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20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保健设备,特别是一种按照人体穴位实施程序化综合治疗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针灸治疗仪等,都是按着中国传统针灸穴位的取穴原则,靠治疗仪给出的一定频率脉冲电压通过治疗头施加到所选穴位,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和缓解。其缺点是由于治疗仪不能对全身多穴位进行同步治疗,因此治疗效果不很理想;另一个缺点是上述的治疗仪所用治疗头触及人体,穴位比较模糊,经验少的医生不能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准确的确定应当针灸的穴位。
中医的拔罐疗法可在组织中产生负压,并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助于排除毒物,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传统火罐采用燃烧的方法产生负压,其压力基本不改变,作用于人体后其压力差因体液流动重新分布而趋于平衡,流动随之停止,限制了疏通经络的效果。中医的针灸是在通道聚集点处进行疏通,实际上对于人体来讲只能算是局部的疏通,而作为人体最有效的疏通应该是全身的疏通,所以中医的针灸对于经络疏通也是有局限性的。中医的香熏、熏蒸、艾灸、火疗、温灸等自然疗法独自实施也是有局限性的。主要因为人体组织液在流通不畅的情况下,即使是药物也很难到达病灶以及废物不易被带走。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它解决了传统的拔罐和针灸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现有治疗仪存在的治疗时穴位难找和取穴不准确的问题,以及不能进行全身器械与药物同步综合治疗的问题。
本发明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至少包括显示及输入装置,用于显示及输入信息;人体穴位显示装置,其上有人体的穴位图,并在每个穴位处有穴位显示灯;
治疗器,包括罐体和磁疗温灸装置,用于在人体的穴位实施治疗;气路装置,由泵、电磁阀和气体管路组成,泵通过气体管路与治疗器相连接,与每组治疗器相连接的气体管路的分支通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在气体管路的总路中有放空装置;控制器,用于存储信息;将需要治疗的穴位所在位置的穴位显示灯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发亮;控制每个治疗器的连接金属针旋转产生的电磁振荡方式;控制治疗器的温灸装置的温度高低;通过控制气路装置的分支通路上电磁阀开关时间的长短和总路中放空装置中放空电磁阀和手动调节阀开关的大小,来控制各分支通路罐体内压力变化的时间和罐体内压力变化的强弱;控制各分支通路电磁阀的同步开关来实现所有罐体的同步压力变化;机体,安装显示及输入器、人体穴位显示装置、气路装置、控制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的特点所述的治疗器包括拔罐用的罐体、连接在罐体上的导气管、设置在罐内的金属壳体、设置在金属壳体内的磁体和电加热装置,所述金属壳体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胶套与导气管的内端相连接,在金属壳体的侧壁上有通气孔。
所述的治疗器还包括有电机、金属针,电机固定在罐体上,金属针的一端与电机的主轴相连接,金属针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壳体上的孔设置在磁体的上方,电机的电源与控制器相连接,金属壳体的底部由导磁材料制成。
显示及输入装置安装在机体上方,人体穴位显示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前侧,在机体的下方有机箱,机箱内安装有控制器和气路装置;在机箱的外壁上有与气路装置相连接的气管插口,与治疗器相连的气管的端头处有与气管插口相吻合的插头。
所述的气路装置为双气路,有两个双输出泵,有两套气体管路分别连接在泵与治疗器相连接。
所述的气路装置的气体管路包括与气泵相连的总路、分别与总路相连的分支通路构成,分支通路的端头与机箱外壁上的气管插口相连接,在每个分支通路上各有一个电磁阀,在总路上有用于调节压力的放空装置,所述的放空装置为串联在一起的放空电磁阀和与其相配合调节压力的手动阀;所述的每个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本发明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还包括全身加热床,所述的全身加热床上有床罩,在床罩上和床面上有加热装置,在床罩内还有红外线灯。
