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和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63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和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和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和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微循环的血管,肉眼不易看清,口径小于1001μm。广义的微循环还包括淋巴微循环在内,因此,近年来有人把血液微循环与淋巴微循环分开。本发明所称的微循环主要是指血液微循环。
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有各自不同的微血管构形,由此组成各自的微循环单位,它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微循环单位组成了体内器官(组织)的最小功能单位。由于各处微循环单位的构形随脏器、组织不同而异,而它们起的作用却类似。因此有人把微循环称作是一个结构不同而功能相似的“匀化”系统。
微循环单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因此,微循环是关系到气体营养的转运以及代谢废物排泄的管道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又可将其认为是一个“交换系统”。健全的微循环功能是保证体内重要脏器执行正常功能的首要前提。为此,各脏器必须具有一个正常的微血流循环,并且保持一种正常的灌注状态。进一步的研究指出,灌注分为组织灌注与细胞灌注。灌注量的正常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功能状态、微血流与血液成分。
微循环可以作为很多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原发或继发的应答器官,从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微循环障碍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导致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等;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会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胃肠吸收功能不好,发生营养障碍,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重者发生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都溃疡等;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肾炎、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而改善面部的微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则可以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肌肤的活力。
目前,临床上治疗微循环障碍以化学药物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对症治疗,显效快,作用强,如钙信道阻滞剂等。但是,化学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某一个环节,作用途径、作用靶点相对单一,对于靶器官的保护作用较差;同时化学药物的副作用,限制了一些特殊人群使用。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o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表1为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的脑血管病分类编码。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主要为脑卒中),恶性肿瘤在人类死亡原因序列中明显前移,成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根据WHO脑血管病协作研究组对57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脑血管病列在前三位死亡的有40个;因此病致死的占57个国家中总死亡数的11.3%间。1962年以前脑血管病在日本占死因第一位,1982年以后占第二位;在美国,加拿大,占巴和巴巴多斯等国占第三位;以我国城市人口计,在1975~1982年占死因第一位,1983年后占死因第二位,全国由此病致死的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0%左右,占农村死亡总数的16%左右。由于脑卒中对老年人更是重要的死亡或致残原因,在世界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脑卒中的危害性亦必然日益突出。迄今为止,人们对脑卒中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能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完全令人信服的阐述;对已发生的卒中也做不出特效的,令人满意的治疗,甚至难于影响其自然史和结局;这使得预防工作尤其重要。当前,对脑卒中的预防医学研究,主要是行为医学上的,还没有有效的药物预防措施。
表1脑血管病分类编码(TCD第九版)分类编码 疾病名称430蛛网膜下腔出血431脑内出血432其它(未指明的)颅内出血434脑动脉闭塞434.0 脑血栓形成434.1 脑栓塞434.9 (未指明的)脑梗塞435暂时性脑缺血发作436急性难定的脑血管病437其它脑血管病438脑血管病后遗影响其中430~434及436均属于脑卒中。
