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32233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鼻中隔前端及下鼻甲前端黏膜糜烂及毛细血管出血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含缩血管药液的棉片填塞、烧灼法、冷冻、油沙条填塞等方法,但上述方法有一定副作用。如缩血管药物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填塞、烧灼、冷冻等会在鼻腔粘膜局部造成继发性糜烂及再出血,严重者甚至出现鼻腔粘连而影响鼻正常呼吸功能。鼻腔组织粘连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预防组织粘连和寻求治疗组织粘连仍是当今耳鼻喉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前亦有许多防止鼻腔组织糜烂、粘连的方法,主要是以用物理阻隔法加红霉素软膏进行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未有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鼻腔组织糜烂、粘连。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费用低、疗效高的,治疗鼻黏膜糜烂的药物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解除患者痛苦。
中医中药用于鼻病的防治可上溯春秋战国,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祖国医学认为鼻衄等症多由火热妄行所致,以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另有少数病人,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临床上常用玉女煎、桑菊饮、龙胆泻肝汤、归脾汤等汤剂加减。并结合局部用药治疗,多选用云南白药、青黛塞鼻。林建云[白及、三七药棉塞鼻治疗小儿鼻出血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9(1)40]等选择鼻出血病人133例将三七、白及中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棉条填入鼻腔出血处或贴于患处,5-7次为一个疗程。72例病人追踪复查情况痊愈21例,有效47例,无效4例。
李曼[玻璃棒灼加中药喷敷治疗鼻衄80例.河南中医,1997,17(6)361-362]选择80例鼻衄患者,用玻璃棒灼患处后,喷敷白及粉,7天1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75例,有效2例;第2个疗程后,又痊愈1例,有效2例。
以上方法或是药棉填塞,或是烧灼后喷涂药物,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并且成本较低的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既方便治疗,又美观无碍。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该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涂膜剂、膜剂和凝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由下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成外用中药制剂三七粉5-15份、白及3-10份、黄芩3-10份、白茅花10-20份、血竭5-10份、珍珠粉5-10份。其优选方案为三七10份、白及5份、黄芩5份、白茅花10份、血竭5份、珍珠5份。
本发明的方剂中,三七为君药,白及、黄芩为臣药,以上述三种为最主要药味,是本发明方剂的基本处方。本方剂中各组分的作用原理为三七,性甘、微苦、温。具有内服止血不留瘀、外敷止血定痛职功效。白及,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作用,临床多用于疮痈肿毒,疮痈已溃又不收口等。黄芩有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之效,性苦寒,用于内火亢盛,迫血妄行等症,具有清热,止血双重功效。白茅花,性甘平,功效止血。血竭,外用止血生肌敛疮、内服活血散瘀止痛。珍珠,性甘咸寒,收敛生肌功效卓著,凡疮面久不愈合及溃疡烂肿等均可外用。本方黄芩起消热泻火燥湿,凉血止血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消炎、止血等作用。白茅花、三七粉、白及起凉血、收敛、化淤、止血之效。血竭、珍珠等药物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使得抗炎、止血、生肌,促进溃疡愈合等功效合一。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制成药剂学上任意一种适于外用的剂型,根据剂型不同,可含有各种药用载体、赋形剂及其它添加剂。本发明的优选剂型为涂膜剂、膜剂和凝胶剂。涂膜剂、膜剂和凝胶剂的具体制备方法为(1)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提取有效成分a.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加5倍于白及、黄芩、白茅花组方重量的蒸馏水于100℃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二次滤液,浓缩至原液重量的十分之一,即每1ml提取物相当于1g中药,备用;b.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用40-75%乙醇浸泡3-7天,过滤,残渣用同浓度的乙醇再浸取一次,过滤后合并二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1ml提取物含1g中药,备用。
c.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加10倍于白及、黄芩、白茅花组方重量的蒸馏水于100℃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二次滤液,浓缩至原液重量的二十分之一,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静置24小时后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二分之一,即每1ml含有相当于1g中药的提取物,备用;(2)外用制剂的制备a.涂膜剂的制备取基质材料10克,加入50克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置水浴加热溶解,加入以本条(1)方法中a或b或c制备的任一种提取液100克、加入三七粉10克、珍珠粉5克、血竭5克、增塑剂2克、抑菌剂0.4克,搅拌均匀后,添加蒸馏水至总量为200克,充分搅拌均匀即得涂膜剂。