本发明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所述的控制器包括主CPU、驱动CPU,以及分别与主CPU相连接的治疗方案及穴位代号存储电路、穴位显示灯及机械按键接口电路、显示屏接口驱动电路、触摸按键及模数转换接口电路,另外还包括与驱动CPU相连接的罐体加热驱动及温度反馈电路、泵直流阀组驱动电路。
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由驱动CPU控制的多气路直流阀控制电路,所述的多气路直流阀控制电路包括泵直流阀组供电电路,以及连接在泵直流阀组供电电路与驱动CPU之间的接口转换电路、光电隔离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
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由驱动CPU控制的罐体加热驱动电路,所述的罐体加热驱动电路包括两个分别与驱动CPU输出端相连接的两个接口转换器、分别与两个接口转换电路输出端相连的光藕隔离器、分别与两个光藕隔离器输出端相连的供电电压驱动调节器和加热驱动电路,所述的供电电压驱动调节器的输出端与加热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加热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温度参考电路的输入端,温度参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AD转换器,AD转换器连接主CPU,主CPU的输出端连接驱动CPU的输入端。
本系统有一个国标人体穴位图,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集成显示的人体穴位图。计算机内储存了上百种治疗疾病、保健脏腑的穴位治疗方案。每一个治疗疾病的方案与相应的数字代码对应,只要输入相应的数字代码,在人体穴位图上就会呈现出治疗疾病的发亮穴位显示灯,就可以照图施治了。还由于本设备是磁针的效果,因此对穴位的准确性要求不是很高,这样便于掌握和普及。
由于本设备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因此在做全身脏腑的统一调整前,可以提前预设治疗调节方案。例如根据病人脏腑虚实状态,首先确定需要治疗的穴位以及在身体局部找到治疗穴位的位置;其次确定每个穴位位置是补还是泻,以及通过罐体补泻治疗时,罐体内需要控制的压力强度;通过每个罐体侧面电机对金属针实现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的控制,从而控制磁场的变化方式,来达到产生电磁振荡的目的。然后再根据病人脏腑虚实状态,选择两个真空泵所连接的两支总气路所连接的两组分支气路交替运行方向。是同向运行还是异向运行等。
治疗方案确定后,在计算机中就可以总体设定每一经络治疗,分支气路交替按摩运行的方向;每一个分支气路罐体压力变化的强弱和压力强弱变化的时间;针灸方向如何旋转以及旋转的快慢;是否需要注药以及注药的药量;罐内是否需要加热以及加热温度的高低;全身是否需要加热以及加热温度的高低。这样在计算机的集中编排下,中医的器械和自然疗法便可以针对人体脏腑虚实状态的不同达到同步的施治,从而最终实现增强疗效的目的。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治疗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连接治疗器用的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气路装置A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气路装置B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电路框图;图9是本发明直流阀控制电路框图;图10是本发明罐体加热驱动电路框图;图11是本发明的交流电磁阀及真空泵控制原理框图;图12是本发明的旋针电机驱动原理框图;图13是床及红外线灯加热控制原理框图;图14是本发明的电路总图,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治疗示例图;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个治疗示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用最佳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和图2,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由显示及输入装置1、人体穴位显示装置2、治疗器3、气路装置、控制器5、机体6和全身加热床7组成。