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充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14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充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充式注射器。具体而言,涉及形成有旁路的针筒内被衬垫划分为前后两个室的全长比较短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在以往,在进行混合或溶解的情况下,制剂、药效方面难以保持稳定性的药剂,直到使用之前分别保存在安瓿、管瓶等中,在使用时利用注射器或移液针等调制使用。但是,因该方法操作复杂,因而调制时需要耗费劳力和时间,而且空中浮游细菌可能会进入,并且安瓿中的玻璃片、管瓶中的橡胶片等异物混入的可能性较高。近年来,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案,实际上使用一种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将两种不同的药剂相互分离地保存在同一注射器中,并在使用时混合而使用。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注射器。利用图19至图23详细说明现有的该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图19是主视图,图20是剖视图。图21至图23是表示使用状况的图。即,如图20所示,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3的结构如下利用前端衬垫860、中间衬垫870以及柱塞衬垫880将针筒810内分隔为前后两个室811和812,并在针筒810的内壁凹陷设置了旁路813。如图21所示,压入柱塞杆840时,因中间衬垫870前进至旁路813的位置,后室812的溶解液L通过旁路813进入前室811,从而与粉末药剂D混合。然后进一步推进柱塞杆840,如图22所示除去罩盖850,并使前端衬垫860前进至喷嘴部件820内。由于在喷嘴部件820的内壁上凹陷设置了液体通路823,因而如图23所示,将注射针890等连接到喷嘴821上而供给混合药剂LD。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11280号公报(图1)但是,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3,如图20所示,由于从中间衬垫870的前端至基端形成有密封部871,因而想要使后室812的液剂L流入前室811,必须要使旁路813的轴向长度大于中间衬垫870的全长。从而预充式注射器3的全长变长。
并且,由于中间衬垫870的至少不前进其全部长度则后室812与旁路813不能连通,因而移动距离会变长。由于移动距离变长时前室811的压力上升率变高,因而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在混合操作的中途前端衬垫860向前端衬垫收容部822内移动,罩盖850掉落,从而前室811内暴露在大气中而受污染,或者不能顺畅地进行药剂的混合。为了避免这种问题,通过使前室811的全长变长而防止压力的上升。其结果,依然导致预充式注射器3的长度的增大。
并且,预充式注射器的全长变长时,随之柱塞的长度也变长,因而还存在供给药剂时的操作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手小的护士而言,该问题更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等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提出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如下技术方案(1)一种预充式注射器,包括针筒,具有设置喷嘴的前端和开放的基端;中间衬垫,将该针筒内液密性地划分为前室和后室;柱塞衬垫,位于比该中间衬垫靠近基端侧的位置,对上述针筒内进行密封;和柱塞杆,连接在该柱塞衬垫的基端上,在上述针筒的比中间衬垫靠近前端一侧上设有向径向外侧膨出的旁路,其中,上述中间衬垫包括密封部,与上述针筒的内壁接触,液密性地划分为上述前室和后室;和旁路连通路,与上述旁路协作连通上述前室和上述后室。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设旁路的轴向长度为a1、密封部的轴向有效长度为b1时,a1>b1。
(3)根据上述(2)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旁路连通路包括在密封部的基端侧大致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圆周槽以及连接该圆周槽和后室的连接路。
(4)根据上述(3)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连接路为形成在中间衬垫外壁上的槽。
(5)根据上述(3)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连接路为形成在中间衬垫外壁上的螺旋状的槽。
(6)根据上述(3)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连接路为形成在中间衬垫内部的通道。
(7)根据上述(2)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旁路连通路由从中间衬垫前端侧向基端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第一槽和从中间衬垫基端侧向前端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第二槽构成,该第二槽的前端位于比上述第一槽的基端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
(8)根据上述(7)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设旁路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为a2,密封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中被第一槽和第二槽分隔出的最短部分的长度为b2时,a2>b2。