b.膜剂的制备涂膜剂铺于无菌的玻璃板上,干燥后切成1.0×0.5cm2的小片,消毒、包装,即得膜剂;c.凝胶剂的制备将卡波姆3克撒入50g蒸馏水中,溶胀后加入以本条(1)方法中a或b或c制备的任一种提取液100克、加入三七粉10克、珍珠粉5克、血竭5克、增塑剂10克、抑菌剂0.4克,边加边搅拌,再滴加三乙醇胺3克,最后加蒸馏水至200克,搅匀,即得凝胶剂。
涂膜剂和膜剂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增塑剂可为甘油或丙二醇,抑菌剂可为尼泊金乙酯或苯甲酸,基质材料可为聚乙烯醇或壳聚糖或羧基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则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酸碱中和剂三乙醇胺。
本发明制备的涂膜剂、膜剂和凝胶剂具有止血、抗菌、消炎和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为传统中药的开发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涂膜剂为棕褐色粘稠液体。使用方法为用医用棉签沾此棕褐色粘稠液体于鼻腔黏膜患处,5分钟后即形成膜。7日为一疗程,一般2-3疗程即可,凝胶剂的使用方法与涂膜剂基本相同。膜剂的使用方法将成型的膜片直接贴附于鼻腔黏膜患处,7日为一疗程,一般2-3疗程即可。
经临床验证,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制剂对临床患者或实验动物鼻黏膜糜烂或鼻衄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无毒副作用,具有处方新颖,安全无毒,疗效高,使用方便,费用低等优点。对于其有益效果详述如下。
1、临床实验全部患者均确认为鼻中隔前端及下鼻甲表面等黏膜糜烂,作随机分组,并设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烧灼加红霉素软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促糜烂面愈合、止血的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均要提前,治疗组中49列对鼻中隔前端及下鼻甲表面等黏膜糜烂,一个月内基本痊愈,无色素沉着,无疤痕,鼻腔功能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中有6人对鼻中隔前端及下鼻甲表面等黏膜糜烂一个月仍反复出血,鼻腔功能恢复正常的只有32列。
2、安全性试验(1)细胞毒性试验a.供试品溶液取本品加入适量的1mol的NaOH溶液,调节pH7.0,加水至所需浓度,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b.细胞毒性试验取传代的人成纤维细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病实验室提供),加供试品溶液配制成一定细胞浓度的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培养拌板中,每孔100μl,设立阴性对照组(DMSO),37℃、5%CO2培养24h,观察细胞生长形态,继续培养至48h,倾去上清液,每孔加入Hank`s液100μl和MTT液10μl,2h后吸弃上清液,加入酸性异丙醇100μl,注入酶标仪(550nm),计算细胞毒性比,采用t检验对各组吸光度(OD)值进行统计分析。
c.试验结果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成纤维细胞OD值无明显影响(P>0.05),表明本品在此剂量范围内对正常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状态无不良影响。
(2)刺激试验a.家兔眼刺激试验取眼睛健康无伤家兔3只,将本品0.1g涂于一侧眼结膜囊中,然后轻合眼睑5-10秒,每日1次,连用7天;另一侧的眼结膜囊中滴入同体积的空白基质做阴性对照。于末次给药后6、12、24、48、72小时使用鼻纤维镜检查观察鼻流泪、和畏光等刺激反应。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全部家兔双眼的角膜、虹膜及结膜均无异常。
b.鼻黏膜刺激试验取健康家兔3只,将本品0.1g涂于一侧鼻腔中,每日1次,连用7天;另一侧鼻腔中以同体积的空白基质做阴性对照。于末次给药后6、12、24、48、72小时使用鼻纤维内窥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等刺激反应。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全部家兔鼻腔黏膜均未出现水肿、充血等不良反应。
(3)过敏试验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体重250-300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每侧3×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1%浓度。取本品0.1g涂于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涂抹本品0.1g,6h后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
(4)纤毛毒性试验取中华大蟾蜍10只,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空白基质组。将蟾蜍仰卧固定于蛙板上,使口腔张开,用止血钳牵拉以防止闭合和吞咽。分别取供试品、空白基质0.5g涂于蟾蜍上颚,保留30分钟,全麻处死蟾蜍后立即取给药部位黏膜3×4cm,用生理盐水洗净表面并固定于载玻片上,40倍光镜下观察纤毛运动情况,并记录从给药至纤毛停止运动的持续时间。试验结果见下表,试验组与基质组对纤毛运动功能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本涂膜剂对纤毛持续运动的影响(n=5,x±s)

*与生理盐水比较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1、按下列方法分别称取原料制备中药制剂实施例1组方三七粉10g、白及5g、黄芩5g、白茅花10g、血竭5g、珍珠粉5g。
实施例2组方三七粉5g、白及10g、黄芩10g、白茅花20g、血竭7g、珍珠粉7g。
实施例3组方三七粉5g、白及3g、黄芩3g、白茅花10g、血竭5g、珍珠粉5g。
实施例4组方三七粉15g、白及10g、黄芩5g、白茅花15g、血竭10g、珍珠粉10g。
2、制备涂膜剂、成膜剂和凝胶剂(1)按实施例1组方有效成分的提取a.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加5倍于白及、黄芩、白茅花组方重量的蒸馏水于100℃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二次滤液,浓缩至原液重量的十分之一,即每1ml提取物相当于1g中药,备用;b.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用40-75%乙醇浸泡3-7天,过滤,残渣用同浓度的乙醇再浸取一次,过滤后合并二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1ml提取物含1g中药,备用。