发明人已经申请了药物组合物专利,专利号93100050.5,是由当归、川芎等组成。它是在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并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成,具有治疗内伤引起的头痛的作用,临床上适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以及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按本处方比例,可以制成药剂学上任何一种剂型。其中的颗粒剂型由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名称为“养血清脑颗粒”。获准的“功能与主治”为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所致各种头痛、创伤性脑神经综合症、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血瘀、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由于其确切的疗效,自上市以来,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
经过近年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明人还发现了养血清脑颗粒在增加脑血流、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等作用,至今未发现对养血清脑颗粒在改善微循环障碍和预防脑卒中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已有专利[93100050.5]的基础上,完成的新用途发明,处方的组成按重量配比如下当归4~9%,川芎4~9%,白芍2~8%,熟地2~8%,勾藤10~15%,鸡血藤10~15%,夏枯草10~15%,决明子10~15%,珍珠母10~15%,元胡4~9%,细辛0.5~2%;最佳配比为当归6.75%,川芎6.75%,白芍5.4%,熟地5.4%,勾藤13.5%,鸡血藤13.5%,夏枯草13.5%,决明子13.5%,珍珠母13.5%,元胡6.75%,细辛1.34%。
该专利药物组合物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施按上述比例取药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适当浓缩,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1.3~1.4,出膏率为10%,取清膏、蔗糖和糊精按1∶3∶1的比例制成颗粒。其中,制剂部分还可以按照常规的工艺方法制成其它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剂型。
经过大量研究,本发明的发明人意外地发现,上述药物组合物在改善微循环障碍和预防脑卒中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通过该专利药物的颗粒剂型——养血清脑颗粒,在微循环障碍的动物模型中的试验结果,以及其在预防动物脑卒中的作用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
第一部分养血清脑颗粒对内皮素-1引起的自然发生性高血压脑中风易发性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1.动物及给药方法本研究所用的SHR-SP/Izm大鼠由SHR等疾病模型研究会提供( 433-8114静冈县滨松市葵东3-5-1SHR等疾病模型研究会)提供。选20只5周龄雄性SHR-SP/Izm大鼠分成非给药组和给药组。非给药组(N=10)SHR-SP大鼠,自由饮水,给予基本饲料〔SP〕,自由摄取。给药组(N=10)SHR-SP大鼠,自由饮水,在基本饲料(SP)中添加4%养血清脑颗粒,自由摄取。
取给药第4周的SHR-SP大鼠,按3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odium pentobarbital进行麻醉。从右侧颈静脉插入并放置3G聚乙烯管。沿腹正中线切开2-3cm、轻柔地将近回盲部的回肠移出腹腔外、将肠系膜展开于附有薄玻片的台板上。为维持温度和湿度、在展开的肠系膜表面持续滴加37度的Krebs-Ringer缓冲夜。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用附有37度恒温槽的倒置生物显微镜(Diaphot TMD-2S、Nikon、东京)、在12V、100W白色光下、用20倍物镜观察、并用高感度彩色摄像机、S-VHS摄像机摄像、在显示屏上显示并录像。选直径在20-25um之间的细动脉和25-40um细静脉(长200m以上)、经10分钟的基础观察。将时间纪录仪调至0处。
2.ET-1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ET-1+SHR-SP组展开肠系膜后、在肠系膜表面连续滴加5×10-6的ET-1,在同一视野连续观察60分钟、并录像。
ET-1+SHR-SP+养血清脑颗粒组展开肠系膜后、在肠系膜表面连续滴加5×10-6的ET-1,在同一视野连续观察60分钟、并录像。
3.微循环动态的观察细动静脉血管径的测定用连接于倒置生物显微镜的高感度CCD摄像系统(CC-090、Flovel、东京)、将在倒置生物显微镜透过光下观察到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显示屏上。用videomeasuring geuge(IV-560、东京)在ET-1表面连续滴加开始时(0分)、以及滴加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60分时测定细动静脉血管径。
粘附于细静脉内皮的白细胞计数重放CCD摄像系统的录像、在荧光屏上计数ET-1表面连续滴加开始时(0分)、以及滴加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60分时同一视野内停留于细静脉内皮30秒以上的白细胞数。以100μm长细静脉上粘附的白细胞数来表示。
细静脉壁过氧化物产生动态的观察在ET-1滴加前、将10umol/ml浓度的过氧化物感受性发光物dihydrorhodamine 123夜(DHR、Molecular probes、Eugene、OR、USA)持续滴加在观察部位的肠系膜表面。DHR可以渗透到各细胞内、当过氧化物与DHR相遇时、可以将DHR还原成rhodamine 123、用萤光摄像系统(C-2400-08浜松フオトニクス、浜松)、可以观察并纪录DHR的发光部位和强度。用数字影像处理系统(NH Image 1.60)测定ET-1表面滴加开始时(0分)、以及滴加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60分测定血管壁以及肠系膜间质的DHR萤光强度、用ET-1滴加前的细静脉血管壁的DHR萤光强度减去系膜间质的DHR萤光轻度所得的值为基础值、用各时间的所测得的值与基础值的比表示DHR萤光强度的变化、以判定细静脉壁过氧化物的产生动态。
