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针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20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血针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采血针模组,尤指利用套筒筒壁制动孔及针管制动片制动的采血针模组。
背景技术
在许多情况下医护人员会需要在病人或接受检验的人身上刺一小伤口以便取得少量血液样本。以往使用的棱针、三角针或放血片等等,在消毒、操作以及使用过后的处理上皆有不便之处。
于是有如图7及图8所示,一传统可抛弃式的采血针模组,使用一包括有一撞针51的采血枪50以采取血液样本。该采血针模组包括有一套筒60、一针管70、一采血针30及一封缄件40;该采血针30穿设于该针管70内,该封缄件40封缄于针管70前端,该针管70穿设于套筒60内部;该套筒60为一筒体,其后端部形成一后筒口61,后筒口61内缘形成一凸缘611;该套筒60前段内壁向前收敛形成斜面62,在前端部形成一出针口63;该针管70为一穿设于该套筒60内部的空心管体,其前端部形成一管口71,其后端结合有一冲击板72,该冲击板72外径匹配于后筒口61内径,但被该凸缘611限制于套筒60内部;该针管70侧面形成至少一抵掣于套筒60前段斜面62的弹片74;该采血针30固设于该针管70内部,其针头31伸出该针管70管口71;该封缄件40封缄该针管70管口71处并套住针头31,且自该针管70管口71延伸出套筒60的出针口63外。
该采血针模组装设于该采血枪50尖端,在使用者除去该封缄件40以露出采血针30针头31之后,将采血针模组的套筒60出针口63对准欲形成采血伤口的部位,再以采血枪50的撞针51撞击该冲击板72,使该采血针模组的针管70向前滑动,令已露出的针头31向前端弹出于出针口63外,刺出采血伤口;此时针管70同时带动形成于其侧面的弹片74向前冲去,使得弹片74受斜面62的压迫,发挥一恢复原来形状的力量拉回针管70,令针头31经过出针口63复位回到套筒60内部。
如上所述,采血针30针头31露出的机会仅止于刺出采血伤口的瞬间;在采血之前,该针头31受封缄件40的包覆不致外露,接着由撞针51撞击力弹出之后旋即随针管70被弹片74拉回,并留在该采血针模组的套筒60内部。对使用该采血枪50的医护人员而言,该针头31仅在形成采血伤口时露出,且使用前后安装或取下该采血针模组时也无需接触该采血针30针头31,令安全性大幅提高;对接受采血的病人或接受检验的人而言,针头31刺入时间比传统手动的方法大幅缩短,疼痛感也较为减轻。
然而,该传统可抛弃式的采血针模组仍有待改进的缺点。
该传统可抛弃式的采血针模组的套筒60后筒口61内缘形成凸缘611以限制针管70的设计,在使用时可能因撞针51行进方向稍有歪斜,而一部分撞到该凸缘611、一部分撞到该针管70后端的冲击板72,令针头31刺入深度不足,未能达到采血目的,却基于针头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而需丢弃,再使用另一采血针模组,既浪费又令被采血者多受无谓的疼痛。
从制造的角度观之,在该套筒60一体成形为一筒体的情况下,组合该针管70于该套筒60时,需施以外力强迫针管70后端的冲击板72发生形变,方可以令针管70自套筒60后端的后筒口61穿入而留置于套筒60内部,并在穿设后恢复形状以令该凸缘611发挥限位功能。该冲击板72可能因前述形变过程而受损,进而影响该传统采血针模组制造组装的优良率。故知该传统采血针模组在使用与制造上均有待改进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传统采血针模组在使用与制造上待改进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组装方便且出针顺畅的采血针模组。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的采血针模组包括有一套筒、一针管、一采血针及一封缄件;该采血针设于该针管内,该封缄件封缄于针管前端,该针管设于套筒内部;其中该套筒为一筒体,其后端部形成一后筒口,其前段内壁向前收敛形成至少一斜面,在套筒前端部形成一出针口;该套筒侧壁形成有至少一制动孔;该针管为一空心管体,穿设于该套筒内部;该针管前端部形成一管口,其后端结合有一匹配于后筒口内径的冲击板;该针管侧面形成至少一抵掣于套筒侧壁制动孔的制动片,以及至少一抵掣于套筒前段斜面的弹片;该采血针固设于该针管内部,其针头伸出该针管管口;该封缄件套住针头,且自该针管管口延伸出套筒的出针口外。
较佳的是,该针管侧面形成至少一引导凸块,针管的冲击板侧面形成至少一引导凸条,而该套筒内壁自后端到前端形成有至少一轴向的引导沟;该引导凸块及引导凸条对应于该引导沟,以令该针管穿设于该套筒时受该引导沟引导,使该针管于该套筒内移动时不绕轴向旋转,稳定针管于套筒内的动作。