显示及输入装置安装在机体上方,所述的显示及输入装置为触摸式显示屏。人体穴位显示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前侧,在机体的下方有机箱8,机箱内安装有控制器和气路装置;在机箱的外壁上有与气路装置相连接的气管插口9,与治疗器相连的气管的端头处有与气管插口相吻合的插头10。所述的全身加热床上有床罩7-1,在床罩上和床面上有加热装置7-2,在床罩内还有红外线灯7-3。显示及输入装置,用于显示信息,并输入病人的治疗方案;人体穴位显示装置上有人体的穴位图2-1,并在每个穴位处有穴位显示灯2-2,所述的穴位显示灯为发光二极管;治疗器,用于在人体的穴位实施程序化综合治疗;控制器,存储信息,将应当治疗的穴位显示灯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发亮,控制每个治疗器温灸装置金属针旋转产生的电磁振荡、治疗器的控制温度,通过控制气路装置的分支通路上电磁阀开关时间的长短和总路中放空装置中放空电磁阀和手动调节阀开关的大小,来控制各分支通路罐体内压力变化的时间和罐体内压力变化的强弱;。
参阅图3,所示的治疗器包括拔罐用的罐体3-1、连接在罐体上的导气管3-2、设置在罐内的金属壳体3-3、设置在金属壳体内的磁体3-4和电加热装置3-5,所述金属壳体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胶套3-6与导气管的内端相连接,在金属壳体的侧壁上有通气孔3-7。所述的治疗器还包括有电机3-8、金属针3-9,电机固定在罐体上,金属针的一端与电机的主轴相连接,金属针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壳体上的孔设置在磁体的上方,电机的电源与控制器相连接。在罐体的壁上有一孔3-10,孔内有胶塞3-11,用注射针头可以通过胶塞向罐体内注射药物等。
参阅图4和图5,图中所示为一模板11,在模板上有纵向的导气管11-1,在导气管上连通有至少两个气嘴11-2,气嘴上有胶帽11-3,在模板上还有导线通孔11-4。使用时将一个治疗器与气嘴相连接,可以通过胶管使两个模板上的纵向导气管相连接,模板的纵向导气嘴的一端用胶帽密封,另一端可以通过气管与机箱上的气管插口相连接,这样机箱上的一个气管插口可以连接多个治疗器。在模板的一侧有两个向外凸出的柱状体11-5,在模板的另一侧有与柱状体相吻合的扣槽11-6,使用时通过柱状体和扣槽将两个模板横向连接。
参阅图6,气路装置由泵、电磁阀和气体管路组成,泵通过气体管路与治疗器相连接,与每组治疗器相连接的气体管路的分支通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的气路装置为双气路,有A、B两个泵,其中A泵4-A是一个双输出泵,A泵有两套气体管路4-2分别连接在泵与治疗器相之间。与A泵的一个输出口相连的气路装置的气体管路包括与气泵相连的总路4-3、分别与总路相连的8个分支通路构成4-4,分支通路4-4的端头与机箱外壁上的气管插口9相连接(参阅图2),在每个分支通路上各有一个电磁阀4-5,在气体管路的总路中有放空装置4-6,所述的放空装置为串联在一起的放空电磁阀4-7和与其相配合调节压力的手动阀4-8。所述的每个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相连接。与A泵的另一个输出口相连的气体管路连接有一个分支通路4-4,所述的气体管路与A泵的吸气口4-9和放气口4-10相连接。
参阅图7,B泵的一个输出口相连的气路装置的气体管路包括与气泵相连的总路4-3、分别与总路相连的8个分支通路4-4构成,分支通路的端头与机箱8外壁上的气管插口9相连接,在每个分支通路上各有一个电磁阀,在总路上有用于调节压力的电磁阀,所述的每个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参阅图7和图8,在气体管路的总路上连接有放空装置4-6,所述的放空装置包括串联在一起的一个手动阀4-8和一个放空电磁阀4-7,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相连接。每个总路上分别连接有四个放空装置,四个放空装置的手动阀的开启量分别为20%、40%、60%和80%,通过电磁阀控制一个或者多个放空装置的其开启,可以实现20%-90%的放空量。