(9)根据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设前端衬垫的轴向长度为A,中间衬垫的轴向长度为B,柱塞衬垫的轴向长度为C,喷嘴部件的内壁前端至旁路的内壁基端的长度为D时,A+B+C>D。
(10)根据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针筒进一步包括前端衬垫,前室形成在该前端衬垫和中间衬垫之间。
(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针筒进一步包括喷嘴部件,喷嘴形成在该喷嘴部件的前端上,并且该喷嘴部件包括可收容前端衬垫的前端衬垫收容部以及液体通路,在该前端衬垫收容部收容有上述前端衬垫时药液可通过所述液体通路。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不会有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破坏药剂的保存稳定性的情况,通过使预充式注射器的全长变得较短,不太占用保管场所,可以解决难以进行供给药剂时的操作的问题,提高了操作性。


图1是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图。
图4是说明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图。
图6是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中间衬垫的图(侧视图及展开图)。
图8是对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和现有产品进行比较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2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主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预充式注射器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实施例2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A-A向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中间衬垫的图(侧视图及展开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中间衬垫的图(侧视图及展开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4的中间衬垫的图(侧视图及展开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5的中间衬垫的图(侧视图及展开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6的中间衬垫的图(侧视图及展开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7的中间衬垫的图(侧视图及展开图)。
图19是现有技术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的主视图。
图20是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图。图1是其主视图;图2是其剖视图;图3至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中间衬垫前进至旁路,后室的液剂流入前室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药剂的混合完成的状态的图;图5是排出混合药剂的图。图6是图3的旁路连通路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中间衬垫的图。图7的(イ)是侧视图;(ロ)表示展开侧面的图。图7的着色部分表示与针筒接触的表面。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与现有产品之间的比较图。图8的(イ)是本发明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ロ)是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分别表示使用之前的状态。
图9至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预充式注射器的图。图9是其主视图;图10是其剖视图。图11是说明实施例2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使用状况的剖视图,是表示后室的液剂经过旁路连通路和连通路而流入前室的状态的图,其中,旁路连通路通过旁路而相连。图12为图11的A-A向剖视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中间衬垫的图。图13的(イ)是侧视图,(ロ)表示展开侧面的图。图13的着色部分表示与针筒接触的表面。
图14至图18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中间衬垫的图;在图14、图15、图17以及图18中,(イ)表示侧视图,(ロ)表示侧面展开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中间衬垫的图,连接路形成一条螺纹槽。附图中的着色部分表示与针筒接触的表面。
图15是表示实施例4的中间衬垫的图,连接路形成与轴向平行的直线状的槽。附图中的着色部分表示与针筒接触的表面。
图16是表示实施例5的中间衬垫的图,连接路是形成于衬垫内部的大致呈L字形通道。(イ)表示主视图;(ロ)右侧视图;(ハ)表示(ロ)的剖视图。附图中的着色部分表示与针筒接触的表面。
图17是表示实施例6的中间衬垫的图,形成有由从前端及基端分别朝向相反方向的螺旋状的第一槽及第二槽构成的旁路连通路。附图中的着色部分表示与针筒接触的表面。