c.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加10倍于白及、黄芩、白茅花组方重量的蒸馏水于100℃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二次滤液,浓缩至原液量量的二十分之一,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静置24小时后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二分之一,即每1ml含有相当于1g中药的提取物备用。
(2)外用制剂的制备a.涂膜剂的制备取聚乙烯醇10g加入50克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置水浴加热溶解,加入以本条(1)方法中a或b或c制备的任一种提取液100克、加入三七粉10g、珍珠粉5g、血竭5g、甘油2g、尼泊金乙酯0.4g,搅拌均匀后,添加蒸馏水至总量为200g,充分搅拌均匀即得涂膜剂。
b.膜剂的制备取聚乙烯醇10g加入50克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置水浴加热溶解,加入以本条(1)方法中a或b或c制备的任一种提取液100克、三七粉10g、珍珠粉5g、血竭5g、甘油2g、尼泊金乙酯0.4g,搅拌均匀,添加蒸馏水至200g,搅均后铺于无菌的玻璃板上,干燥后切成1.0×0.5cm2的小片,消毒、包装,即得膜剂。
c.凝胶剂的制备将卡波姆3g撒入50克蒸馏水中,溶胀后加入以本条(1)方法制备的提取液100克、加入三七粉10g、珍珠粉5g、血竭5g、甘油10g、尼泊金乙酯0.4g,边加边搅拌,再滴加三乙醇胺(酸缄中和剂)3g,最后加纯化水至200g,搅匀,即得凝胶剂。
同样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制备涂膜剂、膜剂和凝胶剂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组方不同。涂膜剂、膜剂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增塑剂可为甘油或丙二醇,抑菌剂可为尼泊金乙酯或苯甲酸,涂膜剂、膜剂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基质材料可以是聚乙烯醇或壳聚糖或羧基壳聚糖,凝胶剂的制备则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酸碱中和剂三乙醇胺,且加入量与实施例中的抑菌剂和凝胶剂加入量相同。
权利要求
1.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粉5-15份、白及3-10份、黄芩3-10份、白茅花10-20份、血竭5-10份、珍珠粉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三七粉10份、白及5份、黄芩5份、白茅花10份、血竭5份、珍珠粉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涂膜剂、膜剂或凝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组方三七粉5-15份、白及3-10份、黄芩3-10份、白茅花10-20份、血竭5-10份、珍珠粉5-10份,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提取有效成分a.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加5倍于白及、黄芩、白茅花组方重量的蒸馏水于100℃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二次滤液,浓缩至原液重量的十分之一,即每1ml提取物相当于1g中药,备用;b.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用40-75%乙醇浸泡3-7天,过滤,残渣用同浓度的乙醇再浸取一次,过滤后合并二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每1ml提取物含1g中药,备用;c.取上述组方量的白及、黄芩、白茅花,加10倍于白及、黄芩、白茅花组方重量的蒸馏水于100℃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二次滤液,浓缩至原液重量的二十分之一,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静置24小时后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二分之一,即每1ml含有相当于1g中药的提取物,备用;(2)外用制剂的制备a.涂膜剂的制备取基质材料10克,加入50克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置水浴加热溶解,加入以本条(1)方法中a或b或c制备的任一种提取液100克、加入三七粉10克、珍珠粉5克、血竭5克、增塑剂2克、抑菌剂0.4克,搅拌均匀后,添加蒸馏水至总量为200克,充分搅拌均匀即得涂膜剂;b.膜剂的制备涂膜剂铺于无菌的玻璃板上,干燥后切成1.0×0.5cm2的小片,消毒、包装,即得膜剂;c.凝胶剂的制备将卡波姆3克撒入50g蒸馏水中,溶胀后加入以本条(1)方法中a或b或c制备的任一种提取液100克、加入三七粉10克、珍珠粉5克、血竭5克、增塑剂10克、抑菌剂0.4克,边加边搅拌,再滴加三乙醇胺3克,最后加蒸馏水至200克,搅匀,即得凝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基质材料是聚乙烯醇或壳聚糖或羧基壳聚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增塑剂为甘油或丙二醇,抑菌剂为尼泊金乙酯或苯甲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黏膜糜烂及鼻衄的外用中药制剂,它由重量配比为三七5-15份、白及3-10份、黄芩3-10份、白茅花10-20份、血竭5-10份、珍珠5-10份为原料,通过醇提取或水提取获得有效成分,再将其制成适宜外用的制剂如涂膜剂、膜剂或凝胶剂等,既方便治疗,又美观无碍。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K35/56GK1927352SQ200610043118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2日
发明者张向红, 张爱军, 段中琪, 林强, 杨妙丽, 梁建民, 石季, 汪立, 孙斌, 郝红, 赵琳, 王波涛, 王勇, 鱼湉, 张静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