参阅图9至图11和图14,控制器包括主CPU、驱动CPU,以及分别与主CPU相连接的治疗方案及穴位代号存储电路、穴位显示灯及机械按键接口电路、显示屏接口驱动电路、触摸按键及模数转换接口电路,另外还包括与驱动CPU相连接的罐体加热驱动及温度反馈电路、泵直流阀组驱动电路。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由驱动CPU控制的多气路直流阀控制电路,所述的多气路直流阀控制电路包括泵直流阀组供电电路,以及连接在泵直流阀组供电电路与驱动CPU之间的接口转换电路、光电隔离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由驱动CPU控制的罐体加热驱动电路,所述的罐体加热驱动电路包括两个分别与驱动CPU输出端相连接的两个接口转换器、分别与两个接口转换电路输出端相连的光藕隔离器、分别与两个光藕隔离器输出端相连的供电电压驱动调节器和加热驱动电路,所述的供电电压驱动调节器的输出端与加热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加热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温度参考电路的输入端,温度参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AD转换器,AD转换器连接主CPU,主CPU的输出端连接驱动CPU的输入端。
参阅图12,驱动CPU和一个输出端还连接接口转换器,接口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光藕隔离器,光藕隔离器的输出端分别控制A泵交流阀驱动,真空泵驱动、风扇驱动、B泵交流阀驱动。
参阅图13,驱动CPU的输出端还分别连接两个接口转换器,两个接口转换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光藕隔离器,其中一个光藕隔离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供电开关和电压输出调节电路,另一个光藕隔离器连接正反向驱动电路,正反向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旋针电机,电压输出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正反向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参阅图14,主CPU连接光电隔离器,光电隔离器连接床及红外灯加热CPU,与床及红外灯加热CPU相连接的可控硅导通角控硅加热功率输出连接床加热装置、灯1、灯2和灯3。
本仪器还可以单气路和多气路同时进行工作。单气路状态分为直吸、吸放、吸吹,可单罐工作也可并联多罐同时工作。多气路状态只有吸放状态,每路可单罐或并联多罐同时工作。通过罐体作用于人体,根据作用部位显示不同颜色来判断身体状况。显示多种疾病的保健及治疗方案,在穴位图上显示应作用的穴位。此时按显示的穴位在人体相应穴位进行操作。多气路多罐路同时作用相应治疗经络穴位。可按设定的程序进行,同时可分时振动。即罐内气压一吸一放。单罐或多罐走罐功能。通过设定程序为单吸状态,手握单罐或双罐顺经络走罐。罐内加热功能。通过加热按键的开或关来启动或关闭加热功能。单罐或多罐振动功能。通过设定程序为单路吸放或吸吹,并联单罐或多罐作用于穴位,也可单双罐走罐。
罐体内有磁体(扇形放射高磁力线作用于人体);本设备中,磁体的磁场随着罐体通过脉动气流强弱交变集成按摩时的上下往复运动,会产生交变的磁场强度的变化,从而产生电磁振荡,其振荡频率与运动的周期相同。这是一种慢速变化的电磁振荡。并且磁体与被吸附的肌体形成反向作用力,还能达到寻经络往复点穴按摩的作用。针灸在固定磁场中旋转运动同时会产生电势,旋转速度不同会产生变化的电势,这种变化的电势也产生一种电磁振荡。经络的双向调整、整体调整、内病外治,程序化是核心,人体按固有程序,进行强有力的振荡,才能规范体内过强、过弱、过快、过慢的各种异常的振荡。随着电磁振荡的有序化,必然带动相关化学振荡程序化发展,进而导致基因表达及组织化学形态的有序性变化。这样不仅能产生功能上的双向调整,也自然会导致组织形态的修复。所以说形成双向调整、整体调整、内病外治的核心机理,脑、穴电磁振荡的程序化和化学振荡的程序化是值得重视的内容。必须指出,电磁振荡及电化学振荡在经络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以人体物质系统为载体,在神经体液的共同协调下才能完成的。磁体内通过外接低压电源达到加热磁体及金属头的目的,并可调节控制温度;温灸是由毫针与罐体侧面的电机中轴相连接并至磁体磁场区域内,达到针不刺体、以磁为媒介,生物微电流催化磁场加速运转;由于磁体被加热,而达到物力温灸效果。温灸能量循经传感转化;磁体内有加热装置,与外接低压电源相连接,通过控制电压的变化,实现控制温度的变化。本设备中也叫磁疗温灸或叫磁针。在设备带动作用下使针灸、磁场伴随罐体做上下往复运动,循经传感,从而使针灸能够达到节奏的、往复的、多组的搜动施针。