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活体染色在ET-1连续滴加60分观察结束后、将0.1%的toluidine blue生理盐水溶液滴加于肠系膜表面、30秒后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肥大细胞被染成蓝色。用生物显微镜沿细静脉观察5个视野、计数脱颗粒和未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用脱颗粒的肥大细胞占计数肥大细胞总数的%比来表示肥大细胞脱颗粒率。
每组5只大鼠的各测定值用one-way analisis of variance(ANOVA)处理、Fisher s post Hoctest检验。各组数值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设p<0.05为有显着意义。
结果1. 5×10-6的ET-1表面滴加可以引起SHR-SP大鼠肠系膜细动脉的长时间收缩(见图1),长期给予养血清脑颗粒SHR-SP大鼠可以抑制ET-1表面滴加引起的肠系膜细动脉的收缩(和图2)。
2. 5×10-6的ET-1表面滴加可以引起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粘附白细胞的增加;长期给予养血清脑颗粒SHR-SP大鼠不能抑制ET-1表面滴加引起的肠系膜细静脉白细胞粘附的增加,但是,可以促进粘附白细胞的解离(见图3)。
3. 5×10-6的ET-1表面滴加可以增加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壁的过氧化物(见图4);长期给予养血清脑颗粒SHR-SP大鼠可以抑制ET-1表面滴加引起的肠系膜细静脉壁过氧化物的产生(见图5)。
4. 5×10-6的ET-1表面滴对SHR-SP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没有影响,养血清脑颗粒对SHR-SP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也没有影响(见图6)。
第二部分养血清脑颗粒对自然发生性高血压脑中风易发性大鼠的血圧、脑血流、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本研究、以自然发生性高血压脑中风易发性大鼠(SHR-SP)为受试对象,观察长期投用《养血清脑颗粒》预防脑卒中的效果。
实验方法动物及分组本研究所用的SHR-SP/Izm大鼠由SHR等疾病模型研究会提供( 433-8114静冈县滨松市葵东3-5-1SHR等疾病模型研究会)提供。选20只5周龄雄性SHR-SP/Izm大鼠分成非给药组和给药组。
非给药组SHR-SP大鼠,自由饮水,给予基本饲料〔SP〕,自由摄取。
给药组SHR-SP大鼠,自由饮水,在基本饲料〔SP〕中添加4%养血清脑颗粒,自由摄取。
结果养血清脑颗粒对SHR-SP大鼠脑中风发作死亡有延缓作用。


图1 ET-1表面滴加后,SHR-SP大鼠肠细膜细动脉管径的连续变化左上图是ET-1滴加前的图像,图左侧的血管为肠细膜细动脉,右侧为肠系膜细静脉,没有观察到血管收缩和细静脉粘附白细胞。右上图是ET-1表面连续滴加10分的图像,图左侧的细动脉明显地收缩,图右侧的细静脉内可以观察到粘附的白细胞;左下图是ET-1滴加30分时的图像,与右上图一样,可以观察到细动脉的收缩和细静脉内的白细胞粘附,右下图时ET-1滴加60分时的图像,仍可以观察到细动脉的收缩。
图2 各组细动脉和细静脉的连续变化在ET-1表面滴加之前,观察部位的SHR-SP大鼠肠系膜细动脉的管径为20.7±1.3μm,细静脉管径为42.1±2.7μm。养血清脑颗粒给药的SHR-SP大鼠肠系膜细动脉管径为24.7±2.7μm,细静脉管径为38.7±2.7μm,两组细动静脉管径没有显着差异。在ET-1表面滴加10分后,SHR-SP大鼠肠系膜细动脉管径缩小到16.7±1.3μm,60分钟时为18.4±1.3μm,养血清脑给药组SHR-SP大鼠,在ET-1表面连续滴加后,肠系膜细动脉管径没有收缩,即养血清脑颗粒抑制了ET-1引起的SHR-SP大鼠肠系膜细动脉的收缩;在ET-l表面滴加后,没有引起SHR-SP组大鼠和养血清脑颗粒给药组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的收缩,ET-1表面滴加后非给药组和给药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的管径没有显著地改变。
图3各组肠细膜细静脉粘附白细胞的动态变化在ET-1表面滴加前,SHR-SP组大鼠和养血清脑颗粒给药组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没有白细胞的粘附,ET-1表面滴加10分后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粘附白细胞显着地增多,以后有所减少,在ET-1滴加60分时,粘附白细胞数仍为5.75±2.2(个/200um细静脉);养血清脑颗粒给药组SHR-SP大鼠肠系细静脉粘附白细胞在ET-1滴加的10分时也显着滴增多,以后逐渐减少,在ET-1滴加60分时,粘附白细胞数减少到2.25±0.4(个/200um细静脉.显着地低于SHR-SP组。
图4ET-1表面滴加后SHR-SP大鼠和养血清脑颗粒给药大鼠肠系膜细静脉DHR萤光强度的变化上方左图是在ET-1滴加前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的图像,没有DHR的发光,上方中图在ET-1滴加30分时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的图像,可以观察到细静脉管壁的DHR的发光,上方右图是在ET-1滴加60分时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的图像,仍可以观察到细静脉管壁的DHR的发光,下方左图是在ET-1滴加前养血清脑给药组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的图像,没有DHR的发光.下方中图在ET-1滴加30分时养血清脑给药组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的图像,仅可观察细静脉管壁的DHR的到少量发光,下方右图是在ET-1滴加60分时养血清脑给药组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的图像,没有观察到细静脉管壁的DHR的发光。