图18是表示实施例7的中间衬垫的图,形成有由从前端及基端分别朝向相反方向的螺旋状的第一槽及第二槽构成的旁路连通路,在中间衬垫侧壁的旁路连通路以外的密封部上形成有凹坑(pit)。附图中的着色部分表示与针筒接触的表面。
实施例1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预充式注射器1,在上述特征中,具有(1)、(2)、(3)、(4)以及(5),并且优选具有(9)、(10)以及(11)。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7所示,预充式注射器1包括喷嘴部件20,其设有用罩盖50密封的喷嘴21;针筒10,该针筒10的液密性地插入固定在该喷嘴部件20基端的前端及基端开放;前端衬垫60,密封该针筒10的前端侧;中间衬垫70,将上述针筒10内部液密性地划分为前室11和后室12;柱塞衬垫80,位于比该中间衬垫70靠近基端侧的位置,对上述针筒10内进行密封;柱塞杆40,连接在该柱塞杆80的基端上,在上述针筒10的比中间衬垫70靠近前端一侧形成有向径向外侧膨出的旁路13,在上述后室12中收容有液剂L(例如溶解液),并且上述中间衬垫70包含至少一个密封部71和旁路连通路72,所述密封部71与上述针筒10的内壁接触,并液密性地划分为上述前室11和后室12;所述旁路连通路72,与上述旁路13共同连通上述前室11和上述后室12。
喷嘴部件20是在前端具有可排出药液LD的喷嘴21,基端开放的筒状部件,可在基端液密性地插入针筒10。在其内部形成有可收容后述的前端衬垫60的前端衬垫收容部22。并且,如图4及图5所示,在前端衬垫收容部22的内壁形成有液体通路23,在该前端衬垫收容部22中收容前端衬垫60时药液LD可通过所述液体通路23。该液体通路23为凹陷设置在前端衬垫收容部22的侧壁和顶面上的槽,其一端与喷嘴21的内腔相连,并且另一端可以与针筒10连通。另外,液体通路23的轴向长度必须要大于前端衬垫60的轴向长度,短的话就不能排出药液LD。并且,如图5所示,喷嘴21可以形成可连接注射针90的外接结构(オスルア一)。
并且,作为喷嘴部件20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以及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聚氯乙稀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酰胺、聚偏二氯乙烯、聚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酯、尼龙及其混合物、及其层压体,但只要有作为医疗器械材料的使用实绩,并且没有与收容在针筒10内的药剂发生相互作用,向药剂溶出等问题,就不特别限定其原材料。
罩盖50密封喷嘴21而套于其上,作为其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适当地采用丁基橡胶、硅橡胶、热可塑性弹性体、硅弹性体等的弹性材料,但只要有作为医疗器械材料的使用实绩并可以密封喷嘴,就不特别限定其原材料。
针筒10为前端及基端开放的筒状部件,在其基端上安装有拇指凸缘30,并且其前端液密性地插入固定在上述喷嘴部件20上。针筒10的前端通过前端衬垫60液密性地封闭针筒10内,基端通过柱塞衬垫80液密性地进行密封。在针筒10内插入了中间衬垫70,上述针筒10内液密性地被该中间衬垫70划分为前室11和后室12。在前室11的壁上向径向外侧膨出地沿着针筒10的轴向形成有旁路13。作为针筒10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玻璃、聚乙烯以及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聚氯乙稀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酰胺、聚偏二氯乙烯、聚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酯、尼龙及其混合物、及其层压体,但只要有作为医疗器械材料的使用实绩,并且没有与收容在针筒10内的药剂发生相互作用,向药剂溶出等问题,就不特别限定其原材料。
在后室12收容有液剂L。优选的是,作为收容在后室12中的液剂,收容生理食盐水、葡萄糖等溶解液或药液等液剂。在前室11收容有粉末药剂D。作为收容在前室11中的药剂,优选的是,与后室12的药剂L溶解时不稳定的粉末药剂,例如抗生素等冷冻干燥制剂,但收容在前室11中的药剂的剂形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液剂。
前端衬垫60、柱塞衬垫80以及中间衬垫70都是由弹性体构成的筒状部件,作为其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适当地采用丁基橡胶、硅橡胶、热可塑性弹性体、硅弹性体等的弹性材料,但只要有作为医疗器械材料的使用实绩,并且不与收容在针筒10内的药剂产生相互作用,就不特别限定其原材料。
前端衬垫60以及柱塞衬垫80,在侧面具有多条液密性地与针筒10的内壁接触并形成在圆周方向上的环状凸缘61及81,可在针筒10内滑动。并且,作为其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适当地采用丁基橡胶、硅橡胶、热可塑性弹性体、硅弹性体等的弹性材料,但只要有作为医疗器械材料的使用实绩,并且可液密性地对针筒10内进行密封,就不特别限定其原材料。
在柱塞衬垫80的基端,连接有柱塞杆40。柱塞杆40可以预先连接,也可以在使用时连接。作为连接方法,可以举出嵌合、螺合等。并且,作为柱塞杆40的形成材料,虽然举出合成树脂等,但不特别限定其原材料。
本发明的中间衬垫70,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部71,在前端侧上液密性地与针筒10的内壁接触;和旁路连通路72,由圆周槽72a和连接路72b构成,所述圆周槽72a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于密封部71的基端侧上,所述连接路72b用于连接该圆周槽72a和后室12。另外,实施例1的密封部71由2条环状凸缘71a构成。即,在本发明中所称的密封部是实际上划分前室和后室的密封构造,可以包括不与针筒10的内壁接触的部分71b。环状凸缘71a不限定于2条。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6的环状槽671b或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7的凹坑773,与71b相同,也是不与针筒的内壁接触的部分。
