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活血止痛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974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舒筋活血止痛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伤科的外用膏药,尤其涉及是一种适用于颈、肩、腰、腿疼痛和骨折等疾病的舒筋活血止痛膏。
背景技术
中医骨伤科可分软组织损伤;骨折二方面。软组织损伤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疼痛等病。骨伤病的病因机制,骨折为外因是外力致伤;软组织损伤,有外力扭伤;劳损;风寒侵入,内因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所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对于软组织损伤宜行气活血,祛瘀通络;骨折遵《疡医大全》所提“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的论点。所以选用辛温之品,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药物。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跟骨刺等疾病中医称之为筋骨痛疾病。人体正气不足、招致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经络不通,气血阻滞、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祖国医学认为腰者肾之府,一般腰痛皆与肾有关。《医部全录》说“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机关不利而腰不可以转也”。《诸病源候论》认为,腰痛有五,并指出肾虚、外伤等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因素。申请人总结了临床30多年经验拟定复合组方,通过方中药物配伍的特点形成了针对性的组方,利用中药的配伍,体现了中药君臣佐使的性能理论,实现了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和骨折等骨伤疾病综合治本的膏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舒筋活血止痛膏,它可以在患者由于不同病因所致的突出症状情况下,而表现出各自的功效去针对突出病症发挥作用。即可在患者发生骨折时,它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为主,其他药物成分是起辅助协同的作用;当患者是颈椎病、腰椎间盘为突出症状时,则以祛风寒、活血化瘀、强筋骨止痛为主,其他药物成分是起辅助协同的作用;当患者是肩周炎、膝关节疼为突出症状时,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为主,其他药物组方则起辅助协同作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舒筋活血止痛膏,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份)以红花为主药,其组分为重量份数比(份)红花20-80 川芎20-60 赤芍20-40 大黄10-30土鳖虫20-40 没药20-80 血竭20-70 五加皮20~80。
本发明舒筋活血止痛膏,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份)赤芍20~40当归20~60 红花20~80 血竭20~70大黄10~30川芎20~60 土鳖虫20~40山甲20~70乳香20~80没药20~80 自然铜15~50白芨20~100白芷10~30牛膝10~40 细辛10~20 五加皮20~80苍术20~80木瓜10~30 肉桂20~60 秦艽10~80威灵仙10~30 独活10~30 川乌10~30 草乌10~30透骨草10~90 炉甘石10~100 艾叶10~70 甘草1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舒筋活血止痛膏特点是在不同病因症状突出情况下,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功效对突出病症发挥作用,其它药物成分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即,在治疗骨折时,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为主,而其他药物组方是起辅助协同的作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时,是以祛风寒、活血化瘀、强筋骨止痛为主,其他药物成分则起辅助协同的作用。治疗肩周炎、膝关节疼时,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为主,其他药物成分是起辅助协同作用。本发明克服了口服药物对肝、胃、肾的损害,使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可以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舒筋活血止痛膏,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份)以红花为主药,其组分为红花20-80川芎20-60赤芍20-40大黄10-30土鳖虫20-40 没药20-80血竭20-70五加皮20~80;本发明舒筋活血止痛膏,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份)赤芍20~40 当归20~60 红花20~80 血竭20~70大黄10~30 川芎20~60 土鳖虫20~40 山甲20~70
乳香20~80 没药20~80 自然铜15~50 白芨20~100白芷10~30 牛膝10~40 细辛10~20五加皮20~80苍术20~80 木瓜10~30 肉桂20~60秦艽10~80威灵仙10~30独活10~30 川乌10~30草乌10~30透骨草10~90炉甘石10~100 艾叶10~70甘草10~30。
功效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散瘀化结、接骨续筋、祛风除湿、温经通路。
主治骨折、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疼痛、滑囊积液、风湿性关节炎。
