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培养标本采样用细菌采样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803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创面培养标本采样用细菌采样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科学实验研究、临床检验中使用的创面培养标本采样用细菌采样棒。
背景技术
创伤是人类劳动生产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伤害,创伤引起的感染是当前医疗实践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问题,目前对感染的治疗已经有多种有效的方法,抗生素的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科学也具有两面性,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其滥用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对创面细菌学的调查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在指导临床上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当前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常规操作,其工作量较大,程序复杂,要求无菌采样和细菌培养的条件。
在创面培养标本采样方面,基本过程是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创面后放入无菌器皿中。当前没有统一的方便使用的采样器材,在实践应用中存在许多的不便,容易导致不规范的操作,这样易造成杂菌污染,影响和误导实验结果。例如医务人员手持无菌棉签创面采样后往往不能直接放入无菌培养瓶中,因为手持部位已经被细菌污染,需要剪除这一部分,而在现场没有无菌剪刀等器械,大部分人采用在无菌瓶边缘折断棉签的办法,棉签内部未消毒部位会暴露,加上如果操作不慎就更加容易使样本污染。如使用无菌剪刀等器械剪断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特别指出的是,采样通常是由医护人员而不是专业采样人员执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接触众多不同的患者,且执行其他与创面、污染相关的操作,特别是烧伤、整形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在对进行医护人员手采样238人次,采集创面分泌物标本409个送细菌培养后,结果医护人员的手采样标本培养出细菌10种,创面分泌物培养出细菌21种。医护人员的手与创面分泌物同时培养出相同菌种35次,占有菌生长率的58.3%。手采样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创面分泌物培养出来的菌株吻合率高(郑秀先.徐俊赐.烧伤创面菌株与医护人员手皮肤带菌的关系,广东医学,2000(4),349-50)。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不能看出,采样器材的不规范、不实用所造成的操作不便将导致错误的培养结果,误导临床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创面培养标本采样用细菌采样棒,通过简单的结构改进,避免采样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创面培养标本采样用细菌采样棒由EP套管和棉签组成;EP套管上部细,套住棉签杆的一段,内径略大于棉签杆部直径,棉签杆上部露出在EP套管之外的部分为手持部位;EP套管下部粗,容纳棉签头,并在端部设有管盖,这一部分为无菌部位。
由上述结构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采样棒采用了套管结构,以伸缩方式操作,手持部位与无菌部位分隔,可避免操作过程中污染。
2、棉签头部采用EP管盖密闭保护,起到无菌隔离作用。
3、套管在使用中无破坏性使用情况,经消毒后可再利用。
综上所述,本采样棒具有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速、无污染,部分部件可消毒后重新利用等优点。


图1是创面培养标本采样用细菌采样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样棒在采样时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采用棒收藏备用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采样棒由EP套管2和棉签3组成,EP套管上部21较细,约2cm长,套住棉签杆32的一段,内径略大于棉签杆部直径,使棉签杆32可以上下滑动,EP套管下部22粗,容纳棉签头31,并EP套管2端部设管盖1。棉签杆32最上部为手持部位33另外,露出于EP套管2之外。另外,在EP套管2侧面有用于标记的磨砂面4,方便标记。
使用前,将EP套管2与棉签3组合好后,见图3,密封包装,钻60照射消毒。使用时打开包装,先将管盖1掀开,手持棉签杆上的手持部位33和EP套管2,将棉签头31伸出套管2,状态见图2,即可进行采样。创面取样后收回,关闭管盖1。送至细菌培养室后,打开管盖1,伸出棉签头31后,用于接种。使用后可将棉签取出收集集中处理,EP套管则可泡酸、清洗、烘干后与棉签再组装后备下一次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创面培养标本采样用细菌采样棒,包括有棉签,其特征在于还有一EP套管,该EP套管上部细,内径略大于棉签杆部直径,套住棉签杆的一段,EP套管下部粗,容纳棉签头,并在端部设有管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创面培养标本采样用细菌采样棒,它由EP套管和棉签组成,EP套管上部细,套住棉签杆的一段,内径略大于棉签杆部直径,EP套管下部粗,容纳棉签头,并在端部设有管盖。本采样棒以伸缩方式操作,手持部位与无菌部位分隔,可避免操作过程中污染,棉签头部采用EP管盖密闭保护,起到无菌隔离作用,套管在使用中无破坏性使用情况,经消毒后可再利用,因此采样棒具有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快速、无污染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B10/00GK2819206SQ20052003375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1日
发明者党永明, 黄跃生, 陈丽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