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式骨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62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杆式骨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人体长骨进行外科处理的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人体长骨进行外固定且纵向延长与加压的连杆式骨外固定器。
背景技术
骨外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应用于人体四肢长骨不等长畸形的矫正、骨不连接的治疗、重度开放性骨折的固定及近年来兴起的美容增高术等。骨外固定器的结构形式目前国外主要有全环式骨外固定器、Profix骨外固定器。国内主要有半环槽式骨外固定器、钩槽式骨外固定器。这些骨外固定器的共同缺点是采用多平面多针固定,增加了感染发生的机率,且多针孔瘢痕影响肢体的美观;潜在损伤血管、神经的风险性高;延长与压缩的可调节幅度小,使得适应证相对局限;骨折端易发生成角与侧方畸形,特别是骨延长时肌腱生长速度跟不上骨延长速度而出现肢体关节畸形,因此失败率相对较高;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需专业技巧;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病人不乐于接受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骨外固定器存在着的安全可靠性不高、有效适应性不好、结构较复杂、操作和携带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高、有效适应性好、结构简单且操作和携带方便的连杆式骨外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它由两副结构完全相同的调节臂和将这两副调节臂连接起来的左连接横杆、中连接横杆及右连接横杆构成,其中每一副调节臂的结构为具有一长条形的压板,压板从中部向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左滑道孔和右滑道孔,还具有两根与压板相平行的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在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的内端外侧面上分别固连有与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相垂直的左支柱和右支柱,在压板的左滑道孔和右滑道孔内分别穿设有压接在孔端的左拉紧螺钉和右拉紧螺钉,左拉紧螺钉和右拉紧螺钉的一端部开设有径向的旋转施力插入孔,而另一端则分别旋接在左支柱和右支柱的从端部沿轴向开设的螺孔内,从而将左支柱和右支柱连同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与压板拉紧连接在一起,在左丝套杆与右丝套杆之间设有左右丝杆,该左右丝杆的中部开设有径向的旋转施力插入孔,从左右丝杆的中部向两端分别加工有螺纹方向互为相反的两段螺纹而形成左丝杆和右丝杆,该左丝杆和右丝杆相适配地旋接在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上从内端沿轴向所开设的螺孔内,左丝杆或右丝杆上还旋接有一定位螺母,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的外端部分别连接有呈弯柱体状的连接杆和呈短柱体状的右支脚,连接杆和右支脚分别与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的连接处采用半柱状体相吻合,且用连接螺钉穿过两个半柱状体上的螺孔而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和右支脚上分别开设有沿径向的横杆插入孔,以及还分别开设有与横杆插入孔相垂直连通的螺钉固定孔,且在该螺钉固定孔内均旋接有横杆固定螺钉,连接杆的外端部连接有一呈短柱体状的左支脚,左支脚的连接端带有螺杆部并旋接在连接杆上的从外端面向内沿轴向所开设的螺孔内,在左支脚上开设有沿径向的横杆插入孔,以及还开设有与横杆插入孔相连通的螺钉固足孔,且在该螺钉固定孔内旋接有横杆固定螺钉;在两副调节臂的左支脚、连接杆和右支脚的横杆插入孔内分别插入有同一根左连接横杆、同一根中连接横杆和同一根右连接横杆,且用相对应的横杆固定螺钉分别将左连接横杆、中连接横杆和右连接横杆固定紧,在左连接横杆、中连接横杆和右连接横杆的一端部均加工有螺纹。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两副调节臂通过左、右支脚和连接杆上的左、右、中连接横杆连接成一体,共同组成一个非常稳固且可伸缩调节的平面稳定结构,其功能之一是可用来进行复位固定,即在使用时通过其连接横杆与人体骨折端相连,该结构的平面稳定性制约了骨折端发生前后移位、成角移位及旋转移位,连接横杆的螺纹部与骨相连,其所产生的握持作用可限制骨折端发生内外移位及成角畸形,维持骨折端的复位和维持跟骨与胫骨之间的距离并有效固定;其功能之二是进行延长与加压,由于它通过连接横杆与骨相连,又可通过对两副调节臂上的左右丝杆施力进行旋转调节,从而产生伸缩力量,使两副调节臂的左、右丝套杆及左、右支柱通过松开后的左、右拉紧螺钉分别沿着压板上的左、右滑道孔产生左、右位移,再通过分别与左、右丝套杆相连的连接杆及左支脚、右支脚和分别与左支脚、连接杆及右支脚相连的左、中、右连接横杆,将伸缩力传导到骨折端,使骨折端产生伸缩位移,从而实现骨延长和收缩加压作用。