装置30、40对称设一固定座31、41固设于床架10的架体11两侧(请同时参考图2所示),且设一具外螺纹321、421段的导杆32、42穿设于两侧的固定座31、41上,该导杆32、42于中段适当处设一螺固体33、43且对称设一杆体331、431而恰凸伸容设于固定板34、44的导槽341、441内同时压持抵撑于两侧对称的支撑杆35、45上,于外侧并设一旋动把手36、46与导杆32、42相结合,其中固定板34、44呈对称设置而分别固设于控制装置20的固定管24及固定外管21一侧,而支撑杆35、45对称固设于固定座31、41两侧,矫正装置50则对称设一座管51固设于床架10于床尾101的架体11两侧预定处,且设一具若干对称穿孔521的升降杆52由一插固体522而容设固定于座管51内,该升降杆52于上端设一结合部53与一具外螺纹541段的导杆54相结合,其导杆54于一侧设一具穿持部551的限位体55且于另一侧设一旋动把手56。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其使用时可将控制装置20的转动杆26向一侧旋动使其带动导杆27利用其外螺纹271段达螺进状态而同步带动活动外管22及与其相结合的垫体13向一侧位移作动,使若干垫体12、13呈一适度开合状而产生一拉伸作用,令患者60(请参考图8所示)发生侧弯现象的脊椎61利用拉伸作用而可得一矫正效果,同时,并可将第一调整装置30或第二调整装置40的旋动把手36或46呈顺时针方向旋动(如图4所示)而同步带动导杆32或42作动,令固设于导杆32或42上的螺固体33或43由两侧压抵于支撑杆35或45上的杆体331或431产生推抵作用而于固定板34或44的导槽341或441内向下位移并同时带动固定板34或44及与其相结合的固定管24及固定外管21向一侧呈适当倾斜度而令垫体13、12呈同步倾斜状,如将第一调整装置30或第二整调装置40的旋动把手36或46呈逆时针方向旋动时(如图5所示),其导杆32或42上的螺固体33或43利用两侧杆体331或431的推抵作用而于固定板34或44的导槽341或441内产生向上位移作动且同时带动固定板34或44及与其相结合的固定管24的及固定外管21呈反方向倾斜而使垫体13、12同步呈倾斜状,由该第一、第二调整装置30、40的调整作用令垫体13、12可视患者60于脊椎61的脊突62与横突63产生侧弯及扭曲、弯曲变形的情况(如图6所示)而呈反方向交错倾斜(请参考图7所示),经由该倾斜交错的垫体12、13与患者60(如图8所示)变形的脊椎61呈相对3D立体拉伸反转作用下经多次矫正即可恢复原本正常健康状态(如图9所示),同时,利用胸部定位装置70及腰臀定位装置71的定位固定保护作用令患者60无滑落之虞,由此,医生及复健师可依患者60的脊椎61变形扭曲程度适度调整垫体12、13的倾斜度进行立体矫正疗程,以达使用上功能更为广泛且更具医疗复健效果。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其使用时,将矫正装置50的若干带体57一端穿设于于限位体55的穿持部551上达固定状态,且将带体57另一端结合于腰臀定位装置71的预定处,并可视两侧腿部64长短差异的情况而将旋动把手56旋动令导杆54由其外螺纹541段达螺进状态而向后位移至适当处,并同步拉抵带体57呈紧绷状而将较短的腿部64向后牵引拉伸达复健功效,且可视需求将升降杆52插固体522予以取出令升降杆52上下位移调整至适当处后再穿设插固体522于相配合的穿孔521内即达固定状态,而导杆54于螺进过程中并由限位体55与结合部53的适度阻挡限位作用而无脱落之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经达于突破性的结构,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利用性与进步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中床架设有若干垫体分别与控制装置的固定外管及活动外管结合固定,于固定外管及活动外管两侧设若干支撑板而固设于垫体下方,该活动外管容设一具转动轴的固定管,转动轴的一侧并与一套管相结合,而套管于另一侧与一固定外管的轴杆相结合,于底端预定处并与架体的支撑座相固结,而固定管的转动轴另一侧与一转动杆的结合部相结合,转动杆则于下端结合部一侧设一具外螺纹的导杆而穿设于架体的活动槽且穿设固定于活动外管底端的固定板上,其特征在于床架于架体适当处设有第一、第二调整装置而与床架的若干垫体相结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调整装置对称设一固定座固设于床架的架体两侧,且设一具外螺纹段的导杆穿设于两侧的固定座上,该导杆于中段适当处设一螺固体且对称设一杆体而恰凸伸容设于固定板的导槽内并同时压持抵撑于两侧的支撑杆上,于外侧并设一旋动把手与导杆相结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调整装置的固定板呈对称设置于控制装置的固定管及固定外管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调整装置的支撑杆对称固设于固定座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床架设一进行长短脚的复健矫正工作的矫正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特征在于矫正装置设于床架的床尾架体上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特征在于矫正装置对称设一座管固设于床架于架体两侧预定处,且设一具若干对称穿孔的升降杆由一插固体而容设固定于座管内,该升降杆于上端设一结合部与一具外螺纹段的导杆相结合,其导杆于一侧设一具穿持部的限位体且于另一侧设一旋动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脊椎3D立体暨长短脚矫正器,其床架于适当处设一控制装置,于预定处设有第一、第二调整装置,并于床架的架体上端设一矫正装置,其中床架设有若干垫体分别与控制装置的固定外管及活动外管结合固定,该活动外管容设一具转动轴的固定管,而第一、第二调整装置设一导杆穿设于两侧的固定座上,该导杆于适当处设一螺固体且设一杆体而恰凸伸容设于固定板的导槽内,矫正装置对称设一座管于架体两侧预定处,且设一具若干穿孔的升降杆容设固定于座管内;由上述结构,可调整第一、第二调整装置而令垫体可视患者脊椎扭曲、弯曲变形情况呈反方向交错倾斜而以相对的3D立体拉伸反转作用进行矫正,使用上更具多功能性且医疗复健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A61F5/01GK2790429SQ20052001705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0日
发明者廖庆龙 申请人:廖庆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