图5ET-1表面滴加后SHR-SP大鼠和养血清脑颗粒给药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壁DHR萤光强度的连续变化在ET-1滴加前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壁没有DHR的发光,在ET-1滴加10分后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壁的DHR的萤光强度显着增加,在ET-1滴加60分时SHR-SP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壁的DHR萤光强度为10.1±4.5。养血清脑颗粒给药组SHR-SP大鼠在ET-1滴加30时,细静脉壁的DHR萤光强度才开始增加,ET-1滴加50分时,细静脉DHR萤光强度的增加显着低于非给药组的SHR-SP大鼠。
图6养血清脑颗粒对ET-1引起的SHR-SP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影响ET-1表面滴加60分时,SHR-SP大鼠和养血清脑颗粒给药SHR-SP大鼠肠系肥大细胞脱颗粒率。SHR-SP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23.8±4.9%,血清脑颗粒给药SHR-SP大鼠肠系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24.0±7.5%,两组比较没有显着差异。
图7非给药组和给药组SHR-SP脑中风死亡率非给药组SHR-SP大鼠观察开始后地56日第1只脑中风发症大鼠死亡,第62日第2只脑中风大鼠发症死亡,第115日第10只大鼠脑中风发症死亡;养血清脑颗粒给药组SHR-SP大鼠在观察开始第76日第1只脑中风发病大鼠死亡,第89日第2只脑中风发症大鼠死亡,第134日第10只脑中风发病大鼠死亡。养血清脑颗粒显着地延缓了SHR-SP大鼠的脑中风发症死亡时间,养血清脑颗粒给药组显着地推迟了SHR-SP大鼠的脑中风发生时间和死亡时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1)取当归80g,川芎80g,白芍80g,熟地80g,勾藤120g,鸡血藤120g,夏枯草120g,决明子120g,珍珠母120g,元胡70g,细辛10g;(2)将上述药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适当浓缩,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1.3,出膏率为10%,取清膏、蔗糖和糊精按1∶3∶1的比例制成片剂200片。
实施例2(1)取当归67.5g,川芎67.5g,白芍54g,熟地54g,勾藤135g,鸡血藤135g,夏枯草135g,决明子135g,珍珠母135g,元胡67.5g,细辛14.5g;(2)将上述药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适当浓缩,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1.4,出膏率为10%,取清膏、蔗糖和糊精按1∶3∶1的比例制成颗粒剂125袋。
权利要求
1.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中的用途,该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药制成当归4~9%,川芎4~9%,白芍2~8%,熟地2~8%,勾藤10~15%,鸡血藤10~15%,夏枯草10~15%,决明子10~15%,珍珠母10~15%,元胡4~9%,细辛0.5~2%。
2.如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所述的微循环障碍是内皮素诱导的微循环障碍。
3.如权利要求2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药制成当归6.75%,川芎6.75%,白芍5.4%,熟地5.4%,勾藤13.5%,鸡血藤13.5%,夏枯草13.5%,决明子13.5%,珍珠母13.5%,元胡6.75%,细辛1.34%。
4.如权利要求2或3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是按照下述方法制成的按比例取药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适当浓缩,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1.3~1.4,制成制剂。
5.如权利要求4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制成颗粒剂。
6.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用途,该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药制成当归4~9%,川芎4~9%,白芍2~8%,熟地2~8%,勾藤10~15%,鸡血藤10~15%,夏枯草10~15%,决明子10~15%,珍珠母10~15%,元胡4~9%,细辛0.5~2%。
7.如权利要求6的用途,其中所述的预防脑卒中的用途是指减少脑卒中的死亡率。
8.如权利要求6或7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药制成当归6.75%,川芎6.75%,白芍5.4%,熟地5.4%,勾藤13.5%,鸡血藤13.5%,夏枯草13.5%,决明子13.5%,珍珠母13.5%,元胡6.75%,细辛1.34%。
9.如权利要求6或7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是按照下述方法制成的按比例取药材,加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适当浓缩,加2倍量的乙醇,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为1.3~1.4,制成制剂。
10.如权利要求9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制成颗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和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微循环障碍和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P13/00GK101073617SQ20061001371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6日
发明者韩晶岩, 高明, 李丹, 闫希军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