设在左右丝杆上的定位螺母的作用是,当一旦对左右丝杆施力进行旋转调节而将位置确定好了之后,便可旋动该定位螺母与所在一方的左丝套杆或右丝套杆的内端面相贴紧,以防止左右丝杆与左、右丝套杆之间产生轴向位移,从而对本实用新型构成的平面稳定结构起到稳固定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两副调节臂由三根连接横杆连接成一个非常稳固且可伸缩调节的平面稳定结构,故其安全可靠性高,并发症少,主要是减少了针孔数量,使得发生感染的机率大为下降,同时针孔瘢痕减少,对肢体美观影响也随之减少,并且对血管和神经的潜在损伤风险度降低;其左、右支脚分别通过左、右丝套杆和左、右支柱及左、右拉紧螺钉镶嵌在压板的长条形左、右滑道孔内,使得左、中、右连接横杆对骨折端进行压缩或延长的可调节幅度大,有效适应范围增大;骨折端不易发生成角与侧方畸形,特别是可防止延长过程中因肌腱挛缩而造成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因此手术成功率较高;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操作使用;体积较小而便于携带,病人乐于接受。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中单个一副调节臂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两副结构完全相同的调节臂和将这两副调节臂连接起来的左连接横杆1、中连接横杆20及右连接横杆2构成,其中每一副调节臂的结构为具有一长条形的压板3,压板3从中部向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左滑道孔31和右滑道孔32,还具有两根与压板3相平行的左丝套杆4和右丝套杆5,在左丝套杆4和右丝套杆5内端的外侧面上分别焊接固连有与左丝套杆4和右丝套杆5相垂直的左支柱6和右支柱7,在压板3的左滑道孔31和右滑道孔32内分别穿设有压接在孔端的左拉紧螺钉8和右拉紧螺钉9,左拉紧螺钉8和右拉紧螺钉9的一端部分别开设有径向的旋转施力插入孔81和91,而另一端则分别旋接在左支柱6和右支柱7的从端部沿轴向开设的螺孔内,从而将左支柱6和右支柱7连同左丝套杆4和右丝套杆5与压板3拉紧连接在一起,在左丝套杆4与右丝套杆5之间设有左右丝杆11,该左右丝杆11的中部开设有两个在空间互相垂直的沿径向的旋转施力插入孔111和112,从左右丝杆11的中部向两端分别加工有螺纹方向互为相反的螺纹而形成左丝杆113和右丝杆114,该左丝杆113和右丝杆114分别相适配地旋接在左丝套杆4和右丝套杆5上从内端沿轴向所开设的螺孔41和51内,左丝杆113上还旋接有一定位螺母10,左丝套杆4和右丝套杆5的外端部分别连接有呈弯柱体状的连接杆12和呈短柱体状的右支脚13,连接杆12和右支脚13分别与左丝套杆4和右丝套杆5的连接处采用半柱状体121和131与42和52相吻合,且用连接螺钉14和15分别穿过两个半柱状体121与42和131与52上的螺孔而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2和右支脚13上分别开设有沿径向的横杆插入孔122和132,以及还分别开设有与横杆插入孔122和132分别相垂直连通的螺钉固定孔123和133,且在该螺钉固定孔123和133内分别旋接有横杆固定螺钉16和17,连接杆12的外端部连接有一呈短柱体状的左支脚18,左支脚18的连接端带有螺纹部181并旋接在连接杆12上的从外端面向内沿轴向所开设的螺孔124内,在左支脚18上开设有沿径向的横杆插入孔182,以及还开设有与横杆插入孔182相连通的螺钉固定孔183,且在该螺钉固定孔183内旋接有横杆固定螺钉19;在两副调节臂的左支脚18、连接杆12和右支脚13的横杆插入孔182、122和132内分别插入有同一根左连接横杆1、中连接横杆20和右连接横杆2,且用相对应的横杆固定螺钉19、16和17将左连接横杆1、中连接横杆20和右连接横杆2固定紧,在左连接横杆1、中连接横杆20和右连接横杆2的一端部分别加工有螺纹101、2001和201。在图1至图3中,所有构件均可采用医用材料1Cr8Ni9Ti制造。左连接横杆1、中连接横杆20和右连接横杆2为实心螺纹钉,以长100~140mm、直径φ5mm、螺纹部长度30~40mm为宜。
为着文字表述的方便和绘图的简便,本实用新型将呈弯柱体状的连接杆12设置连接在左丝套杆4的外端部。而实际上,左、右方向是可以人为设定的。因此,连接杆12也可连接在右丝套杆5的外端部,同样也属于本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4,此图为本实用新型以小腿短缩畸形为例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在手术中截断短缩的胫腓骨后,置入胫骨髓内钉于髓腔,胫骨21两干骺端各植入中连接横杆20和右连接横杆2,跟骨22上置入左连接横杆1,植入时先使用φ4.5mm钻头在胫骨21上钻孔,再拧入左、中、右连接横杆1、20和2的螺纹端101、2001和201,要求左、中、右连接横杆1、20与2互相平行且在胫骨21的同一中轴平面上,远折端与近折端的中、右连接横杆20与2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调节臂上横杆插入孔122与132之间的最小距离,也不能大于其最大距离。