组方中各种药物活性成分的君臣佐使之作用为方中重用红花、川芎作为主药,红花、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瘀止痛,共为君药;当归、赤芍、大黄、土鳖虫行气和血、养血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乳香、没药、牛膝、肉桂、山甲、血竭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上述诸药为臣药;佐使以自然铜、白芷、木瓜、白芨散瘀消肿、祛风湿、舒筋活络,接骨续筋;秦艽、五加皮、苍术、透骨草、艾叶均含挥发油,其性味辛温芳香、走窜,可以祛风湿、强筋骨、温经通络;又,独活、防风、细辛、川乌、草乌、威灵仙为辛温散风寒祛湿,除痹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可通经络、强筋骨,解百药之毒;用炉甘石可除湿消肿和白芨起保护皮肤,并能消除和防止皮肤过敏现象。
本发明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骨伤病的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合理配伍。由活血祛瘀、接骨续筋、祛风湿、温经通络药物组成,并且形成独特的疗效,同时又将治疗范围扩大。即能治疗骨折、又能治疗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疼痛、滑膜炎和滑囊积液等疾病。避免了目前临床所用的骨伤外用药的单一性缺陷。
使用方法将本发明按药典炼膏方法制成的膏药贴在患者阿是穴。使用时,将膏药微温软化后贴在患处。每贴使用3天,7天为一疗程,通常1-3个疗程治愈,轻症一贴即愈。
实施例1当治疗骨折时;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是以制备1000g为例红花80g 川芎60g当归60g赤芍40g
血竭70g自然铜50g 土鳖虫40g 白芨100g乳香80g没药80g大黄30g 炉甘石100g而其它药物起辅助协同的地位山甲20g白芷10g牛膝10g 细辛10g五加皮20g 苍术20g木瓜10g 肉桂20g秦艽10g威灵仙10g 独活10g 川乌10g草乌10g透骨草10g 艾叶10g 甘草20g。
说明在治疗骨折时,用舒筋活血止痛膏固定外软固定用,体现符合固定与运动同样重要,可以使骨折愈合日期较过去缩短1/3;全部疗程缩短1/2;原理局部的血液供应是影响骨折愈合根本因素,骨折的愈合需要新生血管的参与、成骨细胞的生长也要依赖于血供状态。外用此膏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温经通络之功效,对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端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施例2当治疗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疼痛、滑膜炎、滑囊积液等疾病时,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制备1000g五加皮80g赤芍40g牛膝40g白芷30g川乌30g 草乌30g肉桂60g木瓜30g透骨草80g独活30g威灵仙30g 血竭60g细辛15g 防风30g秦艽80g艾叶70g山甲40g 甘草30g而其他药物起辅助协同作用当归20g 红花20g大黄10g川芎20g土鳖虫20g乳香20g没药20g自然铜15g白芨20g 苍术20g炉甘石10g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疼痛、肩关节疼。应用舒筋活血止痛膏可以疏风散寒、祛湿除痹、温通经络,可以纠正颈椎失稳、使痛减轻、消失。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复位,缓解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水肿并促进水肿吸收,减轻充血粘连,消除无菌性疾症,本药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止痛、强筋骨作用。
实施例3制备1000g赤芍30g 当归30g红花70g 血竭40g大黄20g 川芎40g土鳖虫40g山甲30g乳香55g 没药55g自然铜40g白芨65g白芷15g 牛膝20g细辛15g 五加皮40g苍术60g 木瓜15g肉桂30g 秦艽50g威灵仙15g独活15g川乌15g 草乌15g透骨草60g炉甘石50g 艾叶50g 甘草20g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就医患者,骨折12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骨折的诊断标准。
颈肩关节和肘关节疼痛8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仰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腰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④颈部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⑤颈椎X线摄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检查示椎体后赘生物、颈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变窄。
肩关节疼痛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病变9例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依据,依靠症状、体征及X线摄片综合进行诊断。
①单纯腰痛或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②有下肢感觉、肌力、反射功能减退;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腰椎CT见椎间盘突出,但无骨性椎管狭窄,部分腰椎间盘膨出,病例仅有腰痛,无下肢根性症状,诊断主要依靠CT所见。
膝关节滑囊炎疼痛伴膝关节积液7例;膝关节症状体征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下蹲试验阳性、研磨试验阳性、浮髌试验阳性。诊断标准。[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男性11例;女性25例;26例经过X-ray影像检查;8例经过CT检查确诊。大多数患者曾受过理疗及药物等治疗。但是疗效一般,又前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36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2-1治疗组外用舒筋活血止痛膏外敷相应穴位上。