如图7的(イ)及(ロ)所示,本发明的连接路72b由螺旋状的螺纹槽构成,连接路72b的一端与圆周槽72a连接,并且另一端与中间衬垫70的底面连接。通过将连接路72b形成螺旋状的螺纹槽,可以使圆周槽72a和后室12之间的距离变长,因而可以进一步液密性地划分前室11和后室12之间。并且,在后室12收容亲水性的液剂时,通过对旁路连通路72内进行疏水性涂敷,可以防止液剂L进入旁路连通路72内,因而可以进一步液密性地划分前室11和后室12之间。作为亲水性涂敷剂,可以适当使用水溶性或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砒络烷酮、聚丙烯酰胺、胶原、脱乙酰壳多糖、甲基乙烯基醚-无水马来酸等及其共聚物、衍生体,当然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液剂L为疏水性的情况下,相反地对旁路连接路72b内施行亲水性涂敷即可。
并且,在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设旁路13的轴向长度为a1、密封部71的轴向有效长度为b1时,a1>b1。由此,如图3所示,中间衬垫70向前方移动时,后室12的液剂L可以越过密封部71,并通过旁路13流入前室11。密封部71的轴向有效长度是指,2条环状凸缘71a中从前端侧的凸缘71a的前端部至后端侧的凸缘71a的基端部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中间衬垫70的密封部71的有效长度变短,同时使旁路13的长度也变短,并将包括以螺旋状较长延伸的连接路72b的旁路连通路72设在密封部71的基端侧上,如图8所示,可以提供与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3相比更短,操作性提高且不会破坏药剂的稳定性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1。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如图5所示,设前端衬垫60的轴向长度为A,中间衬垫70的轴向长度为B,柱塞衬垫80的轴向长度为C,喷嘴部件20的内壁前端至旁路13的内壁基端的长度为D时,A+B+C>D。由此,具有多条环状凸缘81的柱塞衬垫80的最靠基端侧的环状凸缘80,相比旁路13的内壁中的基端总是位于基端侧。
接着,利用图3至图5说明实施例1的预充式注射器1的使用方法。首先,如图3所示,将柱塞衬垫40向前端方向压入时,后室12的内压上升,随之中间衬垫70也前进。在中间衬垫70的密封部71通过旁路13的基端的时点,后室12内的液剂L通过连接路72b及圆周槽72a流入前室11。
如图4所示,使柱塞杆40前进,直到柱塞衬垫80的顶面与中间衬垫70的底面抵接,使后室12的液剂L全部的量流入前室11。使粉末药剂D溶解到液剂L中而形成药液LD。然后如图5所示,在喷嘴21上连接注射针90而向血管等注射药液LD。
实施例2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预充式注射器2,在上述特征中,具有(1)、(2)、(7)以及(8),并且优选具有(9)、(10)以及(11)。具体而言,如图9至图13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中间衬垫270的形状和旁路213的形状。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中间衬垫270上相对于中心轴对称地形成有旁路连通路272,所述旁路连通路272由从前端侧向基端方向延伸的第一槽272a和从基端侧向前端方向延伸的第二槽272b构成。第二槽272b的前端形成相比第一槽272a的基端靠近前端侧的错开结构,第一槽272a和第二槽272b相互隔开。并且,在中间衬垫270的侧面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环状凸缘271a,所述环状凸缘271a与针筒210的内壁接触,形成于环状凸缘271a和环状凸缘271a之间的环状槽271b不相互连通,与第一槽272a以及与第二槽272b也都隔开。另外,实施例1的旁路13形成在针筒10的轴向上,与此相对,实施例2的旁路213形成在针筒210的圆周方向上。
在此,如图12所示,设旁路213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为a2,密封部271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中被第一槽272a和第二槽272b分隔的最短部分的长度为b2时,a2>b2。由此,中间衬垫270向前方移动时,后室212的液剂L可以越过密封部271,并通过旁路213流入前室211。另外,实施例2的旁路213跨越半个圆周以上形成在针筒210的周围,a2相比b2非常长。这是因为,在不设置第一槽272a及第二槽272b的侧面和旁路位于同一轴上的情况下,即使中间衬垫270前进,旁路连通路272和旁路213也不连通。
接着,利用图11说明实施例2的预充式注射器2的使用方法。压入柱塞杆240,使中间衬垫270前进至旁路213跨过第一槽272a及第二槽272b的位置时,第一槽272a及第二槽272b与旁路213连通。由此,收容在后室212的液剂L可通过旁路213及旁路连通路272流入前室211。
然后,使柱塞杆240前进,直到柱塞衬垫280的顶面与中间衬垫270的底面抵接,使后室212的液剂L的全部的量流入前室211。使粉末药剂D溶解到液剂L中而形成药液LD,在喷嘴21上连接注射针(未图示)而向血管等注射药液LD。
实施例3接着,在图14表示实施例3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中间衬垫370。虽然未图示,实施例3的中间衬垫370以外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中间衬垫370的连接路372b的形状。与实施例1相同地,实施例3的旁路连通路372也由圆周槽372a和连接路372b构成,但实施例3的连接路37b由1条螺纹槽构成。