左、中、右连接横杆1、20和2以穿透胫骨21对侧皮质1~2个螺纹为宜,植入后连接两个调节臂并与之固定。需要延长时,取下左、右拉紧螺钉8和9及压板3,根据左右丝杆11的螺纹方向调节,增加左、右丝套杆4与5之间的间距以增大骨折端之间的距离。延长完毕后装上压板3及左、右拉紧螺钉8和9。按常规重复上述延长方法调节左右丝杆11延长直至预期长度。此过程中由于跟骨22上的左连接横杆1的作用,可限制跟骨22与胫骨21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防止延长过程中因肌腱挛缩而造成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术后72小时患者可在床上带本实用新型扶拐下地活动,并逐渐增加重量负重活动。术后4-6周根据骨折端愈后情况可带本实用新型负重行走,直至骨折端愈合,治疗期间动态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并及时调整。左、中、右连接横杆1、20和2与皮肤接触处注意护理防止感染。骨折愈合后拆除调节臂及左、中、右连接横杆1、20和2,完成治疗全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连杆式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两副结构完全相同的调节臂和将这两副调节臂连接起来的左连接横杆、中连接横杆及右连接横杆构成,其中每一副调节臂的结构为具有一长条形的压板,压板从中部向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长条形的左滑道孔和右滑道孔,还具有两根与压板相平行的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在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的内端外侧面上分别固连有与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相垂直的左支柱和右支柱,在压板的左滑道孔和右滑道孔内分别穿设有压接在孔端的左拉紧螺钉和右拉紧螺钉,左拉紧螺钉和右拉紧螺钉的一端部开设有径向的旋转施力插入孔,而另一端则分别旋接在左支柱和右支柱的从端部沿轴向开设的螺孔内,从而将左支柱和右支柱连同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与压板拉紧连接在一起,在左丝套杆与右丝套杆之间设有左右丝杆,该左右丝杆的中部开设有径向的旋转施力插入孔,从左右丝杆的中部向两端分别加工有螺纹方向互为相反的两段螺纹而形成左丝杆和右丝杆,该左丝杆和右丝杆相适配地旋接在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上从内端沿轴向所开设的螺孔内,左丝杆或右丝杆上还旋接有一定位螺母,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的外端部分别连接有呈弯柱体状的连接杆和呈短柱体状的右支脚,连接杆和右支脚分别与左丝套杆和右丝套杆的连接处采用半柱状体相吻合,且用连接螺钉穿过两个半柱状体上的螺孔而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和右支脚上分别开设有沿径向的横杆插入孔,以及还分别开设有与横杆插入孔相垂直连通的螺钉固定孔,且在该螺钉固定孔内均旋接有横杆固定螺钉,连接杆的外端部连接有一呈短柱体状的左支脚,左支脚的连接端带有螺杆部并旋接在连接杆上的从外端面向内沿轴向所开设的螺孔内,在左支脚上开设有沿径向的横杆插入孔,以及还开设有与横杆插入孔相连通的螺钉固定孔,且在该螺钉固定孔内旋接有横杆固定螺钉;在两副调节臂的左支脚、连接杆和右支脚的横杆插入孔内分别插入有同一根左连接横杆、同一根中连接横杆和同一根右连接横杆,且用相对应的横杆固定螺钉分别将左连接横杆、中连接横杆和右连接横杆固定紧,在左连接横杆、中连接横杆和右连接横杆的一端部均加工有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式骨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左右丝杆中部开设的旋转施力插入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在空间互相垂直。
专利摘要连杆式骨外固定器由两副结构相同的调节臂和左、中、右连接横杆连接构成,每副调节臂又都由压板、左丝套杆、右丝套杆、左支柱、右支柱、左拉紧螺钉、右拉紧螺钉、左右丝杆、定位螺母、左支脚、连接杆、右支脚、连接螺钉及横杆固定螺钉构成。使用时通过其连接横杆与人体长骨的骨折端相连接,形成一个非常稳固且可伸缩调节的平面稳定结构,可实现骨复位固定和骨延长与收缩加压的功能。其安全可靠性高,针孔数量少,使得发生感染的机率小,针孔瘢痕较少,对血管和神经的潜在损伤风险度小;对骨折端进行压缩或延长的可调幅度大,有效适应性好;骨折端不易发生成角与侧方畸形等,手术成功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操作和便于携带,病人乐于接受。
文档编号A61B17/60GK2820111SQ200520051489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5日
发明者黎志宏, 陈校明, 张湘生 申请人:张湘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