使用本发明的采血针模组时,是将其装设于一包括有一撞针的采血枪,先除去封缄件,使采血针针头露出针管,再将采血针模组对准欲采血的部位,以采血枪的撞针撞击该冲击板。此时该针管承受冲击力向前滑动,同时带动因除去封缄件而露出的针头弹出套筒的出针口,在欲采血的部位刺出一采血伤口。
除了带动针头之外,针管也带动形成于其侧面的弹片前进,使得弹片受套筒前段斜面的压迫而变形,累积弹性位能,其后在释于该弹性位能时,恢复其原来形状并拉回针管,带动针头向套筒内部缩回。在该针管复位回套筒内部时,形成针管侧面的制动片抵掣于套筒侧壁的制动孔,固定针管于定位。
本发明改进采用制动孔与制动片的结构,取代传统采血针模组利用套筒侧壁内缘限位的方式,可令组装方便,使用上则可令推动针管的动作更确实有效且顺畅。在装设一采血针模组于一采血枪时,需使用一撞针撞击采血针模组的针管,以令针管中的采血针针头露出。该撞针撞击部位是形成于该针管后方的冲击板。在本发明的采血针模组中,由于限位该针管于该套筒的功能是由套筒侧壁制动孔与针管制动片的抵掣结构达成,套筒后方内壁无需形成凸缘,得以克服在传统采血针模组中可能因撞针行进方向歪斜而撞到该凸缘的问题。
前述结构上的改善使得本发明的采血针模组在装设于一采血枪,作好接受采血枪撞针撞击的准备时,该冲击板是完全暴露在撞针前进方向,且没有前述套筒内壁凸缘等结构在其间引起可能的阻隔。遂可令推动针管的动作更确实有效且顺畅,使采血针针头不致于因刺入深度不足而未能有效刺出采血伤口。
由上所述可了解本发明具体构造及使用方法,其确是一组装方便且出针顺畅的采血针模组。


图1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本发明的部分分解图。
图3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4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剖面图。
图5本发明的另一动作示意剖面图。
图6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图7一传统采血针模组的使用示意剖面图。
图8一传统采血针模组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10套筒11后筒口12斜面13出针口14引导沟 15制动孔20针管21管口22冲击板 23制动片
24弹片25引导凸块30采血针 31针头40封缄件 50采血枪51撞针60套筒61后筒口 611凸缘62斜面63出针口70针管71管口72冲击板 74弹片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及部分分解图。
本发明的采血针模组包括有一套筒10、一针管20、一采血针30及一封缄件40;该采血针30设于该针管20内,该封缄件40封缄于针管20前端,该针管20设于套筒10内部;其中该套筒10为一由塑料形成的筒体,其后端部形成一后筒口11,其前段内壁向前形成二斜面12,在套筒10前端部形成一狭长形出针口13,套筒10内壁自后端到前端形成二引导沟14;该套筒10侧壁形成有二制动孔15,制动孔15为一近似椭圆形的形状,其长轴方向与套筒10轴向相同;该针管20为一以塑料形成的空心管体,穿设于该套筒10内部;该针管20前端部形成一管口21,其后端结合有一匹配于前述后筒口11内径的冲击板22,冲击板22侧面形成有对应于套筒10内壁引导沟14的二引导凸条221;该针管20侧面形成有抵掣于套筒10侧壁制动孔15的二制动片23、抵掣于套筒10前段斜面12的二弹片24以及对应于套筒10内壁引导沟14的引导凸块25;该采血针30固设于该针管20内部,其针头31伸出该针管20管口21;该封缄件40封缄于该针管20管口21并套住针头31,且自该针管20管口21延伸出套筒10出针口13外,伸出套筒10外的部分形成板状。
前述形成于针管20侧面的二弹片24为自针管20侧面向前向外张开的片体,其张开的幅度匹配于该套筒10内径;前述二制动片23则为自针管20侧面向后向外张开的片体,其张开的幅度大于该套筒10内径;前述二引导凸块25为结合于针管20侧面的长方体,其端部形状匹配于前述套筒10的引导沟14。
请再参阅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图。该针管20侧面形成的引导凸块25以及该针管20的冲击板22侧面形成的引导凸条221对应于套筒10内壁形成的引导沟14内,以令该针管20于该套筒10内的位移受该引导沟14引导牵制。
前述该采血针30是以埋入式射出成形或其它制造方式固设于针管20内部,其针头31伸出针管20管口21,而该封缄件40在针头31完成灭菌后,在无菌环境的情况下结合于该针管20管口21,或是在无菌环境下和针管20一体成形包埋灭菌后的采血针30针头31。唯在一体成形的情况下,该封缄件40与该针管20管口21的交界处形成较脆弱的连结包覆状态,以便使用时可经扭转除去该封缄件40以露出针头31。
