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瓶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20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瓶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输液瓶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医疗方面的相当一部分药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输入到人体或动物体内,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医护人员随时监控输液的情况,以防止药液输完时,造成空气进入到人体内,这样会危到及病人的生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在输液时通过监控装置,当瓶内药液达到设定位置时可以发出鸣叫信号的输液瓶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输液瓶监控装置,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有调整板,调整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吊杆和吊钩,且吊杆穿过壳体上板使吊钩置于壳体外部,并且在调整板上设有两个电极端,两电极端通过导线与报警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连接;位于调整板的下方设有也可上下移动的接触板,位于接触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两个与电极端位置相对应的且凸起接触端子,接触板的下表面与壳体底板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接触板的下表面上设有挂杆和挂钩,挂杆穿过壳体底板使挂钩置于壳体外部。
所述调整板是可以上下移动的,调整板上的与壳体侧板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盲孔,壳体侧板上与调整板上盲孔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盲孔之间设有定位销钉。
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所述弹簧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对称分布。
所述接触板由具有导电作用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设置在壳体侧板上的定位孔针对不同容量的输液瓶调整报警的位置,即使医护人员不在附近,病人或家属听到报警声后可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保证不会有空气进入人体,这样既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也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报警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输液瓶监控装置,包括有壳体3,壳体3内设有可以上下移动调整板4,调整板4的上表面上设有吊杆2和吊钩1,且吊杆2穿过壳体上板6使吊钩1置于壳体3外部,并且在调整板4上设有两个电极端5,两电极端5通过导线与图2所示的报警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连接。调整板4上与壳体侧板13、17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盲孔8,壳体侧板13、17上与调整板4上盲孔8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孔16,且定位孔16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定位孔16与盲孔8之间设有定位销钉9,可以使调整板4置于壳体3内的不同位置。位于调整板4的下方设有也可上下移动的接触板11,该接触板11由具有导电作用的金属材料制成。位于接触板11的上表面上设有两个与电极端5位置相对应的且凸起接触端子10,接触板11的下表面与壳体底板15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14,该弹簧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对称分布。接触板11的下表面上设有挂杆12和挂钩18,挂杆12穿过壳体底板15使挂钩18置于壳体3外部。
使用时,根据输液瓶的容量将调整板4定位,然后将吊环1挂到输液架上,再将输液瓶挂在挂钩18上,由于输液瓶自身的重量,使得接触板11向下移动,此时将开关19闭合。输液过程中随着输液瓶内药液的减少,接触板11在弹簧14的作用下也不断上升,当接触板11上的接触端子10与调整板4上的电极端5相接触时,报警电路导通,控制电路20开始工作,喇叭7便发出鸣叫,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置。
权利要求1.一种输液瓶监控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设有调整板,调整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吊杆和吊钩,且吊杆穿过壳体上板使吊钩置于壳体外部,并且在调整板上设有两个电极端,两电极端通过导线与报警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连接;位于调整板的下方设有也可上下移动的接触板,位于接触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两个与电极端位置相对应的且凸起接触端子,接触板的下表面与壳体底板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接触板的下表面上设有挂杆和挂钩,挂杆穿过壳体底板使挂钩置于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瓶监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整板是可以上下移动的,调整板上的与壳体侧板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盲孔,壳体侧板上与调整板上盲孔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盲孔之间设有定位销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瓶监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瓶监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瓶监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触板由具有导电作用的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瓶监控装置,在壳体内设有调整板,调整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吊杆和吊钩,调整板上设有两个电极端,两电极端通过导线与报警电路的正极端和负极端连接。在调整板上的与壳体侧板相接触的面上设有盲孔,壳体侧板上与调整板上盲孔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盲孔之间设有定位销钉。调整板的下方设有也可上下移动的接触板,接触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两个与电极端位置相对应的且凸起接触端子,接触板的下表面与壳体底板上表面之间设有弹簧。接触板的下表面上设有挂杆和挂钩。即使医护人员不在附近,病人或家属听到报警声后可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确保了病人的安全,即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文档编号A61M5/36GK2863127SQ200520143660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张峻梓, 王建坤, 张金亮, 王海涛, 孙东雅 申请人:张峻梓, 王建坤, 张金亮, 王海涛, 孙东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