保健、疾病治疗穴位集成显示计算机内储存了上百种治疗疾病、保健脏腑的穴位治疗方案。每一个治疗方案与相应的数字代码对照,只要输入相应的数字代码,在人体穴位图上治疗该种疾病的穴位显示灯就会发亮,从而可以照图施治。(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罐体本仪器可以自动产生恒定持续可调的负压,无需用火,没有危险,干净卫生,较弱负压不会因漏气而减弱,因此可以长时间拔罐,进行闪罐操作,进行双罐拔罐和多罐拔罐,操作简单非常方便,可以方便地进行走罐的操作。只要开通电源,将罐子放到需要的部位,贴紧皮肤即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身任意部位进行拔罐,使用方便,有利于拔罐疗法的普及。本仪器是开式拔罐,即罐子中的空气是流通的,这使得皮肤组织能够充分地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有益于组织的康复。由于以空气为介质,不会造成硬损伤,我们称这种作用为“真空按摩”,它是按摩术的一个新理念和新技术。使用小口径的拔罐器在穴位上进行脉冲拔罐,对穴位产生一定的物理作用,这种针对穴位的小范围脉动拔罐可称为“气针”,它是针灸术的一个新品种。脉动气流强弱交变集成按摩计算机集成自控装置将多组罐体循经络走向施以机械的气体刺激同步吸放和交替吸放(压力强弱变化)按摩。设备中有多组气路与罐体相连接,罐体内的气体压力是由多个真空泵控制,通过气路中多个电磁阀的开关变化,来控制各组气路中罐内的不同压力变化,还可实现交替控制多气路运行方向的变化以及所有罐体同步压力的变化。具体说明由多个电磁阀来控制真空泵到罐体这段通路(后简称通路)的压力;由电磁阀设置多少来确定从主路通路中分离出多少个分支通路(本设备设有两个真空泵,每个真空泵带有8个分支通路),从而确定参与交替变化的通路数量。通过控制每分支气路电磁阀开关时间的长短和主路通路中放空电磁阀开关的大小,来控制各分支通路所带罐体内压力变化的时间和罐体内压力变化的强弱。通过交替选择控制分支气路电磁阀的开关和主路通路中放空电磁阀的开关,实现各分支通路交替压力变化的控制。还可以通过各分支通路电磁阀的同步开关来实现所有罐体的同步压力变化。由控制电磁阀的电信号引出一路来与控制多组罐体结合的控制板上的多组显示灯相连接,从而同步显示气路的工作状态。能量封闭按疾病需要治疗的经络穴位将多组罐体先吸附于此;在通过罐体侧面的橡胶封,用注射器往罐体内注药,由于在罐体内是封闭的环境并伴有加热体系,这样可以促使植物能量(精油、中药等)在封闭环境中达到艾灸、香熏、熏蒸、火疗等自然疗法的功效。并且达到药不入口、针不刺体,由于本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使身体的毛孔扩张,在设备的强迫作用下促使药物表皮吸收渗透,患部形成较高药物浓度而不增加全身血液溶药浓度,避免了刺激消化道及肝肾负担,达到一种透皮靶向给药治疗的目地。全身组织液的循环加热装置(全身加热床)设备机械的将负压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地脉动变化,当罐中压力由弱到强变化中,人体内体液流动重新分布,当趋于平衡时,罐中压力又由强变弱,此时趋于平衡的状态又发生变化,体液又随压力的变化形成新的流动。由于机械施与的是连续的压力变化,从而使上述过程重复发生,这样人体在外界新动力的有效帮助下,形成了组织液的顺畅流动,诸如癌细胞等就像急流中的小沙粒一样,无法在某个内脏器官站稳脚跟、生长发育被活生生的带走。在组织液的不断流动中,脏腑中的组织液被带到体表,在全身组织液的循环加热装置的作用下,杀死肿瘤细胞。也就是通过多种有效手段驱动组织液在经络中反复流动,达到疏通通道,气血流动增强,最终癌细胞被杀死的作用。
本仪器可以自动产生恒定持续可调的负压,无需用火,没有危险,干净卫生,较弱负压不会因漏气而减弱,因此可以长时间拔罐。
本仪器只要开通电源,将罐子放到需要的部位,贴紧皮肤即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身任意部位进行拔罐,使用方便,有利于拔罐疗法的普及。
本仪器可产生连续负压,进行闪罐操作非常方便。
本仪器由于能提供持续负压,故可以方便地进行走罐的操作。
本仪器是开式拔罐,即罐子中的空气是流通的,这使得皮肤组织能够充分地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有益于组织的康复。由于以空气为介质,不会造成硬损伤,我们称这种作用为“真空按摩”,它是按摩术的一个新理念和新技术。
使用小口径的拔罐器在穴位上进行脉冲拔罐,对穴位产生一定的物理作用,这种针对穴位的小范围脉动拔罐可称为“气针”,它是针灸术的一个新品种。
可进行双罐拔罐和多罐拔罐,操作简单方便。
由于本设备有一种方式是采用两个真空泵运行,并且每个真空泵单独控制8个气路;8个气路中使用哪个气路又可以任意选用,因此可以同时设定两种方向顺序变化的运行模式。
