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407阅读:28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肝脓肿手术后治疗用的冲洗管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
背景技术
目前,对肝脓肿的治疗,一般采用甲硝唑控制其发展,如果脓肿已形成,则需手术治疗,一般是手术切开,将一根医用硅胶引流管埋入病人体腔术部,对脓液进行抽吸,然后再用抗生素进行冲洗治疗,冲洗时,先把抗生素冲洗液从硅胶管内注入肝脓肿的腔内,再从硅胶管内排出。这种传统的引流管的不足之处在于冲洗时注入液体与排出液体不能同时进行,增加了操作步骤,冲洗不彻底,延长了治疗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肝脓肿手术后冲洗治疗、注入液体与排出液体可同时进行、能缩短治疗时间和提高药物治疗及冲洗效果的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由引流管、引流袋构成,引流袋通过连通软管与引流管的后端部固定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的外部套装上外套管,在外套管的前端口上粘结上弹性薄膜环,在外套管的后部设抗生素注入管,外套管的后端与引流管的后端通过固定环密封连接,以便药液经注药器加压后从引流管和外套管之间的环形腔冲开弹性薄膜环进入肝脓肿腔内,再从引流管的内腔返流进入引流袋内,实现药液注入和排液引流同时进行。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弹性薄膜环为一弹性薄膜筒,下口粘结套装在外套管的口沿上,上口套在引流管的口沿外壁上,长度为0.5-1.0cm,当抗生素注入时,在抗生素药液的压力作用下,弹性薄膜环的上口撑大,抗生素药液注入肝脓肿腔内,当不注入抗生素药物时,弹性薄膜环的上口又紧贴于引流管的口沿外壁上,肝脓肿液体不会从引流管外壁与外套管内壁之间流出;所述的引流管和外套管均为硅胶管,外套管的内壁与引流管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mm,这样可缩小外套管的外径,实现小切口引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对肝脓肿患部手术切开,将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埋置于患部,在抗生素注入管上接注药器,把抗生素药液通过注药器加压,抗生素药液经外套管与引流管之间的环形腔内进入患部冲洗治疗,冲洗后的药液和脓液经过引流管的内腔排入引流袋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肝脓肿单管式引流管相比,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用药液冲洗治疗和引流能同时进行,并且能实现单向流动,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和冲洗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由引流管1、引流袋2构成,引流袋2通过连通软管3与引流管1的后端部固定连通,在引流管1的外部套装上外套管4,在外套管4的前端口上粘结上弹性薄膜环5,在外套管4的后部设抗生素注入管6,外套管4的后端与引流管1的后端通过固定环7密封连接。所述的弹性薄膜环5为一弹性薄膜筒,下口粘结套装在外套管4的口沿上,上口套在引流管1的口沿外壁上,长度为0.5-1.0cm;所述的引流管1和外套管4均为硅胶管,外套管4的内壁与引流管1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mm。
权利要求1.一种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由引流管(1)、引流袋(2)构成,引流袋(2)通过连通软管(3)与引流管(1)的后端部固定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1)的外部套装上外套管(4),在外套管(4)的前端口上粘结上弹性薄膜环(5),在外套管(4)的后部设抗生素注入管(6),外套管(4)的后端与引流管(1)的后端通过固定环(7)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薄膜环(5)为一弹性薄膜筒,下口粘结套装在外套管(4)的口沿上,上口套在引流管(1)的口沿外壁上,长度为0.5-1.0cm;所述的引流管(1)和外套管(4)均为硅胶管,外套管(4)的内壁与引流管(1)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由引流管1、引流袋2构成,引流袋2通过连通软管3与引流管1的后端部固定连通,在引流管1的外部套装上外套管4,在外套管4的前端口上粘结上弹性薄膜环5,在外套管4的后部设抗生素注入管6,外套管4的后端与引流管1的后端通过固定环7密封连接。该肝脓肿术后引流冲洗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用药液冲洗治疗和引流能同时进行,并且能实现单向流动,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和冲洗效果。
文档编号A61M39/00GK2843506SQ20052008850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
发明者赵伟, 孙启峰 申请人:赵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