请参阅图4及图5,分别为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剖面图。组合本发明的采血针模组时,是将该结合有采血针30与封缄件40的针管20从封缄件40插入套筒10后筒口11。插入时将该引导凸块25及冲击板22侧面的引导凸条221对准该套筒10内壁的引导沟14插入;而待插入行程进行到该制动片23时,由于该制动片23的外张方向是向后向外张开,在持续施力推动该针管20以使之插进该套筒10时,该制动片23将受到后筒口11的限制向内退缩,于该针管20继续行进到其制动片23对应该套筒10的制动孔15,该制动片23并于该处恢复张开的样态。此时由于该制动片23张开的程度大于套筒10内径,该制动片23的末端得以抵掣于该制动孔15,以限制该针管20于该套筒10内。
请再参阅图6,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本发明的采血针模组在使用时是装设于一包括有一撞针51的采血枪50上。使用者执封缄件40前端形成板状处,扭转之以令其与针管20管口21分离。在使用者除去封缄件40之后,该采血针30的针头31即露出针管20的管口21外,但该采血针30的针头31仍位于该套筒10之中。
此时将该套筒10的出针口13对准欲形成采血伤口处,用采血枪50的撞针51撞击该针管20的冲击板22,可令该针管20带着已露出的针头31向前滑动,使针头31弹出于出针口13外,并刺出采血伤口;形成于针管20侧面的弹片24在前进行程中受斜面12的压迫而向内退缩,累积弹性位能;在针头31刺出采血伤口后,弹片24释放弹性位能而拉回针管20,令针头31复位回到套筒10内部。
由上所述可了解本发明具体构造及使用方法,其确可提供一组装方便且出针顺畅的采血针模组。
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套筒、一针管及一采血针;其中该套筒为一筒体,其后端部形成一后筒口,其前段内壁向前收敛形成至少一斜面,在套筒前端部形成一出针口;该套筒侧壁形成有至少一制动孔;该针管为一空心管体,穿设于该套筒内部;又针管前端部形成一管口,其后端结合有一冲击板,该冲击板的外径匹配于后筒口的内径;该针管侧面形成至少一抵掣于套筒侧壁制动孔的制动片以及至少一抵掣于套筒前段斜面的弹片;该采血针固设于该针管内部,其针头伸出该针管管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侧壁形成有二制动孔;该针管侧面形成二抵掣于套筒侧壁制动孔的制动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前段内壁向前收敛形成二斜面;该针管侧面形成二抵掣于该斜面的弹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针管侧面形成至少一引导凸块,该套筒内壁自后端到前端形成有至少一轴向的引导沟;该引导凸块对应于该引导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针管的冲击板侧面形成至少一引导凸条;该引导凸条对应于该引导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针管侧面形成二引导凸块,针管的冲击板侧面形成二引导凸条,而该套筒内壁自后端到前端形成有二轴向的引导沟;该引导凸块及引导凸条对应于该引导沟。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片为自针管侧面向后向外张开的片体。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弹片为自针管侧面向前向外张开的片体。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针头由一封缄件所套合,且该封缄件自该针管管口延伸出套筒的出针口外。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采血针模组,其包括有一前段内壁向前收敛形成斜面且在前端部形成一出针口的套筒、一内部固设一采血针的针管及一封缄于针管管口的封缄件;该套筒套设该针管,套筒侧壁形成有制动孔;该针管侧面形成有抵掣于制动孔的制动片以及抵掣于套筒前段斜面内壁的弹片;该固设于针管内的采血针针头伸出针管管口;该封缄件除封缄于针管管口之外也套住针头,且自该针管管口延伸出套筒的出针口;本发明所采用套筒侧壁制动孔与制动片的结构,可令组装方便,使用上则可令推动针管的动作确实有效且顺畅。
文档编号A61B5/15GK101036580SQ20061005856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陈择铭, 杨陆鸿 申请人:惠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