本设备可实现中医针灸顺时针旋转为补,逆时针旋转为泻的计算机集成管理自动化不间歇操作。
本设备在金属针从罐体侧面穿入至磁体时,路经罐体处加装了一个小型电机,小型电机的电源与CPU相连。通过设定程序来实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小型电机又与针灸向连接,从而带动针灸的旋转。也就是通过自动控制针灸的旋转速度及针灸的旋转方向,便可根据脏腑补泻调节的需要进行调节工作。并且由于本设备可达到脉动气流强弱交变集成按摩,因此可以根据病人呼吸来调整交变的工作频率,从而实现迎随呼吸补泻法。
传统针灸有如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滞针(是指针刺后,医者行针或出针时针体涩滞,不能顺利拔除)、弯针(是指进针后针体发生弯曲)、断针(又叫折针)、血肿(针刺后局部皮下出血而使该处皮肤澄青紫肿胀)、刺伤脏器等针刺异常情况。本设备采取的是针灸从罐体侧面穿入至磁体中,达到针不刺体、以针为媒介,从而达到针灸和磁疗的双重效果即磁针效果。不仅避免了传统针灸可能出现的异常,而且本设备是在计算机集成的控制下带动针灸、磁场的上下往复运动,循经传感,从而使磁针能够达到节奏的、往复的、多组的、搜动施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传统针灸行针走的是线并且进针有角度之分,而本设备是磁针的效果,走的是立体层面。
传统温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即刺入毫针后在针柄上套置艾炷或点燃艾绒,通过针身将热力传导腧穴的深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设备是将形成磁针的磁体内安放了加热装置,与外接低压电源相连接,通过控制电压的变化,实现了温灸温度的可控性。罐体按疾病需要治疗的经络穴位将多组罐体先吸附于此;在通过罐体侧面的橡胶封,用注射器往罐体内注药,由于在罐体内是封闭的环境并伴有加热体系,这样可以促使植物能量(精油、中药等)在封闭环境中达到艾灸、香熏、熏蒸、火疗等自然疗法的功效。并且达到药不入口、针不刺体,由于本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使身体的毛孔扩张,在设备的强迫作用下促使药物表皮吸收渗透,患部形成较高药物浓度而不增加全身血液溶药浓度,避免了刺激消化道及肝肾负担,达到一种透皮靶向给药治疗的目地。由于本设备施治是根据人体十四经线路进行可控制的人体组织液和神经反射传感的调节。因此还可以达到疏通全身经络2的效果。
本设备作为一个操作平台设置了开放式程序,即每种疾病的穴位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脏腑病症的不同进行增加和减少治疗疾病的穴位,这样治疗疾病的穴位图的显示也随之进行改变。
由于本设备有一个加热床,这样可以达到一是加热装置覆盖全身,二是通过设备促使全身组织液的流动从而将包括脏腑在内的组织液带到体表,通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就会把全身的血液循环置换加热。最终起到杀死全身癌细胞的目的。
参阅图15和图16,本系统通过改变气路交替吸放的前后顺序来改变上行或下行,从而达到是补还是泻的目的。
由于本设备有一种方式是采用两个真空泵运行,并且每个真空泵单独控制8个气路;8个气路中使用哪个气路又可以任意选用,因此可以同时设定两种方向顺序变化的运行模式。图12为一个治疗示例,其中C为真空泵A带的8路罐体,D为真空泵B带的8路罐体,E为气路的运行方向。图13为另外一个治疗示例,其中F为泵A带的4路罐体,G为真空泵B带的4路罐体,E为气路的运行方向。
权利要求
1.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显示及输入装置,用于显示及输入信息;人体穴位显示装置,其上有人体的穴位图,并在每个穴位处有穴位显示灯;治疗器,包括罐体和磁疗温灸装置,用于在人体的穴位实施治疗;气路装置,由泵、电磁阀和气体管路组成,泵通过气体管路与治疗器相连接,与每组治疗器相连接的气体管路的分支通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在气体管路的总路中有放空装置;控制器,用于存储信息;将需要治疗的穴位所在位置的穴位显示灯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发亮;控制每个治疗器的连接金属针旋转产生的电磁振荡方式;控制治疗器的温灸装置的温度高低;通过控制气路装置的分支通路上电磁阀开关时间的长短和总路中放空装置中放空电磁阀和手动调节阀开关的大小,来控制各分支通路罐体内压力变化的时间和罐体内压力变化的强弱;控制各分支通路电磁阀的