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12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口服药。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疑难症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慢性咽炎系咽部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咽炎演变而来,鼻部慢性炎症、下呼吸道慢性炎症、烟、酒及粉尘等有害物质的长期刺激、消化道疾病、贫血、内分泌紊乱,等均为发病诱因,此型病变咽粘膜暗红、咽侧索和咽后壁滤泡肿大、充血,甚至融合成片状。
中医观点分析慢性咽炎为内伤七情,痰气互结咽喉、肺、胃宣降失常所致。忧愁思虑,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痰气相搏,逆上咽喉,故自觉咽中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所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既指此而言,或如梅核结咽间,故名梅核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治疗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成份制作而成清半夏9-15、川朴10-12、陈皮9-12、茯苓7-10、郁金6-10、香附8-10、穿山甲6-10、石草蒲6-9、丹参9-15、紫苏8-10。
方中纯中药组合,符合并按照中国药典及药理配份,组方中药材按祖国医学传统炮制法精炼、提纯,具有行气、解郁、降逆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洁之功效。
本发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
1、药物通过口服吸收,快速作用于病变组织,可使咽侧索水肿、充血、缓解,咽后壁淋巴滤泡消失,咽部异物感自然消失。
2、奏效快且药效持久,作用强,服用方便。
3、适用于慢性单纯性、肥厚性咽炎等的治疗。
4、治愈率高,本药对慢性咽炎的治愈率达90%以上,且愈后不复发。
中医药理研究表明1、清半夏归肺、胃、脾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吐、消痞散结。
摘自《中药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8年9月第12次印刷,主编吕广振,出自本书第163页2、川朴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降逆平喘。同上书第94页。,3、石菖蒲归心、胃经,化湿健胃、开窍、辟秽、安神,用于胸脘痞闷等。同上书第200页。
4、香附归肝、脾、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病症。同上书第119页。
5、丹参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同上书第151页。
6、穿山甲归肝、胃经,软坚散结、通经下乳、消肿排脓。同上书第157页。
7、陈皮归脾、肺经,理气健胃、燥湿化痰。同上书第116页。
8、茯苓归脾、肺、膀胱、心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同上书第99页。
9、紫苏归肺、脾经、行气和胃、宣通郁气。同上书第149页。
10、郁金归心肝、肺经,行气化淤、清心解郁、利胆退黄。同上书第149页。
方中选用了治疗咽炎效果较好的药物配伍。配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川朴,下气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化痰,二药配伍行中兼降,相辅相承,共为君药。茯苓目淡渗湿、健脾、湿祛则无生痰之源,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以助半夏化痰。香附疏肝理气;紫苏助川朴,顺气宽胸,宣通郁气为臣药。丹参活血化淤,消痈;穿山甲软坚散洁,消痈肿为佐药。配郁金、石菖莆,行气解郁,化湿开窍为使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例1取清半夏12g、川朴10g、茯苓12g、紫苏10g、陈皮10g、香附10g、郁金6g、穿山甲6g、石菖蒲6g、丹参10g,共碾轧成200目细粉,每20克1份,加水300毫升,煮沸5-6分钟,过滤,取其药汁服下,每天服两份,早晚各1份,七天为一疗程,可有效治疗慢性咽炎。
实例2取清半夏15g、川朴12g、茯苓10g、陈皮9g、紫苏10g、香附10g、郁金10g、穿山甲10g、石菖蒲6g、丹参15g,制作及使用方法同实例1可有效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
对比试验为验证本发明药物于2002-2005年在山东省阳谷县中医院进行如下临床试验。
一、基本情况分组选择病理确诊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经激光治疗或未经治疗的患者86例,患者病情及症状全部符合诊断学标准,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66例,为治疗组,另一组为20例为对照组。
1、性别年龄治疗组男性为40例,女性为26例,对照组男性为12例,女性为8例,治疗组年龄在30岁以下10例,31-40岁20例,41-50岁20例,51-60岁8例,61岁以上8例。对照组年龄在30岁以下2例,31-40岁8例,41-50岁6例,51-60岁2例,61岁以上2例。
二、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本发明药物每天服2次,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含化,及输液治疗,每天用药,每7天为一个疗程。均连续用药2个疗程。
三、疗效标准1、缓解病人所有不适症状减轻。
2、治愈病人咽部异物感、充血滤泡等症状全部消失。
3、无效病人自觉咽部症状没有改变。
四、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60例,缓解4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2例,缓解14例,无效4例。
治疗前治疗组人数66人,对照组人数20人。
治疗后

五、不良反应对照组有的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六、结论经临床治疗对比,本发明药物治愈率达9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本发明药物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七、具体病例病例1、李某,男,50岁,于2003年3月20日自觉咽部不适,微痛、异物感重。在阳谷中医院检查咽粘膜暗红、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增生、肥大融合成片状。确诊为慢性肥厚性咽炎。经治疗2个疗程,无明显好转,患者于2003年5月2日开始服用本发明药物,经1个疗程的治疗,好转,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缩小,不适感减轻,经第2个疗程的治疗后,病人完全康复。到2005年6月20日随访,病人感觉咽部良好,从未复发。
病例2、王某,女,36岁,2002年2月18日出现异物感咽部微痛,经阳谷县中医院五官科检查咽部充血,咽侧索肿大,暗红、咽后淋巴滤泡稍有增生,诊断为慢性单纯性咽炎,经口服西药及激光治疗,效果不高。于2002年3月18日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充血、滤泡等咽部症状缓解,治疗第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2003年4月18日随访,患者很好,未复发。
权利要求
1.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清半夏9-15、川朴10-12、陈皮9-12、茯苓7-10、郁金6-10、香附8-10、穿山甲6-10、石菖蒲6-9、丹参9-15、紫苏8-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清半夏12g、川朴10g、茯苓10g、紫苏10g、陈皮10g、香附10g、郁金6g、石菖蒲6g、穿山甲6g、丹参10g,共碾轧成200目细粉,每20克为1份,加水300毫升、煮沸5-6分钟,过滤去渣,取其药汁服下,每天服两份,早晚各1份,七天为一疗程,可有效治疗慢性咽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组份制作而成消半夏15g、川朴12g、茯芩10g、陈皮9g、紫苏10g、香附10g、郁金10g、穿山甲10g、石菖蒲6g、丹参15g,制作及服用方法同上述2,可有效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属于中药领域,是由清半夏、川朴、茯苓、陈皮、郁金、香附、穿山甲、石菖蒲、丹参、紫苏。按一定重量配比而成,具有化瘀开结、降逆和胃、健脾祛湿、活血化瘀、凉血、消痈,行气解郁化湿开窍之功效。适用于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00GK1846781SQ20061004239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7日
发明者樊庆申, 杨金杰 申请人:樊庆申, 杨金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