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26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
二、现有技术哮喘是世界四大顽症之一,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所上升,常规治疗只能缓解,往往用激素产生的依赖而难以摆脱,预防复发,力求根治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该病发病为“痰饮内伏,外邪引动”的特点,依其“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的古训,提出了一种治疗哮喘的新的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主要包括麻黄、桂枝、干姜、徐长卿、防风、五味子、乌梅、白芍、姜半夏、细辛和桑白皮。还包括黄芩、地龙、川椒和甘草。上述药物以重量计的份数是,麻黄10-30、桂枝10-15、干姜10-15、徐长卿5-15、防风5-15、五味子10-20、乌梅10-15、白芍10-20、姜半夏10-15、细辛3-10、桑白皮10-20、黄芩10-15、地龙10-15、川椒3-8和甘草3-8。其份数以重量计的最佳配方是麻黄20、桂枝12、干姜12、徐长卿10、防风10、五味子15、乌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细辛5、桑白皮15、黄芩12、地龙12、川椒5和甘草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制成的药物,具有温肺散寒、顺气降逆、解痉止哮、祛痰定喘的功能。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具有良好的缓解症状,制止发作的作用,临床应用表明对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过敏性鼻炎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单纯使用,也可以与西药同时应用。
四、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麻黄20、桂枝12、干姜12、徐长卿10、防风10、五味子15、乌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细辛5、桑白皮15、黄芩12、地龙12、川椒5和甘草5干品,粉碎为粗末,过5-10筛。纱布作袋,装药封口。将上袋药放砂锅或煎药机内,加水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煮沸20-30分钟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钟取汁,两煎混匀,2次分服。服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服后保暖微汗出为佳。避免受风着凉。
实施例2麻黄10、桂枝10、干姜10、徐长卿5、防风5、五味子10、乌梅10、白芍10、姜半夏10、细辛3、桑白皮10、黄芩10、地龙10、川椒3甘草3,干品粉碎为粗末,过5-10筛。纱布作袋,装药封口。将上袋药放砂锅或煎药机内,加水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煮沸20-30分钟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钟取汁,两煎混匀,2次分服。服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服后保暖微汗出为佳。避免受风着凉。
实施例3麻黄30、桂枝15、干姜15、徐长卿15、防风15、五味子20、乌梅15、白芍20、姜半夏15、细辛10、桑白皮20、黄芩15、地龙15、川椒8甘草8,干品粉碎为粗末,过5-10筛。纱布作袋,装药封口。将上袋药放砂锅或煎药机内,加水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煮沸20-30分钟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钟取汁,两煎混匀,2次分服。服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服,服后保暖微汗出为佳。避免受风着凉。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麻黄、桂枝、干姜、徐长卿、防风、五味子、乌梅、白芍、姜半夏、细辛和桑白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黄芩、地龙、川椒和甘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其特征在于上述药物以重量计的份数是,麻黄10-30、桂枝10-15、干姜10-15、徐长卿5-15、防风5-15、五味子10-20、乌梅10-15、白芍10-20、姜半夏10-15、细辛3-10、桑白皮10-20、黄芩10-15、地龙10-15、川椒3-8和甘草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其特征在于其份数以重量计的最佳配方是麻黄20、桂枝12、干姜12、徐长卿10、防风10、五味子15、乌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细辛5、桑白皮15、黄芩12、地龙12、川椒5和甘草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本发明根据该病发病为“痰饮内伏,外邪引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治疗哮喘的新的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主要包括麻黄、桂枝、干姜、徐长卿、防风、五味子、乌梅、白芍、姜半夏、细辛和桑白皮。还包括黄芩、地龙、川椒和甘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制成的药物,具有温肺散寒、顺气降逆、解痉止哮、祛痰定喘的功能。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具有良好的缓解症状,制止发作的作用,临床应用表明对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过敏性鼻炎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P11/00GK1966056SQ20061006993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7日
发明者边瑞宏, 边进峰, 张闽华, 陈美昌, 毕建英 申请人:边瑞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