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40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生儿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床的改进,特别是一种适合新生儿多种卧姿的新生儿多功能床。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新生儿床一般都由床护栏、床板面、床腿、滚轮构成,床板面和床护栏及床腿固定为一体,在床板面上无翻转机构,这种新生儿床存在的不足在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除了平卧位以外,难以实现其他卧位,对新生儿的休息和治疗都不利,如当新生儿呕吐时易发生呛咳,在为新生儿作背部治疗时,会影响新生儿的呼吸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新生儿多种卧姿,从而可具有避免新生儿呕吐、减少脑部充血、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利于新生儿作背部治疗等功能的新生儿多功能床。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新生儿多功能床,由床板面、床腿、床护栏、滚轮构成,床板面的四个角部焊接固定在床腿上,滚轮固定在床腿的底端,在床腿的上端插接固定上床护栏,通过插接,可便于拆装,其特征在于在床板面上平置上左、右折翻床板和前、后抬高“T”形床板,通过床板的左、右折翻和前、后抬高,实现新生儿的多种卧姿,在前、后抬高“T”形床板的横板面中部设通孔,并与床板面上的通孔相通,以使呕吐物漏出,左、右折翻床板的内侧边沿与前、后抬高“T”形床板的竖板边沿分别用折页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在前、后抬高“T”形床板的底侧面前、后部分别设前、后抬高拔杆,前、后抬高拔杆的轴外端分别固定上手摇把,在左、右折翻床板的底侧分别设翻转拔杆,翻转拔杆的轴外端也连接上相应的手摇把,前、后抬高拔杆及其相应的轴和翻转拔杆及其相应的轴均卡在床板面上的相应卡槽内;所述的床护栏为圆钢管焊接而成,在上端的管口上插接上输液架,也可插接上蚊帐杆。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通过不同的手摇把的转动,可实现新生儿的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以防止新生儿呕吐物呛咳窒息;或头高足低位,可减少在新生儿脑出血时的脑部充血;或头低足高位,可利于吐出呕吐物,避免进入气管;或俯卧位,利于新生儿作背部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新生儿床相比,可根据新生儿的不同情况,调整多种卧姿,使用方便、灵活,可利于新生儿的多种护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床板面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新生儿多功能床,由床板面1、床腿2、床护栏3、滚轮4构成,床板面1的四个角部焊接固定在床腿2上,滚轮4固定在床腿2的底端,在床腿2的上端插接固定上床护栏3,在床板面1上平置上左、右折翻床板5、5′和前、后抬高“T”形床板6,在前、后抬高“T”形床板6的横板面中部设通孔7,并与床板面1上的通孔8相通,左、右折翻床板5、5′的内侧边沿与前、后抬高“T”形床板6的竖板边沿分别用折页9固定连接。在前、后抬高“T”形床板6的底侧面前、后部分别设前、后抬高拔杆10、10′,前、后抬高拔杆10、10′的轴外端分别固定上手摇把11、11′,在左、右折翻床板5、5′的底侧分别设翻转拔杆12、12′,翻转拔杆12、12′的轴外端也连接上相应的手摇把13、13′,前、后抬高拔杆10、10′及其相应的轴和翻转拔杆12、12′及其相应的轴均卡在床板面1上的相应卡槽14内所述的床护栏3为圆钢管焊接而成,在上端的管口上插接上输液架15,也可插接上蚊帐杆。
权利要求1.一种新生儿多功能床,由床板面(1)、床腿(2)、床护栏(3)、滚轮(4)构成,床板面(1)的四个角部焊接固定在床腿(2)上,滚轮(4)固定在床腿(2)的底端,在床腿(2)的上端插接固定上床护栏(3),其特征在于在床板面(1)上平置上左、右折翻床板(5、5′)和前、后抬高“T”形床板(6),在前、后抬高“T”形床板(6)的横板面中部设通孔(7),左、右折翻床板(5、5′)的内侧边沿与前、后抬高“T”形床板(6)的竖板边沿分别用折页(9)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抬高“T”形床板(6)的底侧面前、后部分别设前、后抬高拔杆(10、10′),前、后抬高拔杆(10、10′)的轴外端分别固定上手摇把(11、11′),在左、右折翻床板(5、5′)的底侧分别设翻转拔杆(12、12′),翻转拔杆(12、12′)的轴外端也连接上相应的手摇把(13、13′),前、后抬高拔杆(10、10′)及其相应的轴和翻转拔杆(12、12′)及其相应的轴均卡在床板面(1)上的相应卡槽(14)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多功能床,由床板面1、床腿2、床护栏3、滚轮4构成,床板面1的四个角部焊接固定在床腿2上,滚轮4固定在床腿2的底端,在床腿2的上端插接固定上床护栏3,在床板面1上平置上左、右折翻床板5、5′和前、后抬高“T”形床板6,在前、后抬高“T”形床板6的横板面中部设通孔7,并与床板面1上的通孔8相通,左、右折翻床板5、5′的内侧边沿与前、后抬高“T”形床板6的竖板边沿分别用折页9固定连接。该新生儿多功能床,可根据新生儿的不同情况,调整多种卧姿,使用方便、灵活,可利于新生儿的多种护理。
文档编号A61G7/05GK2840973SQ20052008850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李翠竹, 刘强 申请人:李翠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