2-2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颈椎病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但病情不稳定,易复发;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反而加重。
肩关节疼痛痊愈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好转肩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无效肩关节功能及症状,体征无变化。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膝关节疼痛根据临床症状、关节功能及活动情况自拟标准如下。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行走和下蹲起立自如;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基本恢复正常,过度行走或劳累后感疼痛;好转关节疼痛减轻,关节功能部分恢复;
无效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无改善。
骨折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评定。
治疗结果骨折12例,X-ray示对位良好,局部肿胀疼痛,用药6周后症状消失、骨痂形成,2周后功能恢复正常治愈1例,占83.3%;有效2例,占16.7%。
腰椎间盘病变9例,治愈4例占44.4%;显效3例33.3%;有效1例占11%;无效1例,占11%。
膝关节疼痛滑囊炎有积液7例,治愈4例,占57%;显效2例,占28.6%;好转1例,占14.3%;颈肩肘关节疼痛8例,治愈6例,占75%,显效2例占25%。
4、病案举例王某某,男,38岁,干部,2000年4月16日初诊,患者2000年1月因外伤致右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检查,X-ray示骨质正常,诊断为右膝关节滑膜炎,并伴有滑膜积液,对症治疗抽积液,局封后出院,但是疗效不佳,一月后滑膜积液又出现,症状加重,大夫要求施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手术,要求中医保守治疗。故到我院骨科治疗。现症右膝关节肿痛,关节周围压痛,浮髌试验阳性伸膝功能受限,行走站立时右膝关节感觉无力,不能弯曲,股四头肌肌肉萎缩,对症治疗。(1)手法治疗。(2)外用舒筋活血止痛膏。治疗2个疗程,患者右膝关节肿痛积液消失,功能活动尚可,能上班,又治疗1个疗程,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赵秀英,女81岁,患者2003年11月2日在天津市中医一附院住院时不慎摔伤致右股骨颈骨折,医院要求做手术,患者要求保守治疗,于2003年11月4日,来我院骨科治疗,用药前症状与体征周围血肿疼痛明显,活动功能障碍,X-ray明确诊断,对位尚可。用药后,骨折对位满意,连续性骨痂形成,局部无明显畸形,无压痛,无肿胀,功能完全恢复,下地行走。X-ray骨折对位满意,连续性骨痂形成。
王莹,女,32岁,2004年5月11日初诊,现症腰部疼痛,引左下肢行动受限加重。脊柱侧弯,CT示L4-5,L5-S1间盘脱出突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治疗用药后,腰腿疼痛消失,腰部畸形消失,活动正常,腰部检查体征消失。
讨论根据中医理论“寒者温之,坚者软之,结者散之”及“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的原则,外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止痛,舒筋通络,达到通而不痛、瘀去接骨之目的。
现代药理证明,这些药物具有皮肤渗透力强,直接吸收,从筋到骨,直达病灶,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气血流通,可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舒筋活血止痛膏,以红花为主药,其组分为重量份数比(份)红花20-80 川芎20-60赤芍20-40大黄10-30土鳖虫20-40没药20-80血竭20-70五加皮2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筋活血止痛膏,其组分为重量份数比(份)赤芍20~40当归20~60红花20~80血竭20~70大黄10~30川芎20~60土鳖虫20~40 山甲20~70乳香20~80没药20~80自然铜15~50 白芨20~100白芷10~30牛膝10~40细辛10~20五加皮20~80苍术20~80木瓜10~30肉桂20~60秦艽10~80威灵仙10~30 独活10~30川乌10~30草乌10~30透骨草10~90 炉甘石10~100 艾叶10~70甘草10~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舒筋活血止痛膏,以红花为主药,其组分为重量份数比(份)红花20-80、川芎20-60、赤芍20-40、大黄10-30、土鳖虫20-40、没药20-80、血竭20-70、五加皮20~8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舒筋活血止痛膏特点是在不同病因症状突出情况下,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功效对突出病症发挥作用,其它药物成分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即,在治疗骨折时,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为主,而其他药物组方是起辅助协同的作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时,是以祛风寒、活血化瘀、强筋骨止痛为主,其他药物成分则起辅助协同的作用。治疗肩周炎、膝关节疼时,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为主,其他药物成分是起辅助协同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64GK1895549SQ20061001432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3日
发明者孙津舒 申请人:孙津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