实施例4接着,在图15表示实施例4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中间衬垫470。虽然未图示,实施例4的中间衬垫470以外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中间衬垫470的连接路472b的形状。与实施例1相同地,实施例4的旁路连通路472也由圆周槽472a和连接路472b构成,但实施例4的连接路472b为沿着轴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而不是如实施例1及实施例3所示的螺旋状的螺纹槽。
实施例5接着,在图16表示实施例5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中间衬垫570。虽然未图示,实施例5的中间衬垫570以外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中间衬垫570的连接路572b的形状。实施例5的连接路572b为形成在中间衬垫570的内部的大致呈L字形的通道。一端与圆周槽572a连接,另一端与中间衬垫570的底面连接。
实施例6接着,在图17表示实施例6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中间衬垫670。虽然没有图示,但实施例6的中间衬垫670以外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6的旁路通路672由从前端向基端方向延伸的第一螺纹槽672a和从基端向前端方向延伸的第二螺纹槽672b形成。所述两个螺纹槽672a及672b不连通,在两者之间形成有密封部671。其中,密封部671由环状凸缘671a和环状槽671b构成。在此,设密封部671的轴向长度为b3,旁路的针筒轴向长度为a3时(未图示),与实施例1相同地,a3>b3。
实施例7接着,在图18表示实施例7的预充式注射器的中间衬垫770。虽然没有图示,但实施例7的中间衬垫770以外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7的旁路通路772包括从前端向基端方向延伸的第一螺纹槽772a和从基端向前端方向延伸的第二螺纹槽772b。该结构虽然与实施例6很相似,但与实施例6不同点在于两个槽772a及772b靠近,在不形成旁路连通路772的侧壁上形成有凹坑773。
权利要求
1.一种预充式注射器,包括针筒,具有设置喷嘴的前端和开放的基端;中间衬垫,将该针筒内液密性地划分为前室和后室;柱塞衬垫,位于比该中间衬垫靠近基端侧的位置,对所述针筒内进行密封;和柱塞杆,连接在该柱塞衬垫的基端上,在所述针筒的比中间衬垫靠近前端一侧上设有向径向外侧膨出的旁路,其中,所述中间衬垫包括密封部,与所述针筒的内壁接触,液密性地划分为所述前室和后室;和旁路连通路,与所述旁路协作连通所述前室和所述后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设旁路的轴向长度为a1、密封部的轴向有效长度为b1时,a1>b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旁路连通路包括在密封部的基端侧大致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圆周槽以及连接该圆周槽和后室的连接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连接路为形成在中间衬垫外壁上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连接路为形成在中间衬垫外壁上的螺旋状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连接路为形成在中间衬垫内部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旁路连通路由从中间衬垫前端侧向基端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第一槽和从中间衬垫基端侧向前端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第二槽构成,该第二槽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第一槽的基端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设旁路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为a2,密封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中被第一槽和第二槽分隔出的最短部分的长度为b2时,a2>b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设前端衬垫的轴向长度为A,中间衬垫的轴向长度为B,柱塞衬垫的轴向长度为C,喷嘴部件的内壁前端至旁路的内壁基端的长度为D时,A+B+C>D。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针筒进一步包括前端衬垫,前室形成在该前端衬垫和中间衬垫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充式注射器,其中,针筒进一步包括喷嘴部件,喷嘴形成在该喷嘴部件的前端上,并且该喷嘴部件包括可收容前端衬垫的前端衬垫收容部以及液体通路,在该前端衬垫收容部收容有所述前端衬垫时药液可通过所述液体通路。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不会有现有的双成分混合型预充式注射器的破坏药剂的保存稳定性的情况,不太占用保管场所,还可以提高操作性。本发明的预充式注射器(1)包括喷嘴部件(20);针筒(10),形成有向径向外侧膨出的旁路(13);前端衬垫(60),用于密封该针筒(10)的前端;中间衬垫(70),将所述针筒(10)内液密性地划分为前室(11)和收容液剂(L)的后室(12);柱塞衬垫(80),位于比该中间衬垫(70)靠近基端侧的位置,用于对所述针筒(10)内进行密封,所述中间衬垫(70)包括与所述针筒(10)的内壁接触的至少一个密封部(71);和旁路连通路(72),与所述旁路(13)协作连通所述前室(11)和所述后室(12)。
文档编号A61M5/315GK1933862SQ20058000959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3日
发明者长谷川满 申请人:尼普洛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