同步开关来实现所有罐体同步压力的变化;机体,安装显示及输入器、人体穴位显示装置、气路装置、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器包括拔罐用的罐体、连接在罐体上的导气管、设置在罐内的金属壳体、设置在金属壳体内的磁体和电加热装置,所述金属壳体的上端开口处通过胶套与导气管的内端相连接,在金属壳体的侧壁上有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器还包括有电机、金属针,电机固定在罐体上,金属针的一端与电机的主轴相连接,金属针的另一端穿过金属壳体上的孔设置在磁体的上方,电机的电源与控制器相连接,金属壳体的底部由导磁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显示及输入装置安装在机体上方,人体穴位显示装置安装在机体的前侧,在机体的下方有机箱,机箱内安装有控制器和气路装置;在机箱的外壁上有与气路装置相连接的气管插口,与治疗器相连的气管的端头处有与气管插口相吻合的插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路装置为双气路,有两个双输出泵,有两套气体管路分别与泵和治疗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路装置的气体管路包括与气泵相连的总路、分别与总路相连的分支通路构成,分支通路的端头与机箱外壁上的气管插口相连接,在每个分支通路上各有一个电磁阀,在总路上有用于调节压力的放空装置,所述的放空装置为串联在一起的放空电磁阀和与其相配合调节压力的手动阀,所述的每个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身加热床,所述的全身加热床上有床罩,在床罩上和床面上有加热装置,在床罩内还有红外线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包括主CPU、驱动CPU,以及分别与主CPU相连接的治疗方案及穴位代号存储电路、穴位显示灯及机械按键接口电路、显示屏接口驱动电路、触摸按键及模数转换接口电路,另外还包括与驱动CPU相连接的罐体加热驱动及温度反馈电路、泵直流阀组驱动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由驱动CPU控制的多气路直流阀控制电路,所述的多气路直流阀控制电路包括泵直流阀组供电电路,以及连接在泵直流阀组供电电路与驱动CPU之间的接口转换电路、光电隔离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由驱动CPU控制的罐体加热驱动电路,所述的罐体加热驱动电路包括两个分别与驱动CPU输出端相连接的两个接口转换器、分别与两个接口转换电路输出端相连的光藕隔离器、分别与两个光藕隔离器输出端相连的供电电压驱动调节器和加热驱动电路,所述的供电电压驱动调节器的输出端与加热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加热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一个温度参考电路的输入端,温度参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AD转换器,AD转换器连接主CPU,主CPU的输出端连接驱动CPU的输入端。
全文摘要
全身程序化经络平衡系统,涉及一种医疗保健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及输入装置;人体穴位显示装置,有人体穴位图并有穴位显示灯;治疗器,包括罐体和磁疗温灸装置;气路装置;控制器,用于存储信息;将穴位显示灯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发亮并可进行穴位显示修改;控制治疗器连接的金属针旋转产生的电磁振荡方式;控制治疗器的温灸装置的温度高低;通过控制气路装置的分支通路上电磁阀开关时间的长短和总路中放空电磁阀和手动调节阀开关的大小,来控制各分支通路罐体内压力变化的时间和罐体内压力变化的强弱;控制各分支通路电磁阀的同步开关来实现所有罐体同步压力的变化;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拔罐和针灸治疗效果不理想,以及不能进行全身器械与药物同步综合治疗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H39/02GK1833627SQ20061005874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6日
发明者冯玉旭 申请人:冯玉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